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军,张宇辉,李青凤,杨会锁,王本旭
(1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42;2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石家庄050031)
窒息性毒剂中毒现场急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李华军1,张宇辉2,李青凤1,杨会锁1,王本旭1
(1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42;2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石家庄050031)
化学战剂施放和有毒化工气体泄漏具有毒性强、作用快、毒效持久的特点,可使人体局部或全身中毒,造成呼吸系统损伤,呼吸功能衰竭,中毒严重者会在几分钟内缺氧窒息而死亡。现场急救及时给伤员采取应急供氧和防毒隔离等医疗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呼吸功能衰竭发生,对提高救治率十分重要。但目前的急救器械不具有能同时供氧和防毒隔离等功能的医疗装备,这也影响了现场救治率的提高。
1.1 窒息性毒剂致使呼吸系统损伤,呼吸功能衰
竭,中毒者因缺氧造成呼吸困难而窒息,因此急救现场的应急供氧对于伤员的救治非常重要。但目前给伤员使用的防毒面具只能解决防毒与有毒空气隔离问题,不具备供氧功能,存在佩带防毒面具后无法解决供氧的问题。中毒严重者会在几分钟内缺氧窒息而死亡,不供氧会大大影响救治率。
1.2 给伤员供氧方面,目前使用的输氧管和简易面罩密封不严,无法解决防毒与外界隔离的问题,致使伤员继续与有毒环境接触,中毒程度会进一步加深,加大了伤员抢救难度。防毒隔离与供氧不能同步进行,使用不具有供氧功能的防毒面具,患者会因缺氧而窒息。只供氧不防毒,也会大大影响救治率。
1.3 如给伤员使用的防毒面具属负压吸气,对中毒较深及呼吸功能较弱患者存在吸气阻力问题,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不利于伤员的救治使用。
1.4 如给伤员使用的防毒面具或带有鼓风功能的防毒面具,在低氧或无氧环境下容易造成患者的窒息,会造成防毒面具无法使用的问题。
1.5 目前还没有现场急救使用的窒息性毒剂中毒常用的急救医疗器械,如激素和碱性合剂雾化装置。
窒息性毒剂有光气、双光气、硫化氢、氰化物、高浓度的硝酸、盐酸或硫酸的烟雾、氯气及其他化学物如氨等。窒息性毒剂的致病机理是破坏呼吸系统表面活性组织引起肺水肿。应急供氧通过提高氧气浓度和氧气流量,提高中毒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减轻缺氧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维持了生命体征,为中毒患者下一步后方医院的抢救和治疗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急救现场第一时间对伤员供氧,改善体内缺氧状态,维持生命系统心肺功能的正常,对提高救治率和保障生命安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因为脑对氧的需求非常高。脑耗氧量占总耗氧量23%,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最低。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8~15s就会丧失知觉,6~10min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应急供氧可改善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激动,思维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或丧失以及运动不协调等。可改善严重缺氧使脑组织发生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脑间质水肿等形态学变化。
3.2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心脏也是耗氧量大、代谢率高和氧储备少的器官,所以对于缺氧也很敏感,最容易受到损伤。应急供氧可改善严重缺氧和持续缺氧造成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缓慢、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与缺氧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应急供氧还可改善持续的慢性缺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3.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应急供氧可改善严重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或出现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
化学战剂施放和有毒化工气体泄漏现场的伤员急救,首先要有适合于窒息性毒剂中毒伤员使用的防毒、供氧、给药一体功能的防毒面具,既要给伤员佩带防毒面具与外界隔离,防止中毒进一步加深,同时应供给高浓度氧气和氧气流量,提高中毒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减轻缺氧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再使用激素和碱性合剂等药物雾化给药,实行现场早期治疗,提高救治率。
5.1 防毒面具增加供氧功能,防毒供氧功能一体化,使防毒与应急供氧同步进行。
5.2 防毒面具增加供氧功能后,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便于医护人员抢救使用。
5.3 该防毒面具设计有简单实用的雾化给药的医疗功能(如雾化30%酒精治疗肺水肿等)。
窒息性毒剂对人员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抢救的时间越早,救治率就越高。现场急救第一时间及时给伤员开展防毒隔离、供氧、雾化给药等过渡性医疗措施,对控制伤员病情的发展,为后方医院的抢救和完备系统治疗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救治率。轻便的防毒与供氧一体化功能的防毒面具能够在有毒环境下对伤员进行有毒空气隔离,阻止中毒的进一步加深,并通过给伤员高浓度氧气和氧气流量及简单实用的雾化给药,缓解或中止病情发展。对维持伤员生命支持系统心肺功能的运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王国权,张晓云,范静.化学毒剂中毒救治的护理[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30(2):199-200.
[2] 岳茂兴.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机制和特点及现场急救原则[J]. 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67-71.
[3] 岳茂兴, 李奇林, 陈冀胜.反化学恐怖的医学救援及化学毒物中毒的临床救治[J]. 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4] 海春旭.窒息性毒(战)剂中毒损伤防治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2012,36(6):406-410.
[5] 蒋迪能.缺血缺氧脑损伤以及精神压力下的心脑相关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集.
2013-11-18
R595.1
B
1002-2376(2014)04-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