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生根
服务交通建设的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韦生根
交通建设;路桥专业;“校企一体、任务驱动”;培养模式;“双证书”制度;“双师型”师资队伍;贵州省
图1 “校企一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贵州省地处西南腹地,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内陆山区省份,是西部地区南下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大西南通往中南、东南地区的门户。目前,贵州省交通行业存在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总量不足的问题。以贵州省公路工程总公司、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三大公司为例,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要从目前的7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所需一线技能型人才就达3 000人左右。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推出,需要持续通过培训和再学习来提高交通建设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创建于1958年,50年的办学历程积淀了丰厚的专业底蕴,为贵州全省各地的交通建设培养了许多的优秀中坚骨干力量。2007年学院被列为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开展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满足全省交通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学院路桥专业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
路桥专业在进行广泛的调研、研讨后,提出了依托学院“厂中校、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模式。道路桥梁工程系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主体,成立了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第四勘测设计分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试验检测中心,借此构建了校企合一的生产型教学平台,在开展正常生产工作的同时,实施融教学与生产一体的现场教学,创立了“校企一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这种培养模式实现了“五合一”:教师与企业员工身份合一;学校课堂与施工现场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合一;教学评价与完成生产任务质量合一。借助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大幅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将技术服务的优秀成果及时转化为学院的教学资源,形成自我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路桥专业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与测绘的典型工序和核心技能,推行4.5+1.5(学期)的教学时段模式(即学生4.5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半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主要通过3个阶段进阶式实现人才培养。
第一阶段(一年级,2个学期):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室(场),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体,学生通过完成模拟、仿真的工作任务,进行基础能力培养和专业基础技能实训。
第二阶段(二年级,2个学期):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真实的公路桥梁勘察设计和试验检测任务为载体,依托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真实的勘测和试验检测现场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勘察与设计能力、材料试验与检测能力、概预算编制能力。
在上述3个阶段的培养过程中,创新和实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推行“校企一体、任务驱动”为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形成知和行的统一,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与此同时,深化校企合作,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为使学生毕业时更具竞争力,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双证获得率达100%。为践行“校企一体、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在路桥专业2个班级中进行了试点实施,试点班级,教师由示范课程建设负责人和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组成。另外,班级有专业导师和企业辅导员各1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学习指导,企业辅导员负责专业能力的拓展。
在核心课程实施时,一门课安排两位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为保障试点班教学质量,依托学院“双加”(质量+建设、监控+预警)教学长效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组对教师上课情况实时跟踪、检查,并随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进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同时,建立专业导师与学生交流的“答疑直通车”,导师和学生利用公共网络及学院专属管理平台进行交流,对学习中的问题予以解答。企业专家作为辅导员每月有一至两次到校,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动态、新工艺、新技术,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
根据服务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以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和桥梁)项目为导向,依照施工的工作顺序,确定每个工序中学生作为一个施工人员所要完成的工作及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认知的顺序,合理整合安排课程,构建基于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在课程体系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标准建设和教学设计。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根据公路桥梁施工的工序(19道工序),以及每道工序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自我学习、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经过整合,确定5门施工基础课程(《工程力学》、《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筑路材料及试验检测》、《公路工程地质》),5门专业能力课程(《公路勘测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桥梁构造》、《桥梁施工技术》、《路面施工技术》),2门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公路工程造价》、《公路工程监理》)。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院认识到学生培养和就业要围绕贵州地方交通大力发展的需要,培养“上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一线人才。为此,探索建立了“两书一示范”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
在学生就业和创业培养中,学院明确提出“两书一示范”的培养要求,“两书”是指每个学生必须学好就业、创业课程,在近一年的顶岗实习中,每人均有两本书,即《大学生就业指导及自主创业手册》和《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实习创新案例》,一要学习案例中往届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对工艺、技术、管理、工作流程及生产过程的新建议、新成果,二要认真填写顶岗实习手册。“一示范”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创办学生经营和管理的示范就业店,如勘测设计劳务公司、汽车美容店、娇苑宾馆、超市、电信收费经营店、网店等,要从选址、贷款、办证建设开始,在专业老师带领下按学院编制的操作实务进行,学生对市场化运作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和运用专业知识实践的过程。
图2 职业能力形成阶段图
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在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上实行“三到位、三保障”。即就业素质及就业意识培养到位,就业实习岗位落实到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到位;为毕业学生服务(毕业证、技能证)、经费(毕业生就业顶岗实习经费、系部学生实习经费、企业提供的补贴经费)、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各系重要岗位的负责人、兼职教师)3个方面提供保障。
In order to translate Zhuang drama into English and maintain the faithfulnes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of Zhuangdramawill beutmost priority.
五、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充分考虑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将本专业学生能力形成过程分成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术训练和职业技能拓展3个阶段(如图2所示)。
2.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1)“校企一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通过第四分院多条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及后期施工服务工作的开展,落实“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的创新教学实践,在实际生产中开展诸如中线测量、水准测量、横断面测量、桥涵地质及内业设计等各种工作,把教学从教室搬到工地,教学与生产融为一体。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合作,形成“校企”模式,开展“黎平至洛香”、“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
(2)引进企业,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整体引进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企业人员80余人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38人、中级34人、各类注册工程师15人;引进价值800余万元的相关设备。
(3)校政合作,多方联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赫章县人民政府合作,创新“校政”合作模式,政府(赫章县人民政府)、行业(赫章县公路管理段、赫章县交通运输局、赫章县城建局)、学校等多方联动,就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学生就业等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
(4)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成立路桥助教之家,为学生课余时间提供了充分的实际操作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学习能力。
3.培养模式的保障
(1)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推广“校企一体、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校内企业、实验室、实训基地,走进用人企业,融“教、学、做”为一体,努力实现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2)转变教师思想观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次教育思想的革命,不同程度地涉及专业教改相关的各层次教职员工。任课教师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改“以学科为中心”为“以岗位技能为中心”,采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结构、大幅压缩理论学时、整合重组专业课程等办法,思想观念、工作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核心是教师。坚持新老教师结对培养的方式,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是构建“系企一体、双师双职”团队的关键。
(4)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既是联接教学、科研、生产的纽带和桥梁,又是学院服务社会的平台和窗口。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院工学结合最重要的载体,实训基地建设应成为学院投资建设的重点。
(5)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内涵质量的提高。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教育、培养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分层次建设、有计划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以重点把握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思想,构建合格的师资队伍,配备实验实训条件,推动专业建设,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从制度保障、建设规划、课程创新、动态管理、师资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加以认真切实的管理。
总之,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在路桥专业推行“校企一体、任务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院培养的学生更受行业和企业的欢迎。近年来,路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这与路桥专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示范建设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0.3963/j.issn.1006-8864.2014.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