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学改革思路探索与讨论

2014-03-10 07:51:18张蒙蒙
考试周刊 2014年10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教学高职院校

张蒙蒙

摘 要: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其数学教学时数的变化,寻找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巨大挑战,这就对高职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对高职院校数学课程内容体系、实施策略、课程考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提出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学教学 课程改革

高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程,是学习专业基础课(如电工电子、运筹学、机械制图等)、专业课(如计算机、物流、会计等)必备的基础课。所以,高职数学课程学习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但是传统的高职数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忽略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要求。我国高职数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使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均以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中心。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应该具有面向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国教育专家Fullan指出:“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教与学发生变化,而能让学生学习发生变化的关键是教师,因为他们离学生最近。”但是高职院校有些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只满足于把数学概念、定理讲准确、清楚,不能够遵循符合高职数学教育特点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进行教学。此外,高职数学的教学方式较单一,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千篇一律的讲练结合,这都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欠缺。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2.教材的特色性不强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数学教材的选取上仍遵循“整齐划一”的原则,对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采用一套教材,且数年不变,严重违背了教材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3.课程开设的不合理性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开设形式单一,多年来一直采用每周四节课,开设两学年的形式。教学工具简单,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模式化。数学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而数学课时数相对较少。

4.学生接受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职学生的层次较复杂,有高中生、中专生还有单招生,这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接受程度不一样。部分高职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但是多数高职院校都用同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因此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5.考核方式与标准不明确

数学的考核方式单一,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一般都有一套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试卷决定学生的最终数学成绩,导致教师教学没有个性,学生的潜能发挥受到很大限制。

二、高职院校数学改革的方案与途径

(一)高职院校数学改革方案

1.创新课程设置,结合专业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遵循学以致用原则。我们应尽量多考虑学生的现状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应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高职院校的学制比本科短,高等数学在本科院校平均每周达到6学时,在高职院校每周只有两学时左右。因此应根据此种情况合理安排课程,把专业需求和高职数学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按需教学。

2.完善教材内容,开发立体化教材

本科院校的数学课程主要为其他基础课程做铺垫,同时又是理工科考研必考的课程。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提供计算工具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力求简单易懂,容易掌握,删繁就简,注意与高中数学的接轨。例如,数学概念的引入,要突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部分数学公式、定理的严格理论证明可用简单直观的归纳或几何解释代替。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立体化教材”被认为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制作和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每次教学实施后进行渐进式的完善修改,使得每次的课件都能够跟上学生的节奏,也便于教师个性化的发挥;可以把教学的课件传到校园网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平台;集中整个数学教研室教师的力量编辑高等数学习题库,体系多样,内容丰富,并兼顾到专升本的学生需求,便于学生自我检测和自我完善。

3.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应该呈现多元化、开放化、人性化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比如考试可以采用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撰写小论文和课堂作业相结合,闭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重过程,轻结果。再比如可以增加数学实验报告的撰写,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选一个方面进行研究,也可以写成小论文的形式,可以使某个问题的探讨,也可以使自己的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心得体会。比如学完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联系是什么?怎么用“微元法”求学校人工湖的面积?等等。这些小论文写好后由老师批阅点评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创新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1.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1)分工合作教学法。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拓宽教学视野。

(2)学会期待与关注。期待是一种经常被老师忽视的力量。教师对于学生的期待和尊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会为了这种期待不断努力完善自己,从而满足教师的期待,教师也从期待被满足中获得了愉悦,然后进一步将期待作用于学生身上,形成了良性循环和有效互动。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期待和关注,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2.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课堂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要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拓展思维的开始。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场所,营造师生合作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等等,多结合生活实际,应用各种背景资料引入概念定理,比如在讲解导数的概念时可以先介绍导数产生的背景,简单介绍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借助计算机画出直观的几何图形讲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通过网络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工具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把多媒体设施、计算机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日常生活经验与课堂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数形结合,大大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抽象的数学更具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堂课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取最佳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和直观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直观上感觉三维空间,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也要相应改进,不一味地追求数学知识的完整性,重理论轻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式教学更贴近职业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特点,更符合大学生身心的特点,更有利于创造性学习。

4.发展参与式教学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时,不停留在学的定位上,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精神,在学习的同时要敢于想、说和做属于自己思想的观点和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停留在教的定位上,应该注重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的学情会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职业素养,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支撑自己。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确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完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解决高职院校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长期的努力与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6号文件.

[2]辛春元.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07(33).

[3]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史,2005.

[4]孙志红.高校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科学研究,2012(2):35.

[5]曾大恒.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2007(11):22-25.

[6]李广全.关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5:31-33.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数学教学高职院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08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0:05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