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及实现途径①

2014-03-11 15:17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族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是需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精髓;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出发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考量的两个方面。其中,后者包括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和保持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问题。

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依据。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问题,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变化发展中的中国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更多地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当前,国家正面临着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们要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理论指导自觉的基础上,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胜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价值导向。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特定的科学内涵。由于所持立场和角度不同,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形式入手,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化就是进行语境转化,如由欧式的语言转换为中国民族的语言,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民族气派。”[注]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5):7.有的学者持实践的立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各自国家的情况、同各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注]常守住,侯治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契合[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2):23.还有学者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认为“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标志,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在内容上兼容并包、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注]王晓云,时永松.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J].江汉论坛,2008(4):35.也有学者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考量,认为“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角度来界定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形式上的民族化和内容上的民族化。形式上的民族化是指借用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来阐释马克思主义,或者说用民族语言来构建和描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便于中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理论上的民族化则是指把中华民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注]李益波.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3):21.

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阐述,基本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不同民族国家、结合社会实际和实践经验、融入民族特色和传统习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本国实践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更加符合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更加具有指导意义和功能。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质意义上,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批判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之进行创造性地扬弃和改造,形成自觉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总是依靠传统文化来给我们打气,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融入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价值目标和发展历程充分表明,民族化是它的内在本质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也只能存在和生长于不同民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土壤之中。”[注]李春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例[J].重庆社会科学,2008(7):21.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既是各个共产党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本质需要。“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存方式和实现方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是其自身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充分体现。”[注]李春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例[J].重庆社会科学,2008(7):22.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其理论的发展历程本身就在诠释着民族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民族化的概念,但在一些著作和阐述中,已经明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在不断符合实际的发展中指导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创立他们的理论之初就有这样的阐述:“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种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0-211.在不同国家,无产阶级解放的形成条件和成熟程度也必然不同,共产主义革命同样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自己的鲜明特点和具体形式。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如果脱离自己国家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来谈论他们的理论,都会失去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他们认为工人阶级政党要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就必须从自己国家的历史条件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同本国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本国实际的理论、路线和政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指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由于列宁所处时代的俄国,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主张的由资本主义变革为社会主义的条件和标准。这就需要列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基础上,更多关注俄国的现实国情,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生产力并不发达的俄国革命运动之中,产生符合俄国国情,能够用以指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注]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每个国家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都经过了独特的道路,都是以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注]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正是因为正确坚持了这一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同当时俄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毛泽东首次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概念。他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8.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并赋予其科学的内涵,那就是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去,反对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等一系列著作中均体现了上述主张,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来。

邓小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涵。他精辟地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本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63.他强调说:“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91.“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结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3.“我们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35.这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说是一个极大的贡献。

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相联系,积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贯彻落实,都是在坚持这一思想的前提下,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体现民族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二、民族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民族化是马克思的本意 马克思把社会主义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把社会冲突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可变性用社会模型联系起来,无疑开创了一种先驱思想。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本人不是教条主义者,在写给卢格的一封信里,他对这一点写道:“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相反地,……我们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了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全世界喝道: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我们是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真理。”马克思是唯一清醒和深刻认识到自己著作没有完成的人,“马克思多次宣称他终于完成了他的论述经济体系的著作,现在能够转到研究阶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去了。”[注]苏国勋,刘小枫.社会理论的开端和始终:第1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10.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没能完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不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从马克思理论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注]申小蓉.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63.马克思自己设计“工人调查表”,对英国工人进行过实际调查,在《资本论》一书中也广泛进行了实际经验的研究,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所不能超越的。恩格斯在晚年就曾特别指出:“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我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智慧的明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91.在谈到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时,恩格斯说:“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6.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在与不同民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取得预期效果的过程,就是其民族化的过程。

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手段和基本内容。从本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和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要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和社会现实出发,尤其是要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惯的巨大影响力,考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度问题。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活动中,需要借鉴中华民族特色,融合中华文化内涵,将充分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精萃和有效指引中国文化发展结合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新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如果离开中国客观实际和时代发展的特征,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骚乱和崩溃;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明确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重要意义;必须密切关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搞建设、求发展,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深入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立足于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深入考察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文化内涵和实际情况,掌握世界时代脉搏,进一步把传统与理论实践结合起来,把基本原理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明确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在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有将民族化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系范畴,才能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完善的重要途径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应该包括五个环节,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方法)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化、实践形态的经验化、经验形态的理论化。”[注]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5):7.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途径,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有利于党和国家根据社会现实,利用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有利于党在尊重人民群众创新精神的前提下,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的契合度,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与中国具体实践、时代特点相结合的过程,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结合现实,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切实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需要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细致探讨中国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深刻把握中国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不断深化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八大也强调:“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有效途径

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首先需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这是实现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如何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既是方法问题,更是态度问题。首先需要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其次深入阅读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纲领性文献,最后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如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不能很好地掌握和领会,就无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客观实践检验真理,促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就无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理论精髓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同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看待和科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征,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扬弃,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深入了解和继承弘扬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与马克思主义精神相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惯的有益部分进行科学改造,在保留传统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升华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表述马克思主义,实现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促进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其中,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重要因素和必经途径,需要我们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和继承弘扬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不应当隔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33-534.如果不能做到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和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把握,就无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无法使马克思主义在表述方式上具有民族特征、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也就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对于我国民族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重要手段。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系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民族精神的提炼、民族文化的弘扬、传统习俗的尊重等等方面,夯实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文化根基。

理论深入群众,奠定民族化的深厚群众基础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身就要求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坚信。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需要坚持理论深入人民群众,奠定民族化的深厚群众基础。首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需要深刻理解并始终践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就需要我们党以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作为理论发展和创新的根本源泉,需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通过群众性的实践创造获得源源不断的理论素材和民族形式,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其次,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使马克思主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必须着眼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中不断出现的困难和曲折,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困惑,用创新着的马克思主义化解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人民群众自觉地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群众基础。

结合中国实际,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主题在于建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个不断理论创新的过程。”[注]李益波.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3):22.需要我们结合中国实际,切实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理论创新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重要问题。江泽民指出:“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党的事业要前进,必须有回答和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注]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34.没有理论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失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密切关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814.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既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之中;更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和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路径探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