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崑,王 彻,孙 慧,王鹤兴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据有关部门预计我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强国[1]。休闲农业作为旅游新方向,逐渐成为旅游新宠,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后,已不再满足单一的旅游形式,逐步向多元化、一体化、可持续化等方向发展,观光果园这一体验式休闲农业园应运而生。
雾霾天气、地震海啸、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爆发,使人居环境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重视,康复性园林、益智性园林、田园式园林逐渐进入旅游市场。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食品的追求也向保健养生方向转变,开始寻求高营养、高抗性、无污染的果树新种类,“第三代水果”(野生浆果)逐渐成为消费热点。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建立浆果加工厂,生产果品、饮料及保健品等,但浆果观光园的景观规划设计鲜有人研究。该文在对黑龙江特色浆果资源景观本底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构建浆果观光园多功能景观系统,旨在填补研究空白,为今后浆果观光园的建设提供一定依据。
中国国土面积居于世界第三,跨越3个气候带,基本可分为8个果树分布带。黑龙江省位于我国高寒地区,孕育了十分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如大兴安岭及黑龙江沿岸有越橘、山荆子、山葡萄等野生果树8科13属22种,小兴安岭及乌苏里江沿岸分布猕猴桃、山荆子、刺李等10科19属33种,完达山脉及其延伸区域具有山葡萄、毛樱桃、西伯利亚杏等9科17属28种果树种质资源[2]。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3°26'~53°33'之间,位于世界北纬浆果带上。统计表明,省内适合小浆果生长的土地面积达30万hm2之多,目前仅果实能鲜食或有加工利用价值的野生浆果,就达10科13属27个种[3-6],其中有很多是世界稀有和特有的优势种。
我国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影响,对于小浆果倍加关注,如“蓝浆果”这一美国果树以其独特的保健及营养价值在国外市场上引起广泛重视和应用。依据这一契机,黑龙江省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浆果果树资源,着手摘掉“水果生产不宜区”的帽子。截止2012年末,黑龙江省果树面积发展到9.2万hm2,产量83.2万t,产值34.5亿元;小浆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9万 hm2,占总面积的41.8%[7]。同时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2010年浆果出口总量约9 500t,创汇近3亿元。随着寒地特色浆果的出口大幅提升,出现了少有的国内及国际市场,但是却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些都引起了黑龙江省相关部门的重视,指引小浆果产业进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布局、多元化开发的新阶段。为此,有必要研究下省内适合开发的特色浆果种类,并引进先进的品种,配以精良的研究团队,综合环境和市场需求理智的发展特色浆果产业。
在黑龙江省多年的浆果开发和利用中,野生浆果资源中的笃斯、黑穗醋栗、蓝靛果、五味子、沙棘等已发展为新兴果树的主要种类,并进入品种化、规模化生产的崭新阶段,而有些种类仍蕴藏在广大林区和山区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6]。目前,黑龙江省科研部门及部分企业根据当地土壤气象要求、开采难度系数、综合效益值等实际情况进行引种试验,大体确定了适宜开发和采摘的种类,这是打造龙江特色浆果观光园的前提。由于蕴藏资源量比较丰富且品种、变种等涉及种类过多,该文归纳总结了适合浆果园投入种植的7科11属20种 (表1)。
表1 黑龙江省适宜开发的特色浆果种类
黑龙江省重视特色浆果研究,采用差异化经营战略,必将有可观的前途。同时由于特色浆果本身不耐储运、适合鲜食、适于加工等条件要求,建立苗圃育种用于出口是盈利的一个途径,从产业方面出发,建设集果品生产、果农生活和果园生态的“三生一体”的浆果观光园,也是一种健康休闲的水果经营形态[8]。因此,在了解浆果园适合开发优质种类基础上,还需研究其景观特性,如观赏效果、保健功效、经济作用和园林用途 (表2)。
表2 主要浆果的景观特性
特色浆果园的选址,应选用黑龙江省种植浆果最适区,综合建设地的土壤及资源条件,秉承物种的乡土化原则,进行规划总体设计。浆果园的景观设计与其他农园有相同之处,如需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注重科技示范的功能、构建循环可持续的作业系统、优化景观尺度上生物资源配置[9]等,暂不累述,该文仅就浆果这一特殊性下的观光园,在景观营造方面做初步探讨。
观光果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就是植物,包括绿化树种、生产树种、采摘树种等。该文从生产区景观、采摘期景观和基础服务设施景观3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遵循人性化原则并进行创新创意,力求将绿色有机生产过程转化为可视化的标识系统,成为园区服务要素的重要部分。
2.1.1 生产区景观
考虑园区生产功能,营造大面积浆果景观,可分为以下3种表现方式。
(1)利用果树本身或者修剪后的树形,以孤植、列植和群植3种形式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在孤植方面,进行人工调控,合理修剪,如修剪成垣壁式、树篱式等。在列植方面,传统果园基本采用行列式种植,节省土地但景观效果差,略显呆板,特色浆果园运用植物造景理念寻求栽植新方式,如不规则地段考虑环形栽植或因地势而种,组成不同空间。在群植方面,虽然黑龙江省以矮生浆果为主,但不同树种高度差别较大 (基本在0.5~3m之间),同时考虑部分伴生树种,因此可以配植成疏密有致的复层植物群落。
(2)以特色浆果的相似性状为主题,打造浆果专类园。同一种类的专类园,方便施工、栽植和观赏,形成浓郁的花香,如蜜源植物猕猴桃,可以建立芳香果林,利用花色艳丽、果色清新、枝蔓缠绕、叶形多变[10]等特性,打造独特园林景观。同一颜色的专类园,形成大面积的景观效果,如托盘儿、刺玫果、树莓和五味子等红色果实植物邻近种植。同一功效的专类园,方便不同需求的人群去学习和交流,比如打造健脾园,主要选择林丛莓、刺玫果等浆果,配以茶亭,闻香配以饮茶达到养生效果。
(3)根据浆果的生态习性,合理利用生产区内土地。在竖向空间上,利用支架布置藤本浆果植物,如五味子、山葡萄、软枣猕猴桃等,优化整体种植区的观赏功能。依据浆果喜水性和抗涝性等习性,适宜改造地形,形成高低起伏稍有变化的种植区。在不影响浆果生长和土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观赏花卉和匍匐地被类浆果,减少裸土面积。
2.1.2 采摘期景观
浆果可鲜食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客源,使采摘成为标志性的体验项目,游客乐于通过劳作过程来习惯真正的农事体验。因此,营造采摘期景观必须注意以下3点。
(1)规划最优采摘线路,方便园区管理和游客活动。采用人性化设置,在每个路线上立好采摘种类标识,方便不同需求的游客在短时间内采摘到心仪的浆果。
(2)强调乔化的寒地果树和矮化、藤本、草本的浆果果树进行结合,满足不同高度的采摘,避免重复带来的疲劳感。利用山梨、山丁子等乔木类的乡土果树构成景观骨架,低矮灌木类的不同浆果种类可以高低错落相互组合,五味子、山葡萄等藤本类的浆果可以依附廊架支柱形成景观,地被植物除花卉外可以种植酸浆、东方草莓等匍匐类浆果。
(3)按照不同浆果的花期和果期合理搭配,延长观光、采摘周期。根据上文所述的景观特性,进行采摘期浆果配植,发挥景观功效,达到四季有“景”:春季体验劳作满目耕作景象,夏季缤纷花色营造浪漫气氛,秋季果味醉人人景共美,冬季温室内参与制作品尝快乐。
2.1.3 基础服务设施景观
特色浆果观光园打破传统农产品单一的产业属性,拓展产品附加值,延伸和复合了农业产业链[11]。基础服务设施与植物景观的结合需考虑以下4个方面。
(1)根据浆果特殊性,建议园区考虑小型加工基地的注入,将加工变为可视化的景观,并提供不同档次的绿色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增加经济效益。
(2)利用冠形较好的观赏果树,形成休息空间。可以是廊架空间,满足游客遮阴休息的要求;可以是树阵空间,在冠大的树种或者遮阴棚下玩耍;可以是不同主题的亭子,内设小作坊,进行DIY制作专类果汁或茶饮。
(3)注重展示植物个体美,充分利用植物花叶果、根茎叶的美学特点,结合五感进行景观设计,利用情景的塑造架构出特色浆果园的体验消费,让植物景观充满美观性、科普性和娱乐性[10]。
(4)在观光温室内,运用不同的种植形式,打造植物景观。如无土栽培、垂直种植、盆景培育等多种形式,丰富浆果展示内容,体现多样栽培技术。利用优良品种和反季水果开展水果宴等特色餐饮,在体验之中产生兴趣,延长游览时间并增加游览次数,促进二次消费。
目前,很多农园建设趋于城市化,将果园打造成城市公园,既浪费了优质的果树资源更是对自然的践踏;另有一些农园项目雷同,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缺乏主题特色。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观光果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文景观规划设计切忌大面积的铺装和形象工程,应还原自然状态,让游人在此放松身心。
首先长珲高铁改变了珲春市在吉林省旅游空间区位。由于珲春市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具备吸引中短程游客的潜质,长珲高铁开通后珲春市重新融入吉林省旅游体系中,与吉林省冬季冰雪旅游互补,形成冬赏冰雪,夏至珲春的旅游新格局,成为吉林省旅游重要节点。其次长珲高铁改变了珲春市周边城市结构。高铁开通后,以珲春市为中心,形成半小时都市圈,珲春与延吉联系更加紧密,与周边城市形成区域旅游联合,将旅游资源整合,加强旅游吸引力。
2.2.1 乡土景观特色的挖掘
黑龙江省拥有独特的木材、石材资源及精湛的工艺水平,所以特色果园设计要充分分析场地特性,利用自然石材、木材和流水营造人文景观,将每个景点乡土化、生态化,融自然于一体,烘托和谐的园区氛围。同时为避免重复观赏果树景观,在非生产季节除了体验活动,可以借助当地的风俗习惯、节气节庆、历史特征等,结合当地传说故事、风俗庆典和果树文化等,营造各种主题农业盛会和人文活动[12]。
2.2.2 围绕主题深化园区形象
通过打造主题建筑、雕塑小品等,反映项目地独特的人文历史特征和果树的个体文化特征,形成园区品牌,如蓝莓园中的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可以根据蓝莓花、蓝莓果、蓝莓植株原型,抽象成景观,加深游客对园区印象。还可以根据不同浆果的特色,挖掘本身的果树文化,从生产、加工、景观的各个层面深化果园的主体形象,如在山葡萄园中,利用它枝蔓的相互缠绕形成“篱壁”,构筑果树迷宫,并建立葡萄酒堡等风格建筑,使游客参观和了解果酒的酿造过程,开发品酒节等体验项目,将项目个性化、创意化。
项目地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东南角,东侧临204省道,西侧依傍汤旺河,南侧临近青山,北侧与锦绣农场接壤,规划面积约616hm2(图1)。此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 ~8%,pH值4.5~6呈酸性,与北美蓝莓产地处于同一纬度范围,具有较好的浆果野生资源,适宜开发为特色浆果园。并且基地内已招商引资一些蓝莓企业,为园区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1 小兴安岭蓝莓科技园总体平面
3.2.1 客源分析
友好区是离伊春市区最近且自然条件较优越的郊区,规划运用纬度原理选取差异化主题,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为更好的经营园区,规划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客源进行了深度分析 (表3)。
表3 小兴安岭蓝莓科技园客源调查
分析表明,由于野生浆果市场价格较高,所以客源群体基本锁定为中高端市场。与此同时,游客心理基本保持在鲜食浆果和保健养生两方面,对体验项目和观赏游玩景观相对要求较高。
3.2.2 总体定位
通过对园区客源和区位的调查分析,将园区定位为以蓝色小浆果生产为基础,以蓝莓文化和养生文化为核心的新型果园。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把果园景观、果品展示、生产技术等诸多环节与旅游者联系起来,塑造出集农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旅游化于一身的特色园区[13]。
依据基地现状及规划目标,园区共形成4个功能分区,一个景观廊道 (图2)。
科技示范区——面积约85hm2,为项目建设一期地块。此区是主要的游览场所,设有蓝莓博物馆、养生专类园、科研示范基地等。
采摘区——面积约100hm2,同为项目建设一期地块。此区体现园区的参与互动性,设有蓝莓工坊、浆果采摘园、果树品种园等。
图2 小兴安岭蓝莓科技园功能分区
蓝莓小镇体验区——面积约55hm2,为项目建设二期地块。建设小兴安岭蓝莓风俗文化村,体验乡村生活,感受蓝莓文化。
生产区——面积最大,约为330hm2。满足园区加工的目的,融生产、加工和旅游于一体。
滨水景观廊道——面积约100hm2,为项目建设二期地块。利用特有果树打造雾凇景观,提供高档别墅满足休闲度假的需求。
项目地设计景点众多,暂不一一赘述,仅以下3方面阐述项目的创新之处。
(1)打造运动中的浆果园,塑造随时间延续而更新稳定的体验活动。即把园区作为持久性作品,充分考虑时间性和时效性的各种因素,强调园林随时间变化呈现的不同景观效果。规划不同地块,打造不同景观,串联成一个人与自然互动的体验式链条,实现农业活动的经济价值;规划建设青少年实践田,使其参与果树的种植工作;规划建设技术试验田,使游人了解高新技术,增加景观知识性;设计果品采摘廊道,满足不同果品采摘,让游人体验收获的快乐;建设蓝莓工坊,开展亲子活动等,让家人、朋友DIY制作蓝莓产品,使得全民参与到园区的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 (图3)。
图3 农业园新式园艺疗法的应用
(2)将蓝莓元素抽象为景观,使品牌得以升华。园区内没有建设大型的景观广场,多以点缀小品为主,强调景观趣味性与功能性。如依据蓝莓花果形状设计的休息亭、景观雕塑和游戏设施;依据蓝莓面包的形态制作成的座椅等 (图4)。
图4 利用蓝莓元素营造的园林景观
(3)融入养生文化,注重农业文化内涵。第三代水果丰富的营养价值已得到国际认可,因此,该园依据浆果景观特性,通过建设美颜园、品莓园、药用园、赏莓园和蓝莓博物馆,将景观、文化与浆果进行融合,在观赏同时令身心健康得到提升。
该文依据黑龙江省独特的浆果资源,提出开发特色浆果资源的对策,倡导黑龙江省建设特色浆果园,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探讨黑龙江省特色浆果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实际案例小兴安岭蓝莓科技园的深入分析,论证研究实践成果,以期对我国观光果园的景观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并对丰富旅游选择、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1]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张静茹,陆致城,巩文红,等.黑龙江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中国果树,2004,(5):19~20
[3]刘孟军.中国野生果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张欣,张英臣,毕宏文.黑龙江省野生浆果类果树资源.作物品种资源,1997,(3):19~20
[5]鲁会玲.黑龙江省野生浆果资源优势及开发潜力分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97~98
[6]睢薇,霍俊伟,杨国慧.黑龙江省特色野生浆果资源及开发利用.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园艺学会,2004
[7]陶可全.全省果树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报告.首届寒地果树产业发展研讨会资料汇编.哈尔滨,2012
[8]吴晓华.关于发展观光果园的几点探讨.福建果树,2004,(3):41~42
[9]叶绿保.农林景观生态及其单元开发模式的规划与设计.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04):34~38
[10]卿平勇,赵政阳,弓弼.我国北方观光果园果树的景观设计.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3):154~158
[11]桂明珠,胡宝忠.小浆果栽培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2]孙慧,王彻,王崑.创意农业的内涵和景观分类及其表达——以“北大荒”为例.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02):194~197
[13]刘少林,张日清.观光果园景观设计的定位.经济林研究,2008,26(1):90~92
[14]张博辉,鄢鸿,张玉书,等.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模式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