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西安市中医医院心病科 (西安710001)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彻夜不能入眠,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等[1]。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及健康。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失眠多是服用中枢神经系统镇静药物,如定、舒乐安定等安眠药物方法,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大,容易使患者产生较强的依赖性,疗效不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调心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38例,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3年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7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10例,女2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3年。对照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43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失眠症诊断标准[1]。②签定知情同意书;③年龄在18~65岁之间;④对研究人员的治疗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
排除标准: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一周前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主要选下列穴位:如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安眠。临床随证配伍下列穴位:临床表现是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三阴交;②临床表现是心肾不交型,加太溪、然谷;③临床表现是心胆气虚型,加胆俞、胆俞、丘墟;④临床表现是肝阳上亢型,加合谷、太冲;⑤临床表现是脾胃不和型,加中脘、足三里、丰隆。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穴位皮肤,采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25mm×40mm)进行针刺,用泻法,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山东省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7021277)每日0.4mg,每晚临睡前服,疗程同治疗组。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失眠的评定标准制定,治愈:睡眠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全部消失,每晚连续睡眠在7h左右;显效:睡眠及伴随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每晚睡眠在5h以上;有效:睡眠及伴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睡眠及伴随症状治疗前后无改变。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讨 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位在心,凡忧思过度,劳倦过度,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或房劳过多,肾阴耗伤,水火不济,心肾不交;或饮食不节,聚湿成痰,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或情志失常,阴虚火旺,肝火上扰,心神不宁。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不交。故治疗上以调整阴阳,调心安神为原则。
神门为心经之原穴,能宁心安神;内关为八脉交会之穴,百会、四神聪为督脉之穴,络肾贯心,其气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支配人体的精神意志活动,四神聪向百会方向刺入,可以聚经气,安神定志,从而起到镇静安神达至治疗安眠效验。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疗法治疗失眠,可能与针刺对大脑皮层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有关(如神经-体液调节),使皮层的兴奋状态有所抑制,改善了皮层功能[3]。结合辨证取穴,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可产生口干,嗜睡,头昏,乏力等,有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不良反应。本研究提示:调心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3] 张 欣,严兴科,唐 强,等.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9):67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