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2014-03-10 21:18菊文一字
奥秘 2014年2期
关键词:更夫后妃银子

菊文一字

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有房有地有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是45两白银。那么,中国古代的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呢?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二石,约合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2.5元至4元之间,以中间价3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差不多约合现在的1000元人民币。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差不多2万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3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7000元。这一两银子也太值钱了吧!

宋朝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1500—3000元左右。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吃饭,这一餐吃掉了少则三万多则六万,难怪黄蓉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清初的银两购买价值稍低于明朝,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银两的货币价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两银子约合300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30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1000元;北宋朝中期1500~3000元;盛唐时期的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7000元。

古人刷牙吗?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可以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说到牙齿,那古人要是牙掉了怎么办?有假牙吗?这还真有。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发明了汞合金填充龋洞法。宋朝还出现了镶假牙的专业医生。古代的假牙材质很多,除了象牙、牛骨,还有坚硬的檀香。假牙除了能解决实际的用牙问题,还有装饰和卖弄的功用。“牙桥”,就是用软金铁线绑住牙齿,再绑入口内,没有咀嚼功能,纯装饰使用。这让人想起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里,暴发户一张口,金牙闪倒一片。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古时还没有什么环境污染问题,也没有电视、电脑,所以近视的人非常少。通常近视的都是苦读的书生。凿壁偷光、囊萤夜读,不近视才怪呢。古人以为看不清是因为精神不集中,所以,“定志丸”是最常用的药方,也有用穴道按摩和针灸来治疗眼睛的。明朝时眼镜从西方传入中国,仗着眼镜,大家毁起眼睛来,更肆无忌惮了,或许今人有这样的想法吧。

古人的闹钟只有公鸡吗?

古人们的闹钟应该都是靠公鸡,这是我们今人普遍的看法。那么,如果那只当闹钟的公鸡被宰了,怎么办?古人当然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除了漏壶和日咎外,古人还发明了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才能准确。再从燃烧后剩余的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盘香下的金属器皿,达到闹钟的效果。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

其实古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公务员哪有这待遇?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古代男人都留长发吗?

古人对三千发丝劳心劳神的程度,非现代人所能想像。古代无论男女都留长发,而且是越长越好。他们几乎不剪头发,顶多修理一下边毛,即便这样,还得看着黄历挑日子。男孩到了读书的年纪,会将头发挽结成发髻,叫“束发读书”。古时的“秃刑”,是古人不堪忍受的惩罚,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剃发受辱”。

古人整容吗?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人是不会像现代人那样,主动在自己的身上动刀子的。以前的战争很盛行割掉战俘的鼻子,因此古人研发出一套鼻子的再造手术,就是将手臂割开一个缺口,将手臂固定在受伤的鼻子上,等两边的伤口愈合,再从手臂上挖掉一块鼻子大小的肉,来当作新鼻子。不过,这和为了变美的现代整容完全不同。

古人没有冰箱,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谁说古人没有冰箱?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铜冰鉴”,就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时期,奴隶们就冬天凿冰储藏,供贵族夏季饮用。简单地说,古代的“冰箱”是一个盒子,里头放冰块,再将食物放在冰中间,以达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不过,以前的“冰箱”简陋且功能单一,不像现在,冰箱甚至可以成为惊悚片里杀人凶手的容器。

皇帝一年给妃子发多少“工资”?

在皇宫中为皇帝“打工”,等于是拿着“国企”的铁饭碗,生活有保障的同时,工资待遇必然相当优厚。那么,作为皇帝的女人,对于那些环肥燕瘦的三千后宫佳丽来说,他们一年的“工资”有多少呢?

早期皇帝给后妃们发放的“工资”是采取食物供给制,以发放谷物和生活用品为主。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唐朝以后,尤其是进入明、清时期,“财大气粗”的皇帝们则多以货币形式为老婆兼员工发放工资。按照当时的货币流通方式,这些工资也是以金、银的形式发放,即所谓的“发元宝”,与现如今公司白领们月结工资的形式就比较接近了。

清朝年间,后宫之中后妃的年俸分为九等。皇太后的年俸最高,每年可以领到黄金20两、银2000两。余下按照位分相应的是:皇后银1000两、皇贵妃银800两、贵妃银600两、妃银300两、嫔银200两、贵人银100两、常在银50两、答应银30两。

处于不同等级的后妃,所领到的年俸差别也是很大的。这些银两折合成人民币究竟有多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算一下。

当然,清妃的年俸除了银子外,还有大量的绸缎、貂皮等贵重物品。除了正常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后妃们还能收到各种名堂的“红包”,如“例钱”、“赐俸”。

除此之外,在清朝,每一个后妃生辰之日都会收到不同的礼物。生孩子、孩子满月、祭祀,皇帝也都会发红包。这样算来,皇宫里仅是后妃们“工资”的支出,就已经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但这些所谓庞大的支出,如果与后妃们的日常生活费和房间用品配置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

古时就有地图吗?

传说大禹治水时,就有地图。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3幅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古地图。西晋的地理学家斐秀创立的《制图六体》,使地图的编制有了更大的精确度。古代地图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量出来的,所以,制作地图的兄弟们,首先得是跟唐僧似的苦行者。因为,想要制作一张全国地图,往往需要10多年,是个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铁杵真能磨成针?

在古代,凡属于金属类的东西都算贵重物品,如果典故属实,那位磨铁杵的阿婆,算得上有钱又有闲的人了。不过,制作铁针的确需要很大的恒心和耐心。先要将烧红的铁抽成铁丝,再剪成一段段,将一头磨尖,另一头钻洞。制作用于针灸的针就更烦琐了,要先插入腊肉中用油脂来填补坑洞,尖端还要磨得又尖又圆,才能避免针戳断血管。

半夜在街上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算公务员吗?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大部分的古装剧中都有这样的桥段。更夫在古代类似于现在的社区巡守队和管理员,主要负责夜晚邻里间的巡逻和报时工作。由于夜间出行,他们“撞鬼”的可能性比常人高,港台的僵尸片里头,更夫常莫名其妙地暴毙。话虽如此,但更夫好歹是个正经的职业,也算是公务员,因为古代军队较低阶的士兵,会被安排当更夫。

如果古代的大侠参加奥运会,会大获全胜吗?

你觉得蜘蛛侠和孙悟空PK,谁会胜出?这种问题只能激起唇枪舌战,永远没有结论。古人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劳动,所以耐力和承受力应该比现代人要好很多。但是,现在的奥运会,是以举国之力培养那一小撮运动苗子,有财力、人力、技术的支持,古代大侠八成拼不过他们。不过,像一些看重耐力的比赛,比如马拉松,古人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除了听戏吃饭,古人都怎么过生日?

中国讲究尊老重贤,只有老年人,才能过大寿。新生婴儿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以后每年过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几个鸡蛋就糊弄过去了,这叫“小生日”。直到60岁才有资格贺“寿”,也就是过“大生日”。此时,可以大摆戏台,亲朋好友还会送上珍贵的礼物和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古代,想要过个像样的生日,还得有长命的本事。

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的?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现在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让女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假面”功力更胜古人几筹。

古人写错字如何修改?

直接用毛笔涂掉是最简单的办法。王羲之和颜真卿,就是这样应付错别字的。所以,《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稿》算是两位大书法家的“涂鸦之作”。最普遍的方法是:在错别字旁边(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笔加点,保留原字继续写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名为“雌黄”的矿物涂在错别字上,有点类似现在的“涂改液”,信口雌黄就这么来的。

猜你喜欢
更夫后妃银子
古代为什么要打更?
宫闱时尚
不数碎银子的店小二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闲话旧时打更声
闲话旧时打更声
挂在树上的银子
凭空消失的银子
此地无银三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