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灵
摘 要:当今世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高速增长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终端载体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性极强的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的智能手机正在引发一场信息发布和获取的革命。微信乘借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趋势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正在平台化的新一代移动社交工具。它的新颖特点和强大功能,让人们真正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神奇与可怕。本文将通过分析微信的功能,总结其传播特点,窥探其发展趋势,引领人们理性应对微信时代,学会享受品质生活。
关键词:微信;特点;功能;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88-04
当拜年不再是冰冷的短信,而是微信上一首声情并茂的《新年好》;当传统彩信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像素照片的传输需求……不知不觉地“微信时代”已经来临,微信这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移动社交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着现实生活。
对于所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憧憬和遐想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微信——一款具有颠覆性影响力的杀手级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的神奇与可怕才凸显出来。
尽管很多传统互联网的产品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但微信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特征鲜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延伸出巨大产业链条的广阔平台。
一、微信的传播特点
微信,是一款以语音、文字和图片为基本沟通语言,以QQ好友、手机通讯录及扫一扫、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基于LBS功能的“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为主要好友来源和互动方式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微信双方对等的平台之上进行交流并实现了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四维低成本、高效率的即时通信服务。
在微信产生之前,米聊、陌陌、沃友、飞信、飞聊、韩国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美国的WhatsApp等即时通讯软件早已在即时通讯领域瓜分领土。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研发的微信正式横空面世。它一方面借助腾讯本身拥有的强大用户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并不断增加各项迎合用户需求的功能,使微信迅速成为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目前,微信用户超过6亿,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曾在27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排行榜上排名第一[1]。微信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化和丰富化,具有如下特点:
(一)微信技术更为先进,其使用者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特征
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在技术手段上,一是功能齐。微信不仅能够发送图片;还能发语音,通过GPS定位,可以直接与用户对话,相当于打电话,轻轻按住说话,松开后对方就能收到您的声音;还能“摇一摇”,搜索附件的“帅哥美女”,如果你是“生意人”,可以针对用户距离自己的远近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二是多平台。支持iPhone、Android、S60等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实现跨平台沟通。不同系统间互发,畅通无阻。三是省流量。微信不同于短信、彩信,它借助于网络,发送信息、图片、声音等只收取流量费,所以资费非常低廉,30M流量可以发上千条语音消息。
微信这种技术上的先进性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化、高学历人群。本来基于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需要,支持多种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在学生、白领等高学历群体中颇受欢迎。通过对北、上、广、深四地智能手机3G网民的相关调查发现,20~29岁这一年龄段成为最主流的手机网民群体,学历大多在大学本科以上。对于微信这种即时通讯领域的“新星”,学生群体和上班族等时尚人群更容易接受和推广。受众最初玩微信在与于其“新”和“奇”,语音对讲这种时尚联系模式在年轻人中备受追捧,而微信抓住年轻人心理,推出的其他娱乐功能更是进一步俘虏了这一群体。
(二)微信更具私密性和储存性
与微博众人围观的壮观场面不同,微信更像是一个相当贴心的私密场所。如果将微博比作是庙会上的人山人海的话,那么微信就是茶室里的雅座;如果把微博比作大集市的话,微信公众平台可能更像小会所。在微博上,粉丝可以看到所关注用户发布的相关信息,而微信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微信的私密性为受众之间的日常交往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来发布一些正式的命令、指示等,便利了普通受众以匿名方式向公安机关咨询一些难以在公开场合讨论的问题等。
微博和微信区别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微信的本地储存性。微博虽然推出了手机客户端,但微博仍是一个基于网页的媒介;而微信则完全以手机为依托。微信的可储存性,使得用户所获得的信息是牢固的,虽然是碎片信息,但却是不断累积存在的。而微博上的海量信息则很容易一波盖过一波,不仅碎片化还非常零散,不具备主动储存功能。作为一个社交工具,微信的储存性方便了用户随时查询聊天记录。
(三)微信传播中传受双方的关系更为亲密
文字聊天原有的障碍在于传受双方在聊天中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表情”,不能准确了解到对话者的心情和语气,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不全面、不生动。微信主打语音聊天,点对点的语音交流类似于现场直播,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能够更好地把握传受双方的心理,相对于单纯的文字来讲更有优势。经过不断升级后,今天的微信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片以及视频来传播信息,在iPhone等高端智能手机上还可以直接视频通话。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微信引领了3G时代信息传播的潮流。
这样,微信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从原有的“弱关系链接网”向以手机通讯录和QQ号为基础的“强关系链接网”转变。微信账号和QQ号码是通用的,近两年来新出生的微信用户大部分是从QQ用户之中发展而来的,在使用之初彼此互为好友的用户来自于手机通讯录或QQ通讯录已有的微信用户。
(四)微信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微信整合了QQ和微博的功能,其内容发布具有即时性,传播速度快,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而且微信还支持QQ离线消息的接收,在信息传达上比较迅捷可靠。也就是说,微信的资源共享功能,让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每一个受命者手中,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便当面沟通的事情,微信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目前WiFi比较普及,微信耗费流量少的情况之下,通过微信进行信息传递,比短信更加便宜便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手机3G网络的普及,微信这种功能强大、资费低廉的即时通讯工具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公共微信平台推出之后,无数微博大号、名人、企业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公共微信号码。在微信聊天一对一的页面之上,和微博大号、名人进行对话,虽然大部分公共微信账号使用的都是自动回复系统,但给受众的感觉就像是真的在进行非常亲密的一对一谈话一样。而且很多微博大号、名人会在微信上给粉丝们发布Morning Call,还会随机对关注他的微信用户留言进行回复。一对一的聊天页面,以及潜在的随机可能性,一下子拉近了普通人和明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微信的平民性。
二、微信的功能
微信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同传统的信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主体地位;通过走本土化路线,不断地提供适应受众需要的功能,并不断完善各项功能以满足受众的需要,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忠实拥护者。这也是微信最终能够成功“打败”其他即时通讯的主要因素。
(一)通讯社交功能
强大的语音功能。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通信方式,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发一条语音信息已经成为一个更加方便且更加廉价的选择。这种新的语音通信或将改变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利用微信,个人对日常生活、事物和思想进行个性化的记录和表达,以文字、语音的形式直接传播给最亲近、最想沟通交流的好友,相对于微博来说,使用门槛更低、更方便、自然,更加私密化;相对于短信来说,又具有不可比拟的语音功能,能给沟通双方传递最直接的情绪。而且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工具,以手机为载体,使得用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将所想表达的话通过语音发送给对方,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又不必担心对方是否正在处于一种不便于接听电话的状态。
温馨的视频通话功能。2012年7月,微信推出4.2版,视频通话功能终于从梦想变成了现实,用户通过新增的“视频通话”插件即可实现朋友间的“面对面”聊天,随时随地进行视频通话。这就彻底告别了打字发短信的时代,迎来了全新的语音聊天浪潮,被业界只是认为对电信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堡垒发起全面挑战,以至于坊间流传出一个说法:拥有3亿多微信用户和8亿多QQ用户的腾讯,将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微博上网友惊呼“微信时代来了”。《通信产业报》称“增加视频语音功能引发激辩,微信动了运营商最后的奶酪”。
宽广的社交平台。微信简易方便的操作,兼具文字、语音、图片、视频都可以发送的功能,使得原有的亲密伙伴之间,建立了新的、沟通成本更加低廉的、交流方式更加丰富的通信平台。特别是微信的聊天页面是相当简单的一对一的聊天页面,只呈现出对话双方的聊天内容。这种对话页面就决定微信浓厚的社交性质。而且微信用户之间的关注是以手机号码和QQ号码为基础的,这意味着,对话双方不再只是网络上彼此所知甚少的陌生人,而是有一定了解,有一定的联系。这种一对一的对话页面意味着这样的对话是“有问有答”的,不像微博和人人网上那样,大部分普通用户都属于“围观”、“潜水”的状态。
灵活的陌生人交友平台。2011年8月30日,微信2.5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功能;2011年10月1日,微信3.0推出了“摇一摇”、“漂流瓶”的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是建立在LBS功能之上推出的,用户可以查看地理位置100米之内的微信用户,大大拓宽了用户的交友范围;使用“摇一摇”功能的用户可以自主的选择聊天或者不聊天,这种陌生人之间的随机交友的社交方式,为微信用户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漂流瓶”,使用户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将祝福、许愿、个人介绍、不方便给熟悉人说的小秘密等,发送给随机的接收者,突破地域的限制,达到匿名交友的目的。
(二)信息选择、储存功能
高质量的信息选择。微信用户所关注的信息属于主动“选择”,通过关注让自己信任的信源,接收由信源持续不断地提供的信息,以便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微信认证账号每天可发4条内容,但从2013年初改为3条;从2013年7月起,订阅号每天一条群发权限,服务号群发权限每个月一条。这有助于确保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直接从源头上掐断账号多发信息抢头版的压力和可能。每个账号必须精挑细选,确保最优质内容。所以微信账号的比拼关键是质而不是量。
大容量的信息储存。微信从诞生时就设定为以手机为终端,所有的信息都会像短信那样储存在手机中。也就是说,即便在离线的情况之下,用户也能够查看微信中已经储存在本地的信息。公共微信账号发出的信息也是如此,有一些新闻网站、报刊杂志等发布的信息也是储存在本地的,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过去的每日发送到手机上的新闻。微信的这种信息储存功能,给用户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不断接收新信息的同时,还能查看过去的信息。
(三)公共信息发布功能
微信的产生相当于打通了腾讯集团众多产品的任督二脉,微信与腾讯的众多兄弟产品实现完美对接,和腾讯微博、移动QQ、QQ邮箱等产品实现互通,使微信一下变成了一个万能的口袋,将腾讯集团本来零散但却发展成熟的众多产品连成一体。这种联合使得本来功能有限的产品都拥有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这使得微信更能够满足不同人的共同需求,以及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人们接触它之后,因为需求得到满足而进一步接近它、宣传它,在某个时间段内成为它的固定用户。比如,自政务微博之后,公安微信火热发展,公安问政的网络平台大大拓展[2]。这样,通过微信发布公共消息,能够很好地延伸政府部门问政平台,促进政民互动,调动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四)营销功能
扫扫二维码,微信带你进商家。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推出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软件下载、网络订餐订票、商品溯源等目的。因为这样的便捷性,二维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并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中许多草根大号和名人纷纷开通了微信的公共账号,并发布其账号二维码吸引粉丝的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是微信连接企业用户的重要举措,为各种草根大号和企业官方账号提供了直接接触个体用户的机会,也为企业的营销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3]。
微信支付“即拍即买”。随着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财付通与微信合作的深入,微信把影响力变现这件事越来越靠谱了。通过与财付通的绑定,微信通过二维码识别,把商家和用户建立起联系,形成“熟人”形式的SNS社交平台,可以通过微信直接向好友转账;而二维码扫描与支付的结合能够使用户实现“即拍即买”,实现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整合[4]。以旅游为例,人们可以先关注旅游目的地或是旅行社的微信,咨询旅游景点安排线路,然后在某酒店公共微信平台上,将自己的订房要求发送给酒店微信,酒店对受众的需求做出处理后返还一定的数据给用户。受众通过网络查找当地美食,选中某一家之后,在微信上寻找该商家的公用账号并添加,商家便能提供订餐和导航服务。
自定义菜单。2013年8月5日,微信5.0版本(For iOS版)正式发布,除了升级“扫一扫”以及上线游戏中心等新功能之外,新版微信对公众账号的呈现与运营政策也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版公众账号以独立模块出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个类别来呈现。服务号可以申请自定义菜单,用户通过点击菜单项,收到对应的消息。这种通过优化的信息呈现形式,让日渐喧闹的微信回归沟通本质,提升用户体验,构建微信的良好生态。这样,微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放自定义菜单,不断提升服务承载能力,其商业目的与属性进一步鲜明。
三、微信的暂时缺陷
微信作为新崛起的即时通讯工具,有许多优势和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安全性能有待加强
“摇一摇”和“查看附近的人”是微信的两项功能。这两项功能在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沟通交流体验的同时,也使得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没有能力识破别人的虚情假意和阴谋陷阱,沦为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一些犯罪分子以微信为工具,利用一些女性朋友想要钓得“高富帅”的心理,将自己伪装成成功人士,骗取受害女性的信任,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这些受害者大多数为单身女性,而犯罪嫌疑人多为无业的青壮年男性。而且部分因为社交软件被骗财又骗色的女性受害者,常因“面子”等因素的影响,采取不报案的态度,使得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继续荼毒更多的女性,给警方侦破案件带来困难[5]。这就需要提醒微信等社交软件的用户们,在使用社交软件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犯罪分子诱骗,学会趋利避害。
(二)商业营销还不成熟
微信作为一种依托于网络的社交媒介工具,为了其自身的长足发展,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为依托。怎样做到像腾讯社交工具QQ那样成功地商业营销呢?微信首先尝试推出“微生活”服务,与商家合作,实现“微信摇一摇,带你进商家”的服务。这一服务引起了普通受众们“三分钟热血式”的欢迎,随即就因微信中铺天盖地的广告而颇有微词,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不满。而且,如果仅限于和不同的商家合作,开辟出属于某个商家的公共账号,也会限制微信的盈利。同时,这种合作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漏洞。很多商家可以申请普通账号,然后以群发的形式给用户们发出广告;一些商家仅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公共微信账号,避开合作环节,直接与受众联系。因此,这种盈利模式仅仅是原本公共账号功能的商业延伸而已,并不属于完整纯熟的商业营销模式[6]。微信在商业营销上还需要狠下功夫。
(三)技术手段尚需改进
现在的微信软件还是没有显示用户是否在线的功能,如果后期修改调整的话会更好。运营时间上,微信耗费时间操作复杂,因为要不停的发现新的用户,要保证自己的名字可以多次出现在用户的眼中,就要不停的使用“摇一摇”的功能,这就有可能累坏运营部的工作人员。此外,微信对信息的转发只能发生在自己的小范围的朋友圈内,而不能转发给大范围的公众账号的听众。这极大降低了信息的扩散宽度。但带来一个好处:给了敏感信息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同时,微信必须两者都是微信用户才能收到对方信息,如果是急事就会耽误;发状态的字数有限制,也尚需改进;貌似震动自带滴,有时候不需要却没得选择。
微信的技术问题还引发了微信收费问题的争议。2013年3月以来,关于微信是否收费的争议持续发酵。一方面,微信占领了中国移动60%的信息资源,但仅带来10%的移动数据流量。也就是说微信占领了运营商过多的资源,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利润收入,会导致网络偏瘫。另一方面,微信现在不收费,被业内同行指责为不公平竞争。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也说:“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任何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来做事。”但是在全球范围之内还没有像类似于微信类产品收费的先例。新华网就此发起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九成网友表示“若微信收费将不会继续使用”。一边是国有运营商的“放风”收费,一边是用户的海量力挺,“微信收费”之争似乎正在演变成一场垄断与创新的较量[7]。2013年11月18日,微信团队相关负责人在广州举行的“微信公众合作伙伴沟通大会”上透露,微信永远不打算收费,并且会提供免费的公共平台的基础能力。这好像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能否一直顶住来自运营商施加的压力和同行竞争的压力呢?
看来,发微信有风险,操作需谨慎。微信太方便、太快、太容易错误操作,有时来不及判断风险。因此,你很有必要及时清理“门户”:凡要加为朋友的,都认真筛选,不随便加为“朋友”;把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排除在“朋友圈”外,不让他们看见你在“朋友圈”中发送的信息;对于一些已经误打误撞进来的,你又不想见的人加入“黑名单”。
四、微信等即时通讯媒介的发展趋势
微信作为新的即时通讯媒介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最多的受众,在其他即时通讯媒介中犹如脱缰黑马。微信成功的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了移动通讯媒介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安全监控
微信在未来发展之中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在不损害受众信息私密的基础之上,联合公安部门打击部分企图借由网络媒介违法犯罪的部分受众,维护广大受众的信息安全,打造绿色网络环境。公众也需对此廓清认识,提高媒介素养。作为一名公众,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同样也要讲大局、负责任,网络世界中的个人言行一样要接受法律法规的监管。
(二)突出合作共赢
在商业发展上,微信可以与QQ进一步联合,与QQ商城联合,打造微信客服;进一步发展微信与商家之间的合作,微信服务不再只是“进商家”,而是“逛商家”“评商家”一体式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联合的全方位营销模式。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必然会出现局部利益冲突,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在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下,电信运营商应该顺势而为。
(三)打破媒介壁垒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将来,大数据技术将成为关键,怎样打破移动互联网各种媒介之间运营商、视频文件格式等方面的壁垒,更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数据的流通传输?媒介的终端兼容将成为必然趋势。诺基亚固守塞班系统,导致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不敌苹果;小米手机的米聊因局限于小米手机使用者,终而兵败微信。而中国移动飞信用5年时间,让飞信平台适用于各个运营商。媒介终端不兼容,只会束缚自身,画地为牢,在竞争中市场和受众逐渐萎缩。
(四)提供优质服务
未来各种移动通讯媒介之间的主战场将不再是硬件终端,而是提供主要服务的网络应用平台。能提供更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应用,就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并在庞大的客户群上进行商业营销。微信的社交属性,决定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地与用户沟通并提供服务,只有通过更好的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才能把用户留住,产生新的价值。一位客户说得好, “好的服务,就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马上召之即来;我不需要你的时候,挥之即去。”如果未来,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提供更好的数据挖掘并开放出来,用户和微信公众号将各得其所,用户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和更好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品牌和微信公众号也因此具有更大价值,微信将是一个更具茂盛生态魅力的系统[8]。
(五)努力改革创新
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增长带来整个信息和通信行业的市场格局和生态链的快速变化,电信服务“带围墙的花园”难以为继,电信运营商在价值链内的中心地位受到实质性的挑战。微信运营商要成功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必须摒弃“垄断为王”的思维,投身市场洪流,进行技术创新,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利益。
当今社会已进入全民全媒时代,微信的发展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给移动互联网等移动社交即时通讯媒介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范本,但也带来了潜在的媒介犯罪危险,需要用户们提高警惕,需要经销商不断地改革创新,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做到与时俱进。而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传统媒体,都需要转变观念、主动介入,学会使用、善于运用新媒体,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对普通用户而言,要科学利用微信技术,粘合更多的网上阵地,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忠.应对6亿“微信支付”潜伏[N].大众证券报,2013-11-19.
[2] 刘晖.公安政务微信来了,快“摇一摇”[N].人民公安报,2013-01-14.
[3] 王彦彬.微信动了运营商“最后的奶酪”[N].通信产业报,2012-08-20.
[4] 孙奇茹.微信绑定财付通将即时支付[N].北京日报,2012-09-24.
[5] 杜晓.交友微信竟然“摇”出强奸案[N].法制晚报,2012-09-26.
[6] 陆静雨.微信 把精准营销照进现实[J].销售与市场(管理办),2012(11).
[7] 张舵,闫祥岭,王晓洁,刘元旭.“微信收费”之争:逐垄断小利还是取创新大义[OL].新华网,2013-04-04.
[8] 王长胜.微信要做移动互联网的头号地主[N].彭博商业周刊,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