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静宇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及研究性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方式因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全员参与,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特征,与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因而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进高中化学课堂有利于学生养成习惯,内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学习思想,逐步增强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摒弃传统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倡导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相联系,增加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一系列解释。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建构主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
教育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识到,在高考指挥棒下,老师、学生及家长疲于奔命,教育完全变成了应试,学生变成了机器,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切完全有悖于二期课改的理念和精神。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习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科学探究的基本形式是解决问题,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归宿。以问题为中心,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能否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为:
(1)创设“渐进性”的问题情境,使研究逐步深入。创设“渐进性”的问题情境,就是要善于按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把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容易的小问题,即问题群,或把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再整合出各个小问题间的整体联系和解决问题完整的思维过程。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如:“浓硫酸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什么?”这一问题可以分解如下:①用什么方法证明二氧化硫的存在?②用什么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否说明一定有二氧化碳?④当气体中同时含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怎样证明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2)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使研究多向拓展。开放性问题情境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可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设计实验,用多种方法鉴别二氧化氮气体和溴蒸气,并比较各方案的优劣,找出最佳方案。又如:在开展氯气的研究性学习中,以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件引出关于氯气的物性、化性、制备、前景等开放性问题。
2.利用实验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直觉思维开始,通过各种直观现象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看“热闹”,更看“门道”。教学《钠的性质》时,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做钠与水的实验时看到奇妙的现象,学生兴奋点达到高潮。然后因势利导:金属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什么会游动发出咝咝的声音?水溶液为什么会变红?通过这些学生急于弄懂的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弄清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制备金属钠?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切实加强学法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了在思想上及时给予积极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方法的指导。如在明确了某一学习内容后,如何围绕问题收集材料,如何识别资料的价值,对资料如何分析与综合,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教师应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切实加强“入门”指导、“过程”指导,使学生能较快进入角色和状态,从而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4.注重对学生学习中表现的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探索一种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既要敢放(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要会收(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握),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的工具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思想觉悟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
5.课外拓展调研,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知识的运用。只有加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意识,从而在知识运用中促进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堂的社会性,努力寻找化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构建课题小组,进行课外拓展调研,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及筛选,再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充分讨论与分析,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对电池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后,要求学生以“废电池的污染与环保”为课题,成立课题小组,组织各小组成员参观周围环境,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调查与网上的资料查询,发现研究废电池对周围植物生长及水生物的影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将会掌握对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加工的主要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一种有效学习途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创新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加工和应用等能力。研究性学习也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种以课题为载体、重在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此,研究性学习是新时期化学教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白云.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92-93.
[2]林志勇.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刍议[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04:4.
[3]周改英.高中化学生成探究性学习资源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学,2008,12:5-9.
[4]杨希镖.高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21-22.
[5]兰荣彦.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分析[J].高中数理化,2014,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