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教学思维的挑战与革新

2014-03-11 16:18朱剑萍张苏萍葛敏敏
上海城市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朱剑萍 张苏萍 葛敏敏

导读:2013年5月,被誉为“幕课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在线教育平台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紧接着,2013年7月8日,中国的另两所高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高调”宣布加入美国的另一个“幕课”平台Coursera。似乎在一夜之间,“幕课(MOOC)”成了我国许多高校不得不研究和面对的新事物。那么,作为高职院校,面对来势汹汹的“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将以何种姿态去应对呢?

2012年,一场伟大的信息化革命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这就是“幕课”(MOOC)。紧接着,在2013年5月和7月,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以及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宣布加入美国的“幕课”平台edX和Coursera。似乎在一夜之间,“幕课(MOOC)”成了我国许多高校不得不去认真研究和面对的新事物。那么,何为“幕课”?

一、“幕课”的故事

“幕课(MOOC)”,又称为“翻转课堂”或“微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MOOC的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多则十几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最后一个字母“C”,Course,即是课程的意思。

通俗地说,“慕课”类似于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但又不等同于开放式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课时相对较短的一类开放课程。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

“幕课(MOOC)”的授课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利用教室等公共场所,以集中讲授的方式在课堂上讲课,课程结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幕课(MOOC)”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互联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幕课(MOOC)”的起源,得益于美国科罗拉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2007年,他们在自己的化学课上大胆地实践了“MOOC”,也就是“幕课”,并取得了成功。他们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众多同行的认同,“幕课(MOOC)”也在两位教师的推动下在全美推广开了。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的可罕学院突然红遍全球。而可罕学院的免费在线教学视频正好降低了学校和教师实施“幕课(MOOC)”的门槛,推动了“幕课(MOOC)”的进一步普及。可以这样说,“幕课(MOOC)”是跟随着可罕学院蹿红全世界,被更多教育工作者了解的。现在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开始了自己的实践,推动“幕课(MOOC)”在全球的进一步普及。

二、“幕课”特征及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资源共享,第二是学习模式。[1]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给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网络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介入手段,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对课程教学的内容结构、教学流程结构、师生互动结构进行了优化与重构,从而带来了新的教与学方式的产生。

“幕课(MOOC)”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教学模式的除旧布新,它是对传统的以课程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呈现以E-Learning为主要技术方式的、突破时空界限的在线教学模式。“幕课(MOOC)”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情况列如表1。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幕课(MOOC)”实现了如下五个方面的“突变”。

(一)课程规模的突变

“幕课(MOOC)”的第一个字母“M”(Massive),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可以提供给学习者的课程数量不是三门五门,而是大规模的;二是指可以同时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者的人数是大规模的,不是传统课堂的30人左右。以可罕学院为例,目前美国每天晚上在家同时观看Khan学院的数学教学视频的学生有数十万人。

(二)教学方式的突变

一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虽然教师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却无法真正分层教学。“幕课”承认了学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每位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帮助。[2]

二是实现了传授知识的“翻转”。“幕课”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可罕学院的数十万学生,每天晚上在家观看网上教学视频,第二天则跟同学一齐在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有老师和同学可以请教。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

(三)学习方式的突变

一般情况下,“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一个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最终,该转变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当教师进行基于绩效的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3]endprint

另外,由于幕课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并且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而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这无疑会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师角色的突变

“幕课”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3]如图1。

(五)学生角色的突变

“幕课”是有活力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然而,在“幕课”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2]因此,“幕课”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这个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三、“幕课”给高职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但又有别于传统的本科教育。由于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分析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培养,而“幕课”的特点更加符合高职教育在该方面的诉求。“慕课”的到来,让先贤“有教无类”、“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宏愿越来越近。[5]当然,高职教育中“幕课”的发扬光大还任重而道远,需要面临诸多挑战。

(一)高职教师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教师身份的转变,幕课使高职教师迎来了发展新的教学技能的挑战。在“幕课”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达成这一目的。新的教学策略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2]另外,高职教师还需要培养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比如,教师需要掌握必要的视频拍摄、录制、剪辑技术,会使用屏幕录制软件来制作课件。

(二)高职学生面临的挑战

“幕课”在本质上是一种手段,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生课余观看教学视频后,自己完成课余练习并在互联网中查找资料,总结问题,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切安排都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而对于自控力不强或信息素养不足的学生,“幕课”来临将无从适从。

(三)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化面临的挑战

“幕课”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网络速度较慢是当今制约众多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负面因素之一。在实施“幕课”教学时,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大网络宽带的接入量。学生在课后是需要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学习的,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设备支持给一些缺乏硬件条件的学生,增加课余学校机房对学生开放的时间等。这些都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化能力带来巨大挑战。

总之,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幕课”必将对我国的高职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发生变革,而“幕课”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说明:本文系“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等职业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学科研项目《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婀娜,闫星辰.“幕课”来袭,中国大学如何应对[N].人民日报,2013-08-08(18).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3张金磊,王颖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柯清超.“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微课设计与应用[DB/OL].[2014-01-06].http://wenku.baidu.com/link?url=7ZfKtZmIybJBB5hiTk8ErAEcql5zlmjltyTa6in7bzcQZdejA845x3pfKbhbnxns96hvOsWLm3bxH_RK0XZWlpH26s_fDdb1Txf3oN618qS

[5]曹继军,颜维琦:在线课程“慕课”来袭 专家称中国大学应主动参与[DB/OL].中新网,2013-07-16[2014-01-06].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7-16/5045033.shtml

责任编辑:张 炜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