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建筑:倾向于“现代建筑”的试验与操作

2014-03-08 08:06黄元炤
世界建筑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兴业现代建筑建筑师

(文/图)黄元炤

In this essay, Huang Yuanzhao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and social importance of the Xingye Architectural Studio.Former classmat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Xu Jingzhi, Yang Runjun, and Li Huibo established Xingye in 1933. The classmates’ practice and interest in experimentation grew out of their experience at the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with Eliel Saarininen, a Finnish architect famous for his work with art deco. They designed selfconsciously modernist buildings in cities such as Nanjing, Chongqing, and Kunming that aspired to create an explicitly modern China. To that end, Xu, Yang and Li pushed experimental boundaries, working to realize a modern society by modernizing the environment. They designed the Zhuantong New Village, Kunming, which was one of the fi rst modern suburban neighborhoods built in China.

前后期同学

兴业建筑师事务所(“兴业建筑”),由徐敬直、杨润钧、李惠伯于1933年合办,3人皆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系,是前后期的同学。

“华盖建筑”合伙人——徐敬直

徐敬直,籍贯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1906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买办世家,是徐润之孙、徐之元之次子。

出身于买办世家

徐敬直的祖父徐润(1838—?,又名以璋,字润立,号雨之,别号愚斋,广东珠海人,中国近代上海买办、商人、工商业活动家)的家族是买办世家。徐润的伯父徐昭珩(钰亭)是上海“宝顺洋行”买办,堂族叔徐关大是上海“礼记洋行”买办,季父徐瑞珩(荣村)经营“荣记丝号”,也是位为洋行服务的商人。

徐润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北岭乡,少年时到上海,入英商“宝顺洋行”当学徒(其伯父徐昭珩在“宝顺洋行”任总理行内办房事务),学艺办事,好学向上,深受洋行看重,1856年被提升为买办副帐房,之后开始在外自营商业。1859年与“宝顺洋行”另两名买办合伙开“绍祥”字号,包办各洋行丝、茶、棉花生意,并合股开设“敦茂”钱庄,之后就接任副买办(源于清朝19世纪,指帮助主管人员总理行内办房事务之人,知晓外文,办理洋务),还投资房地产业及其他事业,资本在数年间(1859—1868)迅速积累,1868年徐润离开宝顺洋行,自设“宝源祥茶栈”,在浙江、江西、湖北等地设茶号,成为一名有资产的独立商人,结识绅商权贵,晋升商业界的知名人物,并受到清政府洋务派大臣的倚重。1873年,李鸿章将“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9世纪60年代,是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和抵制外轮侵夺而设立,之后奠定中国近代航运业)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委任唐廷枢为总办,徐润任会办,为“轮船招商局”招揽大批股本,添购轮船及扩建码头、栈房等,还创办自保船险。之后,徐润勘查和投资工矿企业(1888年后),在山东烟台缫丝局﹑安徽贵池煤铁矿﹑湖北鹤峰铜矿﹑奉天金州煤矿等均有股份。

战前建筑

(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系

虽然,徐家为买办世家,生活富裕,但徐润1911年病逝于上海,而徐敬直父亲徐之元也早故,徐敬直便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生活较为艰苦,在天津念完中学,1924年入(上海)沪江大学(科学)就读,两年后(1926年)赴美转入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系就读。

徐敬直、杨润钧、李惠伯——老乡(广东省)关系

在学期间,徐敬直未来的合作伙伴(“兴业建筑”)杨润钧、李惠伯也相继前来“密大”就读,三人除了是前后期同学,也同样是老乡(广东省)关系。杨润钧籍贯是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1908年出生。李惠伯籍贯是广东新会,1909年出生,曾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化学系(2年)。

徐敬直于1929年先取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系学士学位,1930年取得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系进修。

(美国)匡溪艺术学院

(美国)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郊区的布龙菲尔德山山中的匡溪(Cranbrook),于20世纪初创立,以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 & Crafts Movemont,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股设计思潮,提出对“工业化”的巨大反思,强调手工艺生产,反对机械化生产,提倡自然,将其融入设计中,广泛影响欧洲部分国家)为蓝本的一项教学实验,以建立高度浪漫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设计为主的教育内容,接近于一种仪式性、宗教性、真实性般的设计品质的追求。

1932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正式成立,1934年校方聘请在密歇根大学建筑系任客座教授的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出生于芬兰,曾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并在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攻读建筑,1897年毕业,受英国格拉斯哥学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l922年参加美国“芝加哥塔国际设计竞赛”获二等奖,1923年移居美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有着综合的成就,是芬兰裔美国著名建筑师、建筑理论家,被称为美国“现代设计”之父)任院长,并制定一套学院的发展计划,关注于“艺术”和“人文”的教育训练,培养出一批设计师,也让美国的现代家具设计力量,在20世纪中叶后崛起。

加入伊里尔·沙里宁事务所、参与 “匡溪” 校园规划和设计

徐敬直来到“匡溪”加入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事务所工作,并参与到国际知名的匡溪艺术学院的校园规划和设计,同时受华北北宁路函托设计该路具乐部。此时,杨润钧刚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1931年),在(美国)底特律汤玛斯•透纳(Thomas Tanner)事务所任绘图员(半年),稍后李惠伯也毕业(1932年),在(美国)乔治•汉斯(George J. Haas)事务所实习。

徐敬直和杨润钧、李惠伯皆是毕业后在美短暂工作过。

曾经的同事关系、人员流向

1932年,徐敬直和李惠伯两人双双回国,一同入(上海)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同期任职的建筑师有谭垣(1930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曾在美国事务所工作2年,任绘图员)、吴景奇(1930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后在美事务所工作,任绘图设计员),范文照是谭垣和吴景奇在“宾大”的大学长。因此,谭垣、吴景奇、徐敬直、李惠伯曾在同一段时期短暂共事过。

谭垣除了实践,也被刘福泰(1927—1934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系主任)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31—1946),于1933年谭垣和刘福泰就共同合办刘福泰谭垣建筑师事务所。

吴景奇在范文照设计事务所短暂工作半年后,加入(上海)中国银行建筑课,任助理建筑师,与(上海)中国银行建筑课课长陆谦受(1930年毕业于伦敦建筑学会建筑专门学校建筑系)合作。中国银行上海总行是于1928年成立,后1934年中国银行大厦管理处理事会成立,由中国银行国外部经理兼上海分行经理贝祖贻出任理事长,同时中国银行董事会决定在上海建造新大楼,供总部办公和上海分行营业使用,由陆谦受和助理建筑师吴景奇共同负责设计。

战后建筑

合伙创办“兴业建筑”

徐敬直和李惠伯在范文照事务所工作1年后,于1933年和刚回国的杨润钧共同合办(上海)兴业建筑师事务所(“兴业建筑”),徐敬直任总经理,李惠伯与杨润钧为合伙人,业务范围涵盖上海、南京、昆山、杭州一带,主要项目有原(南京)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原(昆山)徐士浩律师住宅、原实业部上海鱼市场、原(上海)祥德路陆冠芳住宅、原(上海)闸北严家阁路新新公司3层职员宿舍、原(南京)玄武门方竹荫住宅、原杭州丁榕住宅及上西大街谢宾来住宅等。

体量的水平与垂直构成、材料与色调的协调

原(南京)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是“兴业建筑”早期较受关注的作品。1932年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正式成立,1933年6月国民政府任命实业部长陈公博兼任所长,钱天鹤任副所长,并设置3科:植物生产科、动物生产科与农业经济科,每科下设有数系,植物生产科有农艺系、森林系、植物病虫害系与土壤肥料系,动物生产科有蚕桑系与畜牧兽医系,农业经济科有农村工业系、农村调查系与农业经营系。实验所原在南京城内秣陵路办公,1934年秋迁入由 “兴业建筑”设计建成的新办公地点,此项目体现在坡屋顶下体量的水平与垂直构成,倾向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功能”的设计,分有1、2、3层,有一种自由分割的连续空间的感觉,坡屋顶的出檐不是很大,但借由坡屋顶与体量的组合、红砖的呈现,材料与色调的协调,焕发出一种沉静与优雅的公共建筑品质,更是“兴业建筑” 对“现代建筑”的一种尝试。

获竞赛首奖、主持博览会之中国馆图案(今解释为“方案”)

1933年夏,李惠伯与范文照合作参加广东省府合署图案竞赛,获首奖。同年,徐敬直与童寯、吴景奇代表“中国建筑师学会”主持设计芝加哥博览会之中国馆图案。年底,徐敬直赴日本、东京神户一带参观考察。隔年(1934年),杨润钧任(上海)建兴地产公司副经理。在“兴业建筑”三位合伙人中,李惠伯的渲染图与透视图画得好,设计及结构能力也很强,多次获竞赛首奖,徐敬直则是一位好老板,对员工很爽快。

应邀参加征选图案(今解释为“方案”)、被委任为博物院筹备处建筑师

1935年,对“兴业建筑”是关键性的一年,徐敬直和李惠伯两位青年才俊应邀参加原(南京)中央博物院征选建筑图案,同期参加建筑师有庄俊、关颂声、杨廷宝、虞炳烈、董大酉、李锦沛、苏夏轩、李宗侃、奚福泉、陆谦受、过元熙,最终,徐敬直和李惠伯在多份竞赛方案中脱颖而出获首奖,被委任为博物院筹备处建筑师,让他们名声一时大噪,而其他设计较好的建筑师(杨廷宝、陆谦受等)也获得奖金(2000—5000元),以资鼓励。

图案较符合修改的价值与合用被选取

1933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下设“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北极阁中央研究院内,筹备主任由傅斯年担任,并拟设自然、人文、工艺三馆,由翁文灏、李济、周仁分别担任三馆的主持人。1934年夏,傅斯年离职,由李济继任,成立“中央博物院建筑委员会”,进行博物院的兴建工作,翁文灏任委员长,张道藩、傅汝霖、傅斯年、丁文江、李书华、梁思成、雷震、李济任委员,其中梁思成任专门委员,领导执行建筑工作,负责选地征地,及致函南京市政府征收土地作为院址,还对外征选建筑图案章程,由杭立武、刘敦祯、梁思成、张道藩、李济5人组成审查委员会。之后,徐敬直与其他建筑师所送选图案的内容皆与章程规定不符,最终,审查委员会才从各图案中选取徐敬直的设计图案,因它较符合修改的价值与合用。

翻滚于“大屋顶”浪潮中、对更久远的“中华古典”风格予以继承

20世纪20年代末,在国民政府定都后的南京,更在《首都计划》(1927—1937)执行下的南京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标的”城市,它的城市形态以“中华固有之形式”为原则,举凡政府建筑、商业建筑皆朝此方向发展,作为20世纪30年代初生成的(南京)中央博物院自然也在这波以“中华古典”风格的“大屋顶”时代浪潮中翻滚着。再来,在当时以梁思成、刘敦桢为首的“中国营造学社”已对一批辽代建筑有所研究,而“中央博物院建筑委员会”也决定采用“仿辽代”式样来突破“仿明清”的式样,以寻求对更久远的“中华古典”风格予以继承。于是,徐敬直的设计图案便在这背景下被重新修改,由梁思成、刘敦桢指导,从“仿清式”改成“仿辽代”式样。

战时建筑

应用痕迹、多位建筑师共同参与设计监造

(南京)中央博物院被重新设计后,可以看到梁思成、刘敦桢与一批古建筑研究学者对于古建筑研究后的应用痕迹。博物院主体建筑7开间,庑殿顶,屋面为双曲面,坡度平缓,覆盖棕黄色琉璃瓦,整体形象仿辽代独乐寺山门式样,《营造法式》也成为结构构架系统的范本,屋顶下的斗栱多有结构受力作用。因此,(南京)中央博物院最终是以“兴业建筑”的图案为主,并由多位建筑师共同参与设计、监造修复。1936年开始兴建,因抗战原因,工程断断续续,直到1947年后才完工。

总部迁往西南大后方、拓展业务、“现代建筑”教学、“四大名旦”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侵华,逐渐向华中侵犯。随着战事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当局与各地政府、官员,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厂商,便逐步退往西南大后方躲避战火,“兴业建筑”随国民政府内迁重庆,以重庆为发展根据地,也在昆明、贵阳一带拓展业务,范围涵盖西南大后方,那时,李惠伯也被刘福泰(1937—1940年间任重庆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系主任)聘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任教(1940年前后),在任教期间,李惠伯是教授“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他用一本包豪斯的书当教材,并要学生在设计山坡地住宅时,用马粪纸来做模型,李惠伯认为建筑师不只会设计,也要会计算、估价,李惠伯的教学是偏向于一种经济、实用的“现代建筑”教育方法,而李惠伯也因优秀的设计能力与杨廷宝(基泰工程司)、童寯(华盖建筑)、陆谦受(中国银行建筑课)4人被建筑界称之为“四大名旦”。

现实经济条件较差、设计一切从简

“兴业建筑”于1937年负责(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松林坡校园规划和设计,修建办公室、教室和宿舍等校舍,这些校舍属临时性,为坡屋顶的穿斗式结构平房,皆沿着坡地而布置,中间的石台阶成为了联系这些校舍的主要流线,形成层层相扣、井然有序的坡地建筑。

由于战时的原因,现实、经济条件较差,中央大学校舍设计一切从简,以“实用”为主,皆采用当地且便宜的材料(竹子、石灰)来修建,墙体基础垫上石头与砖,在室内,抬头可清楚见到支撑坡屋顶(双坡形式)的椽木及外铺的青瓦,连天花板省去不做。设计采用倾向于“中式折中”的语言。校舍建成后,简单粗陋,以暂提供战时之用,1938年秋,中央大学在松林坡正式上课。“兴业建筑”的其他项目还有原(重庆)建国银行行屋、原(云南)保山县兴文银行积谷仓廒、原内江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加油站、原(贵阳)环城路兴业新村林雅桓洋房住宅、原(贵阳)环城路兴业新村王兴周汇利烟草厂、原(贵阳)环城路兴业新村汇利企业公司、原(贵阳)陈虎生洋房住宅、原(昆明)中国银行昆明分行职员宿舍、原(昆明)王振宇住宅、原(昆明)王振宇仓库等。

统一管理的运作方式

在昆明期间,“兴业建筑”设计了篆塘新村,是中国近代昆明地区第一个居住型小区。当时,由于大量的人口转移到昆明避难,人口增多后,城市中急需解决居住问题,1939年兴建的篆塘新村便在此一背景下被设计,场地在昆明郊区的农家田菜地。

篆塘新村,采统一管理的运作方式,突破既往住宅建设中分散的经营模式,统一的征地、规划,统一的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并按照预定程序统一施工,是一整套完成的居住区规划,建有主次要道路与卫生下水道,除了住宅还配有小学、体育馆、商店、俱乐部等设施,每一小套房子带有平房及小院,售价不高,经济又实惠,建成后皆很快被售光,同时带动周边类似的建设开发(靖国新村、吴井新村等)。

“折中”、“几何”构图美感

“兴业建筑”的李惠伯也于1942年设计了原(昆明)卢汉西山别墅。西山与昆明主城是一水(滇池)之隔,稍微远离城市,但也是距离昆明较近的自然风景区,有着良好充足的生态资源(山水、湿地),与大自然相得益彰,气候湿润宜人,西山一带满足了建造别墅的生活品质与舒适度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建别墅会有着一种宁静、祥和的“田园、山居岁月”的生活。

原(昆明)卢汉西山别墅,依山林而建,高2层, “双坡”坡屋顶,覆盖灰瓦,前后两端有两只静静矗立的排烟口。在设计中,李惠伯在别墅的层与层之间以水平分割线板加以突出,二层设有一宽敞的平台,供人驻留眺望,平台四周用石作的栏杆围合。此项目偏向于“折中”的设计,没有过多的装饰性元素,一层的墙面是规矩的竖向分割开窗面,每一组开窗面皆是“木材”构成,“长方形”(竖向)形态中在分“方形”小口,而二层的外墙则多了“半圆形”或“半圆形”与“长方形”(竖向)组合的开窗面形态,将原本平淡的外墙赋予白墙与木头本色开窗面组合成的“几何”构图美感,既简洁又素朴。

材料成了中介质、强烈指向性的“扣合”语言

虽然,“兴业建筑”的业务于抗战爆发后已转移到西南大后方,但在上海仍有部分项目在进行,(上海)裕华新村便是“兴业建筑”在上海的战时项目,共36栋房屋组成。(上海)裕华新村为一新式的花园里弄住宅,总入口位于上海富民路,路宽7米,进入后支弄宽5米。“兴业建筑”在布局上分东、西两部各不同,东部以四坡顶为主的田字形布局,3层高,1间半单元,共16栋,设有庭院,西部以双坡顶为主的行列式布局,3层高,双开间,共20栋,也设有庭院,但面积都偏小。而室内部分,皆是基本的住宅功能布局,底层有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2、3层为卧室,有些单元设有车库。在外墙上,“兴业建筑”设计以水泥粉刷贴以泰山砖为主要材料,部分勾以水泥线板(竖横向),屋顶铺红色平瓦,而一字型或L型的水泥线板(竖横向)成为了水泥粉刷与泰山砖之间的中介质,清楚地分别了两种材料,并带出强烈指向性的“扣合”语言,加上垂直的烟道与体量的层叠,皆显示出此项目是倾向于“现代建筑”的设计。

“圆形”缓和“一切”、“几何”形体的纯粹、向上的视觉延伸性

在重庆期间,“兴业建筑”也设计了原(重庆)建国银行行屋。原(重庆)建国银行行屋是1941年由刘芹堂开办的建国银行总行,是商业银行,原本(重庆)建国银行是由泥巴和竹子为材料修建成的平房,于1944年重建,委托“兴业建筑”负责设计。重新设计时,由于原建国银行的地基面积较小,且临街道转角面,过往的行人与车辆较多,阻碍交通,碍观瞻,故“兴业建筑”便将原本的“方形”建筑改设计为高5层的“圆形”建筑,修饰了“方形”的堪尬面,“圆形”既缓和了“一切”,同时也展现出“几何”形体的纯粹性,相对也满足了“现代化”的银行功能,而立面上“竖向”的墙面分割,更将“圆形”建筑彰显出一种向上的视觉延伸性,在城市中极为醒目,而简洁纯粹的形态则是倾向于“现代建筑”的设计。

香港时期

人员流向

由于“兴业建筑”将总部迁到重庆,且合伙人之一李惠伯任教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又被称作“四大名旦”,得到学生一定的关注,于是“兴业建筑”便先后吸收到一批建筑工程系毕业生,成为事务所的生力军,包括有刘光华、汪坦、胡璞、戴念慈、姚岑章、周仪先(周仪先是被汪坦推荐去“兴业”),有的留在重庆总部,有的负责外地(昆明)建筑业务。

刘光华毕业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入“兴业建筑”实习3个月,被交付负责昆明的建筑业务,当时李惠伯主持“兴业建筑”昆明业务。1941年,刘光华离开“兴业建筑”,入“华盖建筑”昆明分所工作,在赵深手下做事2个月,后与何立蒸一同离开“华盖建筑”昆明分所,与龙希玉和曾永年(龙希玉、曾永年和刘光华是南京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同届同学,曾在“基泰工程司”昆明分所梁衍手下做事)于1941年在昆明合办兴华建筑师事务所(“兴华建筑”)。胡璞和汪坦同年毕业后(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胡璞直接入“兴业建筑”重庆总部工作,后赴美留学,入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系(“兴业建筑”3位合伙人皆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芝加哥工作。

汪坦先入“华盖建筑”昆明分所,在童寯手下短暂地做事过,后入“兴业建筑”重庆总部工作,2年后离开“兴业建筑”赴(重庆)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任助教(1943—1946),其间参加抗日战争,担任美军翻译工作,抗战结束后,“兴业建筑”总部迁回上海、南京,汪坦又复入“兴业建筑”工作,任建筑师(1946—1947),设计了原(上海)张群故居,由戴念慈画透视图,并与李惠伯共同设计了原(南京)馥记大厦(当时李惠伯正在美国,汪坦用一周将图画出)。1948年,汪坦考取公费留学(当时国家不给钱,但有了出国资格),便离开“兴业建筑”赴美,入(美国)赖特建筑师事务所,1949年回国,到大连,在大连工学院施工教研组当主任,讲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计划、水工施工机械化、大坝施工现场布置课程,还任大连工学院基建处副处长(1951—1957),之后,被梁思成请去清华任教(1958—),1959年任清华大学土建综合设计院首任院长兼总建筑师。

戴念慈毕业后(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留校任助教、讲师,1年后,经汪坦推荐入“兴业建筑”重庆总部工作,任建筑师,抗战结束,跟随着“兴业建筑”返回上海工作,其间曾参加(上海)抗战胜利门设计竞赛并获一等奖(1946年),1947年离开“兴业建筑”独立开业,创办(南京)戴念慈建筑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有田润波(原在“兴业建筑”工作,后跟随着戴念慈)、沈学优。1948年,戴念慈又在上海创办信诚建筑师事务所,同时加入(重庆)怡信工程司(1942年创办、主持建筑师为徐尚志等),任建筑师。新中国成立后,经梁思成推荐,戴念慈被调到北京,任中央直属机关修建办事处设计室主任,1953年任中央建筑工程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和总建筑师

姚岑章、周仪先皆毕业后,先后入“兴业建筑”重庆总部工作。姚岑章于1949年后随关颂声赴台,入(台湾)基泰建筑公司工作。周仪先原本由资源委员会公费派出两年,后到赖特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并改名林白。

体量的不对称性、工业轻质构造、曲面形态、水平带窗与转角窗的开设

原(上海)张群故居是任职于“兴业建筑”的汪坦所设计,由同事戴念慈画透视图。原(上海)张群故居设计呈现的是“现代建筑”的语言,包括有体量之间的不对称性,部分体量向后向上的逐层退台(这也是 “兴业建筑”惯用的手法),形成阳台空间,用一半水泥墙(下)一半铁件栏杆(上)构成阳台的围合,体现了“国际式样”的工业轻质构造,而部分墙面是曲面或弧面的形态,有着表现主义的流线倾向,水平带窗与转角窗的开设,更是标准的“现代建筑”语言,并增加光线均匀的分布,主入口的门廊则用两根圆柱支撑,此项目在 在楼梯、立柱、开窗面与几何体的进退关系直接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国际建筑界盛行的新实在精神、国际式样的建筑语言。

靠营造厂揽活

抗战结束后,“兴业建筑”总部从重庆返回南京与上海,继续建筑业务。当时,建筑师靠营造厂揽活,由于陶馥记营造厂与政府高层关系很好,“兴业建筑”经济力量较弱,便将办公处设在营造厂的办公楼内,业务获得了陶桂林的支持,1947年,陶桂林发起成立了“中华营造业全国联合会”,并当选为理事长。此时期,除了完成未建完的原(南京)中央博物院工程外,还设计有原(南京)丁家桥中央大学附属医院修建门诊部、原(南京)中央博物院宿舍、原(南京)馥记大厦等项目。

强烈的竖横向对比

原(南京)馥记大厦是承建(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工程的陶桂林所创办的馥记营造厂在南京的办公楼,委托“兴业建筑”的合伙人李惠伯与从业人员汪坦共同设计的,建于1948年至1951年间。原(南京)馥记大厦高3层,底层是馥记营造厂的营业用房,2、3层是出租用的写字间,平面为一长方形,在立面上,李惠伯采用了连续的竖向混凝土板,用以遮阳,中间施以两道横向的水泥版间隔,形成强烈的竖横向对比的构图语言,更是一个倾向于“现代建筑”的设计。

分路而行

1949年后“兴业建筑”3位合伙人也分路而行,徐敬直和李惠伯皆赴港发展,徐敬直于1950年在香港创办兴业建筑师事务所,继续在港从事建筑业务,设计有(香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九龙教会、(香港)旺角麦花臣游乐场、(香港)国民收银机公司大厦、(香港)石澳巴士总站、(香港)农圃道新亚书院、(香港)北角丽池酒店、(香港)中环广安银行大厦等项目,后组织成立香港建筑师学会,并任第一任会长(1956—1957),也曾任(香港)扶轮社主席,而杨润钧则于1949年前赴广州发展。

倾向于“现代建筑”的试验与操作

从战前的创办时到战时、战后的拓展阶段,“兴业建筑”除了原(南京)中央博物院项目是倾向于“大屋顶”式样的“中华古典”风格,其余项目(原(南京)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上海)裕华新村、原(重庆)建国银行行屋、原(上海)张群故居、原(南京)馥记大厦)几乎皆倾向于“现代建筑”的试验与操作,更多关注在垂直与水平(竖横向)的“构成”或“扣合”的语言,及体量层叠后的不对称性,并带有一种“几何”的构图美感,而材料在“兴业建筑”设计中俨然成为一项中介质,用以缓和不同材料彼此之间的冲突性。

猜你喜欢
兴业现代建筑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兴业路的曙光
兴业为民勇担当
Model Optimiz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wo Types of Channels Model
Research on Two Types of Channel System based on the Queuing Theory
当建筑师
论现代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