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寒溪夜浣
安富古镇渝西老镇的陶都旧梦
Old Town Anfu and Its Pottery History in West Chongqing
文图+寒溪夜浣
在重庆的最西边,有一个与四川紧紧毗邻的小镇。它的面积不大,却位居中国三大陶都之列;它的人口不多,却曾经将贸易的触角延伸到了几乎全国每一个角落。几百年前,这里是富甲一方的名镇,如今,它顶着“渝西第一镇”的美誉,依然扼守着重庆的西大门。这就是安富,中国西部陶都的心脏。
英文导读: Anfu Town was ever a ceramics kingdom in West Chongqing . It was flourishing for the trade around the whole country. Nowadays, it is also the heart of ceramics field in west China.
“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坊,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说起安富古镇,就不得不先提到这首流传了百年的古老民谣。字面上刻画了安富往昔的繁盛景象,内里中却暗含着古镇的前世今生。
安富位于川渝交界之处,距荣昌县城12公里,与四川省隆昌县李市镇、渔箭镇和泸县雨坛镇接壤,素有“身跨两省(市),脚踩三县”之誉,是重庆和四川交流往来的咽喉节点,早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便已设镇,距今有312年历史。当时,清朝连接成渝的东驿道经过安富,设有驿站,供来往人员食宿之用,到了乾隆至嘉庆年间,“湖广填四川”大量移民迁入,为续乡情、议商事、祭先圣,陆续修建了南华宫、惠民宫、禹王宫、帝王宫、火神庙等会馆庙宇。人们依傍着庙宇逐渐修房造屋、建民居店堂,并以街为市,规模不断扩大,至民国初年形成五里长街盛势。
民谣中刻画的繁华情形就在是这个时候,而其中提到的“瓷窑里”和“烧酒坊”,不仅描述的是古镇最为兴盛的行业,同时也是安富曾经的名称。既名“烧酒坊”,必与酒有关,这得于镇后往北3里的鸦屿山,山脚有小溪,溪上有座仙人桥,桥侧破裂的大石堡形似酒坛,一股清泉从“坛”内涌出,据说用此泉水酿出的白酒醇香袭人,故因此得名。在商贸最为兴旺之时,其中的酒厂就有30多家,街道上处处飘香,行走在川渝之间的商客常常未见古镇便可闻其味。而另一个名称——“瓷窑里”,则与大名鼎鼎的安陶有关。
不过,相比“瓷窑里”和“烧酒坊”,“安富”两字的由来更具故事性。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恰逢盛世,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富足,于是乡绅们一起商议,共同出资雇请鸦屿山上久负盛名的夏兴窑烧制了一尊重约10斤、玲珑剔透的瓷观音,安放在火神庙正殿,以保佑人间永远太平安康。没想到这个镇“铺”之宝却引来了贼盗的惦记,就在一个逢场天的晚上,瓷观音不翼而飞了。人们大为震惊,不惜一切代价捉拿真凶,不久便逮住了小偷,却仍然不见瓷观音踪迹,小偷咬定是自己逃跑时丢失了,这让人们愤怒不已,于是将小偷捆绑起来游街示众,并砍掉了他的双手,以示警戒。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小偷敢来光顾,瓷里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祥和。日子久了,人们就把此地的名字改为了安富镇,意即平安富裕的地方。
左右页图:雨中的安富老街显得安静而落寞,街上偶尔有居民沿着青石板走过斑驳的老建筑。遥想民国初年安富五里长街的繁盛景象,恍若隔世。
安富因陶而生,又因陶而兴,整个古镇自然处处都流露着不同于其他古镇的特殊情结,虽然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却浸透心骨、日久弥新,犹如陈年的烧酒醇香,在老街巷道中四处弥漫。由南至北进入古镇,公路两旁的民居建筑紧相攀沿,浑然一体,一字长蛇铺开,蔓过路基和墙角的古藤随处可见,偶有一簇簇鲜艳小花点缀。
民居中以清代建筑为主,木雕窗棂、门扇、各式骑廊、挑檐吊墩,不少屋脊和垂花柱上雕塑着珍禽异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这里的建筑大多是由“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所建,所以在整体风格大体一致的情况下,细处又呈现出南方各省不同的风貌。相同的是一楼均设有门面,这和当年制陶酿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想起歌谣中“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的字语,甚是应景。
左页下图:斑驳的老城墙、破旧却依旧精美的雕花廊柱、磨得平滑的青石板路,它们陪着安富走过风风雨雨,见证了古镇的兴衰成败。
其实,古时的老街比现在还要有气势。主干道长约五里,朝廷的驿站为了保证官商夜晚行走安全,便在老街中高高悬挂起灯笼指引方向,整晚通明,人们便又把老街叫作“万年灯”。清代的时候,街头和街尾还设两道高达10米的城门,称为上下闸门,每晚定时关闭,以防匪患。白天,老街上夹杂着各式口音的商贩们捧着还带着窑温的陶器讨价还价,搬运往返、把盏言欢成为了这里的主旋律,不久后,这排排摆放的陶器便会销售一空,打包装车沿着古道发往四面八方,直至出现在全国各地千家万户的厅堂之中,真正是一幅活灵活现的“清明上河图”。到了晚上,街面逐渐安静下来,人们早早就寝,享受着“天上人间”的幸福日子,只有朝廷驿站的“万年灯”,还在点点星光的夜色中闪烁。
右页上图:曾经的老城门,如今只剩下一段残垣断壁。这是通往安富老街的入口。
右页下图:古时人们为了夜间行商的安全,便在安富老街悬挂灯笼指引方向。这个习惯,流传至今。
1933年,由于成渝交通往来日益紧密,古老的青石板路被成渝公路所取代,老街最终也只剩下了一头一尾1100多米。城门虽然被拆除,但路基两旁残存的城门土筑墙垣和石基仍清晰可辨,杂草墙头的斑驳痕迹时刻提醒着每一个进入这里的行人,至此已经踏入了百年古镇安富的五里长街。
随着制陶业黄金时代的结束,老街的陶香也逐步消散,人山人海的热闹被繁忙的车流取代,但老街依然是安富人永远谈论不完的话题。他们还是喜欢聚在这里的茶馆里享受着最美好的一天,不仅仅是品茶,更是对老街岁月的留恋,在世世代代的安富人心中,这里就是精神乐园和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许正因为如此,古镇在保护上也格外用心,这么多年,不管街区如何不断扩大,安富都坚持另外选址布局新城,而老街样貌得以原汁原味保存,连重要的交通要道都因此改道。我们几次造访古镇,都碰见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在认真测绘和维护,大量古建筑也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步从历史中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让人们对这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古镇充满着越来越多的期待。
左页图:安富因“陶”而兴,所产的安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就算到了现在,你依旧能从蛛丝马迹中,想象安陶曾经的辉煌。左图为安富随处可见的陶模,中图为废弃的阶梯窑,右图为烧陶的石刻楹联。
到了安富不看安陶,就等于从来没有来过。
安陶可谓是安富古镇的“名片”,它与广西钦州陶、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其兴盛得益于鸦屿山脉一线独特的陶土矿带。这里出产的紫砂类红、白陶土质地细腻,可塑性强,吸水率、烧失率低,是最佳的陶瓷制作原料,被誉为“泥精”。烧制出的陶器呈现出四美:一是造型之美,“柳、卵、直、胀”一应俱全;二是烧制之美,技法精湛,有“薄如纸”美誉;三是雕刻之美,雕刻色釉装饰精准细腻;四是釉色之美,朱砂釉、西绿釉、黑釉、黄釉最具安陶特色,金砂釉、钧釉等全国罕见,更兼烧制时温度起伏,产生“窑变”,釉色又有了意想不到的万千变化。如此看来,民间歌谣中的“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罄,亮如镜”之说,无比贴切。
安富早在汉代就开始烧制陶器,于唐宋达到兴盛,明清时期更是闻名于世。古时曾民谣传颂:“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足见其盛状。目前保存最好的是清光绪年的夏兴阶梯窑遗址,长23.5米,宽7.2米,依山而建共7孔,烟囱高7米,窑门宽1.84米,各层设出入口。站在古窑之侧,眼前俨然浮现出一片繁忙的场面:制陶师傅转动飞轮,手中陶泥如旋风般划出道道圆弧,随即捏成了盆钵碗盏;抬匠们齐声喊起号子,赤膊抬着陶罐装运,螺马嘶鸣,人声鼎沸。
据当地上了岁数的制陶艺人介绍,窑主每次烧窑点火前,都要举行或简单或隆重的祭窑王仪式。用六合钱纸、三炷香、一对蜡烛、一只雄鸡公、一块刀头、两串鞭炮,窑主点燃钱纸、蜡烛和香,带领众人虔诚地肃立在神位前,口中念念有词,窑主于三鞠躬后,鞭炮齐鸣,杀雄鸡公,以鸡血绕窑场淋一周,然后在窑的正门前手捧鸡公三拜九叩祭窑王,最后在雄鸡公尾巴上拔九根鸡毛沾上鸡血贴在第三仓窑门上,这才算完成了祭窑王的仪式。据说这样一窑出来的产品成色会非常好。
如今,游客们来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除了走走老街,更多的其实就是想亲眼看看这些大名鼎鼎的宝贝。后来,镇上修建了安陶博物馆,让这一切显得更加便捷。馆内设置了安陶历史文物、生产场景模拟、陶器发展简史、陶艺精品展示等四个主题展厅,收藏着近一万件自汉代以来的安陶文物,让游客设身处地聆听着这个古老陶都中心的脉搏,让千百年的时间跨度一下变得近在眼前。
右页上图:保存完好的一口古窑,虽然早已冷却,你依旧可以想象陶工们在这里开工时的热闹景象,那是安富曾经最常见的片段。
右页下图:古窑门口的窑神庙,旧时陶工开工之前,都会举行祭神仪式,表达对祖先和先贤的敬畏。这样的仪式,也是安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小贴士
安富古镇旅游攻略
交通:
自驾:老成渝高速荣昌出口下道,往西经过广顺路、S108到达安富镇。
巴士:主城各地乘车到达荣昌汽车站,然后就在该车站换到安富的巴士,每十分钟一班,班次很多。
美食:
马家清真牛肉馆的全牛席、聂家馆子的白砍兔、邓家馆子的豆花饭。
住宿:
老街无住宿,要到旁边新镇住宿,一晚50-100元不等。这里离荣昌和隆昌都非常近,可以作为荣昌和隆昌沿线旅游中的一个景点,所以也可根据行程安排到荣昌或者隆昌住宿。
要了解安陶文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火神庙,“神农耕而作陶”“虞帝陶于河滨”。荣昌制陶工业,向来有尧王天子、舜王大帝、开窑祖师、奇宝大王的祀神例会。一方面是对于本行业祖先或先贤的一种尊敬和崇拜,一方面也是迫于古时无法精准控制窑温,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于是在火神庙祈求保佑烧成就变得尤为重要。古时每逢祭祀之时,唱戏参拜连续几天不断。
如今,曾经热闹非凡的地方早已冷却,而一场场由这些遗迹拼凑的制陶“演出”却从未停止。凝视着写满沧桑的岁月痕迹,所有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都似乎穿越时空呈现眼前,那就是这座古镇的灵魂,也是永不落幕的精彩。笔者在午后漫步于安富老街,看见闲坐门前的老者,不管岁月如何,他们总是习惯在此时用抹布擦洗一下家中的陶陶罐罐,“兴也好,败也罢,陶在生活中却少不了。”
城市地理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