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苏北地区棉花灯民俗文化初探

2014-03-09 05:28:45陈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勺子苏北棉花

陈晴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皖苏北地区棉花灯民俗文化初探

陈晴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棉花灯又叫面灯,用白面或荞麦面捏制的灯盏,是皖苏北地区在元宵节时用于娱乐、食用、祈福的民间艺术。本文从皖苏北地区棉花灯的起源、习俗、造型特点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对皖苏北地区棉花灯的探索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棉花灯文化,更好的丰富民间工艺的种类,不让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缺失而留下遗憾。

皖苏北地区;棉花灯;习俗;造型

一、皖苏北地区棉花灯历史文化简介

(一)皖苏北地区棉花灯起源

在中国有很多人知道中国传统民间文化—面塑,知道面塑的种类里有“陕西花馍”、“山东枣花”,但说起皖苏北地区的棉花灯,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棉花灯也是面塑的一部分,是传统民间美术的一部分。但因其存在范围小、制作者少,而不被外人所知。那么什么是棉花灯?它有什么特点?它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棉花灯又叫面灯,是用白面或荞麦面捏制的一种灯盏,主要流行于皖苏北地区,也是元宵节时用于娱乐、食用、祈福的一种民间艺术。

棉花灯真正出现是在唐朝,徐州民俗协会副会长李世明介绍说,汉武帝在正月十五这天收服了叛乱者,为纪念这一天,以后每年武帝都在这天举行祭拜大典,希望天下太平。到唐代元宵节成为固定节日,百姓开始制作各种花灯用来赏玩,其中就包括用面捏制的棉花灯,在一些史书上也可以看到关于棉花灯的记载。清乾隆年间据《雒南县志》记载:“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正月十五日蒸养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①。《青山泉乡志》:“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要用面蒸灯,称“面糊灯”,灯边还要捏出“耳朵”,小孩几月生就捏几个“耳朵”,月亮一升起,小孩就端着灯边玩边放花炮”②。

(二)皖苏北地区棉花灯习俗

在皖苏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雪打灯,好年成,拉风箱,蒸面龙”,“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小时候每当听大人说这些谚语时就知道马上就要过元宵,蒸棉花灯了。在元宵节这天,皖苏北农村地区,把点燃的棉花灯放在屋内屋外,使全院亮堂堂。正月十五这天小孩子一边拿着灯,一边用手捂着,生怕被风吹灭,小心翼翼地捧着走东家串西家。晚上孩子端着自家的棉花灯,围着村子进行比灯,比较谁的灯好看,谁的灯火焰高。棉花灯点燃后各个房间都要放,屋里屋外每个地方都要照一遍,边照还要边说:“照照里,照照外,大鬼小鬼进不来,墙角床下都照遍,一年到头不生虫”。

大多数棉花灯点过后第二天就能食用,而“龙灯”必须“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才能食用,俗称“喝灯汤”,吃“龙”。正月十五当天,结了婚的女子不可以在娘家看棉花灯,据说“谁看娘家灯,会死老公公”,意在让媳妇在婆家过十五。在元宵节当晚还要送灯,把点燃的棉花灯按顺序依次送到粮仓、庙宇、墓前和路口,送灯时看见认识的人不能讲话,点燃棉花灯时不能用别家的火,不然就见不到光明。给祖坟送灯时,不可以用白蜡烛,当地叫“白杆”,谁家要是送“白杆”,家里男人都娶不上媳妇。在安徽淮北,家里人去世三年以内,不能蒸棉花灯,邻居把蒸好的灯送给家里的孩子才能点灯,以此表达怀念之情。

二、皖苏北地区棉花灯制作造型类别

皖苏北地区棉花灯类别繁多,主要的有“天地灯”,即敬天与地的棉花灯;“月份灯”,用来表示出生月份的灯,几月出生灯沿上就捏几个褶;“铜灯”,用荞麦面制作的棉花灯。此外还有“勺子灯”、龙灯、“生肖灯”、“双灯”等种类的棉花灯。

不同的棉花灯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但相同的是都寄托了当地人无限的期许。皖苏北地区的棉花灯造型大都憨态可掬,塑造的形象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物,棉花灯原材料多为小麦面,具有极强的塑造性。因为棉花灯的制作者都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妇女,制作过程中很少有对造型美的提前设计,大都是对事物造型进行简单模仿,只抓住事物主要特点进行概括、简略塑造,这些艺术品都凝结着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祝福、祈祷,给人以真切、纯美之感。皖苏北地区棉花灯造型主要分为动物造型、植物造型、复合造型。

(一)动物造型

皖苏北地区的棉花灯中动物造型很具代表性。动物造型大都简略只表现动物具有代表性的特点,简单又有生气。有兔灯、狗灯、牛灯、虎灯等动物棉花灯,这些主要是根据十二生肖的形象进行捏制,捏制的动物形象与家庭成员属相相对。除此之外还有鱼灯、燕子灯、猪灯等各种动物形状。这里面最受欢迎的是兔灯,因为捏制棉花灯的材料麦面与兔子颜色相同,所以看起来更加逼真。动物棉花灯大都只捏制脸和五官,身子都是捏成碗状,方便放油。捏制兔灯的面只用一块,兔子的耳朵和脸型用面捏制,牙齿是用折断的又宽又干的面条嵌入的,用绿豆表示眼睛,兔子的须,则不表现。而鱼灯相较于兔灯,在造型上更加完善。因为兔灯只制作出脸和五官,而鱼灯还要表现出鱼身。鱼的眼睛是用豆子嵌进去的,嘴巴都是张开的,鱼身很短,只捏出一半,另一半捏成碗状,鱼身上的鱼鳞和龙鳞一样都是用剪子剪出来的,不同的是鱼鳞剪的比龙鳞要小和短,看上去非常的小巧。这些动物的造型虽有些稚拙,但也不失可爱,让人爱不忍释。

(二)植物造型

植物造型是皖苏北地区最为常见、制作最为简便的棉花灯。植物造型中的花形捏制带有随机性,有时只是制作者随性的发挥,但这种发挥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按照制作者心中美的形式进行创造。植物造型的棉花灯有莲花形、葵花形等花形。莲花形灯即是先把面捏成上宽下短的形状,然后在面的上部用手按出一个不深不浅的窝,用来放油和火柴,然后在窝的周围捏出个花边,花边不要太长,要适中。捏好边后就用剪刀把花边剪开,把花边分开,这样一个美丽绽放的莲花灯顿时就展现在眼前了。葵花灯与莲花灯造型大抵一样,只有花边不同,是用手捏成的小圆形。植物造型的棉花灯反映出当地人对普通自然植物的热爱珍惜之情。

(三)复合造型

复合造型是指原始美术中那种由两种或两个以上的物象组合而成的艺术形象③。有动植物结合、动物与人物结合、植物与人物结合、动物与器皿等多种形式,棉花灯中的复合造型多为动物与植物复合。棉花灯中的复合造型都是以植物或器皿为主灯,动物为拼接而制作的。具有代表的是龙盘花灯、碗灯、勺子灯。龙盘花灯,即先制作一个荷花形主灯,然后再另用面把它拉成长条,用剪子剪出四面类似于龙鳞的边,龙嘴里放入红色的纸,嵌入绿豆以示作眼,之后制作出鼻子与龙须,最后把龙盘在荷花形主灯上盘成一个圈,带给人大气磅礴之感。勺子灯,因其形状与盛水的勺子相同而被称作勺子灯。因为有手把儿,拿着比较方便,所以勺子灯一般都是为小孩制作的棉花灯。先前的勺子灯是没有老鼠的,经过发展改进才形成了现在的复合造型。勺子灯的造型制作与龙盘花灯大抵相同,先用面捏制出勺子灯,再用面制作出老鼠形状,然后把制作好的老鼠放在勺子灯上,构成老鼠偷油的活泼画面,这样精美的棉花灯一定会让大家爱不释手。

三、总结

皖苏北地区的棉花灯文化是当地民间文化的代表,它有着不同于其它民间文化习俗的独特之处。皖苏北地区的棉花灯历史悠久,造型多样且形态憨态可掬,十分可爱。他们运用日常事物创造出了具有美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显示出了当地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珍贵的民间文化应该充分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要让它成为人们的回忆。笔者希望皖苏北地区的棉花灯艺术能够让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欢,充分实现棉花灯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注释:

①李盛仙.元宵佳节食俗多[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05).

②李文启,满振民,权兴信,赵爱华.青山泉乡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5.

③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4.

J528

A

1005-5312(2014)29-0177-02

猜你喜欢
勺子苏北棉花
棉花是花吗?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1:52
做木勺子
吃面
青海湖(2020年6期)2020-09-07 08:08:22
棉花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4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七把勺子的故事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28
心中的“棉花糖”
苏北发展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