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基于美国市场的比较分析

2014-03-09 03:36张乃丽石芳芳
关键词: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额

张乃丽 石芳芳

中德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基于美国市场的比较分析

张乃丽 石芳芳

机电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领域贸易量最大、覆盖率最高的产品,其出口总额的增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产业竞争力的高低。近几年,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不断增加,并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国,但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质仅依据出口总额的比较很难准确把握。通过选择中德两国共同的出口市场美国作为竞争地,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排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品附加值指数和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及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进行实证得出的结论表明,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已经逐步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与德国的差距也已大大缩小,但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以及在本国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仍低于德国。

机电产品; 出口竞争力; 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近20多年来,全球商品进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根据1992年《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 (HS1992)的分类统计第72至93章(第77章除外)产品。第72章:钢铁。第73章:钢铁制品。第74章:铜及其制品。第75章:镍及其制品。第76章:铝及其制品。第78章:铅及其制品。第79章:锌及其制品。第80章:锡及其制品。第81章: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第82章:贱金属工具、器具、利口器、餐匙、餐叉及其零件。第83章:贱金属杂项制品。第84章: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第85章:电机、电器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机器零件、附件。第86章: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第87章: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但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第88章: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第89章:船舶及浮动结构体。第90章: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第91章:钟表及其零件。第92章:乐器及其零件、附件。第93章: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几乎占到货物贸易的一半。德国是机电产品的传统出口大国和出口强国,无论是其产品的数量还是其附加值,在全球同类产品中都具有很强竞争力,此外德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建立起的机电产业垂直型国际分工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的垄断。中国机电行业是伴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逐渐发展起来的,近年来,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2009年,机电产品出口额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国,并且之后的3年里一直保持着机电产品出口额世界第一的地位。在现代化工业社会,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增加和出口地位的上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要全面评价一国、一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仅依据出口总额的比较显然很难准确把握这两个国家在该行业的实际竞争力。所以,为对中德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做出进一步的明确解析,我们选择了美国这一两国重要的共同出口市场国,因为美国不仅是当前*这里的时间点指2012年。世界上最大的机电产品进口国,同时它还是中国第二大机电产品出口目的地和德国的第二大机电产品出口目的地*2012年,中国机电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为香港,出口额为233,728,957,333美元;德国机电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为法国,出口额为85,268,436,572美元。。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国家层面上的出口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即一国在某一产品上的出口竞争力,这种

产品竞争力以特定产业竞争力为依托和基础,是特定的国际市场上该产品在与同类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占领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基于对已有贸易数据进行的竞争力相关评价指标的综合测算和比较。

一、中德机电产品对美国出口的统计比较

中国的机电产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出口,历经10余年的发展,其出口额于1995年超越纺织品,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此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在世界机电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升。2012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1199.6亿美元,占对外出口商品总额的58.6%,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14.6%*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计算得出。。

(一)中德机电产品对美出口总额的比较

近年来,中国和德国作为货物出口大国在世界市场所占比重的动态趋势备受关注,其中在制造业领域,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增减交替尤为显著。从中国和德国对美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对比(如图1)中可以看出,1992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增长更加明显*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计算得出。。德国在同一时期对美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则是稳定增长,但由于起点较高,增长速度不及中国,并且从其出口额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德国与中国的差距在不断加大。之后,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德两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都出现相应下降,2009年达到最低点,此后恢复到增长状态,这一阶段中德两国的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额表现出同减同增的特征。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二)中德机电产品对美出口结构变化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从图3可以看出,德国在过去20年里对美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与中国相比差别明显。除第84章产品外,在德国的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还有第87章产品。在中国对美国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的第85章产品在德国仅占1/10左右。同时期,第90章产品在德国对美国出口中所占比重也高于中国。此外,作为德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主导的第84章和第87章产品所占比重的变动还表现出以下特征:第84章产品2002年之前所占比重逐渐下降,2002年之后则在波动中逐渐增加;第87章产品2003年之前所占比重逐渐上升,2003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国对德国汽车及配件的需求大幅度下降,第87章产品在德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达到了近几年的最低,但仍是所占比重最大的产品,上述变化反映了在机电产品生产国际分工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德国更加注重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如车辆及其零件、附件等,但同时也继续保持机器及零件、精密仪器等产品对美国出口份额的优势。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三)中德机电产业发展与出口特征的比较

上述数据表明,中德机电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在总额和结构上均存在明显差别,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与中国和德国各自在机电产业领域长期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两国在产品出口的特征有关。

2.德国机电产业的发展与出口特征。机电产业*此处包括德国联邦统计局制造业分类中的汽车和机械制造、电子电气等行业。在德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具重要地位,尤其是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生产和制造不仅是德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如上文所述,在德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中,第87章产品所占比重最大。德国机电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以内燃机和电子电气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对外出口形成规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此,与中国机电产业发展对外资依赖程度高不同,德国机电产业发展更多地是依靠自身资本与技术的积累。德国在汽车、机械设备、电子电气等行业发展成熟后,除在本国继续保持生产与出口规模外,也逐渐将这些行业的许多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与中国机电产业出口主要采用加工贸易这一方式不同,德国机电产业出口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非常低, 2001年德国加工贸易的出口总额为852.82亿马克,仅占德出口总额的6.8%*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汉堡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网站,《德国加工贸易的海关监管体制》,http://hamburg.mofcom.gov.cn/article/ddfg/haiguan/200211/20021100054364.shtml。,并且这一比重仍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所在欧盟总体关税水平较低,德国机电产业更倾向于采用一般贸易方式实施对外贸易,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为减少对美国贸易顺差,多采取直接投资等企业和市场当地化的方式在美国直接投资设厂进行销售产品,从而取代以加工贸易进行机电产品贸易的方式。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为全面评价中德两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本文首先选取市场占有率和排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比较,然后再通过产品附加值指数和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对两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进行结构上的比较,最后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别对中德机电产品对美出口进行分析并加以比较,以检验中德机电产品对美出口的变动是由于竞争力效应还是其他效应的影响造成,同时进一步评价两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一)市场占有率和排名

国际市场占有率可以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是一国出口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之比,即国际市场占有率= 一国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本文要比较的是中德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因此将公式具体化为:市场占有率=美国从一国进口的机电产品总额/美国从世界进口的机电产品总额。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是一国、某产业或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化的体现,其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国竞争力下降,也表明可能是一国产业或产品结构调整的结果。此外,排名是根据在某一市场占有率的高低进行的排序,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该产品的市场地位。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是衡量国际竞争力最有说服力的指标,在国家、产业或产品的竞争力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CA指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提出,其含义是一国某产品的出口额在该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与世界上该产品的出口额在世界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之比,它剔除了某国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RCAi=(Xi/Xit)/(Xw/Xwt)

(三)产品附加值指数和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

关志雄在“附加值越高的产品,越是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前提下提出了产品附加值指数的测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Va=∑SabYb

上式中,Va代表a产品的附加值指数,Sab代表b国a产品的出口额在世界a产品的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Yb为b国人均GDP的对数值。由此看来,产品附加值实际上是以该产品的出口份额为权重计算的该产品出口国的人均GDP的加权值。鉴于本文研究的是美国市场,因此Sab被重新定义为在b国a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在计算产品附加值指数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进一步衡量中德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Eb=∑VaPab

上式中,Eb代表b国的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Va为a产品的附加值指数,Pab为a产品在b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鉴于本文研究的是机电产品,故将Pab定义为a产品在机电产品整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

(四)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恒定市场份额(Constant Market Share,简称CMS)模型经常被用来分析国际贸易,它能够解释一国产品的贸易波动。其基本思想是:如果竞争力水平一定,则该产品的市场份额应当保持不变,由此出口额的变化应该归因于竞争力的变化。CMS模型将出口变动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将出口增长分解为三种效应,即结构效应、竞争效应、二阶效应(结构与竞争的交互效应)。第二层次,将结构效应进一步分解为增长效应、市场结构效应、商品结构效应、市场与商品结构的交互效应,竞争效应分解为总体竞争效应和特定竞争效应,二阶效应分解为完全二阶效应和动态结构效应。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单一市场,因此不考虑市场结构因素,构建如下模型: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市场占有率和排名

表1中德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和排名变动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二)RCA指数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与德国差距明显,但这种差距正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缩小,显而易见德国机电产业发展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中国机电产业则正处于上升和发展之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德两国的RCA指数走势趋于一致,即先降后升,这从侧面反映了出口竞争力不仅受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出口市场经济荣衰的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三)产品附加值指数和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

表22011年美国市场上的机电产品附加值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和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78章产品的附加值指数最高,第87章次之,在中国和德国对美国出口中所占比重都较大的第84章产品的附加值则排在第五。结合上文对中德两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的分析,中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中份额前两位的依次为第84章、第85章,所占比重为43.84%、35.60%,德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中份额前两位的依次为第87章、第84章,所占比重分别为33.91%、28.32%,相比较而言,德国出口的是附加值指数更高的产品,因而机电产品附加值的整体水平高于中国。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和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图5 2011年中德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与附加值水平

(四)CMS模型

表3中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的CMS分析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表4德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的CMS分析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根据以上关于中德两国机电产品对美国出口的CMS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机电产品对美国出口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因为自身竞争力的增强和美国市场对机电产品需求的增加,但中国机电产品内部结构的竞争力并不强。德国机电产品对美国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美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产品本身竞争力的作用不大。因而仅从CMS分析来看,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强于德国,但出口结构仍不够合理。

四、基本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从结构上来看,中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并未很好地遵循“产品附加值越高,出口越多”这一原则,因此出口结构不够合理。中国出口最多的第85章产品的附加值在机电产品整体中排名第十,而德国出口最多的第87章产品的附加值则排名第二,即便是在中德机电产品对美出口中所占比重都较大的第84章产品内部,相对德国而言,中国出口的也多为产品附加值排名更靠后的加工装配类的产品。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机电产品对美国出口结构合理化程度低于德国,仍需改善。

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分析来看,竞争力效应对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出口额的增长的贡献率较高,这意味着中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机电产品内部结构的竞争力的贡献并不大。除竞争力效应之外,美国市场需求的一般增长效应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贡献率低于在德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

(二)相关政策建议

在不考虑出口企业的性质、贸易方式及国际分工地位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中国机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出口结构逐渐优化的结论,但同时在与德国的比较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的明显问题,即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仍不够合理,因此要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对美国这一世界最大单一进口市场的出口竞争力,就应该把重点放在优化出口结构上,即努力推动出口产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并重转变,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制定、完善如《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该目录通过不断修改收录的高新技术产品来确定鼓励发展的优先级别,因涉及的产品大多属于机电产品大类,完善该目录可以逐步提高我国机电产业的技术含量。等在内的促进机电产业发展和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优惠措施;加强与美国在机电产业上的合作;对机电企业作内、外资的区分,减轻出口对外资企业的依赖,促进内资企业机电产品的出口;加大研发(R&D)投入与补贴等等。有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中国对机电产业的R&D投入的不足,结果导致中国机电产业的R&D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在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R&D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0%,德国为2.82%。*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因此,政府今后应该加大对机电生产企业的R&D投入、为企业R&D投入提供政策上的便利。此外,由于WTO规则下R&D补贴属于不可诉补贴,即允许国家进行的补贴,因此政府还应该增加对企业的R&D补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目前中国机电产业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切实提升我国机电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贾乐耀]

China and German’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U. S. Market

ZHANG Nai-li SHI Fang-fang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R.China)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have become the world's major commodity with the largest trade volume and the highest coverage, whos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trade can reflect a country'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o some exten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x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has been increasing. It surpassed Germany in 2009 and became the world's largest exporter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However, it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essence of China's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competitiveness just by comparing the total exports. Through choosing China and German’s common export market U. S. as the competitive market, us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and ranking,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product value-added index, export structure sophistication index and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to give an empirical analysis, we find that China's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in U.S. market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to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gap with Germany has been narrowed, but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as well as its contribution to export growth is still lower than that of Germany.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export structure sophistication index;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2014-02-15

张乃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济南250100);石芳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济南250100)。

猜你喜欢
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额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附加值
附加值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机电产品的使用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