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开宇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新兴复合式颜色词的构成及其发展动因
靳开宇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从汉语颜色词的产生和分类研究入手,总结现代汉语复合式颜色词构成类型,着重对当代汉语广告用语中新兴的复合颜色词的构成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认知解释,指出追求修辞效果是这类新兴复合式颜色词构成的主要发展动因。
颜色词;隐喻;广告;认知域
汉语颜色词,也叫色彩词,它的存在反映了人们对于事物自身属性的抽象化认识,能够把事物及其自身属性区别开来认识说明了人类智力的高度发展。有关颜色词的研究,学界有了不少成果。如黄行认为“颜色是人对可见光的视觉和心理效应,颜色的物理属性是人眼可以感知的380纳米至740纳米波长的电磁波,因此颜色客观上是一个连续感知系统。但是人对颜色的认知通常要将这个连续感知系统变为范畴感知系统,即将连续的光谱分为若干个颜色范畴,而颜色范畴的分类最直接的反映即语言的颜色词系统”[1],汉语颜色词类非常丰富,与古代汉语表示色彩的颜色词相比,现代汉语颜色词在构词方式和词义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古代汉语颜色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单纯词,现代汉语多以复合词为主,这与汉语词汇系统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过渡的总的演变趋势是保持一致的。张宝明把颜色词从内容上分为多种类别,其中最主要的一类是“纯色”[2],它包含两种颜色词:“基本色词”与“混合色词”。也就是古人说的“正色”和“间色”两类,正色即基本颜色,只有五色,即青、赤、黄、白、黑。间色是由两种以上颜色相杂构成。跟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里这两类颜色词都有很大的丰富,郭锦桴提到过不同学者探讨现代汉语中共有基本颜色词有红、黄、青、橙、绿、白、灰等13个之多;从构词方式上颜色词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两类[3]。而邱莉芹则从语法功能和语法类别上把现代汉语颜色词分为名词、区别词和形容词三种类型[4]。本文试从汉语颜色词的产生和分类入手,总结现代汉语复合式颜色词构成类型,着重对当代汉语广告用语中新兴的复合颜色词的构成及其形成机制进行认知解释,探究这类新兴复合式颜色词构成的主要发展动因。
我们在广告语中会经常见到如下一些充满象征想象色彩的颜色词:相思银、爵士蓝、摇滚紫、拉丁黄、激情紫、吉祥黄、幻影黑等。这类颜色词已经和我们日常口语中经常使用的颜色词在词义构成方式上不同了,这显示了当代汉语颜色词汇系统中的一个新的动态变化的特点。描写和总结汉语颜色词的构成和使用规律,可以看出汉语词汇文化系统的变化轨迹。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汉语颜色词以复合式构词为主,从古汉语中承续下来的许多单音节颜色词就作为构词语素来使用。现代汉语常用的复合颜色词在构词类型上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前附加式颜色词和后附加式颜色词。这两种类型的颜色词成为日常生活交际比较常用的颜色词,前一种类型书面语和口语中都使用,尤其在书面语中更常用;后一种类型口语风格特色明显。
(一)前附加式颜色词
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是由表示色彩义的构词语素前添加修饰性成分构成,比如:大红、浅红、淡绿、纯白、深蓝、焦黄、娇黄、嫩绿、鲜红、枯黄、冷翠、莹白、幽蓝、湛蓝等。在现代汉语常用的复合颜色词中,以事物名称加类名构成的颜色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天地中的自然事物名+色彩名(或类名)
土红、土黄、火红、湖蓝、天蓝、月白、雪白;
2.金属玉石名+色彩类名
金色、银色、玉色、琥珀色、铁青色、铁锈红、铅灰色、古铜色、宝石红、宝石蓝;
3.植物名+色彩类名
高粱色、荷花色、蔷薇色、桃色、桃花色、松花色、藕荷色、亚麻色、葛色;
4.动物的血肉、毛皮等名+色彩名(或类名)
驼色、猩红、鸡血红、血红、鼠灰、鸭绿、蟹壳青、虎皮色、象牙色、猪肝色;
5.与饮食有关事物名+色彩类名
蛋青色、蛋黄色、肉色、肉桂色、乳白色、米色、菜色、茶色、蜜色、栗色、茄色、枣色、樱桃色、橄榄色、豆沙色、葡萄紫、姜黄色等。
(二)后附加式颜色词
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是由表示色彩义的语素后面添加修饰性成分构成,并且以重叠的方式出现,强调其程度深,后附加式的复合颜色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类颜色词,一般被称为状态形容词,这类颜色词既表现了色彩的丰富性,又突出了人们的心理感受,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例如:
1.口语和书面语常用中性感情色彩义的后附加颜色词(单音节色彩义语素+双音节词缀)
白花花、白晃晃、白生生、黑压压、黑洞洞、黑糊糊、灰沉沉、灰蒙蒙、灰乎乎、灰茫茫、绿茵茵、绿油油、蓝盈盈、红彤彤、红通通、金闪闪、金灿灿、银闪闪等;
2.方言口语中多含贬义感情色彩的后附加颜色词(单音节色彩义语素+三音节词缀)
黑咕隆咚、黑不溜秋、黑了吧唧;灰了吧唧、紫不溜丢、灰不几几等。
当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由于服装、手机、汽车等商品的生产和这些产品通过广告用语进行商品宣传推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新兴的汉语复合式颜色词,不同于我们日常口语中使用的传统颜色词,而是具有了文学语言的审美欣赏性,营造出一种书面语使用的修辞效果。这一类复合式颜色词多数是双音节名物词(形容词)+单音节颜色词构成[5]:
(一)手机广告语中出现的复合颜色词
海底灰、极光银、镜泊蓝、深夜黑、银河白、沙滩金、宇宙蓝、月影白、火星红、极夜蓝、旭日金、星光银、钻石黑、繁星黑、琉璃黄、银河灰、宝石红、天际银等。
(二)汽车广告语中出现的复合颜色词
珠光黑、爱琴海蓝、铂金灰、水晶银、莱茵灰、新波尔多红、甜橙红、塔夫绸白、丝缎银、暴风银、夜鹰黑、皇室蓝、卫星银、巴黎蓝、法国蓝、拉丁黄、生动蓝、瑞丽红、淡粉红、航海红等。
(三)服装广告语中出现的复合颜色词
午夜蓝色、法国蓝色、意大利蓝色、平静蓝色、热情粉色、优雅紫、时尚黑、炫银等颜色。
通过以上所举用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代广告语中出现的复合式颜色词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
其一,前附加式颜色词在当代广告语中使用频增,这与广告语的书面语体风格是一致的,也印证了上文提到的前加式颜色词的书面语体色彩。
其二,在复合式颜色词中有一类构成方式是:自然事物名+颜色词,比如:丁香紫、天蓝、湖蓝等颜色词,当我们看到前一构词语素时还能与整个颜色词表达的色彩在大脑里产生近似的联想,比较容易把两个不同的认知域联系起来,而在当代广告语中新兴的一类复合颜色词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加工才能理解其表示的颜色意义,这里的颜色义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和想象的审美效果,比如:
a.莱茵灰、新波尔多红、中国红、意大利蓝、法国蓝、阿尔卑斯白;(地名或某些事物的产地名+颜色词);
b.生动蓝、平静蓝、时尚黑、优雅紫、倾城紫、热情粉、逍遥蓝;(形容词+颜色词);
在a类的颜色词里,表示地域或事物名称的名词作为构词语素与后面的颜色词组合构成新的颜色词,两个认知域场的空间距离就比较远,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认知加工努力,这时的颜色词所具有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语义比较虚化,比如,什么是中国红、法国蓝,只有红和蓝具有较为固定的一个颜色的认知范畴,而复合词中的前一个构词语素只能起到指示联想方向的作用,类似于修辞手段中的借代的用法(见图1),这里的借代是以抽象代具体,起到指示联想方向、范围作用;提到中国红,可以联想到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红福字、红灯笼、红蜡烛、五星红旗等具体的红颜色的实物参与该颜色词词义生成的认知加工过程,这才能具体理解“中国红”一词的颜色义。
图示1 a类颜色词的认知过程(以“中国红”为例)
而在b类颜色词里,前一构词成分:生动、平静、时尚、优雅、热情、倾城等语素义的着眼点是颜色词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这就使得颜色词具有了拟人化的修辞效果,理解这类颜色词就需要从动态认知域建构到静态颜色认知域的信息加工过程,这就突出了颜色词在广告语中的突显的宣传产品视觉印象的表达效果。前一类颜色词是较为静态描写颜色,后一类则是以心理感受的动态描写静态颜色,所以这类复合式颜色词除了描写颜色外,更为了追求修辞效果服务的,这是当代汉语颜色词发展上不同以往的新变化(见图2)。比如优雅紫,提到优雅,就会联想到行为、举止或者姿势、谈吐、习惯等,所以在对这类颜色词的认知加工中就要提取与人或事物或动或静的性状有关的词语。
图2 b类颜色词的认知过程(以“优雅紫”为例)
图示1与图示2的信息激活模式是不同的,在图1中,想要了解中国红是什么颜色,需要借助上述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实体印象作为中介参与大脑认知加工的过程,“中国”起到限定联想特定范围的作用,我们需要想到在中国与红色有关的不同具体事物,比如红灯笼、红蜡烛、红绸子、红福字等等这些具体物象作为中介就能理解中国红的颜色了,比如拉丁黄、法国蓝等颜色词也是这样建构颜色的认知过程的;而在图示2中,“优雅”一词需要激活的是与之惯常搭配的一系列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多半都是可闻或可见的具体可感的,是“优雅”需要依附的实体形象,行为可以优雅、举止可以优雅、谈吐可以优雅、服饰打扮也可以优雅。依此类推,这里说到的颜色优雅就是把颜色也用形容人的表现的成分来修饰,让人们在大脑中重新调整词语的常规搭配习惯,以此达到了对颜色描写的修辞效果,比如:平静蓝、热情粉、时尚黑这一类颜色词的认知过程均是如此。
考察当代复合颜色词的用例,说明人们对颜色词的使用是逐渐深化的,复合颜色词在构成上最初以物譬喻,杏色、炭黑、桃色等颜色词可以让人产生直接联想实物颜色,随着颜色词使用日渐频繁,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对于颜色的直观认识和描写,当代复合颜色词出现的这两类新的构成方式也说明了对颜色词的使用正经历由实到虚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依靠直接联想构造颜色词,开始利用间接联想方式营造修辞效果作为中介来构造新的颜色词。
[1] 黄行. 颜色词的语言认知研究[J]. 民族翻译, 2011, (3): 50-56.
[2] 张宝明. 颜色词汇的渊源和分类[J]. 汉字文化, 2003, (4): 21-23.
[3] 郭锦桴.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249.
[4] 邱莉芹. 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类别[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28-30.
[5] 骆峰. 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14-19.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ound Color words
JIN Kaiyu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China 152061)
From the produc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color words, we summarize the path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lor words , by the cognitive we explain it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py of the new composite color words ,and point out that the main development agent is the pursuit of rhetorical effect on this kind of new compound words.
Color words;Metaphor;Advertisement;Cognitive Domain
H042
A
1674-3555(2014)06-0100-05
10.3875/j.issn.1674-3555.2014.06.015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刘慧青)
2013-12-14
绥化学院2013年度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资助项目
靳开宇(1972-),女,黑龙江龙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理论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