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欣,汪传雷
(1.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230001)
国际家族企业研究热点分析
陈 欣1,汪传雷2
(1.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230001)
为了明确当前家族企业研究的现状,借助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2.0、Excel 2010、SPSS 19.0和Ucinet6软件,从定量的角度,结合相关文献综述,绘制了家族企业研究的知识图谱。发现国外家族企业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家族企业家族特色,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家族企业主;最后,根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的结果,对我国家族企业研究提出建议。
家族企业;知识图谱;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分析
家族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2012年9月4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1],截至2012年7月15日,共有2422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有684家家族企业,占全部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49%。由此可见,家族企业是中国民营企业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所谓家族企业,最早定义自于Chandler,家族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即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基本掌握,则为家族企业[2]。Gersick等也提出确定家族企业的关键是家族是否拥有企业所有权[3]。储小平提出华人家族企业的定义:华人家族企业是家庭/家族资产占主导的家庭/家族关系契约和要素契约的结合体,是家庭/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保持拥有的一个连续分布的状态,而不是某一种具体形态,是家族/泛家族文化规则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组织行为的经济组织。它包括从所有权和控制权不可分离地被家族成员紧密持有的形式,到企业上市后,家族成员对企业资产和经营管理保持临界控制权的企业[4]。在本文中,笔者将家族企业定义为:由个人或者家族掌握企业的所有权,对企业拥控制权,在关键问题上的决策权,且董事会由家族成员参与的企业[5]。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热点或研究现状的研究主要以文献综述的形式,Bammens[6]等人对家族企业的董事会研究进行相关综述,从代理和董事会控制、家族企业的董事会建议和管理工作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Georgiou[7]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研究进行了综述。Colli A和Larsson M[8]将家族企业和企业历史进行了比较研究。Jayaram J[9]等对家族企业的定义、家族企业主、供应链管理等研究进行了梳理。高煦照[10]从家族企业的定义和种类、家族企业的定位和作用、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展趋势和成长路径五个方面对我国现有家族企业研究进行综述。韩经纶、郑秀芝[11]将国内现有的研究归纳为家族企业的合理性及效率、泛家族主义、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弊端分析、家族企业存在原因探究、家族企业的演进模式、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和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问题几个方面。杨志平[12]对国内外学者对于家族企业的界定问题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中外学者都从家族企业的控制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等指标上对家族企业进行界定。邵芳[13]从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生命周期及可持续发展、代际传承、管理职业化四个方面对我国家族企业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张震[14]对“信任与家族企业”的关系这一热点问题的国内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认为对此问题的研究分为:肯定信任对家族企业的作用,信任不仅存在于华人家族之内,也可扩展到华人家族之外等。王正军、郭乃军[15]对家族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别是家族企业的过度投资,在家族企业投资的外部制约因素和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刘浩然[16]对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分别是:代理关系与利他主义、家族企业的概念、公司治理中的非正式契约因素、公司治理的权力结构、继承模式和公司治理组织演进路径的研究。何莹[17]等针对中国家族企业的继任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将家族企业的继任模式划分为内部继任模式和外部继任模式,进而分析了影响家族企业选择继任模式的因素。周志强[18]等探讨了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模式,将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相融合,提出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动机主要有物质动机和精神动机。
在具体的方法运用上,本文采用文献基本数量分析(包括时间分布、空间地域分布和期刊分布)、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因子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并结合Thomson Data Analyzer 2.0(TDA2.0)、Excel 2010、SPSS 19.0和Ucinet 6等软件工具,绘制家族企业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国际家族企业研究的热点,并为我国的家族企业研究提供借鉴和建议。
作为内容分析技术的一种,共词分析(co-word analy⁃sis)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法国文献计量学家提出至今,由于它灵活、简单和结果直观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原理是通过对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或论文中次数的统计,判断学科领域中主题间的关系,进而展现该学科的研究结构,以探索学科的发展,发现学科的研究热点[19]。
社会网络认为每个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社会网络分析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建立社会网络中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对表达这种关系模型的社会网络数据做出恰当的解释,说明社会网络中的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属性与结构[20]。将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文献计量学研究,可以揭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个体在整体网络中的位置及学术研究的共同体[21]。
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文献记录为原则,以Family Business和Family Firm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获得1928-2013年间有效文献为5693篇(截止至2013年5月15日)。从从文献的年代分布上可以看出,在1928-1990年间发表的文献数量仅有199篇,而从1991年后,关于家族企业研究的文献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仅从发文数量上看,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在2004年后有了飞速发展。普赖斯首先将科学这一定性的体系用定量的方法来计算,他发现科学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绘制了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后经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S型曲线。通过SPSS 19.0软件对文献年代分布进行Logistic曲线回归分析,参考科学文献发展规律的S型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中,并且发展的速度是在不断增加的,从图1中未能看出可以显现研究成熟的拐点,说明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尚未进入成熟阶段。2013年的文献由于数据库收录不全,仅有106篇,所以在图1中出现了陡降,但是总体上并不影响文献的增长趋势。
图1 家族企业的文献年代分布
在检索到的5 693篇文献中,共出现了3 210个研究单位,总体来说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还是较为集中的。在所有国家(地区)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共发表了1 814篇文献,第二名是英国,发表了444篇文献,第三名是加拿大,发表文献354篇,中国大陆排在第四位,共发表文献349篇。图2列出了发表文献数量前10的国家(地区)状况,这十个国家(地区)总共发表的文献数量为3 617篇,占总文献数量的63.5%,除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外,剩下6个国家(地区)均来自欧洲,这也是符合家族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状况。据美国《家族企业》杂志统计,美国家族企业的比例达到54.5%,英国是76%,澳大利亚是75%,西班牙是71%,意大利和瑞典甚至超过了90%。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美国对家族企业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这与家族企业在美国的良好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据统计,美国的家族企业贡献了美国40%~60%的GDP,并且为50%以上的美国劳动力提供工作。从各个国家(地区)的研究实力也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地区)的研究实力与该地区的家族企业发展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图2 家族企业的国家分布(前10)
关于家族企业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大学是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其次是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在前发文量前20的作者单位中,均为各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其中15所来自美国,2所来自加拿大,1所来自澳大利亚,两所来自亚洲,分别为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见表1)。从各个国家(地区)高校的发文量排名可以看出,美国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在前50名统计中也未见中国大陆的高校入围,目前大陆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可能不够集中,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
表1 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作者单位
关于家族企业研究发文量第一的期刊为Family Business Review,该期刊1988年创刊,是一本主要发表关于家族企业研究的学术期刊,由赛奇出版公司(Sage Publications)联合家族企业研究会(Family Firm Institute)发行。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均为商业研究和管理类的期刊,其中不乏Harvard Business Review这样的权威期刊,可以看出国际上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见表2)。
表2 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
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共出现7738个关键词,频次为13 759,本文选择出现频次前30位的关键词见表3,共出现2 318次,约占总出现频次的17%。
表3 排名前30位的家族企业研究高频关键词
本文对排名前30位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通过TDA 2.0转换为共词矩阵,以方便后期分析。聚类分析是依据个体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群体进行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个体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通过Ochiia系数,在Excel表中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似矩阵,通过SPSS19.0进行系统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选择Ward法,得到如下聚类结果,如图3。通过对聚类结果的初步分析,大致将家族企业研究划分为5个知识热点群。但是,系统聚类仅仅从一维上显示出各个研究热点间的关系,其显示结果并不形象。
图3 家族企业研究聚类树形图
对相似矩阵进行进一步处理后得到相异矩阵,通过SPSS19.0进行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以二维空间来展示各个知识热点间的关系,得到图4。通过对多维尺度分析结构图的进一步分析,容易发现其聚集成的子群大致有5个,与之前系统聚类产生的结果相似。
图4 家族企业研究多维尺度分析结构图
结合SPSS19.0软件的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本文将家族企业的研究热点归结为如下几类:
(1)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研究。包括对家族企业所有权问题的研究(family ownership)、对家族企业控制权的研究(family control)、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corporation governance)、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s)、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和公司绩效的研究(performance)。对于家族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从众多学者对于家族企业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所有权控制权问题在家族企业中的重要性。Chandler[2]、Gersick[3]最早就从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角度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为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也是家族企业的热点研究之一,如家族企业的董事会研究、代理问题研究。例如,Davis最初构建了家族成员、所有者和管理者组成的三环模型[22]。Schwartz和Barnes提出,引入外部董事可以提高家族企业的决策质量,合理的预期外部董事的贡献、忠诚度、外部董事是否遵循程序是外部董事发挥作用的三个必要条件[23]。在代理问题的研究上,信息不对称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Van den Berghe和Carchon在研究代理机制时提出,代理人很可能会因为与企业所有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利用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该决策很可能会损害到家族企业所有者的利益[24]。Chahine等人认为家族企业拥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现象应被减弱[25]。
(2)家族企业文化和战略研究。包括对家族本身的研究(family)、家族企业文化(culture)、中小型企业研究(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中国大陆地区(China)、战略(strategy)、企业管理(management)、产品平台(product platform)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几个热点问题。对于家族本身、家族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家族成员、家族企业的特点等多个方面,Redding认为华人之间的信任是个人之间的信任,对家庭拥有绝对信任,而对朋友或熟人的信任是有限的,即家族主义信任。中国的家族企业具有鲜明的特点,儒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对家族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家族企业[26],Redding认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家族企业同时存在于家族企业中,如礼品交换,儒家文化价值体系也融入家族主义,例如仁义道德,内外有别。他认为“信任”对于中国人非常重要,中国人的信任建立在个人承诺以及保持名誉和面子基础上[26]。Sirmon等人认为家族企业所特有的资源具有两面性。如果能管理和利用好这些特有资源,其能够转化为家族企业的竞争优势[27]。中小型企业在现有的家族企业中占很大部分,因此对于中小型家族企业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家族企业的不断发展,战略发展问题也是家族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例如建立产品平台,全球化发展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战略问题。
(3)家族企业主及代际传承问题研究。包括企业主(en⁃trepreneurs)、公司首席执政官(CEO)、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succession)、家族教育问题(education)及企业创新(innovation)。家族企业中,家族企业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家族的领袖,家族企业主的能力是指其通过对不确定环境的敏锐观察,获取资源、发现机会、协调整合企业内部各个要素,提高组织绩效求发展的能力。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一直是家族企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富不过三代”一直成为困扰家族企业的问题,将家族企业传承给下一代还是交予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的传承是家族内部一种信息、信念、资源的传递,是两代间经验的传递[28]。因此,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4)家族企业商业模式及决策研究。包括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决策(decision making)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几个热点问题。商业模型包含大量的商业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特定公司的商业模式。它能显示公司在以营利和可持续性盈利为目的,用以生产销售传递价值及关系资本的客户网、公司结构、客户等方面的价值[29]。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对于其商业模式的讨论也是非常多的,Hernandez[30]讨论了中小型家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5)家族企业伦理及可持续发展。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感(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伦理(ethics),可持续发展能力(sustainability),企业协作(collaboration)及家族农场(family farms)几个研究热点。Hebert[31]讨论了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中的伦理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Niehm等人[32]讨论了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感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是对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可持续发展是所有企业都应关注的问题,协作及合理的管理都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家族企业的自身具有的特征在促进家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Brenes等人认为应在公司内部制定相关的政策,包括家族成员在内及公司股东、董事会都应遵守,该政策的目的是使得信息能够在董事会及股东之间透明的、充分的传递,以避免在进行公司管理时遇到障碍,使得企业可以长久的延续下去[33]。家庭农场作为家族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组成,是指由家庭拥有并运作的农场,与家族企业一样,往往世代相传,是人类历史大部分阶段及当代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家庭农场占到美国农场的98%。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34],这也是值得国内学者进行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确定家族企业的研究热点,本文选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中的Netdraw工具,将之前处理得到的词频排名前三十位的高频词共词矩阵输入,生成知识图谱,如图5。从图5可以看出,连线较多且处于中心位置的关键词为family business,family,corporate governance,entrepre⁃neurs,performance,China。其中family business和corporate governance及family处于最中心的位置,说明对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和家族内部问题的研究在家族企业研究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图5 家族企业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中心性”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重点之一。个人或者组织在其社会网络中具有怎样的权利,或者说居于怎样的中心地位,这一思想是社会网络分析者最早探讨的内容之一。在Freeman[35]的研究工作中,他既谈到了“点的中心度”(Point Centrality)和图的“中心势”(Centralization of A Graph)。Sccot[36]提出,中心度是对个体权力的量化分析,而中心势指数是对去群体权利的量化分析。本文主要对关键词进行点的中心度分析,以确定其重要性,即分别对家族企业研究进行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进行分析。
从表4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对于家族企业家族特性(family)的研究是对家族企业研究中最为关注的研究,其次是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研究和对家族企业主(entrepreneurs)的研究。中小型企业(SMEs)和中国(China)这两个关键词在家族企业研究中的地位也较高,可以看出在对家族企业进行研究时,中国和中小型企业往往是学者们容易选择的研究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家族企业协作(collaboration)研究排名也较高,这里的协作可以是家族企业内部各个成员间的协作,也可以是企业之间的协作,目前企业间结成联盟,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表4 前10位关键词中心度排名
通过对家族企业研究知识图谱的划定及分析,可以看出,家族企业研究处于上升态势,我国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家族企业在中国的数量及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国内学者在对家族企业进行研究时,应抓住家族企业研究的核心问题,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同时针对中国家族企业特色进行有个性的研究。本文有如下建议:
(1)重视对家庭农场(family farm)的研究。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业经营单位。家庭农场作为家族企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其他农业组织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有五个方面的优势:家庭农场的稳定性和规模性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家庭农场有利于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家庭农场有利于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家庭农场有利于政府支农政策的落实;家庭农场有利于农业文化的传承[37]。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家庭的代际传承,是在家庭环境下的濡化过程。国外对于家族农场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国内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为此,学者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多向美国等研究较为成熟的国家学习,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对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研究,为国家提供理论依据和帮助。
(2)从知识图谱可以看出,对于中国(China)和中小型企业(SMEs)这两个研究对象的研究是非常多的。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中,中小型家族企业占绝大多数,同时,中国家族企业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因此学者们应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对中国家族企业的中国特色进行研究。
(3)目前,企业间结成联盟共同面对全球化经济的挑战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通常是不完全流动的、稀缺的、不能完全被模仿的并且不能完全被代替的资源[38]。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的建立,通过控制和利用外部独特的战略资源,能够强化企业的战略环节并扩展价值链以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39]。因此,战略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共享资源,共担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福布斯中文网.福布斯2012年家族企业调查报告[EB/ OL].(2012-09-03)[2013-05-10].http://www.forbeschina. com/review/201209/0019773.shtml.
[2]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00-101.
[3]Kelin F Gersick,John A Davis,Marion M Hampton,et al.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Life Cycles of the Family Business[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oks,1996:2-150.
[4]储小平.华人家族企业的界定[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49-53.
[5]陈欣.家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6]Bammens Y,Voordeckers W,Van Gils A.Boards of Direc⁃tors in Family Businesse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1,13(2):134-152.
[7]Georgiou T.3rd Annual EuroMed Conference of the EuroMed Academy of Business:Business Developments Across Coun⁃tries and Cultures[C].Marseille:EuroMed Management,2010:1366-1367.
[8]Colli A,Larsson M.Family business and business history:An example of comparative research[J].Business History,2014,56(1):37-53.
[9]Jayaram J,Dixit M,Motwani 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family businesses in In⁃dia:A multiple case study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4,147:472-485.
[10]高煦照.家族企业理论研究综述[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1):10-12.
[11]韩经纶,郑秀芝.当代家族企业研究综述与展望[J].华侨大学学报,2004(1):24-29.
[12]杨志平.国内外家族企业界定综述[J].企业家天地,2009(3):212-214.
[13]邵芳.我国家族企业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评述[J].福建论坛,2010(10):42-44.
[14]张震.信任与家族企业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2):75-78.
[15]王正军,郭乃军.家族企业投资行为文献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8):25-27.
[16]刘浩然.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几个关键问题:综述与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7):20-34.
[17]何莹,赵曙明,王德才.中国家族企业继任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5):105-109.
[18]周志强,田银华,邹新月.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研究——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109-112.
[19]张晗,王晓瑜,崔雷.共词分析法与文献被引次数结合研究专题领域的发展态势[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378-380,426.
[20]林聚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47.
[21]赵丽梅,张庆普.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知识管理研究范式分析[J].情报学报,2012,31(1):95-103.
[22]Eric W K Tsang.Learning from overseas venturing experi⁃ence-The case of Chinese family business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1):21-40.
[23]Schwartz M A,L B Barnes.Outside boards and family busi⁃nesses:Another look[J].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3):269-285.
[24]Van den Berghe L A A,Steven Carchon.Agency Relations within the Family Business System:an exploratory approach[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3,11(3):171-179.
[25]Salim Chahine,Nicholas S Tohmé.Is CEO Duality Always Negative?An Exploration of CEO Duality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in the Arab IPO Context[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9,17(2):123-141.
[26]Redding S B.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与风格[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3:50-67.
[27]Sirmon D G,M A Hitt.Managing resources:Linking unique resources,management,and wealth creation in family firm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Practice,2003(2):25-37.
[28]Jon C Carr,Jennifer M Sequeira.Prior family business expo⁃sure as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60(10):1090-1098.
[29]A Osterwalder,Y Pigneur.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Ori⁃gins,Present,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5,16(1):1-25.
[30]Hernandez F L.Essential competences for small and medi⁃um family enterprises:A model for business success[J].Re⁃vista deciencias sociales,2007,13(2):249-263.
[31]Hebert F J,Bass K E,Tomkiewicz J.Ethics in family vs nonfamily owned businesses[J].Psychological Reports,2002,91(3):952-954.
[32]Niehm L S,Swinney J,Miller N J.Commun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family busines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8,46(3):331-350.
[33]Chaur Shiuh Young,Liu Ching Tsai.The sensitivity of com⁃pensation to social capital:Family CEOs vs.nonfamily CEOs in the family business group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8,61(4):363-374.
[34]朱瑶.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职业农民是今后重要方向[EB/OL].(2013-02-01)[2013-05-21].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201/c1004-20405390.html.
[35]Freeman L C.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Social Networks,1979,1(3):215-239.
[36]J Scott.Social Network Analysis:A Handbook[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0:1-224.
[37]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7-159.
[38]Das T K,Teng B.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1):31-611.
[39]周世兴,蔺海鲲.战略管理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
An Analysis on the Hotspots of Research on Intermational Family Business
CHEN Xin1,WANG Chuan-lei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2.School of Busines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01,China)
In order to def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family business,the paper,from the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 and combined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draws the knowledge map of the rdsearch on family business by means of biblio⁃metric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using Thomson Data Analyzer 2.0,Excel 2010,SPSS 19.0 and Ucinet 6 soft⁃ware.It shows that the hotspots of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family business focus mainly on family characteristics,corporate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conometric analysis and knowledge map.
family business;kmowledge map;hotspot of research;bibliometric analysis
F276
A
1007-5097(2014)06-0152-06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6.028
2013-06-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102157)
陈 欣(1987-),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计量学;汪传雷(1970-),男,安徽合肥人,教授,博士,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欧世平]
●理论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