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断肠集》人权思想探析

2014-03-11 15:17:39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礼教

(丽水学院 文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中国最早的人权意识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的众多作品中也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权思想,但都是男性观照下的人权意识,而出自女子自觉关注自身人权的作家作品并不多见,朱淑真的《断肠集》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大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身种种权利的铿锵之音。

一、女子弄文诚无罪:追求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严重地剥夺了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女子即使读书识字,所学也是“女诫”、“列女传”一类让女子附庸于男子的书籍。面对“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自责》)的封建礼教,朱淑真进行了大胆的讥讽,在“非吾事”与“却有功”的否定与肯定的对比中,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愤慨,并大胆地喊出自己的心声:“女子弄文诚无罪”!

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种种束缚,集中体现于“三从四德”、“七出之条”。“男主外,女主内”的戒律,将女子紧紧地困于绣房闺阁之中,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教来禁锢她们的心志,使她们丧失做人的灵性,成为任男人摆布的木偶而不自知。几千年封建伦理道德观的灌输和压抑,无数次自我选择斗争的失败,使女性的自我意识由在沉重的枷锁下呻吟而渐渐沉寂了。自我意识的彻底丧失带来的是对生活的‘责任式’对待和知天乐命的生活态度,生活对于她们不再是一种生命的追求、幸福的体验、享乐的获得,而完全地外在于她们,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折磨。然而,朱淑真却是独醒于她们之外的一个精灵,她没有被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所吓倒,在“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自责》)的否定与肯定中,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万分憎恨以及欲冲破礼教束缚的“不安分”之情。名为“自责”,实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讥讽。金性尧先生在《宋诗三百首》中评价说:“在宋代的道学统治下,妇女本身亦会受到这种势力的影响,这首诗说的却是愤激性的反语。所谓自责,其实是对不公平社会的谴责。”王乙先生所论亦同:“诗名《自责》,实即指责,是愤怒的控诉,在那样的时代里,敢于这样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对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传统礼教的挑战。”[注]王乙.劲直忠臣节 孤高烈女心——“断肠”人朱淑真的刚烈诗风[J].文史杂志 1990(6):13-14.面对“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掬水月在手诗序》)的不平等待遇,朱淑真没有屈从,她要在封建礼教的重重藩篱中寻求自己的出路:读书填词、舞文弄墨,在读书和创作中为自己赢取一个与男子平等的精神世界。

为了求得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朱淑真全然不顾“妇德”对女子的要求,对“绣折金针”的态度是“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春日杂书》其六),把妇功要求的“专心纺绩,不好戏笑”全部抛诸脑后,不仅无心“纺绩”,还喝酒解闷,这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挑战。不仅如此,朱淑真还闲来无事便读书:“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夏日游水阁》)因为性好读书往往误了“妇德”而招致谴责,“情知费事因诗句,习气难除笔墨缘”(《暮春》其二),便是她舞文弄墨导致“费事”而招致谴责的写照。虽遭谴责,朱淑真依然“习气难除”,一有机会便舞文弄墨,如“浴罢晚妆慵不卸,却亲笔墨赋新诗”(《雨过》),诗人对浴后散乱的妆束无心整理,面对雨后清新的景致不由诗兴大发,“却亲笔墨赋新诗”,女子爱美的天性在这里却输给了作诗填词的雅兴,诗人积极争取读书权利的努力由此可见一斑。在诗人的心里,舞文弄墨不仅是“性之所好,情之所钟”的爱好,还可让人在六月酷暑里如沐凉风:“眼界清无俗事来,要凉更作好诗催”(《夏雨生凉》),由此可见其酷爱翰墨的禀性已融入骨髓了。

读书纵有千般苦,在朱淑真看来也是幸福的,“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寄恨》),徜徉在吟诗填词的世界里,朱淑真是不会感觉寂寞的,在“当地寂寞冰霜下,两句诗成万古名”(《吊林和靖二首》其一)中,诗人表达了寂寞作诗,诗成留名的甘苦感受。朱淑真在诗里传达的,不是深闺女子闲来无事填词作诗消遣时日的寂寞,而是争取实现与男子一样青史留名的抱负。

二、梅花恣逞春情性:追求自由和爱的权利

宋代理学盛行,妇女权利几乎被剥夺殆尽。“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之言,直至宋代而明。一明于太宗责范质之死,一明于程伊川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后为人臣、为人妇者之防始严。”[注]翁注困学纪闻:中册[M].台湾:世界书局出版社,1963:781.而生于仕宦之家的朱淑真,在备受父母宠爱的优裕环境中长大,养就了她性好自由而又倔强的性格。面对桎梏人性的封建礼教,她依然率性而为,热烈追求个性的解放,大胆追求美好的爱情,不畏礼教,不避人言,执着于自己爱与自由的权利。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写的是一个刚到及笄之年、情窦初开的女子,便在诗里为自己描画了一幅理想的爱情画卷。“分付萧郎万首诗”道出了朱淑真心目中的佳偶应是一个能诗善赋、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待将满抱中秋月”则对自己将来花好月圆的美满婚姻暗暗祈祷。此类诗作,不免少女的娇羞与内敛,而《清平乐·夏日游湖》则是词人大胆热烈的爱之宣言:“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到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作者把与恋人相约相会的缱绻,大胆享受爱情的欢愉,分手归家后的眷恋全部流于笔端,全不管封建卫道士们将其斥为“淫娃佚女”,“有失妇德”。面对“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吃人礼教,朱淑真写下了“梅花恣逞春情性,不管风姨号令严”(《雪两首》其一)的诗句以表心志。较之于摧残梅花的“风姨”,朱淑真面对的封建礼教更为无情,但是,诗人却像寒梅一样,在严寒相侵的社会里,呈现出春天般的勃勃生机,顽强地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始终孜孜以求自己爱的权利。

朱淑真就像一个追求爱和自由的斗士,在男权社会设置的重重藩篱中左冲右突,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黄嫣梨说她“生于礼教森严、封建思想浓厚的社会,却能大胆强烈的追求诚挚的爱情,实在令人敬佩之至。她的思想可说已走向时代之先了。”[注]黄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55.198.此言甚确。

三、不随黄叶舞秋风:追求婚姻自主的权利

困于礼教重重枷锁下的朱淑真终究是不幸的,虽然她像一个斗士一样不余遗力地与封建礼教作斗争,但她是孤单的,一个孤军奋战的弱女子,怎敌得过强大的封建礼教呢?由于种种原因,朱淑真未能与自己相恋的人结婚。“门前春水碧于天,坐上诗人逸似仙。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湖上小集》)便道出了她的不幸。“逸似仙”的“诗人”,该是她倾心的恋人,从“白璧一双”可看出二人是一对佳偶,然而却不知何故,他们无法像萧史和弄玉那样乘凤而去,有情人未成眷属,所以发出“吹箫归去又无缘”的悲叹。对美好爱情婚姻的憧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灭了。“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注]魏仲恭.断肠诗集序[M]//张璋.朱淑真集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

朱淑真憧憬中的佳偶,是可以“分付万首诗”的“萧郎”,可现实中的丈夫,却是个不解风情,无法与她诗酒唱和的俗人。“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舟行即事》)的描写,道出了朱淑真对丈夫的深深不满。望着满川的秀色,大好的风光,却无人可以与自己吟诗唱和,其落寞惆怅情何以堪?“颦眉独坐水窗下,泪滴罗衣暗断肠”(《舟行即事》)描写了她忧愁无以排解,只有以泪洗面的痛苦,其幽怨之情溢于言表。

无法诗词唱和姑且能忍,但丈夫纳妾却让朱淑真无法忍受。朱淑真是一个追求感情专一的人,“劲直忠臣节,孤高列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咏直竹》)便是她心志的表现。虽然南宋社会流行狎妓纳妾之风,但朱淑真却对此大声斥责。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以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愁怀》)[注]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愁怀》一首,大似讽夫纳姬之作。近有才妇讽夫纳姬诗云:‘荷叶与荷花,红绿两相配。鸳鸯自有群,鸥鹭莫入队’。正与此诗暗合。”参见:香港:商务印书馆,1961:23.中她以花喻己,谴责“东君”不为自己做主;鸳鸯自有群,何堪鸥鹭插一足?如果不是同类也要放在“一池”,天下又何必有夫妻这一伦呢?

社会礼教对女子的不公,丈夫对婚姻的背叛,让本就多愁善感的朱淑真愁怨迭生。无法排解的朱淑真,将自己的满腔怨恨全部诉于笔端,写下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断肠”诗篇。据统计,《断肠集》中,“愁”字用了近80处,“恨”字约20处,“断肠”12处。其愁其恨,其实都是她追求自身权利的呐喊。

如“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谒金门·春半》)诗中的“春已半”,既指春天过去了一半,亦指自己的青春逝去了一半,其惆怅已是“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十二”指愁之多,“倚遍”指愁绪不得排遣;“愁来天不管”,天本无情无觉,如何管得了人间愁怨,此是以天喻人,诗人谴责的是背叛自己的丈夫。“风和日暖”,风光无限,自己却输给了成双成对的莺莺燕燕。丈夫纳妾,朱淑真便被冷落一旁,心,无比地凄凉。花落满地无心扫,莺莺燕燕不忍看;“断肠芳草远”,让人眼酸。

无爱的婚姻,人前欢笑人后泪流(“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的日子,终不是富于叛逆精神的朱淑真所能忍受的。在“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苦相摧。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惜春》)和“东君若也怜孤独,莫使韶光便是秋”(《诉春》)中,诗人似在乞求“青帝”、“东君”怜惜自己,为自己作主,但在“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问春》)中,表达的便是一种激烈的愤恨之情了。在“痴汉常骑骏马走,巧妻偏伴拙夫眠。老天若不随人意,不会作天莫作天”(《悲怀》)中,朱淑真对命运的不公安排,则是愤怒的指控了。其煎熬一步步加深,其抗争一步步激烈!面对变质的婚姻,朱淑真选择了决绝:“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一个“不随”,显示了诗人对独立人格与自由人性的无上追求,显示了她绝不同流合污,不向世俗低头的无畏与决绝。从“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秋日述怀》)中更可看出诗人顽强的意志和决绝的态度,她不以自己是女子而自伤,“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绝不把自己置于男性附庸的地位自怨自艾;她是勇敢的,坚强的;“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如快刀斩乱麻般,对变质的婚姻做个彻底的了断,显示了自己追求婚姻自主的勇气。

朱淑真深知,吃人的礼教是不可能维护自己权利的,所以,她要自己解救自己,“不许蟾蜍此夜明,始知天意是无情。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中秋月不见月》)便是她心意的表达。“始知天意是无情”,骂尽古今虚伪礼教的同时,朱淑真也彻底认清了社会现实,她知道只有自己“拨去闲云雾”,才能见到“光辉万里清”。于是,朱淑真毅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婚姻,回母家独居[注]张璋.朱淑真词六首[M]//唐宋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775-782.。用最后的决绝,捍卫自己婚姻自主的权利。

四、停舟今喜笑谈亲: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交权利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礼教,要求女子安守闺房,恪守礼教。迫于礼教的重重束缚,朱淑真不得不将大部分时光消磨在闺房绣阁中,但她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的个性,让她无时不在渴望冲破狭小的生活圈子,步出闺房,像男性一样把酒吟诗,觥筹唱和。朱淑真的赠答、唱和诗,便是她追求男女平等,走出闺房绣阁,融入社会生活的体现。

如《宴谢夫人堂》:“竹引春风入酒卮,森森凉气暗侵肤。冰峦四叠浑无暑,不似人间六月时。”描写了她与谢夫人一道游宴赏玩的情景。人间六月,酷暑难当,但诗人与友人却在凉风侵肌的竹林里把酒吟诗,脱离闺阁的惬意,让她全然忘却了暑之酷热,感受到的是习习凉风。又如《次韵见赠简吴夫人》:“南北常嗟见未因,停舟今喜笑谈亲。张姬淑德同冰玉,李白高吟泣鬼神。和管幸听鸣凤侣,滥竽还愧赏音人。佳篇奖拂还过实,班卫声名岂易伦。”则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喜悦。朱淑真与友人喜笑交谈,抚琴相娱,像李白一样把酒吟诗,屡作佳篇。对于友人的交口称赞,谦虚地说自己“滥竽还愧赏音人”、“佳篇奖拂还过实”,虽然自谦自己不及班昭和卫夫人的才情,但诗中却传达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欣喜之情。

此外,朱淑真还作有《答求谱》、《代谢人见惠墨竹》、《谢人惠双笔》、《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和前韵见寄》等赠答唱和诗,此类诗作虽然只占少部分,但我们从中可以窥见,朱淑真是努力争取融入社会,与男子争取平等权利的。

虽然生于男女极度不平等的南宋社会,但朱淑真是不会自轻于男子的。如“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春雷震一声”(《春日湖上观鱼》)中,诗人从鱼儿跃跃欲试的状态中感受到它们对春雷的期待,对跳跃龙门的渴望。其实这也是诗人希望像男性一样施展才能抱负的渴望。“时来天地云雷兴,起作人间救旱霖。”(《卧龙》)表现出诗人宏伟的志向,博大的胸怀,进取的意志,追求平等的理想,表现了其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朱淑真不仅不会自轻于男子,而且她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对男权社会的虚伪也是秉笔直书,如《读史》:“笔头去取千万端,后世遭它恣意瞒。王霸漫兮心与迹,到成功处一般难。”直指传统史书出于维护统治者需要而欺瞒后世的虚伪,什么“王道”、“霸道”全是一派捏造之词,或是史家们闭门造车之作。由此可知,朱淑真的心志是博大的,她不仅要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交权,而且想女子之不敢想,发男子所未曾发。不仅如此,朱淑真还借诗词议论时政,如“岂意为花属后庭,荒迷亡国自滋生。”(《后庭花》)便用陈后主的典故评议时政。按《隋书·乐志》:“(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又《旧唐书·音乐志》:“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由此可见,朱淑真借前代史事对当权者进行讽喻,表现了她极想像男子一样驰骋仕途,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朱淑真虽然面对的是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但她对生活是热爱的,对自身权利的争取,她是自觉的,主动的,甚至是“越轨”的。

朱淑真的《断肠集》,表现的不全是忧伤哀怨的情感,其中更跳动着一颗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反抗礼教、追求平等的倔强的心。“女儿家的娇痴,不是朱淑真的全部面目,女儿家的慧眼,及通过此慧眼洞悉的世情冷暖,生活悲伤,社会不平,人生险诈等等的成熟心态,才是朱淑真的真面貌,真性情。”[注]黄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198.这慧眼,让朱淑真一步步走向成熟;而她倔强的心,则鼓舞着朱淑真不遗余力地与封建礼教作斗争,争取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社交权;追求自由的个性和美好的爱情;冲出不幸的婚姻藩篱,在与友人的吟诗唱和中洗濯着疲惫的身心。朱淑真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又是觉醒的一生,更是抗争的一生!一路走来,朱淑真一路悲歌,一路抗争,在封建礼教的重重藩篱中,始终执着地追寻着、捍卫着属于自己的权利!她的觉醒,她的抗争,对于今天仍然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同样具有借鉴和激励的价值。

猜你喜欢
朱淑真断肠礼教
咏玉米
冬至思亲
当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16:58:08
断肠明志 陈树湘
初夏
儿童绘本(2020年9期)2020-06-01 07:48:45
思远
试析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05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品比李清照还多的才女朱淑真
山海经(2016年19期)2016-03-01 05:04:53
《红楼梦》中三朵玫瑰的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