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垣
广州市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刘家垣
冷链物流;发展环境;物流技术;易腐食品;广州市
广州市是全国唯一的公路、铁路、航空、海运、河运、信息六大中心聚集的城市,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路运输枢纽,是京珠、广深、广佛、广惠、广清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以上优质的交通条件使得广州市成为广东省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也使得广州市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物流集散中心。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巨大发展,广州市对于易腐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于食品的多样性、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技术落后、冷链不完整性等诸多因素,广州市易腐食品物流还存在较多问题。
1.冷链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国家及各部委陆续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改委)等有利于促进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点领域。广州市各部门也加大力度开展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研究,积极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需求得以释放,其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广州市产业物流发展规划》、《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布局规划》和《构建广州现代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专项研究》等文件都将冷链物流列为重要发展对象。
2.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现有常住人口近1 300万,年易腐食品消费量达200余万吨,居全国第四位;2013年全市果蔬产量386万吨,肉、禽、水产类产量94万吨,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达1 758亿元。此外,广州市还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约占全省产值的1/4。随着生鲜农产品产量、需求量和进入流通领域量的不断增长,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据统计,广州市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和35%,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25%、40%和50%。此外,大型医药企业的干支线运输和高档鲜花的冷链服务也初具规模,随着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增速仍在加快。截至2013年,广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相关企业近百家,全市冷链食品消费量达60余万吨,流通量达300余万吨。近几年,广州市冷库建设规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冷链物流营业额逐年增加。
3.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商品的优质化、差异化需求越来越高,这促使企业不断加强自有冷链设施装备的升级改造,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加强技术管理,冷藏、冷冻和冷运能力不断提高。据初步统计,截止2013年底,广州市共有5 000吨以上规模冷库40余座,冷库总容量超过8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达1 000余辆。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冷库和新型装备投入使用。
4.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和应用
冷链物流技术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建、扩建冷库、运输车辆的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冷链溯源与全程监控等技术逐渐成熟。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继制定并开始实施。信息化技术在冷链物流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RFID及传感技术等信息化应用程度在不断提高。
5.冷链物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广州市冷链物流已从过去单一的肉食品、水产品,向医药、蔬菜、水果、花卉、熟食品、奶制品、快餐原料等多品种方向发展,服务范围由简单的冷冻储藏向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发展,冷链物流体系逐步形成。冷链物流业已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对于易腐食品,只有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符合标准的低温控制,才能满足其对于食品保鲜与质量的要求。目前,广州市冷链物流行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广州市的冷藏车、冷库等在数量、质量两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存在较大差距。广州市冷藏车保有量仅1 300余辆,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极低,仅为发达国家的10%左右。其中,一半是保温车,真正配备制冷机的车辆不足700台,技术水平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技术水平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与冷藏车问题类似,广州市冷库易存在较大问题。目前,广州市冷库容量与冷库需求相比相对较小,不能满足易腐食品需求,且大多以改革开放前后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很难满足现代城市配送的要求,不适用现代冷链运作模式。
2.冷链物流上下游产业链缺乏有效整合
广州市食品供应链上下游并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少相应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及行业的推动。
以鲜活农产品产业链为例,目前广州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以下问题:市场供求信息传导滞后,农产品供给大幅度波动,“买难”、“卖难”交替出现,收购环节组织化程度低,通过合作社或“农超对接”的产品比重很小,农产品上市时间难以控制,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收费名目繁多,“最后一公里”菜价猛涨。由此导致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其运销食品冷链尚未形成多式联运,因此,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应共同参与,形成并存共赢的冷链发展体系。
3.全程冷链服务没有形成
根据目前的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的现状,近年来国外的食品公司和食品协会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广州市还没有服务范围较为全面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冷链企业多以冷藏业务为主,冷藏运输配送能力较为缺乏,预冷、加工等水平更弱。同时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白云、荔湾、番禺等区域,形式上表现为储存冷库多、流通配送冷库少的特点。由于冷链结构极不完善,冷藏链断链现象严重。
4.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滞后
我国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冷链产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使得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成为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加之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更是大大影响了食品的流通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同时造成了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广州市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情况也并不乐观,事实上其还有其独特的困境。广州市大多数冷链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的,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另外,由于广州市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很大,而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大部分是大量小规模的物流企业,市场混乱使得客户对于冷链物流市场认知不够。客户一般无法得知在哪里能找到适宜冷链物流服务公司,也无法知道真实的市场价格。由于用户通常会寻求在物流操作上压缩成本,他们往往会选择便宜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从而造成了冷链物流市场上的恶性循环,并进一步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滞后,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综合性全程服务的不足,使得冷链成本和损耗很高,极大地挫伤了生产商的积极性,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5.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与规范缺失
目前,广州市与食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法规远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冷链物流法规的系统性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现行的有关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的相关规定散见于近百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当中,许多法律条文存在矛盾和漏洞。此外,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贯穿整个物流链的国家和行业通用标准,质量监管体系十分薄弱。一方面,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上相互交叉,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有《畜禽肉冷链运输管理技术规范》、《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8种规范,由行业协会和地方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更是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大部分食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多为推荐性的标准,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极低,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规范和监管作用非常有限。由此造成了冷链物流行业监管令出多门、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1.建立健全食品冷链物流领域相关的法规制度及监管体系
制订专门针对易腐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的法规条例,有效链接食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努力构建一个层级分明、标准统一、协调有序易腐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大力推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完善食品冷链物流环节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制退市制度、召回制度及预警制度,建立违法案件信息库,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无缝隙监管,全面保障食品物流安全。加快食品冷链物流地方性标准的制定,规范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一方面,完善食品冷链物流的技术标准,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指标体系,明确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及低温对接要求。
2.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在改造和利用现有低链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要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依照广州市冷链发展的空间布局,重点加强批发市场升级转型,布局建设一批综合性冷链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完善城市配送供应体系。引导各类购置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工具、温控销售柜台等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减少断链现象发生。
3.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冷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推进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采用条型码、RFID、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各相关部门数据信息管理和交换系统标准,建立食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通过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沟通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和消费者,满足各方的需要;引导供应链结构的变动和物流布局的优化,协调物资结构,使供需之间平衡,协调人、财、物等物流资源的配置,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实现物流活动的电子化,如货物实时跟踪、车辆实时跟踪、库存自动报警、代收款实时查询等。另一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对食品冷链物流进行全程动态监控,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从而有效地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解决食品跨省运输的责任认定问题。
4.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
制订冷链物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定位为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以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便于集中监管。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大力扶持符合标准要求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引导企业结合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冷链物流。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拓展冷链物流增值服务和延伸服务领域。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冷链物流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冷链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企业。鼓励和支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广州市居民对易腐食品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以及广州市冷链物流行业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广州市只有从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等各个层面积极鼓励、规范、引导冷链物流行业,才能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降低易腐食品腐损率,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易腐食品需求,保证易腐食品安全。
(作者单位:广州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
10.3963/j.issn.1006-8864.2014.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