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为谁而歌?——关于《秋歌》的反思

2014-03-12 08:34齐志伟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哈尔滨150025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战士个体革命

⊙齐志伟[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哈尔滨 150025]

作 者:齐志伟,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作为“青春的火光”、时代的最强音,郭小川总是将目光聚焦在当下,发出呐喊,充当时代的传声筒。纵观他的创作,似乎早已被人们贴好了标签。然而,这首发表于“文革”之后的《秋歌》,至今评论甚微,和郭小川以往的创作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我们再次解读《秋歌》,似乎总能引起人们的几分思考,对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以及那一代人的反思。

《秋歌》这首诗是郭小川力图摆脱困惑与矛盾,用自己独有的热忱预言革命的大好形势即将来临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在颂扬的背后,我们有必要推敲一下“革命”二字的真正内涵。我们知道《秋歌》写于1975年,发表于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那么这“革命”应该暗指刚刚结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这场“革命”,郭小川“曾有过迷乱的时刻”,“曾有过灰心的日子”,但“于今一想”,又“顿感阵阵心痛”“愧悔无穷”,郭小川为何会有这样的思想转变?主要是由于他太想以自己的真诚紧跟社会的步伐,惧怕自己游离于主流之外,这种思想演变到知识分子身上不免有几分悲哀。毕竟知识分子是社会体系的创建者,要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个体意识,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有希望摆脱苦难。也许郭小川曾有过这种判断能力或个体意识,但当这些意识占据他思想的大部分时,他又惧怕自己的个体意识过于强烈而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其实这种惧怕源于对权力的恐惧,这是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恐惧。所以“迷乱”“灰心”,其实是郭小川内心在思考,思考全国上下是否真的会一片大好形势,思考革命形势是否会一如既往的好。但当他再次想到权力,想到过往,内心的恐惧便又出现,不免“心痛”乃至“愧悔无穷”。令郭小川没有想到的是这场运动的背后掩饰的是个体的消亡,乃至整个社会体系的崩溃。郭小川缺少的就是这种对当下历史的反思,这才导致他跟随着千人同喝,万人同唱。“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一分钟。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面对刀丛。”也许郭小川最需要的就是“放下武器”那一分钟的冷静。

“革命的战士”让他坚信:“跟上工农兵的队伍”才能“唱出新鲜有力的战斗歌声”,才能让他“喝杯生活的美酒”,激起“革命的豪情”。也许郭小川也曾感到疲乏,想停下来“喝杯生活的美酒”。但他却错误地认为生活中同样可以激起革命豪情。然而生活怎能等同于“革命”,在生活中又怎能点起革命的激情。这就是那一代“革命的战士”,在他们心中,革命大于一切,生活只能屈居下位,而没有生活的点缀,革命只能演变为盲目、狂热、极端、不食人间烟火,最终被人所利用。就是有一些人,将我们忠诚的“革命的战士”奴化,鼓励他们只有坚持革命,投入战斗,才不枉此生。革命的最终结果却是让这些所谓的忠诚之人成为生活的“零余者”、历史的“槛外人”。他们忘记了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他们只为信念而活,终将导致虚无。他们不知道这“战斗的一生”,对于他们而言,恰恰失去了作为人存在的最重要的东西。当人被盲目、狂热所控制,他将不会知道自己终究要走向何方。

郭小川也想到自己将走向未来,也想到自己“衰老”、死亡的一天,但他依旧未忘记自己的过去,自己曾是一名“革命的战士”。这样的人,注定是用过去支撑起他的一生。一个人如果将过去填满自己的记忆,那么他注定看不到未来,注定不能走出他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光环抑或陷阱。而一个没有未来时间观念的人便是一个沉溺于过去的妄想者。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反思,注定被时代所抛弃。只有当他某一天从万丈高空跌落下来的一瞬间,他才会感觉到曾经的空虚与悲哀。他不会想到“硝烟”“战斗”的崇高信仰只是一种狂热的虚妄,空洞得令人心碎。因为,阶级斗争观念本身就是一种荒谬。可诗人是那样的执着坚定,愈见其悲哀。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郭小川的《秋歌》究竟是为谁而歌。他仍然是为时代而歌。一个人失去了人格的主体性后,注定是一个没有个体观念之人。所以究其实质,郭小川的《秋歌》不是写给任何人,只是“眼看大好形势”,内心一阵狂热、躁动,当心胸烧得大火熊熊,个人抒情就在所难免。抒情的对象便只能是这眼前的一片光明,便只能是这复数的群体。因为在郭小川心中,他始终觉得“个人是渺小的”。这便是淹没于群体之中的无个性,便是郭小川通过否定自身以达到肯定亿万群众的目的。人们总以为跟随历史的大潮流,就不会被别人或是时代所抛弃。郭小川也是这样,他总怕独自一人被时代所抛弃。然而当人们跟上历史的车轮,才发现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自己了,所以只能是空虚,只能一次又一次盲目地跟随。

今日重读,不是为了批评,不是为了否定,而只是当那段历史再次令人心旌摇曳,总有一些东西如涟漪一般泛出水面。这也就表明,《秋歌》是值得反思的文本。

猜你喜欢
战士个体革命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鸡蛋战士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国际主义战士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