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丽 王玉波 程前进 李 力 张 帅罗耀水朱 浔李昆霖
1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400042;2 96166部队卫生队,韶关,512158
基层部队军医是承担基层部队预防、医疗、保健任务的主要力量,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近年来,为适应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大规模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基层部队军医的人员构成和医疗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大部分低年资军医还无法得到规范系统的培训,其业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将来战争的卫勤保障需求。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于基层军医特别是低年资军医的培训模式,对于提高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和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拟从下述几个方面对目前我国基层部队低年资军医的培训现状及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随着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军队已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基层卫生保障体系。近年来,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开始主要面向基层分配,全军基层部队的军医中本科生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有部分硕士、博士毕业生充实到部队,人才结构得到了极大优化[1]。但人才结构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医疗技术水平能迅速提高,有调查显示我国军队基层部队的现有业务水平还比较低,基层部队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2]。其主要原因在于医学是个终身学习的专业,在院校中所获知识有限,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而基层部队由于服务对象大多为青壮年,疾病发生率较低且病种相对单一,加之医疗设备的限制,使基层军医在基层的日常工作中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不多,对疾病的认识相对局限,造成自身的综合能力较低。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要求医务人员大学毕业后还需要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需要不断地实践以提高临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目前对于基层部队军医的培训逐年加强,常见的培养模式主要以自行组织和上级培训两种方式为主,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特别是针对才毕业1-3年的年轻军医的继续教育开展不足[1]。从实践情况看,部队自行组织的培训主要依靠军医自学为主,存在学习效率低、学习成果不易测量的情况;上级医疗机构组织的培训主要是以专科进修为主,虽然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逐步开展了以急救、心理及卫勤轮训为主的专题培训班,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但这种方式也存在培训人数有限、不能及时改善总体知识结构、大多数刚毕业的军医错过了培训的最佳时期且影响培训效果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目前基层部队低年资军医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明显不足的现状,制约了其业务能力提高。另外,基层部队医师在负责医疗保障的同时又要完成日常的军事训练任务,而后者往往显得“更为重要”,军医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也往往被忽视。
目前军医在基层部队的从业条件有限:一方面,由于基层部队医疗工作属保障工作,加之军医诊疗水平有限,医疗工作得不到广泛的认可,个人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军医毕业后系统、正规的培训不足,其业务水平提升有限,在退出现役后不能继续或不愿从事医学专业工作,导致部分军医对基层医疗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因此,目前基层部队年轻军医容易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低年资军医改行、调离或转业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离开基层部队后大多流向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和单位,造成了部队医疗保障力量新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基层部队的日常卫生工作,也损害了基层官兵的切身利益[3]。同时,这种基层部队军医的非正常流失,容易引起同行特别是低年资军医的思想波动,造成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不利于部队专业队伍的稳定和医疗人才的培养。
随着部队人员结构年轻化、知识化的转变,年轻军医已逐步成为基层卫生机构的主要力量,他们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部队卫勤保障工作的质量。由于院校培养的方向和内容偏向于医院专科工作内容,与基层卫生工作的性质和要求有偏差。因此,低年资军医无论在专业理论素养还是在服务水平方面都难以满足基层部队官兵平战时期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难以适应新形式下部队基层卫生服务的连贯性综合性的需要,也就难以保证部队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最终影响部队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低年资军医的培养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其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军队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我国的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基层军医在为部队人员或地方门诊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均需严格执行该法。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就要求年轻军医需按相关规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目前的低年资军医以各军医大学和地方医科大学培养的本科生为主,这部分人员的优势在于其在校期间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一定的培训后具备通过相关考试的能力。同时,临床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不但涉及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而且理论考试前还需进行临床技能考核,而大多数基层部队受制于病人来源及医疗培训设备的限制,基层军医对多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能力明显低于同时期综合性医院的低年资医生,这也是近年来基层军医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地方医院的人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毕业后低年资军医的培养,不但能够使他们掌握全面的多学科知识,提高医疗诊治水平,更好地为基层部队官兵服务,而且能够提高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减少潜在的医疗纠纷隐患。
目前基层部队军医因培训不足、基层客观环境等影响,长时间后会造成其业务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务工作所提出的业务要求,限制了许多军医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大部分人员转业或退役后大多离开医疗岗位,从事其它行业,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基层部队军医的稳定性,降低了提高业务水平的动力,并进一步影响低年资军医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部队的卫勤保障能力,造成专业人员人力资源的浪费。加强低年资军医的专业培训后,不但可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还能够提升其自信心,坚定其从事医疗工作的信心,发挥示范效应,进一步稳定部队人员为部队服务的信心。另外,通过严格培训的低年资军医,因为具备了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即使今后退出现役到地方工作也可发挥一技之长,使其职业生涯的前景更加广泛。
基层部队低年资军医的基础教育与地方医师一样可在医学院校可完成,但其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因军医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其培训方式与地方人员有所差异,大部分培训还需在军队医疗机构完成。各国对于年轻军医的培训模式不尽相同,比如美军的培训体系将军医的培训分为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即毕业后1-3年内的教育)以及继续教育3个部分,从实际运作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但我国基层军医因承担的任务和职责的不同,其培养目标、继续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与地方医院医务人员及外军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培训模式上不能完全照搬外军或地方的模式,需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培训模式,使其适应于我国军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成员结合了多年在旅团卫生队及军医大学的工作培训经验,提出建立“以培养全科医师为目标对低年资军医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对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军医加强继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层部队低年资军医培训模式,并希望通过该模式进一步促进军医大学职能改变。
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住院医师培训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每名医生必经的成长历程。目前部分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等已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低年资军医通过培训后其全科知识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5]。这说明对刚毕业的低年资军医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必要的且有益的。为了满足新时期基层官兵的卫生服务需求,基层军医卫生工作也需要像社区的全科医师一样开展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提供全面而连续的服务[3]。目前基层部队卫生机构的人员构成和知识结构日趋合理,具备对基层低年资军医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条件,通过培训可以使全科医学服务模式的实现成为可能。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要完善培训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依托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和各总医院建立规范的军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规范培训管理体系,培训机构和基层部队均应配备专人管理培训工作和参训人员,落实培训计划,保证每名毕业生都能认真参加培训,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基层部队还可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反馈培训需求,确保培训能真正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定期进行卫勤保障训练,使军医的卫勤技能进一步提高,更好地适应部队的需求;规范和执行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够保证规范化培训顺利进行,在培训初期就应向学员讲明相关考核培训细则,避免随意性[1]。
除了毕业后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完成培训的军医如何使用也是保证军医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军一项调查资料显示,部分美军军医在基层部队或战区执行任务超过6个月后,由于病例数和病种的限制,医疗实践明显不足,其医疗技能水平较前明显降低,而要恢复这部分技能水平则需重新回到专业医疗机构再进行3-6个月的临床实践和技能训练[6-7]。这就提示军医即使前期经过严格的训练,后期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才能保证应有的医疗技能水平。而目前我国基层军队仍沿用的是旅团卫生队的基本卫勤保障模式,日常工作接触的疾病病种单一,不利于基层军医的全面锻炼和临床经验积累,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疾病诊治的延误。正是因为如此,目前对于完成毕业后培训的基层军医如何使用,笔者所在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对所属部队基层军医实行的“集中管理、集中培训、集中使用、集中调配、集中派出”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平时能保证低年资军医得到良好的培训,巩固其专业知识,开拓其专业视野,有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以及制定的职业规划;在战时或有保障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派出,保证任务的完成。结合这些经验,并对目前对于基层军医的继续教育除了参加专科进修和短期培训班外,旅团一级的卫生保障工作还可进一步转换现有模式。根据战时和平时的需要,依托中心医院或体系医院,在保证部队平时基本卫勤保障的前提下,根据人员调配的实际情况,让部分完成已毕业后培训的军医到上述医院从事医疗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和积累临床经验,并定期进行军事训练,每年组织1-4次野外军事卫生演练,以提高各个季节和各个战场条件的军事救护水平。当战时或需要执行任务时,及时召回上述人员以保证卫勤保障任务的完成,既能实现对低年资军医在平时和战时的合理使用,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军医个人能力的巩固提高,但这种模式因牵涉到多部门对干部的管理,还需进一步细化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
目前,全军的3所军医大学集医、教、研为一体,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是我国军队军事医学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如何充分利用好军医大学这一资源,对于提高基层低年资军医的培训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军医大学的教学重点还集中在学历教育阶段,受制于经费和招收学员人数的限制,目前军医大学的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量往往处于不饱和状态;在任职教育方面,对基层军医的培训大多采用专科进修和短期专题培训的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基层军医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质量,对于任职教育的投入和专注度都显得不够,导致对于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许多任职教育的培训内容脱离基层实际,不能有效指导和提高基层军医的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可逐步转换军医大学的培训,使其主要的培训工作由学历教育转向任职教育,而将通用的医学基础教育培训工作交由地方医科大学进行,集中力量对军队战时和平时工作中常见的、多发的伤病进行研究,加强基层军医对相关伤病诊断、处理的培训,并可依托军医大学的科研教学力量,搞好基层部队调研工作,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卫勤保障程序,真正地搞好任职教育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从上级部门层面,也可以依托军医大学,对基层部队低年资军医进行了基本的全科培训后,制定定期的轮训机制,对已在中心医院或体系医院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基层军医开展专科进修培训或专题培训班培训,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军医大学的任职教育培训水平,使军医大学真正回归到培养军队卫勤保障人员和提高部队卫勤保障水平的轨道上来。
基层低年资军医是我国军队卫勤保障的新生力量,在未来战争中,他们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逐步提高其专业素质既是保障我国军队战斗力的需要,也是着眼于未来战争需求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军队的基层低年资军医培训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提出的低年资基层军医培训模式贯穿了基层军医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具有培训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促进军医大学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同时,一个有效的培养模式的建立还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和保障,培训内容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而目前提出的培训模式还需要在培训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军队卫勤保障的需要。
[1]张旭东,董晓建,殷进功。军医大学本科毕业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40-41.
[2]朱颖, 高京生, 罗成基,等. 部队基层军医业务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5):425-428.
[3]姜秉瑞,汤明新,郭强. 基层军医全科转岗培训现状剖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2):181-183.
[4]许涛. 美国军队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22(12):66-67.
[5]王鲁宁,夏蕾. 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5):476-477.
[6]Deering SH, Rush RM, Lesperance RN,et al. Perceived effects of deployments on surgeon and physician skills in the US Army Medical Department[J]. Am J Surg,2011,201: 666-672.
[7]张容,黄惠根. 广东省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3,28(1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