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某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理反应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14-03-11 08:17陈园园黄素芳
医学与社会 2014年7期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心理

陈园园 黄素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武汉,43003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被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简称主动脉夹层[1]。该疾病是较常见、最复杂、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大约75%的AD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3]。AD疾病常以突发濒死样的剧烈胸、背、腹痛为其典型首发症状,其病死率极高,48 h内病死率可高达50-68%,未经治疗的患者在3个月后,有接近90%的患者会死亡[4]。相关研究显示:AD疾病起病突然,身体剧烈疼痛,极易导致患者产生复杂的情绪、认知、行为等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阻碍血压、心率的控制,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5-6]。有研究表明,针对具有不良心理反应的AD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协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6-7]。本研究在了解AD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AD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

1.1 AD患者的情绪反应

本研究表明:AD病死率极高,患者发病前通常没有前期征兆,持续不缓解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是其首发症状。对于突然发病,随时可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降压药物的持续使用、医院的陌生环境或监护室的紧张氛围等,这些都会使AD患者产生一定的震惊、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8-9]。

此外,AD的主要患病人群为40-70岁男性,由于病情需要,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的生活必须安排他人照顾,使得患者极易产生对家庭及社会的内疚感,产生自责、抑郁、愤怒的负性情绪[10]。研究显示:不良的心理反应会影响患者的血压、心率[6]。血压的升高或波动会使夹层范围发展,引起疼痛加剧、病情加重,严重时导致患者夹层破裂出血,甚至死亡[11]。目前,对于AD疾病较好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术前患者如有消极的情绪会使其机体内分泌系统大量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影响其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增加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同时,患者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患者家属的心情,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12]。

1.2 AD患者的认知反应

根据AD患者情绪反应特点,临床AD患者常表现出无能为力感、不信任他人、自我评价能力下降、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自我调节的情况,甚至出现患者控制能力降低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当患者突然被告知致命性的病情,负性的情绪反应、剧烈疼痛,以及疾病愈后的不确定性,使患者对自身的注意力增强、感觉更加敏锐,甚至可能会使一些AD患者产生一定的幻觉[13]。

1.3 AD患者的行为反应

情绪反应的变化,会使人的行为反应发生一定的改变。临床实践表明,AD患者常常表现为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对医务人员有过高的要求、治疗依从性差等,这些均影响了患者病情的稳定、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9]。为此,对A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的使患者平稳病情。因为患者的心理反应如果得不到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就会难以控制,这将影响患者的疾病转归,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4]。

2 AD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心理反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刺激承受者个人的主观因素。根据姜乾金的应激反应多因素作用理论,主观因素包括患者的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客观因素包括社会支持情况、其他因素等[15]。

2.1 主观因素

2.1.1 认知评价能力降低。对于AD患者,危急凶险的病情、剧烈疼痛均会使其无法正确、有效的评价突发的疾病,进而疾病不确定感增强。此外,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剧烈疼痛会使患者自我能力评价降低。根据Lazarus的理论,应激性事件对个体的情绪情感不会产生直接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如何被评价的[16]。因此,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自我评价能力的降低等将导致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17]。

2.1.2 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心理反应与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疾病治疗,进而影响疾病的转归和康复[18]。有研究显示: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加,而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改善[19]。面对疾病的威胁,多数AD患者常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患者对疾病的消极抵抗与无用感,致使医务人员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沟通[20]。

2.1.3 人格特征。作为应激作用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之一,人格特征与其他因素之间均存在着相关性,并共同对患者的心理反应产生影响。目前关于AD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较少,患病人群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AD疾病易感性人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客观因素

2.2.1 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维持患者的良好情绪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患者健康,而负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21]。相关研究显示:很多AD患者发病前有吵架、生气等负性事件发生。由于患者缺乏强力的社会支持,不能有效缓解各种负面情绪,导致患者疾病的复发和恶化[8]。

2.2.2 其他因素。较低的经济承受能力本身是一种应激,它可以降低个体控制应激的能力,使个体产生负性情感的可能性增加。AD患者由于病情危急,患者入院后直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因此患者没有亲人陪伴、胸口疼痛、环境与设备特殊、医护人员气氛紧张、监护仪的报警声等,使患者产生恐惧感等不良心理反应[9]。

3 AD患者的心理干预现况

3.1 心理干预测评工具

利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心理测评工具,对接受相应心理干预的AD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常用的AD患者心理反应的测评工具主要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为临床评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常用工具,被国内外公认为最为经典的心理量表并广泛应用于对个体或群体的主理测评。另有心理测评工具,如应对方式问卷(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_36)、特质焦虑量表(STAI)等。但是,这些工具在心理测评中应用相对较少。

3.2 心理干预措施

相关文献报道,临床对于AD患者常用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如下几种方法。①情绪干预。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以减少各种刺激;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给予其理解、安慰等情感支持,稳定患者情绪[15,22]。②行为干预。通过行为干预,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改善生理功能,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以利患者休息,保持良好睡眠。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生活,克服困难,建立乐观的心态及积极有效的行为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医嘱依从性[22]。③认知干预。评估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及接受知识的能力,鼓励患者提出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协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为实施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制定检查和治疗方案,解释疼痛相关因素及缓解措施等,以增强其治疗信心并强化遵医行为[15,23]。④家庭干预。协助家庭成员为患者建立良好、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可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家属与患者交流,给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14]。⑤音乐疗法与松弛疗法。指导患者采取适宜的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使其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采用音乐疗法与松弛想象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肌肉的放松、杂念的消除,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训练的意念方面,从而消除患者焦虑情绪[22]。

有关研究表明,运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A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罗伊(Roy)适应模式理论、奥瑞姆(Orem)自理理论等。ROY适应模式理论,可以较好的控制和影响AD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病人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方面达到适应。研究表明,应用Roy适应模式对A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AD 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病症状况[12,22]。因为AD疾病一旦发生,病人无论在身体及心理上均承受巨大创伤,存在一定的自理缺陷。

根据Orem自理理论,患者有自理缺陷存在,就需要护理系统参与来满足人的自理需求,并需要对其进行干预。研究显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与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适宜,则患者的病症有明显改善[20]。另外,针对具有不良心理反应的AD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促进疾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目前心理干预的研究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把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混为一谈,所制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多以健康教育内容为主。健康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23],这对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血压、心率,平稳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生存率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对AD患者心理状态的全面重点评估,构建一定的心理干预框架,有针对性的正确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很重要。

[1]Siegal EM.Acute Aortic Dissection[J].J Hosp Med,2006,1(2):94-105.

[2]Nienaber CA,Powell JT.Management of acute aortic syndromes[J].Eur Heart J,2012,33(1):26-35b.

[3]Neri E,Sassi C,Massetti M ,et a1.Nonocclusive intestinal ischemia inDatients with acute aortic dissection[J].J Vasc Surg,2002,36(4):738-745.

[4]Apostolakis E,Akinosoglou K.What’s new in the biochemicaldia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Med Sci Monit,2007,13(8):154-158.

[5]卞薇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03),50-51.

[6]唐朝晖,罗冬芳,张慧君.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负性心理分析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88-89.

[7]Anna Letterstål,Ann Catrine Eldh,PärOlofsson,et al.Patients’experience of open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aneurysm – preoperative information,hospitalcare and recovery[J].J Clin Nurs,2010,19(21-22):3112-3122.

[8]Hatzaras IS,Bible JE,Koulliaset GJ,et al.Role of Exertion or Emotion as Inciting Events for AcuteAortic Dissection[J].Am J Cardiol,2007,100(9):1470-1472.

[9]谢玲芝,蒋冬芳.ICU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117.

[10]熊玮,董少红.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6):93-95.

[11]袁园,袁莉华,俞旺弟.心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1):105-106.

[12]杨洁,余奇劲,吕刚.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心理危机的危害及其干预对策[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3):55-57.

[13]Bertero C,Carlsson P,Lundgren F.Screening 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 one-year followup:An interview study[J].J Vasc Nurs ,2010,28:97-101

[14]杨鸿儿.不同阶段心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9):106-107.

[15]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6]LazarusR S.Folkillan.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 York:Springer[M].1984.

[17]Orihashi K.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outcomes[J].Ann Vase Dis,2012,5(5):310-320.

[18]Hesselink AE,Penninx BW,Schlosser MA,et al.The role of coping resources and coping moder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sthmaor COPD[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4,13(2):509-518.

[19]Kashdan TB,Barrios V,Forsyth JP.Experiential avoidance as a generalized psychological vulnerability:Comparisonswith cop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6,44(9),1301-1320.

[20]李文英.Orem护理系统及心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中的应用探讨[J].全科护理,2011,9(5):1333-1334.

[21]胡淑芳,何江萍,王惠利,等.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军人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人民军医,2003,46(4):6-8.

[22]黄晓晖,黄志芬,陈惠娟.Roy适应模式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115-117.

[23]吴菁,刘晓虹.2005-2007年我国心理护理研究的变化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73-275.

猜你喜欢
夹层主动脉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