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改革任务。单从字面上看,《决定》的这两句话18个字,起码透露出这样一些信息:一是这是迄今为止,中央文件包括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职业经理人制度这个概念,把职业经理人与一种制度联系在一起,说明把担任企业经理职务一事作为一种社会分工、职业分立、从业人员分群的人力资源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提上了改革的议事日程。二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中国当前还不存在,现在需要建立这个制度,这是个制度创新工程,是一项需要开展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化改革的任务。三是说明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是相关联的、相联系的,但是他们又是相区别的,含义是不同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要始终围绕“什么是职业经理人?谁是职业经理人?怎样才能成为职业经理人?到哪里去找职业经理人?找到的职业经理人能否放心地让其担任企业经理职务?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资质如何养成和不断提高?资质认证是一劳永逸的还是要持续管理的”等问题展开。
职业经理人是指:从事职业经理职业的一个新的社会职业人群的称谓,以及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的称谓。职业经理人是拟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新的小的社会职业人群。而不是指“受雇于企业,担任不同层级的领导和管理职务,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并以此为职业的人才。”(国家标准《职业经理人相关术语》基础术语:职业经理人)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洪虎
1.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
泛指的企业家是社会荣誉称号,一般是指对知名企业的成功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特指的企业家是指企业财产的拥有者,企业财产的主人,是业主,又称出资人,因而掌握、主导企业成败兴衰的大权。企业家是雇主,职业经理人是高级雇员,是帮助企业家实现其财产利益的执行者,是企业其他雇员的领导人。当企业产权分散,出资人权利稀释,或者出资人模糊,权利不能有效行使时,在企业设立、转型、重组等发展重要阶段发挥杰出作用的职业经理人也可称为企业家。
职业经理人也不应包括现职的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他们是股东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而职业经理人是股东利益的实现者。
2.企业经理与经营管理人员的区别
(1)企业经理是主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导岗位的称谓,以及其岗位的职务称谓,有时又指相似岗位及其职位的称谓,即一般所谓的企业经理班子。从企业发展历史看,企业经理是从业主兼经理分离出来的一个职务,即先有企业兼职经理职务,后来才有企业专职经理职务。担任企业专职经理职务的人,在社会上称为独立经理人。
(2)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一个大的职业人群,经理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群。企业经理一定属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但他不是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他们是各个企业之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领军人物。不能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同于企业经理。
业主或出资人除了兼任企业经理职务外,一般不会兼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其他职务。
3.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区别
(1)职业化是指: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的分工,职业的分类,从业人员的分群,适应职业需要的职业资质的养成和提高,求业人员对职业身份的认同和坚守,社会对从职人员职业特征的认可,以至于新的职业阶层的形成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而不是指:在职场中的态度,道德、礼仪、工作方式和技能等的综合表现,表现为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国家标准《职业经理人相关术语》基础术语:职业化)
(2)专业化是指职业经理人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和体现,专业素质一般仅限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4.职业经理求职人群
职业经理求职人群是经过社会化职业资质评价认证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的后备军,是职业经理人才市场的主要求职(求得担任企业经理职务)对象。他们的特点是:通过人才市场的配置被企业所聘用;一般在企业长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并以其薪酬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具有市场认可的担任企业经理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和技能);以担任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企业经理职务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求职追求。
5.职业经理从职人群
职业经理从职人群是经过社会化职业资质评价认证合格并取得企业经理职务的人,是职业经理人的主力军。他们也是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获取更高层级企业经理职务的求职对象。他们的特点是:企业的顶级雇员;公司的首席(或核心)高管;具有市场认可的职业经理人的特质并坚持自己的操守;在人才市场上能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并被社会所认同。
职业经理从职人群大多数应来自职业经理求职人群。
要通过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发现和识别现有的职业经理人;要通过持续的职业资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业经理人素质。
1.职业资质与职业资格、执业资格、技术职称、技术等级不同
(1)职业资格:是国家规定的从事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的准入资格,即行政许可的从事某种特定的社会职业必需的前置条件。职业资格评价是国家评价制度,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价活动,职业资格的认证是强制性认证,其认证结果具有法定的强制执行力。
(2)执业资格(资质):是国家规定或设置的开展某些特定的业务和工作的许可资格,即行政许可的开展某些业务和工作必需的前置条件。执业资格(资质)的评价也是国家评价制度,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或者法律授权其他机构组织的评价活动,执业资格(资质)的认证一般也是强制性认证,其认证结果具有法定的强制执行力。
(3)技术职称:是国家规定和设立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等级的称谓。是带有国家规范性质的国家专业技术等级的认证制度,证书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的。
(4)技术等级:是国家规定的技能型人才(一般不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划分的制度。其评价和认证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和授予的。
(5)职业资质:是指职业经理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职业,从业人员应该(不是必需)具备的社会公认的基本资历和基本素质条件。基本资历的评价纳入出资人认可的范畴,因而市场认可的职业资质评价主要评价的是基本素质条件。
2.社会评价制度与国家评价制度的区别
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是一种社会评价制度,不是国家评价制度,是由社会组织开展的,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的,体现社会共识的评价,其中包括人才市场认可和出资人认可两个主要环节的职业经理人资质的评价。职业资质认证是一种选择性认证,不是强制性认证,因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3.职业资质的评价体系和内容
(1)职业资质的三个评价体系
a.职业经理人的自我评价体系
b.人才市场认可的评价体系
c.出资人认可的评价体系
(2)三个体系的评价内容
职业资质是社会认可的从事职业经理职业人群共同具备的资历与基本素质。
资历主要由职业经理人自我评价,市场评价主要对其真实可信程度进行核查,出资人评价对其进行复核和确认。基本素质先由职业经理人自我初评,由市场评价细评,由出资人评价进行补充评价。工作业绩由职业经理人初评,由出资人评价进行复核确认。职业经理人评价是求职者的自我推荐评价,市场评价是形成社会共识的人才市场认可的评价,出资人评价是获取经理职务的最终认可评价。
(3)市场认可的三个维度
市场认可的三个维度——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职业作风;职业能力包括:领导能力、业务能力和本企业所属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职业知识包括:领导知识、业务知识和本企业所属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
(4)职业资质评价与认证的三个作用
一是发现识别作用——形成明晰的职业经理求职人群;
二是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获取认证人员的职业认同(激励)与职业坚守(约束);
三是推荐求职作用——认证证书成为有社会公信力和市场口碑的求职介绍信。
(5)职业经理人才专业市场
一是求职的平台;二是专业的人才市场;三是市场配置人才的载体;四是职业资质实行持续管理的工作平台。
1.职业经理人制度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一个涉及企业独立经理人如何实现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治理制度。
它不单是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制度,也不单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也不单是企业从人才市场选择经理人的制度。不能把企业从人才市场上选择了独立经理人就当做选择了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一个有关职业经理人建设的制度体系,它包含很多具体的制度,究竟包括哪些制度,尚待深入研究,但是其中必然包含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一个基础性的制度。
2.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围绕解决什么是职业经理人?谁是职业经理人?怎样成为职业经理人?到哪里去找职业经理人?找到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及出资人能否放心地让他担任企业经理职务?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资质如何持续提高和管理等问题,而着力进行的推进企业经理人选的社会分工、新职业的设立、从业人员新的分群、从业人群新职业特质的养成、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身份的认同和坚守、具有新职业特点的人才市场的培育、新的职业特质的成熟与稳定、企业经理职务通过新机制的获取、社会对新职业的认可、新职业阶层的产生等一系列工作组成的一个系统的新的制度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