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剖腹产手术麻醉分析

2014-03-06 15:29张淑红孙丽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剖腹产临床疗效

张淑红 孙丽梅

【摘要】 目的 探讨剖腹产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把剖腹产的患者65例随机双盲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采用脊麻。对其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Apgar评分<5例数较对照组显著低25.28%、15.72%, 而满意度显著高出19.03%;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静脉辅助无显著差异性。在VAS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显著低0.5分, 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显著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腹产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剖腹产;硬膜外麻醉;脊麻;临床疗效

剖腹产术由于宫缩, 会对患者造成强烈疼痛, 所以术前与术中对患者进行麻醉极大减少了患者痛苦。在临床上麻醉药物利多卡因经常表现为耐药性;而布比卡因与丁卡因具有毒副作用, 且布比卡因麻醉效应较慢[1]。本文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进行剖腹产的患者65例, 然后对剖腹产硬膜外麻醉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5例剖腹产患者,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3岁, 平均年龄为( 26.38±2.62)岁;平均体重(69.90±4.43)kg, 平均身高为(160.54±3.12)cm。65例剖腹产患者中头胎的例数为46例, 比率为70.77%;二胎的例数为17, 比率为36.96%;三胎的例数为2, 比率为4.35%。ASAⅠ级比率为83.08%(54/65), Ⅱ级比率为16.92%(11/65)。按照随机的原则, 把65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有33例患者, 对照组有32例患者;然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及身高等指标分别运用t检验对其差异性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发现三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 两组指标具体值及统计量见表2。

1. 2 入选标准 患者入选标准主要符合6项指标:①患者胎儿足月;②患者无重大疾病;③患者血样检查均正常;④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客观全面;⑤患者均是第一次实施剖腹产;⑥患者完全知情且自愿参加。

1. 3 观察项目 本文主要的观察项目也有7项:①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从用药开始到感觉麻醉时间);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麻醉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无痛VAS等于0, 轻度疼痛VAS的范围在1~4, 中度疼痛VAS的范围在5~7, 剧烈疼痛VAS的范围在8;②术中静脉辅助情况;③仰卧位低血压;④运动恢复:从麻醉开始到下肢关节恢复运动;⑤患者满意度:患者苏醒后对麻醉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⑥胎儿娩出后低血压;⑦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记录评分小于5的患者例数[2]。

1. 4 方法 对于实验组术前1个小时采用3%盐酸普鲁卡因在确定的穿刺点处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对患者进行穿刺。患者穿刺体位取侧卧位。对于实验组患者根据手术情况选择适当的穿刺点。 对实验组的12例上腹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胸8~9椎间隙;8例下腹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胸12或腰2椎间隙;其余会阴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腰4或5间隙。注药方法: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腔后, 从穿刺针向尾端注入3%盐酸普鲁卡因5 ml。10 min后患者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 再续注8~9 ml。注药完毕后再将穿刺针口转向头端, 置入导管约为3.5 cm, 16 min后, 所有患者麻醉效果都符合要求。对照组32例剖腹产患者采用常规脊麻的麻醉方法, 麻醉药物采用3%盐酸普鲁卡因。

1. 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处理, 主要运用t检验方法对于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患者年龄、体重、身高等相关临床资料;对于记数资料运用χ2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 1 计数临床结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较对照组低25.28%, 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方面,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需要静脉辅助用药患者例数较对照组多, 但是经χ2检验表明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实验组需要静脉辅助的比率较对照组高出15.63%, 这个比率还是较高, 这也是硬膜外麻醉法较脊麻法不足的地方。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实验组有1例患者小于5分, 而对照组有6例患者小于5分, 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此7例患者, 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例患者术前已存在胎儿宫内窘迫, 而实验组这1例患者在术中存在羊水污染状况;对照组的其余5例患者在术中过程中出现躁动现象, 这可能与麻醉疗效有关, 这说明实验组的麻醉疗效较对照组更优。在患者满意度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高出19.03%, 且经统计学检验,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具体临床结果资料及检验统计量值见下表1。

2. 2 计量临床结果分析 在VAS患者计量结果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低0.5分, 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说明实验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较优, 麻醉疗效较好。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实验组麻醉见效显著快于对照组, 平均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两组无显著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具体计量临床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妊娠期间, 患者的生理有所变化, 麻醉必须考虑患者的生理变化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麻醉要求既要能够确保母子的安全性, 又要满足剖腹产术。麻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麻醉绝对安全、麻醉快速、麻醉高效 [3]。由于全麻能够抑制胎儿呼吸, 对胎儿有较大影响, 其副作用较大;尤其在呼吸复苏与需进入新生儿病房这两个指标方面, 椎管内麻醉显著低于全麻 。椎管内麻醉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保证剖腹产患者清醒, 这样就能够避免母亲误吸与低氧血症等麻醉并发症, 在麻醉过程中又不对胎儿血液循环构成毒副作用, 因而在剖腹产术实施时是最好的麻醉选择[4, 5]。

大量研究表明剖腹产术选择椎管内麻醉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目前已成为主要的剖腹产麻醉方式, 选择硬膜外麻醉还是脊麻仍然存在不少争议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脊麻因安全性不强, Ng PC等学者研究认为脊麻也可用于腹剖产术麻醉。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Apgar评分<5例数较对照组显著低25.28%、15.72%, 而满意度较显著高出19.03%;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静脉辅助无显著差异性。在VAS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显著低0.5分, 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显著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无显著差异性。本文研究认为硬膜外麻醉整体上较脊麻临床疗效显著, 麻醉效果优于脊麻, 而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刘梅,张培波,岳惠,等.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在剖腹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延边大学学报, 2005,3(1):49-63.

[2] Ng PC. Paediatrician attendance at caesarean section. Eur J Pediatr, 2007, 154(8):672-675.

[3] 雷燕,柳均, 尤来委. 盐酸氯普氯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合剂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12, 7(20): 68-69.

[4] 李刚,简道林.剖宫产脊麻低血压的防治进展.实用医学杂志, 2010(11):1885-1886.

[5] 陈旭. 216例剖腹产术的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2(31):15-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剖腹产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把剖腹产的患者65例随机双盲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采用脊麻。对其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Apgar评分<5例数较对照组显著低25.28%、15.72%, 而满意度显著高出19.03%;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静脉辅助无显著差异性。在VAS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显著低0.5分, 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显著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腹产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剖腹产;硬膜外麻醉;脊麻;临床疗效

剖腹产术由于宫缩, 会对患者造成强烈疼痛, 所以术前与术中对患者进行麻醉极大减少了患者痛苦。在临床上麻醉药物利多卡因经常表现为耐药性;而布比卡因与丁卡因具有毒副作用, 且布比卡因麻醉效应较慢[1]。本文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进行剖腹产的患者65例, 然后对剖腹产硬膜外麻醉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5例剖腹产患者,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3岁, 平均年龄为( 26.38±2.62)岁;平均体重(69.90±4.43)kg, 平均身高为(160.54±3.12)cm。65例剖腹产患者中头胎的例数为46例, 比率为70.77%;二胎的例数为17, 比率为36.96%;三胎的例数为2, 比率为4.35%。ASAⅠ级比率为83.08%(54/65), Ⅱ级比率为16.92%(11/65)。按照随机的原则, 把65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有33例患者, 对照组有32例患者;然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及身高等指标分别运用t检验对其差异性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发现三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 两组指标具体值及统计量见表2。

1. 2 入选标准 患者入选标准主要符合6项指标:①患者胎儿足月;②患者无重大疾病;③患者血样检查均正常;④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客观全面;⑤患者均是第一次实施剖腹产;⑥患者完全知情且自愿参加。

1. 3 观察项目 本文主要的观察项目也有7项:①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从用药开始到感觉麻醉时间);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麻醉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无痛VAS等于0, 轻度疼痛VAS的范围在1~4, 中度疼痛VAS的范围在5~7, 剧烈疼痛VAS的范围在8;②术中静脉辅助情况;③仰卧位低血压;④运动恢复:从麻醉开始到下肢关节恢复运动;⑤患者满意度:患者苏醒后对麻醉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⑥胎儿娩出后低血压;⑦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记录评分小于5的患者例数[2]。

1. 4 方法 对于实验组术前1个小时采用3%盐酸普鲁卡因在确定的穿刺点处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对患者进行穿刺。患者穿刺体位取侧卧位。对于实验组患者根据手术情况选择适当的穿刺点。 对实验组的12例上腹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胸8~9椎间隙;8例下腹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胸12或腰2椎间隙;其余会阴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腰4或5间隙。注药方法: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腔后, 从穿刺针向尾端注入3%盐酸普鲁卡因5 ml。10 min后患者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 再续注8~9 ml。注药完毕后再将穿刺针口转向头端, 置入导管约为3.5 cm, 16 min后, 所有患者麻醉效果都符合要求。对照组32例剖腹产患者采用常规脊麻的麻醉方法, 麻醉药物采用3%盐酸普鲁卡因。

1. 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处理, 主要运用t检验方法对于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患者年龄、体重、身高等相关临床资料;对于记数资料运用χ2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 1 计数临床结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较对照组低25.28%, 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方面,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需要静脉辅助用药患者例数较对照组多, 但是经χ2检验表明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实验组需要静脉辅助的比率较对照组高出15.63%, 这个比率还是较高, 这也是硬膜外麻醉法较脊麻法不足的地方。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实验组有1例患者小于5分, 而对照组有6例患者小于5分, 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此7例患者, 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例患者术前已存在胎儿宫内窘迫, 而实验组这1例患者在术中存在羊水污染状况;对照组的其余5例患者在术中过程中出现躁动现象, 这可能与麻醉疗效有关, 这说明实验组的麻醉疗效较对照组更优。在患者满意度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高出19.03%, 且经统计学检验,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具体临床结果资料及检验统计量值见下表1。

2. 2 计量临床结果分析 在VAS患者计量结果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低0.5分, 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说明实验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较优, 麻醉疗效较好。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实验组麻醉见效显著快于对照组, 平均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两组无显著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具体计量临床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妊娠期间, 患者的生理有所变化, 麻醉必须考虑患者的生理变化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麻醉要求既要能够确保母子的安全性, 又要满足剖腹产术。麻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麻醉绝对安全、麻醉快速、麻醉高效 [3]。由于全麻能够抑制胎儿呼吸, 对胎儿有较大影响, 其副作用较大;尤其在呼吸复苏与需进入新生儿病房这两个指标方面, 椎管内麻醉显著低于全麻 。椎管内麻醉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保证剖腹产患者清醒, 这样就能够避免母亲误吸与低氧血症等麻醉并发症, 在麻醉过程中又不对胎儿血液循环构成毒副作用, 因而在剖腹产术实施时是最好的麻醉选择[4, 5]。

大量研究表明剖腹产术选择椎管内麻醉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目前已成为主要的剖腹产麻醉方式, 选择硬膜外麻醉还是脊麻仍然存在不少争议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脊麻因安全性不强, Ng PC等学者研究认为脊麻也可用于腹剖产术麻醉。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Apgar评分<5例数较对照组显著低25.28%、15.72%, 而满意度较显著高出19.03%;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静脉辅助无显著差异性。在VAS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显著低0.5分, 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显著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无显著差异性。本文研究认为硬膜外麻醉整体上较脊麻临床疗效显著, 麻醉效果优于脊麻, 而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刘梅,张培波,岳惠,等.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在剖腹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延边大学学报, 2005,3(1):49-63.

[2] Ng PC. Paediatrician attendance at caesarean section. Eur J Pediatr, 2007, 154(8):672-675.

[3] 雷燕,柳均, 尤来委. 盐酸氯普氯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合剂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12, 7(20): 68-69.

[4] 李刚,简道林.剖宫产脊麻低血压的防治进展.实用医学杂志, 2010(11):1885-1886.

[5] 陈旭. 216例剖腹产术的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2(31):15-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剖腹产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把剖腹产的患者65例随机双盲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采用脊麻。对其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Apgar评分<5例数较对照组显著低25.28%、15.72%, 而满意度显著高出19.03%;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静脉辅助无显著差异性。在VAS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显著低0.5分, 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显著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腹产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剖腹产;硬膜外麻醉;脊麻;临床疗效

剖腹产术由于宫缩, 会对患者造成强烈疼痛, 所以术前与术中对患者进行麻醉极大减少了患者痛苦。在临床上麻醉药物利多卡因经常表现为耐药性;而布比卡因与丁卡因具有毒副作用, 且布比卡因麻醉效应较慢[1]。本文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进行剖腹产的患者65例, 然后对剖腹产硬膜外麻醉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5例剖腹产患者,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3岁, 平均年龄为( 26.38±2.62)岁;平均体重(69.90±4.43)kg, 平均身高为(160.54±3.12)cm。65例剖腹产患者中头胎的例数为46例, 比率为70.77%;二胎的例数为17, 比率为36.96%;三胎的例数为2, 比率为4.35%。ASAⅠ级比率为83.08%(54/65), Ⅱ级比率为16.92%(11/65)。按照随机的原则, 把65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有33例患者, 对照组有32例患者;然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及身高等指标分别运用t检验对其差异性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发现三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 两组指标具体值及统计量见表2。

1. 2 入选标准 患者入选标准主要符合6项指标:①患者胎儿足月;②患者无重大疾病;③患者血样检查均正常;④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客观全面;⑤患者均是第一次实施剖腹产;⑥患者完全知情且自愿参加。

1. 3 观察项目 本文主要的观察项目也有7项:①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从用药开始到感觉麻醉时间);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麻醉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无痛VAS等于0, 轻度疼痛VAS的范围在1~4, 中度疼痛VAS的范围在5~7, 剧烈疼痛VAS的范围在8;②术中静脉辅助情况;③仰卧位低血压;④运动恢复:从麻醉开始到下肢关节恢复运动;⑤患者满意度:患者苏醒后对麻醉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⑥胎儿娩出后低血压;⑦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记录评分小于5的患者例数[2]。

1. 4 方法 对于实验组术前1个小时采用3%盐酸普鲁卡因在确定的穿刺点处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对患者进行穿刺。患者穿刺体位取侧卧位。对于实验组患者根据手术情况选择适当的穿刺点。 对实验组的12例上腹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胸8~9椎间隙;8例下腹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胸12或腰2椎间隙;其余会阴剖腹产术患者穿刺点在腰4或5间隙。注药方法: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腔后, 从穿刺针向尾端注入3%盐酸普鲁卡因5 ml。10 min后患者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 再续注8~9 ml。注药完毕后再将穿刺针口转向头端, 置入导管约为3.5 cm, 16 min后, 所有患者麻醉效果都符合要求。对照组32例剖腹产患者采用常规脊麻的麻醉方法, 麻醉药物采用3%盐酸普鲁卡因。

1. 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处理, 主要运用t检验方法对于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患者年龄、体重、身高等相关临床资料;对于记数资料运用χ2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 1 计数临床结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较对照组低25.28%, 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方面,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需要静脉辅助用药患者例数较对照组多, 但是经χ2检验表明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实验组需要静脉辅助的比率较对照组高出15.63%, 这个比率还是较高, 这也是硬膜外麻醉法较脊麻法不足的地方。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实验组有1例患者小于5分, 而对照组有6例患者小于5分, 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此7例患者, 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例患者术前已存在胎儿宫内窘迫, 而实验组这1例患者在术中存在羊水污染状况;对照组的其余5例患者在术中过程中出现躁动现象, 这可能与麻醉疗效有关, 这说明实验组的麻醉疗效较对照组更优。在患者满意度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高出19.03%, 且经统计学检验,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具体临床结果资料及检验统计量值见下表1。

2. 2 计量临床结果分析 在VAS患者计量结果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低0.5分, 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说明实验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较优, 麻醉疗效较好。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实验组麻醉见效显著快于对照组, 平均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两组无显著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具体计量临床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妊娠期间, 患者的生理有所变化, 麻醉必须考虑患者的生理变化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麻醉要求既要能够确保母子的安全性, 又要满足剖腹产术。麻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麻醉绝对安全、麻醉快速、麻醉高效 [3]。由于全麻能够抑制胎儿呼吸, 对胎儿有较大影响, 其副作用较大;尤其在呼吸复苏与需进入新生儿病房这两个指标方面, 椎管内麻醉显著低于全麻 。椎管内麻醉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保证剖腹产患者清醒, 这样就能够避免母亲误吸与低氧血症等麻醉并发症, 在麻醉过程中又不对胎儿血液循环构成毒副作用, 因而在剖腹产术实施时是最好的麻醉选择[4, 5]。

大量研究表明剖腹产术选择椎管内麻醉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目前已成为主要的剖腹产麻醉方式, 选择硬膜外麻醉还是脊麻仍然存在不少争议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脊麻因安全性不强, Ng PC等学者研究认为脊麻也可用于腹剖产术麻醉。实验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Apgar评分<5例数较对照组显著低25.28%、15.72%, 而满意度较显著高出19.03%;在胎儿娩出后低血压、静脉辅助无显著差异性。在VAS上,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显著低0.5分, 在麻醉起效时间上, 显著快0.97 min;而在运动恢复时间上, 无显著差异性。本文研究认为硬膜外麻醉整体上较脊麻临床疗效显著, 麻醉效果优于脊麻, 而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刘梅,张培波,岳惠,等.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在剖腹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延边大学学报, 2005,3(1):49-63.

[2] Ng PC. Paediatrician attendance at caesarean section. Eur J Pediatr, 2007, 154(8):672-675.

[3] 雷燕,柳均, 尤来委. 盐酸氯普氯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合剂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12, 7(20): 68-69.

[4] 李刚,简道林.剖宫产脊麻低血压的防治进展.实用医学杂志, 2010(11):1885-1886.

[5] 陈旭. 216例剖腹产术的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2(31):1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硬膜外麻醉剖腹产临床疗效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牛的剖腹产手术
碘伏湿热敷对剖腹产切口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