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林 胡世强
蓬莱港木材特色货源的发展之路
□张亚林 胡世强
港口;临港木材产业;特色货源;分票制度;产业链;烟台港
烟台港集团蓬莱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蓬莱港)是烟台港集团全资子公司,是烟台港四大港区之一。自2006年开始,蓬莱港定位于“小而精、有特色”,着力于木材特色货源的打造,通过不断改进作业工艺流程,装卸效率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截至2013年,木材进口量达到81万立方米,成为港口支柱性货源。蓬莱港也先后荣获木材装卸作业“山东省服务名牌”、“中国10强进口木材港口”等称号。木材特色货源的成功培育,提高了港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通过拉动临港木材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1.精准定位、差异发展,木材特色货源发展战略形成的背景
2005年,蓬莱港净资产只有548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8%。此时的蓬莱港对外面临着环渤海港口圈激烈的行业竞争,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对内因腹地狭小、生产能力和堆存能力落后、交通运输网络受限、职工思想不稳等多种因素也不具备竞争优势。2000—2003年期间,蓬莱经济开发区拥有当时国内较大的木材专业加工企业——环球木业。2005年时虽然其已经停产,但仍然给蓬莱港留下了两方面的潜在资源:一是通过2000—2003年的合作,港口在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是由于环球木业的带动,在蓬莱开发区催生了长青木业、裕门木业、西北林业等木材加工产业,加工能力约为10万立方米/年;兼有木材作业绿色环保,符合蓬莱市宏观经济的发展定位。因此,蓬莱港将木材确定为特色货源,以建立“小而精、特色化”的木材专业进口港为目标,并由此拉开了发展的序幕。
2.精心培育、特色发展,木材特色货源发展战略的3个阶段
(1)木材特色货源的培育阶段(2006—2009年)。2006年,蓬莱港的堆场面积仅有40万平方米,但蓬莱周边木材加工企业仍处于萌芽阶段,普遍存在加工能力小、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木材的堆存成本上升成为各木材加工企业首要面对的难题。通过调研分析,港口投资500万建设20万平方米专业木材交易市场,并以优惠的港口作业价格、90天的免费在港堆存期等方法解决了木材客户堆存难、交易难的难题。通过设置专门的木材客户服务中心,为木材客户提供了木材进港、报关、出港、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投资100余万元配置专业的木材货场巡查、消防系统并设立专门巡查队伍实行24小时巡查,有效地为客户货物提供了安全保障;投资200余万元改造和购进的木材专用装载机、运输机械和专用工索具有效地提高了木材作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高效化。2007年,蓬莱港木材交易市场被山东省木材流通协会授予“山东省十大木材交易市场”,成为山东省第二大原木进口港、全国较大的木材集散地之一。
为了以规范流程来提升专业程度,从2006年开始,蓬莱港先后到同类型先进港口开展专项调研,结合实际逐步规范原木作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制定了《蓬莱港木材装卸作业质量标准》、《蓬莱港原木理货管理规定》、《原木作业分票操作规程》、《垛中分票方法》、《原木堆码标准》、《木材货场管理规定》、《原木出场操作流程》等,规范了作业流程。为了提升木材作业效率,蓬莱港通过成立专门的工艺创新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创新小组,从技术设备改进、降低木材破损率、提高作业效率等入手,形成创新成果20余项。2006—2009年,木材装卸破损率由5‰降为1‰,木材平均作业效率年均增幅达30%以上。2009年国内独创的挖掘机携带可360度旋转工具配合工人作业的工艺,对于舱内困难作业、保障工人安全、提高效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年8月份在“北光”轮作业创下单条生产线63.6立方米/小时的记录。
要从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特色化、差异化服务是突破点。蓬莱港首创了“三级分票”制度,这对蓬莱港原木作业乃至今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从2006年开始,随着新西兰辐射松进口量不断增加,每船原木货主数量由1~2家增加到9家以上,票数由3~5票迅猛增加到80票以上,最多时达到129票,而且大多数原木隔票不清,这给卸船造成了极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蓬莱港总结以往原木理货和分票经验,独创了“三级分票制度”,为货主节约了大量人力、设备和场地投入,其为客户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3元/立方米。
至2009年,蓬莱港临港木材交易和加工客户增加至10余家,原木作业单舱口24小时作业效率达到1100立方米,较2006年提高了53.1%,木材进口量也从2006年的10万立方米增加到40万立方米。
(2)木材加工区发展阶段(2009—2012年)。蓬莱港在特色货源培育阶段着力打造的品牌效应逐渐发力,在加工区发展阶段,蓬莱港原木吞吐量由2009年的49.3万立方米猛增至2011年的80万立方米。蓬莱港对“三级分票制度”进行了完善,在船舶作业现场采用电子分票,提高了分票效率和准确率;在货场采用多种分票,提高了场地利用率;通过加大投入购进原木作业挖掘机及专业工属具4台套,作业效率大幅提高,至2012年单舱口24小时作业效率达到单条生产线72.8立方米/小时,较2006年提高了93.1%,当年的“传奇”轮作业中创下了14000立方米/24小时的国内最高木材船舶作业效率。2010年蓬莱港获得“中国10强原木进口港”。在原木作业的品牌效应下,从2009年开始,新西兰太平洋林业公司将“传奇”轮作为班轮往返于新西兰到蓬莱港航线,这是国内首条开通的原木班轮航线。
经过3年的发展,一批木材加工企业(如长青、裕门和汪青等公司)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从北京、上海、临沂和烟台等地引入林产品、哥顿、立辰和亿森等分别落户港口周边,将蓬莱港作为重要的进口基地,他们共同组成了临港产业中比较稳定的木材经销商群体。其中,哥顿、长青和裕门还自己开展木材加工业务或通过招租木材加工户等方式消费自己进口的木材,巩固了进口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临港产业规模的增加。
蓬莱港积极组织协调,于2011年组建了蓬莱港木材及木制品流通协会,进一步规范加工区经营秩序,引导木材交易和加工企业通过行业自律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和经营秩序,促进了临港木材加工区的健康发展。
蓬莱临港木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蓬莱开发区对于落户的木材加工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等方面都给予了积极的优惠政策。2010年蓬莱检验检疫局加强检尺队伍建设,提高了木材检尺效率,大大缩减了木材的放货时间,为广大客户快速销货提供了保障。2011年蓬莱边防检查站设立“木材船舶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蓬莱港进出木材船舶手续。在此基础上,蓬莱港进一步推动引导周边企业大力发展木材产业延伸项目,拉动了当地就业和相关产业升级。2012年,蓬莱临港木材加工区已形成占地300亩、8个厂区、30条生产线、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超过40万立方米的规模,加工区年产值达到5亿元。
(3)木材产业链的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随着港口和港临港木材产业加工区的不断发展,蓬莱港逐步成长为中国北方新兴的木材交易中心港口。自2010年开始,蓬莱港被烟台市政府定位为以木材为主的建材集散中心。蓬莱市政府将蓬莱港木材产业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自2012年开始,蓬莱港着力将原木特色货源发展自单一加工区向形成木材产业链转型升级。为给木材加工区的转型升级做好铺垫,蓬莱港将特色化专业港口建设推向深入。2013年为落实国家木材限定口岸进境和木材检疫监管区设置要求,蓬莱港在蓬莱检验检疫局的支持下先后投资新增硬化木材堆场面积3万多平方米,添置检疫设施和器械10余台套。在成立蓬莱港木材及木制品流通协会的基础上,2012年蓬莱港建设了木材网上交易平台,统一对外发布木材及制品销售价格,2013年蓬莱港木材交易平台网站点击量达到2万次,实现木材交易量10万立方米。
在上述努力和铺垫下,蓬莱港临港木材加工区部分企业开始由粗加工转向以木渣等废物再利用和新型密度板、家具加工等深加工为主的转型升级。截至2013年底,蓬莱港木材加工区占地约400亩,加工能力50万立方米/年,年产值6亿多元,初步形成了集原木装卸、仓储、交易、加工为一体的临港木材产业园区。
在货源选择上,精准定位,思路清晰,既有效避开竞争,更契合区域经济结构。
在货源培育上,提前布局,集中发力,既注重品牌效应,更着力强化自身素质。
在深化发展上,及时调整,宏观引导,既关注特色货源打造,更注重产业集群效应。
根据过去发展经验,结合当前实际,蓬莱港提出下一步木材特色货源发展的目标是以招商引资实现木材产业规模化,以优化配置实现园区企业集约化,以细分市场实现企业协作高效化,利用5~10年的时间建成具有木材装卸储存、加工配送、综合物流服务、信息交易平台等功能的临港木材产业园区。
短期内至2016年为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阶段。这阶段凭借木材品牌效应和聚集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实现木材产业规模化,形成木材从运输、仓储、粗加工到精细加工的产业链条,引进在国内有较大实力的物流公司,争取3~5年内逐步形成以蓬莱港为起点,以蓬莱港木材物流园区为中心方圆20平方公里的临港木材产业聚集区,年加工量达到50万~80万立方米以上,港口木材吞吐量达到100万立方米/年。
2016—2020年为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阶段。这阶段遵循集约化的原则对园区内的企业在招商选择和市场细分上进行优化配置。至2020年,港口木材吞吐量达到150万立方米/年,园区木材加工量达到120万立方米以上,各加工区分工明确、协调发展。
至2025年为整合形成成熟的木材产业园区阶段,木材产业园区物流中心、木材加工区及公共管理服务区功能日趋完善,园区内成立各细分产业协会等机构,制定行业标准与信息,搭建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区内企业的产业升级和内源性增长,成为全国知名的集木材检验检疫、加工、贸易、研发、会展、信息、保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木材产业园区和木材及木制品集散基地。
(作者单位:烟台港集团蓬莱港有限公司)
10.3963/j.issn.1006-8864.2014.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