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玫瑰
——潘玉良与卡洛作品比较

2014-03-12 14:20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558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潘玉良卡洛

任 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 558000)

画坛玫瑰
——潘玉良与卡洛作品比较

任 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 558000)

本文对潘玉良和卡洛两位女性画家在人生经历、文化背景、绘画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研究,寻找她们之间相似的特质。

潘玉良;卡洛;女性意识;民族文化

潘玉良和卡洛是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度的两位女画家,两人都是现代画坛里的娇艳玫瑰,作品均得到世人的赞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使两位画家的作品风格有很大的区别,通过仔细阅读作品和研究她们的生平会发现她们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两人都有惨痛的生活遭遇

1895年潘玉良出生在杭州,从小就是孤儿的她被寄养在舅舅家,少年时期被买入青楼,生活痛苦不堪,潘玉良一生没有子女可能和这段经历有关。后来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画家,并且聘为中国知名美术院校的教授,可是并不能改变世人对他出身的攻击,对她人格的侮辱,为了寻找出路改变境遇,她选择在国乱纷争的年代去了法国,过着贫苦的艺术家生活,后来的她思念祖国、思念家人常常盼望着回国,但当时的国内时局混乱,人们的思想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然不会接受她的出身,种种原因使她成为异乡人,在国外漂泊40多年,直到1977年在法国孤独离世。潘玉良一生勤勉作画,留下作品2000多件,加上速写和草稿4000多件。

1907年卡洛出生在墨西哥,童年生活幸福,做摄影师的父亲非常疼爱她。但她后来的一生都在和病痛做抗争,6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右脚留下了跛脚的残疾,更大的打击是学生时代经历的一场车祸,身体受到重创,客车的一个钢管扶手从她的子宫穿过,这个导致卡洛多次流产一生没有子女。同时身体多处骨折直到1954年去世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术来维持生命,生命中最后一次手术使她陷入极大的痛苦,卡洛右腿因为肌肉坏死不得不把膝盖以下部位切除,这对于爱美的卡洛来说是致命的伤痛。所以她的死因到现在还是谜团,有人认为是脑血栓,有人认为是自杀,因为她留下了遗言“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而我希望永不再来。”,1离开时年仅47岁。卡洛不管接受手术还是刚刚流产,她都会躺在病床上把此刻的心情用画笔记录下来,“我从不曾丧失我的热情。我所有的时间都在画画,因为他们老是给我用度冷丁,画画使我的日子丰富,它们使我快乐”。

二、两人都在生活的艰难时期遇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两位女画家都在人生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并且改变了自己的境遇。1913年潘赞化把潘玉良从青楼里赎出来并纳为妾,从此潘赞化成为潘玉良的良师益友。潘赞化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同盟会会员,曾积极投身中国的革命事业与陈独秀交好,是思想先进的开明人士。他发现潘玉良聪颖好学喜爱画画便请老师悉心培养,送潘玉良去刘海粟开设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资助潘玉良去法国留学8年,学习油画和雕塑,1928年潘玉良学成归国分别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虽然后来潘玉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选择回到法国生活,但她能成为中国知名的女画家潘赞化有很大功劳,潘玉良感恩潘赞化视他为再生父母,为报答潘赞化的知遇之恩改从夫姓。潘玉良后来自己在法国生活40年始终孑然一身,她有一个“三不”理论,“不入外国籍,不谈恋爱,不和任何画商签订合同,努力做一个独立的人。”2“不恋爱”也充分说明了对潘赞化的情意深重。

卡洛遭遇车祸后第四年即1929年与墨西哥著名壁画家迭戈.里韦拉结婚,卡洛与潘玉良不同,她没有进美术院校学习,在绘画上引领她进步的老师就是里维拉同时里维拉也是她作品最忠实的观众,他多次在公开场所赞美卡洛作品,鼓励卡洛继续作画。里维拉评价自己妻子的作品时曾说过“她的作品很温柔,就像蝴蝶的翅膀,像微笑那样可爱,像生命中的痛苦一样残酷,我相信没有别的女人在画布上画出那么大的痛苦。”他理解卡洛的痛苦更欣赏卡洛的坚强,他的评价给卡洛的绘画带来最大的信心,同时里维拉如同欣赏卡洛的作品一样欣赏她的美貌,他曾把卡洛的形象画到自己创制的壁画中,在里维拉的影响下卡洛成为共产党的拥护者,时刻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状况。

三、两人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是一种超越了时空、地域、国界、民族、种族和界限,由女性共同的历史经历和人生感受所形成的‘集体经验’,是与男性的情感、感受不尽相同或有差异的女性文本。”“它涵盖了女性对历史的反思,对命运的思考,对价值的自省以及内在体验、审美活动等一系列的自我感受和认识评价。”3简而言之就是女性抛开男性的视角,用自己的眼睛关注自身,表达内心情感,诉说个人的心灵事件。潘玉良和卡洛的作品中都有很鲜明的女性意识,表现在把个人生活经历作为各自的绘画主题,主观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各自的情感。

人体是潘玉良作品里最主要的题材,大部分人体作品都是以自己为模特,一个出身青楼的女子反反复复的描绘自己的身体究竟要表达什么?她把女人身体从被玩弄的对象,转变为美的欣赏。一个曾经取悦男人的身体,她用双手把她塑造成了审美对象,塑造成了生命的展现,是控诉、是自爱、是怜悯、是审视,观者需要想一想。她的人体画主要分为彩墨画和油画两种,纵观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彩墨画中的人体多半都有一件睡袍遮掩着身体,表情羞涩,油画中的人体比较自由开放尽情展现自己,不禁让人联想到她的遭遇,出身青楼是她永远的疼,导致她渴望国人的接纳却不被世人理解,不能尽情表达自己,在法国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思想自由人也有了生机。如《窗前女人体》这样展示自己的身姿是在她的彩墨画作品中很难找到的。

卡洛作品的题材主要是自画像,当年为了给躺在病床上的卡洛解闷,热爱艺术的父亲给他做了一个能躺着画画的画架和一个吊在天花板上的镜子,这样卡洛开始画自画像,在遇到里维拉之后开始把自画像发展成了创作,她的作品如同她写的日记,每一件触动她心灵的经历都能成为她作品的主题。她曾说过:“我一生有两大灾难,一是车祸,一是遇见里维拉。”4她与里维拉的恩爱、背叛、分手还有流产,车祸给她带来的痛苦和对死亡与生命的关注都能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如作品《希望之树.保持坚定》表现卡洛经过多次手术满身伤痕的情况下还在保持冷静和端庄,诠释她内心对死亡的嘲笑。作品《两个弗里达》是卡洛与里维拉离婚时创作的作品,她说穿着西班牙民族服装的卡洛是里维拉爱过的女人;穿白色婚纱的卡洛是里维拉不再爱的,画面中穿婚纱的卡洛面色发白,血源源不断的从心脏流出,好像没有了里维拉的爱就会这样慢慢的死掉一样,深刻表现出在与里维拉的感情中受伤之深。

四、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都是站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

卡洛深受墨西哥文化的熏陶,作为古代印第安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玛雅文明的发源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一种“物象的互化和情感的互渗”5的思维方式,即人、生物及灵魂是可以相互感应的,互相幻化的。“在墨西哥民俗中,太阳是阳性之本源,是生命的滋养者和给予者,月亮是阴性之本源,是神和人之母。”6卡洛的作品被界定为超现实主义作品跟这些思想有很大关系。作品《折断的圆柱》卡洛把断裂的脊椎幻化成支撑教堂天顶的圆柱,画面中柱子已经坍台,车祸中卡洛的脊椎如同坍台的圆柱一样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深刻表达出持续手术给她身心带来的痛苦。她的作品也会经常出现日月同辉的时刻,如《站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上的自画像》,这些都给卡洛的作品带来很强的超现实性。

相比与卡洛的热烈直接的南美洲风情,潘玉良在文化的继承上要深沉含蓄得多。她在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兼容西方先进文明,形成了“合中西与一冶,从古人口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7的艺术观。作品中很好的把东方灵动优美的线条和西方准确的结构,鲜明的色彩融为一体,画面整体效果又表现出东方的温婉与优美。如作品《穿黑衣的自画像》潘玉良身穿黑色绣花旗袍,坐姿表现出女人优美曲线,一盆盛开的菊花相映成趣,人物眼神温柔,眉头微锁似有心事,女人皮肤圆润,画家故意强调嘴唇的型和颜色,弱化脸部和耳朵的轮廓使人物有了空间感,人物和菊花在线条的运用上有很强的呼吸感,线条在这幅画中生动活泼,整个画面中国味道浓郁,淡淡的忧愁,淡淡的花香,女人与花完美结合。

潘玉良和卡洛都是现代画坛不可多得的优秀女性艺术家,作品都表现出了很强的个人风格,卡洛热烈,潘玉良温婉,虽然绘画风格区别很大,但是她们在面对生活和艺术的时候同时表现出了坚强、独立、勇敢、自信、勤奋的优良品质,这使她们能在世界艺术之林盛开出美艳动人的花朵。

注释:

1.海登.赫雷拉,夏雨译 .《弗里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302.

2.《中国.巴黎——早期旅法画家回顾展专辑》.台北市立美术馆,1988 P98

3.凌朝阳.《浅谈潘玉良绘画中的女性意识》.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海登.赫雷拉,夏雨译.《弗里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8.

5.张迎春.《魔幻现实主义抑或超现实主义? ——弗里达.卡洛绘画作品风格之界定》.艺术探索, 2008

6.海登.赫雷拉,夏雨译.《弗里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95.

7.孙妮娜.《潘玉良及其人体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6.

任伟,(1981— ),女,吉林大安人,美术系专业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潘玉良卡洛
玉汝于成
——潘玉良的艺术人生
颜值与实力并存 富德K510d卡洛琳娜无线蓝牙双模键盘
卡洛·斯卡帕的诗意流动空间
弗里达·卡洛自画像中痛苦的内涵
天才的生活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下)
三毛,你什么时候回来
潘玉良:总是玉关情
一代画魂潘玉良自我身份的认同与实现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