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烟台,264003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其核心症状为“缺乏快乐”,意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抑郁会极大地降低人们的行为效率和生活质量,使人们感觉生命无价值、生活无意义,更严重的是,抑郁会导致自杀念头和行为。绘画治疗作为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冲突呈现出来,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释放与满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应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团体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研究,探讨团体绘画治疗活动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选取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附院心理科住院的3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 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与脑器质性疾病。经过严格筛选,有四十例患者入组,男16例,女24例,后因某些成员因特殊原因退出,最后保留3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19-59岁,平均为46.78±11.93;受教育程度:初中20例,高中12例,小学4例,将成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在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确诊时间、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基本相匹配。
1.2.1 评定工具。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成员进行SDS评定,并在结束后让成员填写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 SDS是1965年仲氏制定的,不仅可以测查出抑郁心情的程度,还可以帮助一部分以身体各种不舒适体验为主的病人判断出有无抑郁症状,有助于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1]。
干预后对实验组成员用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分析成员对自身变化的主观评价,此量表是由林孟平先生在2001年设计的[2]。团体治疗结束后,成员分别从了解自我、理解别人、与人沟通、控制情绪、与人分享、关怀他人、责任感、相信自己、乐于交友和接纳自己等十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以参加时为0,正负各有5点表示程度,标出改变的方向和程度。
1.2.2 实验程序。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团体绘画治疗。团体治疗形式为同质性封闭式团体,分成两组,每组9人,在不同时间由同样的领导者组织绘画活动,每组每周2次,每次90分钟,共8次。每次的绘画主题分别是:自画像、房子描绘法、树木人格图、家庭室内画、动态型家庭画、乱涂描绘法、集体绘画制作法和风景构成法。参与人员不需要有多高的绘画技巧,更无须绘画专业出身,其目的探究从中显现的心理学涵义。绘画安排可根据实际进展情况调整,每次主题不是僵化、固定的,根据团体发展的实际可以有交叉、重叠,也可以有前后的互换。每次治疗前治疗师先进行讲解,说明本次绘画治疗的目的和内容,在绘画过程中不断给患者以鼓励和具体辅导。绘画结束后,每个成员分享他们绘画作品的内容,通过分享、倾听、提问等过程,可以引出绘画背后的故事和深层的涵义,从而使绘画治疗的效果一步步凸显。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水平均下降,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抑郁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结合团体绘画治疗,比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X±SD)
从成员的自我主观评估来看,假定成员参加团体绘画治疗前各个项目得分为0,大部分成员都感觉有了显著变化(P<0.01),尤其是在理解别人、与人沟通、与人分享和关怀他人、乐于交友方面变化显著(X≧3.0)。
表2 团体干预后成员主观评估结果及显著性检验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发现,绘画心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自闭症治疗等方面也有显著疗效[3-7]。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结合团体绘画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更显著。这与王燕萍 、Gil Bar-Sela等的绘画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的结果一致[8-9]。绘画是一种潜意识的投射,当事人对其绘画作品的解释与联想,能够揭示其潜意识的欲望和被压抑的情感,发现人格的内在动力,揭露隐蔽的冲突,从而促进患者的自我反思[9]。通过绘画治疗后的团体分享,可以促进患者了解自己,释放压抑的情感。团体治疗和绘画治疗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够帮助不同的患者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促进患者的自我完善和社会技能的提高。
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显示了大部分成员抑郁症状有了显著改变,虽然改变的程度不一,但在个体绘画和解释及团体互动中,成员借助于团体动力学的作用和团体练习的优势提高了自己缓解抑郁情绪的能力。首先,在同质性团体中,成员发现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有着和自身类似的疾病和抑郁情绪(这种普遍性本身就能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因而更愿意与成员一起分享自己深层次的忧虑;其次,成员在团体中适当的自我表露,能增加他人对自身的接纳程度,提高自尊,避免社会隔离;再次,成员在温暖、开放的环境中,更能够感受到归属感和心理支持,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反思自身,从而获得改变。总之,团体提供了一种温暖、相互支持且彼此信任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助绘画的主题,患者更愿意表达自己、探索自己,发现并尝试新的问题认知的模式。
首先,绘画是情绪情感传达的优良媒介。英国美术评论家哈巴特·李德(Read, H. 1958)说:“要传达思想,语言是最好的手段;而要传达感情,绘画是最好的手段。”由于绘画具有简便性、非威胁性,控制起来比较容易。含有大量的可解释性的内容,它可以作为一种媒介来表达个体的恐惧、愿望的实现、幻想等[10]。在本次干预实验中,成员甲第二次描绘房子时,画了个很高的楼房,每层像个格子,沉闷而压抑,表现出自身的封闭和对他人的戒备,但在团体成员的相互帮助和鼓励下,第五次动态家庭画中,就表现出温和的家庭交往主题。他在分享中说“团体治疗很好,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拉近了,也让我能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痛苦,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很开心。”
其次,绘画的分享活动可以提高患者的人际沟通能力。抑郁症患者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际关系问题。通过绘画进行交流分享能很好地增强人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对抑郁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成员乙第一次作的画是一副简笔画的哭脸,但到了最后一次的画,画了三辆汽车,画的非常像,他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汽车,足见前后的变化。在描述自己的画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他感觉自己能够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并认识到了交流的重要性。他说“通过这几次的团体治疗,我感触很大,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我不愿和家人、朋友沟通,使自己得病;所以我要多和家人、对象沟通,有事不憋在心里。这几次团体治疗对我有很大益处,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再次,绘画能传达潜意识中的主题。抑郁症患者的很多问题都是潜意识的,通过绘画这种非语言的工具,可以很好的揭示潜意识中的欲望和被压抑的感情。成员丙一直因为孩子出生后,家人的关注点从她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而不断和丈夫、婆婆闹矛盾,最后患上抑郁症,第四次进行团体家庭室内画时,她的主题表现出希望家里人都像小孩子一样宠她。这个主题阐释让她很意外,她从没想过,自己原来一直在和一岁多的儿子“争风吃醋”。
所以,在团体中应用绘画疗法,成员借助于团体成员的作品阐释及人际互动,认识自己抑郁情绪形成的原因,并通过成员间的相互观察、讨论和分享,促使成员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潜意识欲望和情感有所领悟,从而改变自己。
通过一段时间的团体绘画治疗,团体成员的抑郁水平显著降低,社会适应功能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水平更为显著。团体绘画治疗借用绘画,让观察者了解到语言文字无法揭示的东西,常常显露出连绘画者本人都意识不到的主题,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因为样本量较小,干预时间也较短,所以未能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结论。对于绘画治疗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 ,但是绘画作为一种投射测验,能提供很多纯访谈或问卷调查所看不到的东西。团体绘画治疗不管是在治疗抑郁症还是其他神经症方面都显示出了特殊的疗效,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前景将得到不断的发展[11-12]。
[1]汤万杰.在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7.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335.
[3]Richardson P, Jones K, Evans C, et al. Exploratory RCT of art therapy as an adjunctive treatment in schizophrenia[J]. J Mental Health,2007(16):483-491.
[4]Crawford MJ, Killaspy H, Kalaitzaki E, et al. The MATISSE study: a randomised trial of group art therapy fo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J]. BMC Psychiatry,2010(10):65-72.
[5]Alessandra Agnesea1, Teresa Lamparellia1, Andrea Bacigalupoal,et al. Supportive care with art therapy, for patients in isolation during stem cell transplant[J].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2012,10(02):91-98.
[6]李玉梅,李遵清.书画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189-192.
[7]贾敏.绘画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15):2012-2014.
[8]王燕萍,雷杰鹏,张爱华,等.绘画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74-1976.
[9]Gil Bar Sela, Lily Atid, Sara Danos,et al. Art therapy improved depression and influenced fatigue levels in cancer patients on chemotherapy[J].Psycho-Oncology,2007, 16(11):980-984.
[10]Gerald D,Oster & Pateicia Gould.吕俊宏,刘静女,译.绘画评估与治疗[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219.
[11]Mike J Crawford,Helen Killaspy, Thomas R E Barnes,et al. Group art therapy as an adjunctive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multicentre pragmatic randomised trial[J]. BRIT MED J,2012(344):846-861.
[12]张振鹃.绘画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2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