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证候群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2014-03-08 23:14贺良德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9期
关键词:诸症经行主症

贺良德

(临江市卫生监督所,吉林 临江 134600)



经前证候群临床辨证论治研究

贺良德

(临江市卫生监督所,吉林 临江 134600)

经前证候群,是指月经之前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若伴有精神及行为上的改变,如全身乏力、紧张、压抑或易怒、烦躁等症状,称为“经前紧张综合征”(PMTS)。但在临床上也常见到以主症突出的“经行前后诸症”。首先对“经前证候群”“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前后诸征”的关系加以探讨,并对“经前证候群” 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中西医观点进行描述,而对辨证论治则选用现代医家观点作为研究,最后提出是否能以某一方剂加减治疗经前各症,且以妇女月经周期各期特点作为治疗的思考点。

经前证候群;经前紧张证候群;经行前后诸症

经前证候群,是指经行之前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诸如头痛、眩晕、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失眠、发热、腹泻,口糜、浮肿等。因其与月经来潮有关,其发病有周期性,症状多出现于经前数日,而且这类症状随着月经的来潮而发作,一般行经后症状减轻乃至消失,故称经前证候群。

但在临床上也常见到主症突出的“经行前后诸症”,此类经行前后诸症仍按照以主症为主的传统观点,针对主症分别论治。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以主症突出的经行前后诸症,也存在着证候综合出现的现象,故与经前证候群是有密切的关系而不可截然划分的。 所以经前证候群当然包括经前紧张证候群,但也可以作为经行前后诸症的主要病症。如果在证候中某一症状特别突出,且不是在经前开始,而是在行经后开始,仍按传统的观点命名,如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前乳房胀痛、经行泄泻等。

1 经前证候群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经前7~10天开始出现症状,日渐加重,直至月经来后症状消失,症状包括:乳房胀痛乳房肿胀疼痛,甚至乳头刺痛不能触摸。有乳房结节者应与乳腺病相鉴别。 水肿:经前体重明显增加,常见手指、踝部、小腿、脸面、眼睑或全身浮肿。本病应与心、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营养缺乏性水肿相鉴别。 经前出现明显疼痛,如头痛、下腹痛,全身酸痛。 胃肠症状: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或食欲增加、嗜甜食。对泄泻则应与肠炎鉴别。 皮肤症状:荨麻疹及痤疮(青春痘)等。 精神症状:不同程度的乏力,精神紧张、抑郁、忧虑、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精神症状严重者应与周期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及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上述症状并非每个患者都具备,严重程度亦不相同,但症状的出现与消失同月经有一定关系。

2 经前证候群的中医观点

经前证候群,古籍中虽无此病名,但有关该病的论述散见于各医籍中,如经前便血、经前发热、经前泄水、经前烦躁、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眩晕、经行乳胀等,名目繁多,其中清代《叶天士女科医案》载该类病多达20余种。

对于经前证候群诸症,按一般多从一症着眼,如对经前发热主要责之于肝郁火旺或血虚生热;经前泄泻则以肝旺脾虚、脾肾阳虚为主;经前浮肿则主要责之于脾虚水停。如此则未将诸症联系且亦未针对妇女特有之生理病理进行认识与探讨。

女子以血为用,而经期伤血,使妇女处于血分不足、气分偏盛状态,即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从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气血生理病理来看,具体病机有以下几种:

肝主疏泄:平素抑郁,导致肝郁,气郁不畅故见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肝郁化火,则出现经行口糜、吐衄,上扰清窍,而致头痛头晕。 心主神明:火扰心神,则情志异常;心神失养则坐卧不宁。 脾主运化、脾统血:素体脾弱,行经气随血下,脾气益亏,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下注为经行泄泻;水湿泛溢肌肤而为经行浮肿;若脾不统血,血不归经,则可大便下血。 肾主水:肾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可致经行音哑。 阴性制约、潜降:阴虚生内热出现经行发热;阴虚阳亢则经行眩晕。 血能濡养:平素阴血偏虚,行经阴血更虚,阴虚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故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血虚生风则经行出风疹块;精血不足,经脉失养则经行身痛。 因此经前证候群,其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与经期气血盈亏有关,气血失调或导致脏腑失调故出现经前证候群诸症。

3 经前证候群的西医观点

西医学认为经前证候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疾患,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激素改变:经前症候群常发生在排卵周期,与黄体期有密切关系,黄体期孕酮不足可导致经前证侯群;神经调节失常: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失常; 水钠潴留:当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时,可出现水钠潴留现象;精神过度紧张:引起大脑皮质下神经功能紊乱。

4 辨证论治

对本病症的辨证应抓住肝郁气滞的主症,并注意证型演变所表现出的热化、寒化症状。治疗上以调肝为主,结合清肝、泄肝、柔肝、健脾、补肾等方法,或佐以化痰、化瘀、利湿等。

肝郁气滞症。 主症:月经紊乱,先后不一,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小血块。经前胸闷胁胀,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小腹胀痛。舌苔正常,脉象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逍遥散加味。

血虚肝旺症。主症:月经先期,经量偏多,色红有小血块。经前头晕头疼,烦躁失眠,乳头作痛,腰俞酸楚。舌质偏红,脉细弦。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药:杞菊地黄汤。

脾肾亏虚症 。主症:月经大多后期,经量偏少,色淡红无血块。经前浮肿,纳谷不馨,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身困神倦,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胸闷心烦,或有乳胀。苔白腻,脉细。 治法:温肾健脾,疏肝调经。 方药:温土毓麟汤合逍遥散。

患者之所以在月经前后有多种不适症状,是因体质本身问题,或是阴阳不调,或是疾病和情绪的原因导致气血失调,可以分成六种证型, 这六种证型辨治经前证候群概括了临床所见:

肝郁气滞、郁久化热型。症状:可能会出现经前乳房胀痛,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心情烦闷,脾气暴躁,体热,口苦,经期不准,以提前为多,月经量较多,有淤块,舌头颜色发暗,舌苔发白或发黄,诊脉时患者多会有脉象弦滑或弦数。疗法:以疏肝解郁为主,辅以理气清热。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丹栀逍遥散加减。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症状:月经前常会出现乳房胀痛,头晕脑胀,头痛失眠,心情烦燥,目暗声哑,出虚汗,偶见关节酸痛。会有大便干燥、便血的情况。月经常会提前,量少时长,舌苔薄白,脉细弦。疗法:滋肝养肾,养血柔肝。方药:一贯煎加减,杞菊地黄汤加减。

脾肾阳虚、水湿停滞型。症状:在月经前常见症状为水肿,面目和身体依个体身体情况会出现轻重不一的肿胀,胸腹闷胀,便稀居多,经期提前错后不准时,量时多时少。舌苔发白,脉像沉缓或濡细。疗法:治宜温肾暖脾,化水去湿。方药:健固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

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型。症状:月经前心绪不宁,情绪波动大,狂躁易冲动,心悸。月经量大小不规律,舌尖发红,舌苔少或者无,常伴有口舌糜烂的情况。脉像细丝。疗法: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生脉散加减,天王补心丹加减,甘麦大枣汤加减。

表虚卫弱、卫外失司型。症状:月经前常伴有头晕出汗,心悸失眠,感冒发烧,全身会出现红色小丘疹并伴有瘙痒,关节身体有疼痛麻木症状。经期量少色淡,舌苔发白,脉象细弱。疗法:气血双补,水火平调。方药:当归补血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归脾汤加减。

气血不畅、经络壅滞型。症状:月经前会有严重的头痛,关节痛,身体某些部位会有肿胀。偶见腹部疼痛或发烧。月经量少质调有块,颜色发暗。舌苔薄而暗,脉象沉细。疗法:疏通经络,调节气机。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生化汤加减。

中医周期疗法:中医所谓的周期疗法,就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从患者症状入手,正确分型,辩证施药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患者经前经后不同阶段区分,通过给予不同方药,对整个机体进行综合性调节,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得体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则月经前后出现的诸多问题会自然好转。

滤泡期疗法:以补肾中药为主,以增强黄体功能,起到助孕的作用。方药:熟地黄、 山药、山萸肉、 当归、 白芍、枸杞、 菟丝子、仙灵脾、 鸡内金、肉桂、 续断、 首乌、 黄芪、香附、肉苁蓉、 青皮,服七到十天。

排卵期疗法:主要原则是活血化瘀,促进卵巢排卵。药方:丹参、桃仁、牛膝、当归、车前子、香附、枳壳。服法:连服二至三天。

黄体期疗法:以补肾为主,为受精卵着床创造良好的环境。药方:黄精、白术、山药、桑寄生、续断、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淫羊藿。服法:连服至下次月经来潮。

5 心得与讨论

经前证候群的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气滞型,也可称之为经前紧张证候群。因其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与血海盈亏关系密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肝藏血,肝主疏泄。若患者情绪低落,或生活中各种不如意导致的郁闷烦躁,正遇上经期到来,阴血下行,肝失所养,是最容易引发此症的。治疗上要着重气血调和,疏肝利胆。而逍遥散正是解决肝失协调的良方,如能正确运用该方加减治疗经前证候群,可收到良好疗效。

治疗中应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调整用药。经前证候群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具有明显规律性,即每次经前发作一次。医生在治疗中要懂得辨证分型,在滤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给予不同的用药,进行分型论治。经期或经后症状缓解期,血海空虚,应予调补肝肾、养血柔肝,以使肝血得养。中医治疗重在治本,坚持缓解期的调养治疗,对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很有帮助。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5-10

贺良德(1964-),男,吉林省临江市卫生监督所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不孕不育及妇科疾病的微创诊治。

R271.11+5

A

1673-2197(2014)19-0058-02

猜你喜欢
诸症经行主症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牙龈出血 按摩承浆穴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经行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经期为何睡不醒
杞黄补阴丸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