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走出国界是时代的选择

2014-03-09 03:48陶满成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华环境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间组织国际交流活动

陶满成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NGO走出国界是时代的选择

陶满成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197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首次来华,启动了中国本土环保民间组织的国际合作进程。而后,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本土环保民间组织不仅与国际环保组织合作在华运作了大量项目,而且参与了很多的国际交流活动。必须清醒的看到,中国的环保民间组织只有正常的进行国际合作,与国际环保民间组织实现平等的对话,才能够既在环境圈内赢得更多地话语权,又能迎合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的趋势、服务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

大背景下必须“走出去”

本土环保组织作为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除进行环境意识的普及、教育、宣传、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领域、运作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项目等活动外,还积极进行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交流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做为第一个来华工作的国际环保民间组织,开启了中国本土环保组织国际合作的进程。1984年,第一个开展国际民间组织合作的工作小组出访了欧洲四国,寻求合作渠道并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至1985年,中国国际技术交流中心成立国际民间组织联络处(简称民间处),这标志着国际民间合作事业的开始。目前,中国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在涉外项目合作、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访问和加入国际组织等方面都有着他们积极的身影。

此外,环境公共品是全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被所有人同时使用和共享,而且不在任何人或任何国家的有效管辖范围内或主权范围内。大气和气候系统就是这种公共品的例子,整个海洋环境和全球水循环系统也是如此。大气和气候系统是生命生存最基本的资源,这些资源被每一个国家和社会所拥有但又超越每一个国家与社会。

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国际问题的现实情况(比如中国企业被指在国外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将促进中国政府进一步调整国际战略,这当中即包括“民间组织走到境外去配合国家”的整体战略调整。一些应由民间组织履行的职能迫切要求环境等领域的本土民间组织走到境外去发挥作用。

呼吁政策保驾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已经有部分环保民间组织,如北京地球村、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等,具备了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加入了一些国际环保民间组织,甚至取得了联合国的谘商地位。通过与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和交流,一批懂国际惯例、项目管理又了解中国国情并能吃苦耐劳的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也渐具规模。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关于国际环保民间组织以及本土环保民间组织的有关规定还不完善,至于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出国活动的规定更是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做好对国际环保民间组织在国外活动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并建立起配套的有效机制,变得极为迫切。

目前来看,境外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尚未完善,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义务、以及在境外活动的救济制度也务必要进行规范。

“政府应积极促进环保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这样,既可以保证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利用境外资金的公平公正,又可以防止一些组织只为争取资金不顾项目实施的效果,以及利用境外资金进行的“国际旅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耐心、稳妥的化解一些环保民间组织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信息公开化方面存在的疑虑。”这是国际环保民间组织处理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建议,我认为,也应该扩展到中国本土组织在国外开展的活动中去。

造血功能有待提高

本土环保民间组织要搞好能力建设,实现良性发展,一方面要建立民间组织与其他组织交流的社会资本,创建民间组织发展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民间组织提升自我素质的能力建设,增强民间组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首先,应加强对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基本品质的培养,这是组织走向国际社会的基石。环保民间组织的基本品质可以表述为:“公信力=自律+他律+问责”。因此,环保民间组织要想提高公信力,首先应该自律,以体现一个民间组织对公益道德的最终理解。自律不仅要求一个组织具有良好的内部管理,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上更要保持中国的政治立场,不做出有损于中国社会经济利益的行为。

其次,环保民间组织必须在自律和他律的基础之上,接受社会各方的问责,即必须对其决策、行为和行为后果向问责主体进行说明、解释、辩护,并据此接受问责主体的奖励或惩罚。只有这样,环保民间组织才能有效的提高本组织的公信力,取得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资格。组织的品质得到保证,中国本土的环保民间组织才能够具备崛起的信用基础。

再次,要努力培养环保民间组织专业人才。经过与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和交流,我国环保民间组织领域从业人员的知识面显著增宽,对于西方有了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在对中国的国情更加熟悉的基础上,也掌握了项目从申请到运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了与西方相关人员沟通的能力。但是中国本土环境人才和国际环保民间组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要通过项目运作和培训活动,不断扩展环保民间组织人才队伍,提升环保民间组织人才质量。为本土环保民间组织融入国际体系、与国际环保民间组织实现和谐共处奠定好基础。

找准规律有的放矢

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到境外设立机构、开展活动也需要智力支持。对于目标国风土人情和当地民间组织法律制度和运作规则理应达到十分熟悉的程度。可是中国当前的国际研究主要集中于欧美,这与本土环保民间组织走出国门的需要不太吻合。

为保障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在境外成功进行机构设置和项目运作,不仅要对目的地国家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更要对当前环境国际体系和全球环保民间组织体系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环保民间组织出境活动选准方向,做好准备,使机构设置和项目运作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建议借鉴国际环保民间组织在中国和其他境外国家开展活动的经验,积极参与环保民间组织之间举办的座谈会和论坛等活动。在交流中学习合作,在保障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在境外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效果进行研究,才能不断地解决问题,促进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环保民间组织进入中国活动,启动了中国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国际化的进程。虽然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到境外开展活动确实面临一些问题,但是中国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取得的巨大进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能够获得有效解决。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只要稳扎稳打,就一定能走出国门,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与国内整体实力相适应的国际地位。

猜你喜欢
民间组织国际交流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株洲市民间组织参与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NGO对外援助的支持与规范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