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
情定妇产科
张羽是在实习的时候认定要做一名妇产科大夫的。当年她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选择专业之前,她在协和医院已经完成了内外妇儿四大科的实习工作,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妇产科。在她看来,妇产科集中了其他科室的所有挑战,可以实现一名医学生差不多全部的职业梦想:对于常见的妇科肿瘤、生殖道畸形需要外科手术,妇产科医生可以像一名外科医生一样工作;同时,面对月经不调、排卵障碍、更年期这些涉及女性内分泌的疾病,又需要像内科医生一样思考、分析和判断,进行药物治疗。再加上她的偶像林巧稚就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因为实习时的优秀表现,毕业后张羽顺利进入协和医院,从此开始了她妇产科的职业生涯。
妇产科的工作远比人们想象得繁重和艰辛。加班加点,吃冷饭,半夜被叫起来直奔手术室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被病人家属打骂。另外工作中必须胆大心细,容不得半点闪失,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这里让张羽迅速成长起来。
有些医院尽量让病人多住院,而协和恰好相反,因为床位紧张,不够条件住院的病人一个都不能收。张羽最害怕的就是晚上的急诊值班,“我工作第一年,晚上急诊值班,真紧张啊!没个真本事没法混下去。谁要是把先兆临产(也叫假临产)的大肚子收住院了,第二天大肚子不疼了,还一脸从容地和查房的教授说hello,那住院大夫就惨了。教授先让你当着大伙儿背一遍,什么是临产,再背一遍什么是真正的临产,什么是假临产,要是理论都答不上来,教授也不骂你,您夹包走人吧。你要是都答上了,那也逃不了,教授再让你背一遍怎么鉴别诊断,如何识别真要生的孕妇和干打雷不下雨的孕妇,要是都背出来了,教授就会当众人面教育:希望你以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我们的床位非常宝贵,前半夜收了假临产的,后半夜就可能来个真临产的,要是来了危重病人,耽误了治疗,要死人的,愚蠢导致医疗资源浪费,懂吗?”
于是协和出现了这样的规律: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医学生,甭管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往产房一扔,只要塌心学习,三个月就出徒,能独立值夜班,会接诊病人,观察产程进展,最基本的引产方法,会独立接生,会做侧切和会阴缝合,并且,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做剖宫产。
压力还来自身边的同事,“放眼望去,身边的同事不论智商情商都比你牛,可怕的是,这些天资就比你高得多的人,还个个都比你勤奋。你完全没的选择,除了把姿态低到尘埃里,还必须在这群精英奔跑留下的暴土扬尘后面奋起直追,指望着哪一天终于也轮到自己开出一朵小小的花来。”在工作中,张羽继续读研读博,2004年7月,她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毕业。
麻辣科普,只有医生知道的那些事儿
2009年,张羽开始在网上普及科普知识。那时只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一些科普的小文章,另外在一些网站上解答患者留言提出的问题。“天知道,一句‘洗洗更健康坑了多少懂得珍爱自己,却又不懂得如何科学珍爱自己的女性。”“太懒惰和太勤快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遇到这种情况,不论胎儿处于多少孕周,无论孕妇多么奋不顾身地想把孩子怀下去,无论她的丈夫、亲妈或者婆婆在内心深处到底想保谁,确保大人性命永远是产科医生的第一要务,没有电视剧里动不动就‘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说法。”
与通常大夫所做的正儿八经的解答不同,张羽的文字活泼、直率、好读,很快受到了许多年轻女性的追捧,就算是自己没有这些病症,单读她的文字已经让人忍俊不禁高呼过瘾了,何况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呢。
2010年,张羽在自己的博客连载文章“协和妇产科那些事”中,这些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的文章引来了大批的粉丝关注,也吸引了出版商的注意,得以集结出版为《只有医生知道!》一书。这本书没有经过太多的宣传,完全靠读者的口碑取得不俗的销量,连续几周稳坐畅销书榜首的位子。这本书不光女性喜欢看,很多男性也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张羽说,“我不是职业作家,也没有与生俱来的写作天赋,高考时我语文只得83分,差点儿毁了爸妈寄托在我身上的大学梦。在断断续续两年时间里完成这部几十万字的写作,回过头来自己都感到很惊讶。”
谈到写这本书的初衷,张羽说主要源于内心那份实在憋不住的“不吐不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工作相当繁忙,和大多数同事一样,她每天都是提前到医院,中午不休息,很少按时下班。周末加班查房更是家常便饭,经常是连续几年没有一次休假。出门诊的时候,整个上午不喝水、不去厕所、一刻不离开诊室,最多也就看几十个病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重复工作,说重复的话,给重复的病情解释,做重复的手术。我很累,虽然很尽力,但病人仍然那么多,好像永远看不完,类似的伤害如轮回噩梦一般不断发生在一波又一波的女性身上。医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深切感到,很多妇科疾病本来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悲剧本来可以不必发生的。如果有一本不枯燥又带有温度,就像说故事一样能够道出这些积压在心底已久的东西,能够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不是真正实现了“大医治未病”的硬道理吗?
另外张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整个社会更加真实地接近和了解有血有肉的这个医护群体。近年来医患关系恶化,大众一提到医生甚至不寒而栗。让大家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医生不再是被插上翅膀的天使,而是同为父母所生,也有七情六欲,也吃五谷杂粮,也面临生老病死,能让大众更加懂得如何跟医生交流。
在协和的日子
常有网友问她,我们觉得医生都是“穿白大褂、戴口罩、手持冰冷听诊器、无笑容、无表情”,可怎么都觉得你不像是这样的呀?张羽说:“那都是过去电影里把医生的形象固化了,动不动就从产房里举着鲜血淋淋的双手,万分急切地逼迫产房外头的家属作决定‘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其实医生真正的工作状态用“张弛有序”4个字来描述最合适。人命关天的时候哪个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谁敢有半点闪失?手术台上开腹和缝皮的时候聊聊家常,值班室里互通一下娱乐八卦,甚至办公室恋情、潜规则,同事间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都和别的单位没有两样。”
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会当医生吗?张羽说,在工作中又困又累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想明天就不干了,但到了解决难产,一救就是两条命的时候,又美得啥都忘了,这职业就像毒品,不容易戒掉。
2012年8月,张羽受协和医院派遣,前往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妇产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顾问医生工作,爱人和孩子陪同她一起来到澳门。全新的工作流程,一窍不通的广东话,当地医生时常夹杂葡萄牙语缩写、略写龙飞凤舞的英文病历,中西文化多年来不断碰撞融合的一个陌生城市,着实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而当地医院为保护病人隐私制定的各项法规制度、执行的力度和诸多细节,也让她感触颇深,她将种种细节记录下来,希望将来能在协和医院也实施开来。
在澳门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她数次打电话动员婆婆公公来澳门一游,终于两位老人“大驾光临”了。一周的时间里,全家人一起吃了葡国餐、尝了葡式蛋挞,看了大小葡式建筑超豪华国际范儿大酒店,每晚到松山遛弯儿,最远跑到了黑沙滩。婆婆给他们包了酸菜猪肉饺子,烙了韭菜鸡蛋盒子,逛了大小马路。临走时又带着婆婆公公去了赌场“小赌怡情”,没想到还赢了满满一兜子钱。婆婆走的时候问她,今年是不是又不能回老家过年?她说,是啊,在协和的时候,我们是地主,过年过节都是尽量让外地进修医生、没结婚的小年轻回家过年,我们坚守岗位。在澳门,我是外聘医生,坐地户们为了圣诞节、新年和春节等假期争得不可开交,有的科室还抓阄休假,我呢,自然还是不能回家过年。
现在,《只有医生知道!》的电视剧版权已经签下,接下来张羽会参与剧本创作以及医疗知识方面的把关。电视剧除了两本书中的内容,还会包括更多和健康相关的社会生活内容。
张羽说,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喜欢现在的自己,对自己现在的状态非常满意,“日常生活中,我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兴趣爱好广泛,爱运动、爱美食、爱音乐电影和书籍。目前,写作和陪伴养育孩子是我最喜欢的两件事儿。”在微博上她也不忘调侃自己,“我不是专家,只是有执照的‘接生婆而已。”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