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珏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小柴胡治疗风热感冒一例
张 珏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通过论述对一风热感冒患者给予银翘散不瘥,复与小柴胡颗粒后症状好转的过程,旨在探讨小柴胡治疗风热感冒有效的机理。
风热感冒;银翘散;小柴胡颗粒
陈某,男,23岁,头痛、咽痛2日有余。患者2日前冒风,即感头痛,后又食用煎炸油腻之物,是夜咽喉肿痛难耐,自服菊花茶等清凉之物,未见好转,头痛、咽痛益甚,每日体温至傍晚始升高,翌日则降。刻诊:体温37.2℃,精神欠佳,不恶寒,反恶热,微汗出,头痛,面红,目赤,乳蛾肿大,咽部充血,口干欲饮,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咯黄痰,舌红苔薄,脉浮。
余忆起《伤寒论》第6条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是时患者不恶寒,反恶热,乃温病无疑。故参照《温病条辨》所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故拟选用银翘散为主方,并按照《温病条辨》银翘散的加减法“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咳者,加杏仁利肺气。”增加马勃、杏仁,具体方药如下:连翘15g、银花15g、桔梗9g、薄荷9g(后下)、淡竹叶6g、生甘草9g、荆芥穗6g、淡豆豉9g、牛蒡子9g、芦根9g、马勃9g、苦杏仁6g。水煎服1剂,温服,日三服。
服用后嘱病人卧床休息,约2时许复测体温,竟升至38.2℃。头痛、目赤、咽痛加剧,余大为惊讶,突想起师友皆谓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发热有奇效,或可一试。奈何病人苦楚,而汤剂煎煮时间过长,遂用小柴胡颗粒混入银翘散汤药中令病人冲服。约2时余又再测体温,已降至37.3℃。
事后余思服用银翘散后体温反升原因,吴鞠通有云:“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余认为病人乃温病无疑,属邪犯肺卫证,但选用辛凉法却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也。又忆《温病条辨》云:“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患者舌红,热已深;大量饮水,津已伤也;面赤目赤,火炎上也;恶热,邪欲出而未遂也。此时正如《温病条辨》云:“辛凉平剂焉能胜任,非虎啸风生,金飚退热,而又能保津液不可,前贤多用之。”斟酌若当时改用白虎汤,或许亦能奏效。
为何服用小柴胡颗粒后见奇效?当时虽为大胆一试,事后余翻阅《伤寒论》,见原文99条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患者患病数日,身热,不恶风寒,可见表邪已解,邪气由表入里,可传入少阳或阳明。头为三阳经循行之所,头痛无固定部位,可见三阳俱受邪。但患者兼见目赤,肝开窍于目,肝与胆相表里,可见以少阳经为主。少阳病热型为“寒热往来”,即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此处患者虽自述恶寒不显,但着衣较常人为多,可见仍略有恶寒,且细思每日体温至傍晚始升高,翌日则降,岂非仲景所云往来寒热乎?患者虽未有胁下满,但条文101条亦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思来小柴胡汤有众多或然证,不可一一对应,只需反映出枢机不利的病机特点,便可应用和解之法。
余常于经典课上闻诸师曰小柴胡汤有奇功,今日一试,果不其然,大呼神奇。盖今人所谓之感冒,有仅恶寒不恶热者,有仅恶热不恶寒者;但多数乃发热时恶热不恶寒,须臾汗出热退复恶寒也,此乃柴胡证,是时与之柴胡辈,或可解除病人之苦痛。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患者服用后三焦梳利、上下调达、内外宣通、气机和畅,故热减病轻也。
又思当时余取仲景调护之法:“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更作服。”乃频服银翘散,并用之冲服小柴胡颗粒,或银翘散亦有效用亦不为知。且小柴胡颗粒成分是否与小柴胡汤剂成分一致,厂家有否加入其他解热药,亦不为知,皆需日后临证细细琢磨。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4-29
张钰(1989-),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
R249.2
A
1673-2197(2014)17-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