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姝嫱,贾玲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中国传统园林保护现状探析
陈姝嫱,贾玲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该文在调研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各地方园林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传统园林保护的4种基本模式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保护性开发模式是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传统园林保护模式。
传统园林;保护模式;利弊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与西方园林、伊斯兰园林一道,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1]。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迁,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时空落差。何去何存是传统园林保护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具有辉煌成就的传统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好传统园林文化遗产,不仅能丰富文化多样性,更能让传统园林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如今倡导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大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延续。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汲取了各朝各代的造园精髓、也受到各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洗礼。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体现了各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朝代兴衰、工艺水平,并且从它的细枝末节中折射出的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对“本与自然、高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更加让今天探索和学习中的我们受益匪浅。
1.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专为皇家修建的园林[2],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建造的“灵囿”被认为是皇家园林最初的形式。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2]。由于皇权的绝对权威,皇家园林的造园在规模、选址、建筑构建方面都几乎没有限制而力求恢弘大气,因此皇家园林多有较明确的轴线关系,而由于其规模的宏大所具有的诸多“园中园”、仿制景点等,将其一并融入中国传统园林追求自然的造园手法中来,使皇家园林整体的丰富度和气势也相比于私家园林有很大区别。
1.2 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与皇家园林同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典范。长期以来,江南地区繁荣的园林文化就是中国园林研究的主要对象,尤其是明清以来的江南古典园林遗存“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全国之冠”、“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3]。相较于皇家园林的气派,江南的官吏、文人和富商们则更倾向于寄情于自己的一方隐逸于世的山水之间,在蜿蜒的长廊和幽深的小径中品味建筑的精巧、山水的秀丽乃至自己的一腔志向斥诸园中的寓景于情。江南园林是小巧细腻的、是婉转幽深的,更是素雅又富有野趣的。
1.3 其它地方园林
除了上述的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占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地位,在流经千载的广袤的中国土地上也孕育滋养了很多别的地方园林,主要类别有岭南园林,西藏林卡,四川园林,中原园林等。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五岭,曰: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李敏教授八字高度概括了岭南园林的特点:求实兼蓄,精巧秀丽[5]。岭南园林始于南越,岭南园林流派是相对于北京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而提出的,以水体为主的造园手法突破了秦汉以前重台高阁、宫馆复道的格局,不受拘束,强调自然,因而异于北方又有别于江南[4]。
西藏的林卡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传统园林之一。“林卡”是藏语的音译,泛指树茂草盛、风景优美的地方,也包含园林、公园、花园的意思[6]。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起源于西藏远古部落时代的野外踏青活动,有庄园园林、宗堡园林、寺庙园林三种园林类型,具有注重绿化并带有宗教色彩的造园风格,以高原区域和藏民族特色成为中国风景式山水园林体系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7]。
四川园林,又称为巴蜀园林、川派园林,是以四川盆地为核心的四川省、重庆市一带传统园林艺术的总称,起源于巴蜀时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流派之一,诞生于平原和山地等自然环境中。四川园林种类丰富,包括官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宫观园林等,四川园林最典型特点是大多具有历史典故,且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如武侯祠与诸葛亮。四川园林也偏重于借助自然景观,并几乎呈开放游览式,善于借助空间序列的组织引导游览路线,给人亲近大自然的观感,追求天然野趣,是自然与人工的高度融合的以自然美见长的园林。
中原园林主要有河南园林为比较有特色的流派。由于在历史上河南尤其是洛阳和开封两地多是以帝王都城的形式出现,由其特殊的政治环境所决定,河南的园林多以皇家园林为主。多以山石为主,常通过假山、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组合搭配来表现园林的意境美[8],并在轴线关系和空间组织上体现皇家园林的气派规模。
2.1 保护性开发模式
保护性开发模式为中国传统园林保护模式中运用最多的保护模式。此种模式以保护为前提,进行适当的保护性开发。主要用于知名度高、完整性好,具有文化传播展示意义的园林。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大部分为保护性开发,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等著名园林。
2.2 开发性保护模式
与保护性开发模式侧重点相反,开发性保护模式以开发为前提,对园林的保护程度比较低。适用于历史年代较短、历史价值不高,保护价值较低的园林,丽江木府即是其中之一。
2.3 控制性保护模式
除了保护性开发模式和开发性保护模式,还有很多园林暂时不具备开发的条件,因此先保护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进行开发。采用这种模式的一般是历史年代较久远,历史价值高,但技术手段或经济因素还达不到开发要求的园林。
2.4 无保护模式
还有一些社会知名度低,但是学术价值高的园林,较少得到关注,处于无保护状态,如四川新繁东湖。
3.1 缺少应急机制
知名度较高的园林,在节假日人流量大,超负荷的人流量将会对园林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和影响,因此,应该针对这类的园林制定一些应急机制,限流制度将是应急机制的本质所在。
3.2 体验性差
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中能畅游并细细品味其中韵味的人少之又少,走马观花的游览恐怕是很多只为来此一游的人们不经心的选择。作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是不是还能带给游客一些什么切身的体验呢?有体验感的园林可以吸引游客前往,也能在游客心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为游客的第二次到访提供更大的可能。
3.3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强调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景观作为一种载体,通过它的透视,城市规划将得以延展。而传统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规划中需要重点保护的部分,与整个城市轴线的相互影响也应该是城市景观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在城市景观化的进程里,传统园林的保留利用不可忽视,那么在传统园林的保护上,对园林天际线的保护、对园林远景、借景的保留也应该从城市规划的大局上给予考虑。
3.4 人才缺乏
传统园林高超的造园手法和艺术格调多来自于古代的文人骚客或技艺精巧的匠人,而园林的主人也一般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理解能力,因此对园林的建造维护都是由专人完成的。而现今,专业人才的匮乏,不仅导致一些园林的修复工作盲目进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且一些不尊重历史文化内涵、只顾商业噱头的内部管理运营方法也大大伤害了传统园林的形象,破坏了传统园林的本来文化。
3.5 基础资料缺乏
虽然一些社会知名度高、历史价值高的园林基础资料很全面,但是一些知名度不高但学术价值很高的园林却非常缺乏基础测绘资料,一旦有灾难性的破坏,这些园林的修复将非常困难,造成重大损失。
传统园林的保护是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短期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文化效应之间需要进行权衡,既要能保证传统园林保护能正确、有效地持续发展,又要能满足眼前的游客需求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传统园林的保护制度。
4.1 限流制度的设立
在众多对园林的破坏因素里,超过承载力的人流对园林的破坏力是最不容忽视的,因此其应对机制也最为重要。不论哪一种保护模式的园林,都应该制定相应的限流制度,保证在人流量最大的节假日不至于人满为患,在园林里寸步难行只能观人海。门票预约制度将会是限流制度的一大根本制度,采取在网上进行预约,是现在国际上普遍采取而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流量控制方式。
4.2 增强体验性
开展一些体验项目,不仅能让游客更加感受到身处悠久的历史氛围中,所带给游客的观感和体验也能让人切身体会园林的珍贵和艺术性,在脑海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内心对园林的爱护之心。这些体验项目,可以是一些配合园林古典氛围的古乐演奏、戏曲、评弹表演,比如拙政园现在的古琴独奏和耦园的昆曲表演,也可以是举办花卉、盆景展览,或者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项目体验。
4.3 控制性规划的制定和加强管理的制度规范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园林的文化背景和周遭历史环境正在逐渐消失,而周边环境的变化将会对园林的风貌丧失有所影响。单独对园林进行保护会造成园林的孤立性,所以应该引入控制性保护规划的内容,对园林周边的视觉景观的控制、城市规划方面的引导、周边划定保护区等相关方面进行规定。
4.4 对历史原真性的保留
传统园林的损耗与修复无法避免,但是在修复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以现代的审美眼光去改造园林,将传统园林加上新的元素,结果造成园林本真历史风貌的丧失,这对园林保护非常不利。为了真实、完整地保护传统园林的历史风貌,应该尽量丢弃为了现代的使用意义而存在的改造设计,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园林的本来面目,力求“修旧得旧”,保留园林的原真性,尊重园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化变迁,并合理地加以保存。
4.5 重视课题研究和加强人才培养
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保护的工作,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人才。园林产业正走在逐渐发展成熟的路上,但是中国的园林教育却比较滞后,导致园林专业的人才比较匮乏,许多园林保护存在的问题都是因为管理实施者的不专业直接或间接导致,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应加大研究力度,加强人才培养,使更加专业的人才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才能在园林保护和修复的进程中切实完成好各项工作。
4.6 完善的经费来源
传统园林的保护是一项需要长久维护且耗资巨大的事业。门票只能作为保护经费的补充而无法充当全部来源,除了政府的拨款,应该建立专项基金,以明确资金的用途。而在社会赞助方面,宣传教育能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园林存在的意义和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政策上对赞助者有所倾斜,引导有实力的企事业加入到传统园林的保护的行列中来,为经费来源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保护。如何妥善地保护好传统园林,这不仅需要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和研究,也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本文在研究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四种中国传统园林的保护模式:保护性开发模式、开发性保护模式、控制性保护模式、无保护模式。在分析了每种模式的利弊后,得出了保护性开发模式是我国传统园林最适宜的保护模式的结论,并提出了中国传统园林发展趋势和保护的建议。期望我国的传统园林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1]熊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7):1-2.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9.
[3]童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8-41.
[4]陆琦.岭南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8.
[5]李敏.岭南园林[J].今日中国,1999(4):36.
[6]周维权.西藏的林卡[J].中国园林.1985(4):11-15.
[7]邓传力.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042-13044.
[8]吕岩.河南传统园林探研[D].郑州:郑州大学,2007(5):70-71.
[9]沙延鹏,王岩.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杂粮作物,2010,30(6):455-456.
[11]左建晓.浅析园林植物配置[J].园艺与种苗,2011(4):58-60,80.
(责任编辑 戚佳妮)
Explore and Analyse the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CHEN Shu-qianget al.(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Sichuan,Chengdu 610031)
Traditional garden was the vit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How to protect appropriately and get it better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was the most concerned problem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rotecting Imperial Garden,Jiangnan Private Garden and Various Regions Local Garden,four protection mode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summarized.The protecting-dominating exploitation mode which was suitable for our status situation was provided.
Traditional Garden;Protecting mode;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TU985.12
A
2095-0896(2014)01-011-03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1DFWH01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项目(编号:SWJTU12CX104)。
陈姝嫱(1990-),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四川传统园林保护。E-mail:260763428@qq.com
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