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术后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2014-03-06 01:01:46龚福太孙义军祝志强
陕西中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证型分型证候

孙 晴 龚福太 孙义军 祝志强 刘 波

西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脊柱病区(西安710001)

腰椎术后综合征是腰椎术后一种常见而且棘手的并发症,现代医学治疗为再手术或药物镇痛治疗。中医认为手术治疗,亦为一种损伤,术后,局部筋、肉受损,血瘀气滞,经络、气机运行受阻,不通则痛[1]。腰椎术后综合征中医诊断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对痹证(腰痹)则有着较为明确且有效的治疗手段[2]。而目前检索到的关于腰椎术后综合征文献这方面针对性的研究较少,对其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性相关研究。故此我们针对138例此病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体质、病史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1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共138例,均为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患者,其中男63例,女75例;单纯开窗减压术42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91例,其他手术2例;平均年龄67岁。

纳入标准 ①术前符合《现代骨科学》[3]、《现代腰椎外科学》[4]中关于腰椎疾病诊断标准且有明确手术指征者。②行腰椎后路开放手术后,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较长时间内存在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或存在马尾神经症状者。意识清晰,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同时患有脊髓型颈椎病者、糖尿病患者、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有较重的其他疾病,病情危重及由于纳入观察可能加剧病情者或其他有悖医德不适合纳入的患者;拒绝合作或因患有精神疾患等无法合作者;其他研究者认为确实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

研究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主要为医生对患者的诊查、访谈,必要时可由患者家属等补充。采用自行设计的腰椎术后中医辨证分型病例观察表进行信息采集。调查时点:每一患者至少进行术后第14天、术后第90天、术后第180天(上述后两个时间点为大约时间),3个时点的观察。对调查人员(骨科医师)进行关于腰突症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调查前的培训,主要有研究观察表基本因素的相关培训、辨证技术规范化的培训、患者访谈技巧的培训、填表操作说明等。调查周期在6月左右。调查地点为本院骨科病房及门诊。中医证型名称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及《中医诊断学》,选取适合本证及符合临床实际的证型命名。

统计学方法 将核查完毕的调查表格严格按要求进行数据的录入,采用数据库软件包EPldata3.1录入,转化生成SPSS13.0软件包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管理、维护和分析。

研究结果 术后第14天、第90天、第180天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术后第14天、第90天、第180天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讨 论 本研究对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调研,术后综合征各观察时点的病例数不等,是由于大部分患者术后14d时仍住院四诊资料较好采集;而术后90d及180d患者四诊资料基本在门诊完成,因部分患者为外地人,术后回其当地故有少数病例的信息采集时存在漏填现象。而本研究是以患者的实际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的,故患者例数有逐次减少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提示,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证型是以虚为主,到虚实夹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术后第14天主要由于手术耗伤气血,患者中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相关因素主要以手术时间较长(3h以上),出血量较多(1000mL以上),术后引流量不多(200mL以内)多见。气虚表现为面色少华、疲倦乏力、纳差、脉细等;部分患者为虚中夹实,以夹血瘀为主,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紫等。

术后第90天及180天时患者中主要以肝肾亏虚证为主,相关因素主要以患者病程长(3年以上)术前症状重、年龄相对较大(平均年龄69.8岁)、手术时间较长(3.6h以上)、行多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98.1%)、出血量较大(1500mL以上)引流量大(500mL以上)居多。此阶段以肝肾亏虚为主要证候的患者进一步增加,此时主要表现为腰酸痛,腿膝乏力屈伸不利,劳累更甚,卧则减轻,腰腿发凉,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而且肝肾亏虚夹瘀夹痰湿者表现为倦怠或头重如蒙,胸闷或时吐痰涎,少食多寐等症。

本研究结果提示,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主要相关因素为:患者年龄偏大,术前病史时间较长反复多次保守治疗,行内固定手术者居多,术中出血量较大及术后引流量多少。笔者认为上述因素与腰椎术后综合征证候的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其相关性较综合全面地反映了腰椎术后综合征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客观性,可为规范腰椎术后综合征中医辨证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本研究首先对近年的文献进行了调研,而且对国家规范教材、行业标准、著作及有关文献中有关腰椎术后综合征的证候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归纳,然后对临床中医学专业医生、专家咨询及调研结合专家意见制定一个科学的临床证候信息观察表,其后的研究可建立在该信息表所收集的信息数据上。进行对证候数据进行归纳分析,而且通过临床的运用,基本上体现了腰椎术后综合征由以虚为主,虚中夹实的动态变化规律。

[1]孙 晴,孙义军.熏蒸配合推拿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症132例[J].陕西中医,2012,33(8):998-999.

[2]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76-977.

[3] 赵定麟.现代骨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03-1355.

[4] 贾连顺,李家顺.现代腰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71.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猜你喜欢
证型分型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6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4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0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