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姝
摘 要: 历史课堂学习重在在历史事件的原因探讨与分析中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从而获得其中蕴含的思想与精神、经验与教训。因此,在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中获得历史学习的能力、思维和品质是学生学好历史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与思考的指导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事件 原因分析 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高考选拔性色彩增浓,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与品质,提高他们结合历史史实分析思考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将历史事件各种原因区分清楚、有条理表述,才能让他们获得历史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一、历史事件原因分析的重要性与其类型
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有历史背景、经济、政治、文化、名族和杰出人物的个性因素等众多原因。一个事件结果的产生往往是内外因结合的结果。只有把历史事件还原到历史背景中,以当时的社会情况考量,才能认清事件发生、发展、变化及最终结果和意义影响。如2014年江苏高考卷选择题第8小题。以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的报道的一个历史事件为例,让考试思考新闻报道说明当时的政治情况。考生如能关注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时间、当选的代表、妇女有了选举权,以及“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思考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是相应的民主权利方面的原因而出现的历史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能从历史事件中找到事件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与外在因素等。就2014年高考的这道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的题目,就是这一历史事件能够发生的根本原因。当然,历史事件原因的类型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深层次地找原因,从而获得对历史事件的清晰认识与把握,获得分析与思考能力的提高。
二、分清根本还是直接,精准把握历史事件深层理解
在历史学习中针对历史事件首先要知道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往往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历史进程中具有必然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这样的原因应该是一种历史客观,虽然事件的发生及其发生的时间可能会因为某个人或是某些人提早到来,但是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下的一种必然结果。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事件的发生看上去具有偶然性,但是追究起来根本原因是原有的旧制度、旧思想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出现了不匹配。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根本原因是可以变化的,具有相对性,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性导致的,但是资产阶级具有这样特点也是有原因的,追究起来,是我国当时的国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可见,根本原因是相对而言的,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可以探究根本原因。做题时,我们要依据题目要求辨别其中谁是根本原因,也就是哪个原因是最深层的、最关键的。
直接原因往往是历史事件发展的直接的具体原因,往往是历史事件发展的导火线,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具有较多偶然性因素。如“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是因为禁烟运动造成英国的不满而发动侵华战争;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与政治原因。
分清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能够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深层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三、分清事件主客观原因,提高对历史辩证分析能力
主观原因是历史事件发生中个人或是阶级阶层的主体意识的推进与促成,客观原因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是特定历史进程中不可变动的原因。如“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以中国失败、割地赔款收场。那么,为什么我们失败呢?客观上是敌人科技领先、武器先进,军队作战能力强,而主观原因则是大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以及人为的内讧。如此,我们在历史事件的分析中,就能知道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如此的结果。再如“商鞅变化失败还是成功”的探讨中,有的同学认为其是失败的,列举了①商鞅变法靠的是打击贵族和牺牲老贵族的利益,动摇了秦国的根基,使得变化缺少上层的支持,从而根基不稳;②依法治国过于刻薄,严格执法遭到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导致许多人包括下层人民的不满;③商鞅崇尚依法治国,但是法是靠人来执行的,执行人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变法也就难以有效开展;④商鞅变法确实提升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但是秦帝国灭六国后很快灭亡与其变化也有一定关系。那么,我们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失败的观点,找到其中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并在第④点的分析与探讨中,让学生深刻懂得历史事件原因探讨的意义,增强辩证思考能力。当然,主客观原因往往与历史事件内因和外因是互为表里的。主观原因往往就是内因,而客观往往就是历史事件的外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如前苏联解体有主客观原因,有内外因,主观内因是由于前苏联本身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的泥潭,客观外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和阴谋分裂活动。
另外,具体事件分析中,我们要关注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是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可能都不是唯一的,这其中还是有主次的。考试中一般只问主要原因,但是只有在历史学习中全面分析原因才能让事件更真切地展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才能理得透、说得明。
总之,历史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只有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方面深层探究,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现象发现历史本质才能更恰当、更合理、更有说服力。如此,学生学习历史有深度与广度,历史分析能力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郭建萍.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3(12).
[2]钟荣海.浅谈如何分析历史事件[J].中学教学参考,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