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幻想曲Op.73》的创作特点在单簧管演奏中的体现

2014-03-11 19:59:48郭蒋帅
音乐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哨片幻想曲套曲

文/郭蒋帅

舒曼《幻想曲Op.73》的创作特点在单簧管演奏中的体现

文/郭蒋帅

《舒曼幻想曲op.73》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舒曼的后期作品。本文主要通过对浪漫主义音乐、舒曼生平,本首曲目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演奏方法及技术难点的解决与掌握的简述,帮助人们初步了解舒曼该作品的文学性,幻想性,戏剧性等创作特点以及单簧管演奏该作品时的技术要领和艺术理解以及整体风格的把握。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为线条,结合在单簧管演奏方面存在的方法掌握及结构等方面问题进行分别阐述 。

《舒曼幻想曲》 演奏技巧 浪漫主义音乐 作品风格

引言

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一首为单簧管和钢琴而作的室内乐作品《幻想曲op.73》,成为了单簧管及室内乐众多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从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家舒曼入手,以他的《幻想曲op.73》为例,分析该作品中的舒曼音乐风格的体现,来阐述对单簧管演奏中技法的感想。同时,论述以单簧管演奏技法为重点的研究风格,把深挖浪漫主义时期及它的艺术特点为着力点,了解那个时代与文化息息相关的音乐家,再加入对舒曼本人家庭背景、文化积淀。从而使我们对于这个作品有了人文角度的理解和感知,从而为演奏技巧的深入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和奠基。

演奏方面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及有效的练习方法。通过分析以及对乐曲创作的背景、风格的掌握,更加深入地剖析演奏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技术方法问题。

1.浪漫主义音乐及舒曼与其音乐创作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为“传奇”与“小说”)的形容词,以为浪漫的。1654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大致是“传奇般的”其中包含否定的内涵。到18世纪,这个词变为褒义词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宜人的忧郁”这一附加含义。这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一种文艺理想,即与“理性”相对,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在客观现实上侧重主观内心世界,抒发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多用魅力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完成艺术创作。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自由奔放的主观表达,作者的表达手法不被束缚,通过幻想或复古手段超越现实,用各种艺术形式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浪漫主义起源于文学领域,随后发展到绘画、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及代表作品有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女》《鳟鱼》,舒曼的《狂欢节》,肖邦的《马祖卡》,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马勒的《大地之歌》,威尔第的《茶花女》等等。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舒曼的音乐创作在浪漫主义音乐的大环境下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从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中汲取营养,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因此他的音乐创作极富诗意和戏剧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的感情色彩。其代表作品有根据海涅的诗歌创作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根据英国诗人拜伦的哲学诗剧《曼弗雷德》创作的《曼弗雷德》序曲。舒曼承袭舒伯特把套曲形式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声乐套曲及钢琴套曲都在浪漫主义音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代表作品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钢琴套曲《蝴蝶》《童年情景》《狂欢节》等。

2.《舒曼幻想曲Op.73》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

《幻想曲》Op.73本来叫《晚会小品》(Soireestücke)创作于舒曼音乐创作生涯的成熟时期。舒曼在1840年之前大多创作钢琴作品,1840年之后才丰富其创作范围。该曲写于1849年,原是为单簧管和钢琴创作的,也可以选择小提琴或大提琴,是舒曼的一次新的尝试。创作特点

2.1 极富诗意的幻想性

本作品是由三首篇幅不长的小曲组成,每一首小曲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动人故事。作曲家运用了长短音乐线条的结合,连绵不断地,递进式地表达情感。旋律起伏较大,乐句走向多样化,主奏乐器与钢琴伴奏之间互相呼应,中间没有明显停顿,一气呵成。在这首乐曲里面,人们能够感受到忧郁伤感的思乡情怀,也能够聆听出坚定不移、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单簧管亲切而抒情的旋律与钢琴的铿锵有力结合为一体,使音乐既有梦幻般的抒情情调又不乏激情。

2.2 强烈的戏剧性

本首作品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力度上的强烈对比。大线条的强弱变化、突强突弱的出现以及渐强后突弱或渐弱后突强这些力度上的反差,带给听者强烈的听觉感受,仿佛被带到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之中。第二方面表现为单簧管与钢琴之间的呼应。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一部室内乐作品,单簧管与钢琴以二重唱的方式来演绎作品,单簧管的旋律多次出现大音域的跳跃,调性也在不断变化,钢琴伴奏织体和声的千变万化,节奏的复杂多变无一不完美地体现了强烈的戏剧性。

2.3 关于文学性和标题性

舒曼的音乐作品大多有标题,这来源于舒伯特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己对文学和戏剧的热衷。但是这首作品只给了一个总的标题《幻想曲》,却没有把每一首小曲都冠上题目,但是这并不能说该首作品违反了文学性和标题性。作者之所以冠名以《幻想曲》,是为了不束缚听众及演奏者的想象力,使得人们可以在聆听和演奏音乐时,情感和思想可以任意驰骋在乐曲所带领的意境中。

2.4 舒曼的二重性格在作品中的体现

舒曼由于曲折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加上文学和戏剧对于他的影响,他的人格逐渐形成了双重性。他臆想了两个虚构人物并以他们作为笔名用于他的音乐评论中。这两个人物分别是——弗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他们一个热情奔放,富于斗争性和英雄性,另一个气质忧郁,富于幻想性和诗意。这两个臆想人物形象总是在舒曼的音乐作品中有所呈现。在这首作品中单簧管与钢琴就代表了这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一个温婉忧郁,一个果敢刚毅。两个乐器时而交替旋律,时而合作共同呈现旋律,时而节奏交错,时而和声冲突,时而和谐时而又矛盾。由于这首作品属于舒曼晚期的创作,此时舒曼渐渐不满足于只用钢琴这样的单独乐器创作,因此大胆地尝试了室内乐的写作,使得音乐形象的对比更加鲜明,也更明确地展现了他人格的双重性。

3.演奏方法的掌握

基于前面对于舒曼及其《幻想曲op.73》的简要阐述,下面,针对单簧管在实际演奏中如何全面掌握该曲技术难点问题作介绍。

发音迟缓问题涉及很多方面,首先是舌头与哨片的关系,就是我们平时运用的吐音技巧。从原理上说就是将舌头放在哨片然后离开就发生了吐音的效果。看似简单的一个技巧如果想要运用得非常熟练也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舌尖的位置与触碰哨片的位置,通常我们都会用舌尖靠后弹性最佳的位置去触碰哨片最灵敏和最易发音的位置,那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发出吐音。而且舌头触碰哨片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在一些柔和优美的乐段里我们需要一些轻柔的吐音,就要求我们轻柔地去触碰哨片。而有时我们需要一些很有力量的吐音,让人听着非常坚实和明朗,需要舌头快速地离开哨片和再次接触。

呼吸的感觉,可以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急促快速的呼吸,要求我们在演奏一些快速跳跃的乐段中使用。另一种就是缓和充分的呼吸,就要求我们在演奏一些优美缓慢的乐段中使用。如果在我们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段时用很缓慢充实的呼吸,显然就打破了乐曲的整体意境,更不易于演奏。反之亦然。

在单簧管的演奏时,我们不得不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单簧管演奏的“灵魂”音色。那么,如何才能演奏出饱满暗淡或清晰明亮的音色呢?我想做好这一点的前提最主要的就是气息的运用。在舒曼这首幻想曲作品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需要对气息的控制使音乐的流动性更加灵活,更富有情感。学会“支撑”呼吸,对于平时养成合理的呼吸技巧和好的气息支撑点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的腹部就如同一个充满气的大气囊,也是很有弹性的,不能僵硬地支撑,而是要用自然的力量去支撑。

结语

通过以上阐述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舒曼的《幻想曲op.73》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室内乐作品,在这首作品中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及舒曼本人的创作特点。本作品集套曲形式、标题性、幻想性,抒情性、戏剧性、文学性为一身,在作品中还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舒曼的双重性格。本文作者还通过对《幻想曲op.73》曲式结构的分析及演奏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深度剖析,从而帮助读者和演奏者更深入地理解该作品,以便更有效率地练习和演奏作品,以达到通过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1] 董德君. 单簧管演奏教学法[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2](英)蒂姆·道雷. 舒曼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G·713,1999

[3] 付娜. 正说世界:天籁之音·世界音乐[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2

[4] 刘雪枫. 德国音乐地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5年5月

[5]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音乐的故事 [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0

[6] 肖复兴.《我的音乐札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

郭蒋帅 (1986—),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助教。

猜你喜欢
哨片幻想曲套曲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桑科草原幻想曲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22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戏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16
论双簧管哨片的那些事
漫谈双簧管哨片的制作及其对音色的影响
合唱套曲·美的韵律
当代音乐(2019年1期)2019-10-21 01:36:42
声乐套曲
当代音乐(2019年2期)2019-06-11 21:17:05
快乐幻想曲
长发幻想曲
浅谈美式双簧管哨片的制作
黄河之声(2017年18期)2017-11-14 01: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