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睿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早期西方古典自由主义学派是最先谈论廉价政府这一思想的学派之一。起初廉价政府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政治统治工具。17世纪,论证廉价政府思想的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在他所著的《政府论》一书中就提到政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臣民的财产。他认为,政府的运转需要靠受政府保护的臣民所上缴的赋税才能维持,即需要大量的经费才能运转。于是征课赋税被提到维持政府运转的议程上来,政府对臣民征课赋税。为了防止政府权力的无限化,臣民所向政府缴纳的财产,必须要征求臣民自己的同意。不论由哪个阶级来掌握政府,政府都必须要使臣民的财产和权力得到保障,臣民之间的财产权也由政府制定的法律来规定,未经过臣民的同意和允许,政府不能使用他们的任何财产。洛克认为,政府部门靠广大臣民从他们自身财产中所缴纳的一部分财产才能维持运转。政府部门在行政运转过程中耗费的臣民的财产越少,人们缴纳的财产才相对较少,政府才会越廉价。在洛克看来,如有任何人利用政府的权力侵犯臣民的财产就违背了廉价政府的目的。洛克对廉价政府的概念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但他构建了一个比较丰富的有限政府的理论模式,有利于实现廉价政府。
18世纪,亚当·斯密(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认为,经济领域里的“物美价廉”原则同样适用于政府。廉价政府的思想在其所著的《国富论》一书中也有着较为系统的阐述。斯密认为,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来源,政府对人们征收赋税与政府使用税收(即提供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运转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为此,要求政府高效利用税收,合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做到“物美而廉价”。他认为,政府应把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基本的公共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同时,政府在对经济的干预中要做到有限和较少的干预,但在当时政府仅仅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20世纪末期,新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应该建立一个有限政府。呼吁政府应该从纳税人的利益出发,建立一个规模适度、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即建立一个低消耗的廉价政府系统。虽然资产阶级一再提出建立廉价政府口号,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可能实现廉价政府。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廉价政府具有其虚伪的一面,其建立廉价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封建制度,政府也是服从于有产阶级即资本家的监督和控制。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政府的本质就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建立廉价政府的口号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实现了真正的廉价政府。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对公社实施廉价政府和采取的措施给予了肯定,指出公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的口号,对廉价政府这一概念做出了明确定义。马克思关于“廉价政府”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
“小政府”是指政府机构的精简达到适度的规模。廉价政府就是要从一个庞大的政府规模和组织中解放出来,因为一个拥有庞大规模的政府组织为了维护和稳定其统治,便会集中力量建立一个庞大的为其服务的军队和常备军,因此难免会产生巨额国债和大批的国家寄生虫,势必耗费巨额的经费。而政府所有经费都是来源于供养政府的人民的税收,因而废除常备军和军队,取消这两项最大的开支,对无止境地要求农民征课赋税做出了控述,公社使农民免除了血税,巴黎公社做到了这一点。同时,作为政府行政工具的警察也立刻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并可随时撤换,变为负责的机关,一切旧政府的压迫机关予以彻底铲除。因此,马克思认为,廉价政府首先要求缩减庞大臃肿的政府规模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使数量上最少、最有能力的人组成政府行政机构,高效快捷地执行行政职能,从而达到政府机构尽量精简,政府管理高效运转,政府职能最大发挥。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到,人民可以选举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官员来代替那些只知道榨取他们血税的吸血鬼,公社实行普选权,人民选举自己信赖的政府官员和制定法律的公职人员,官吏对人民负责,人民可以随时对其进行监督。由此可见,巴黎公社中公职人员是由人民选出,对人民负责并服务于公社的“公仆”,他们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重,而是时刻受人民监督,服务于公社的人民的政府。
政府要做到这里的“价廉”即为节约和低成本的政府行政模式。巴黎公社对国家官员的薪金做了大幅的调整,即公社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公职人员薪酬,以降低行政管理成本。这样不仅避免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同时也杜绝了国家官员位高权重,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浪费公共资源以及贪污腐化行为的猖獗。政府要做到这里的“物美”即政府行政效率的高效性。廉价政府不仅体现在政府行政成本的低廉,更要体现在低行政成本的同时行政效率的高效。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目的就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建设低成本、高效便捷的政府。巴黎公社中政府部门机关办公费用降低,高效执行行政策略,公社是要给人们一个廉价政府。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地组织建设国家常备军,产生了巨额的国债和依附国家的寄生虫,资产阶级对国家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无度浪费和大批国债。然而,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政府对全社会和人民负有使命。而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即能够消灭一切阶级和压迫力量的无产阶级,才能够给人民一个廉价政府。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廉价政府在我国构建的必要性。例如,琴小姗在《廉价政府探微》一文中评论到:要走出政府机构规模臃肿的怪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克服滥用公权等官僚作风,就要加大认识我国政府建设的现状。胡帆、陈宇宙在《廉价政府:马克思廉价政府思想在中国的践行》一文中提出,廉价政府是现代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我国政府建设而言,就是建设一个厉行节约、高效便捷、人民满意的政府,建设廉价政府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国家政权的原则和方向。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政府机构的调整,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逐步形成一个规模适当,分工明确,廉洁高效,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可见,当前我国改革战略中的迫切问题就是尽快打造出人民满意的廉价政府。我国廉价政府建设的目标是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时提高行政效率,这就需要政府通过预算行政成本达到目标要求。自建国以来,政府部门存在规模臃肿、分工不明、上下推诿、贪污腐败、滥用公权、假公济私、浪费资源等现象,使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效率拖沓缓慢。因此,必须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公务员节约意识,完善各种监督体制,建立为人民服务的廉价政府。政府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就是再廉洁的政府也是不节俭的政府,也是不廉价的政府。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审计调查也正表明我国政府机构还存在官僚本位、贪污腐败严重、行政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等现象。目前,我国也更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严格控制政府部门编制数量,提高编制质量,健全各部门分工体制,做好对行政成本的预算制度,新时期在我国构建廉价政府的目标更加明确。
4.1.1 调整政府规模,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自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调整工作,但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并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中。政府规模的臃肿不仅会带来政府行政成本的上升,还会导致政府行政效率的迟缓。因此,必须加大对政府规模的调整力度,改变人员冗杂、财政预算不完善、财政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建立规模精简、分工明确、行为规范、高效率、低成本的行政管理体系。同时,对政府机构编制进行适当控制和调整,科学制定部门层级和分配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层级间确定合理的分工计划,取消不必要的机构,制定政府部门人员限额。使行政运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实现政府行政的法治化、管理的法治化和对政府行政监督的法治化。同时,要达到确定政府合理规模的目的也要实现政府规模、层级、职能、行政程序法定化。因此,合理调整政府规模,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调整政府规模的有效途径。
4.1.2 转变政府职能模式
管理的层次和管理的范围在管理学理论中是成反比的关系。若管理的层次较多,那么在管理层次中出现的信息偏差率就越高。相应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组织每多出一个层次,信息的准确度和执行的效率就会快速降低。因此,依照科学的管理角度来说,信息的传递环节即管理层次的中间环节应相应减少。管理层次的减少,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更有利于信息传播的准确度,管理层次的决策者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应变及决策。由于层级的减少,避免了在上传下达过程中出现信息的失真,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应加快,也便于在出现问题时做出及时的处理和纠错。在减少管理层级的同时,权力也相应地下放给基层,基层机构管理拥有更多的权力,便于迅速做出应对策略。目前我国政府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政府管辖范围过大,职能分工不明确,权力集中,滥用公权,政府职能出现越位现象,束缚了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因而政府把权力和职能交由地方、社会、市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模式,推进行政区划改革,才能更好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4.2.1 厉行节俭,树立节约意识
政府官员都应知晓国家的税收来自于人民,政府部门的运转就是依靠人民所缴纳的税收。政府行政开支越大,就意味着人民缴纳的税收就越多。列宁批评一些所谓的以共产党标榜自己的行政官员不懂得节省人民所上缴的每一个戈比。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进行斗争。政府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人民所缴纳的税收,政府官员设法“把一个戈比变成两个戈比”节俭消费和减少行政开支,把纳税人的税收切实有效地使用在刀刃上,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厉行节俭,树立节约意识,对于公务员在节约型社会中所起到的模范作用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要加强对公务员节约意识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和培训,使公务员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从政府内部自身做起,做节约资源的大军,带动全社会节约意识的提高。
4.2.2 加强成本效益观念的认识
公务员在厉行节约,树立节约意识的同时,要加强成本效益观念的认识。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成本意识,全面考虑决策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能不能切实为老百姓做实事,能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要求和希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政绩观。在行政办事过程中,尽量简化中间程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扩大行政监督范围,对公权私用行为践行监督,精简会议数量、提高会议后工作的执行力度。在政府行政和服务过程中做到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行政成本,不搞政府形象工程,坚决抵制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公费出国等。因而当下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绝不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来获得经济的短暂繁荣,这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加强行政成本控制和公务员效益意识,有利于行政成本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同时也增强了公务员为人民服务和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4.3.1 加强法律制度监督
法律所具有的特点是强制性、约束性、有效性。法律是打击贪污腐败、约束和制裁不良和违法行政行为的重要武器。在构建廉价政府建设中加强法律制度的监督,不仅是对决策者的决策进行有效监督,也是对公务员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首先,决策者应具有法律至上的意识,实行的每一项决策都要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必须要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要求,同时注重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其次,公务员应依法行政,在公务员行政的过程中若出现主观过错或违法现象,导致决策无法实施或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必须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通过权力来治理国家,国家应大力加强行政立法,建立决策问责机制等相关法律制度,严格执法,有效打击不法行政行为。
4.3.2 加强国家政府内部监督
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大内部相互监督,在现有的审计、纪检、反贪污受贿局等国家监督机关,我国也应适时地建立科学、严密、可行的国家政府部门内部监督机制。政府机关内部必须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真正做到内部监督的作用和监督实施的有效性。对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全方位监督,有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健康成长,也更有利于我国廉价政府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专业的监督机构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对国家公务员行政监督,专门查处公务员的贪污、浪费、受贿等违规违纪现象。
4.3.3 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也在不断加深。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监督就是社会舆论监督,并在世界范围内对政府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人们也不再满足于书本、报纸上,广播、电视媒体中的政府行政工作的汇报和总结,而会更加主动地去关心自己的利益政府有没有真正的满足。同时,对政府的财政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大众施压,使政府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真正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因此,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最有效的是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对人民权力的保障,社会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洛克.政府论(下)[M].北京:北京商务印刷馆.2004.77,8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秦小姗,胡海.廉价政府探微[J].时代法学,2008(05).
[4]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