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武术文化的国际表述探讨

2014-03-06 17:44苏前辉肖作洪王庆奖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云南

苏前辉,肖作洪,王庆奖

(1.云南财经大学 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2.武警边防部队士官学校,云南 昆明 650214;3.昆明理工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已经遍及世界各地,相比之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却相对滞后。中国文化能否实现走出去,关乎到中国文化观念的海外声誉,影响着中国软实力的形成。作为中华武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云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如何才能走出大山,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并产生应有的影响,这是摆在云南文化界同仁们面前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关于“国际表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形象通常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大幅增长还有用。一个糟糕的形象会导致很大损失,而这一损失,是任何常规的实力都无法弥补的。一个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进而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传播能力的强弱通常取决于传播内容、表述方式、传播途径等因素。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一定的情况下,表述的方式就成为关键。国际传播需要借助国际表述的形式,这是铁律。那么什么是国际表述呢?国际表述就是借助国际流行的话语体系,即国际通行的语言逻辑、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来陈述、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和外在形象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国际表述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范畴:物质产品、文字信息和形象表达。物质产品指物质产品中文化内涵的含金量,即文化内涵的附着量(cultural-loadedness),包括所在文化国或者文化对象民族的自然风光、日常生活物品、其所生产的产品等;文字信息则指文字信息所承载的文化内容量,如文字符号所传递的含义与信息等,包括书籍、杂志、报刊等;而形象表达则指表现文化内涵的电影、电视节目、视频音频、服装服饰、音乐舞蹈、美术作品以及符号设计等。这些范畴对于文化输出来说都指向一民族文化的表述,即哲学思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历史上看,一种文化的国际表述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借船出海阶段,即借助国际流行话语体系来表述自身文化,使自身文化走向海外。由于国际流行的话语方式一般是由某个强国的文化所主导,如今天的欧美文化,自身文化的表述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思维和逻辑方式上参照这种强势的文化方式。第二阶段是兼容并蓄阶段,即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并存。这一阶段往往是弱势一方通过努力和斗争,逐渐获得强势一方的理解和认可,继而逐渐融入国际流行的话语体系,取得与强势文化共存的资格。第三阶段是自成一体阶段。这一阶段被表述的文化已经完全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或者说已经摆脱了强势文化所造就的流行话语体系,实现了文化表述的自主性,自成一体,并成为该体系的主流,为世界普遍认同乃至效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卓著,引来了无数好奇的目光。世界各国纷纷把中国作为一个成功故事来研究,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解读,其中有很多是误读。误读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对中国故事,即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与思想、风俗与人情缺乏了解;二是受限于西方的固有思维,即目前业已形成的以西方主义为中心的“流行话语体系”。而我们自身对“中国故事”的表述也存在问题,除准确性、有效性不足之外,最严重的就是我们对国际社会通行的表述形式把握和应用的缺失。由此形成的后果,便是我们的表述常常流于自说自话、自言自语,故事的讲述过于抽象,说教味道浓,不注重故事的情节和细节,不重视突出人的存在和人文情怀的表达,不注重采用国际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再则,广义和宏观的翻译工作也不到位,即没有研究受众的文化传统、接受方式、环境和心理特征就轻率地开展对“中国故事”的翻译活动,这样一来,非但没把故事讲好,反而损及“中国故事”乃至中国的外在形象。

如果说我们无法使西方中心主义的固定思维发生改变,我们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外宣策略。具体来讲:一方面要摒弃陈腐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不断与时俱进,为文化内容和形式注入时代元素,努力构建合乎国际规范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文化传播力,将高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用更具亲和力、更加国际化的方式讲好“文化故事”和“中国故事”。事实上,许多国外文化产品进入中国时,都有意识地加入中国元素,以适应中国市场需要。中国文化产品要让更多的国外观众理解并接受,当然也需要借助国际化的表述形式,“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体现的就是文化的国际化原则。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只有积极转化为世界共享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才能最终形成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不过这只是第一步,中国文化国际表述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独立的话语体系,通过自己原创的研究,制定新的表述规范,当然在这期间无疑还要经历一个与现阶段主流话语体系长期共存、竞争、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在世界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漫长的阶段。

二、云南民族武术国际表述的意义

(一)体育与文化建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当中有物质文化,也有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审美、医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根脉之一的民族民间体育,肇源于先民的生产劳动,日渐融入其日常生活,渐次演变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并得以广泛流传。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这种蕴含着各族人民智慧结晶和精神文化内涵的民族民间体育,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事实上,党和各级政府历来就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文化建设的道路、方向、方针、原则等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也提出,“加强优秀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加大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在当前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努力保护传统体育项目,这反映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总体发展趋势。

武术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民族文化样式、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风潮的裹挟下,现代竞技体育对民间传统武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武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智力成果和精神文化样式,发展空间日渐萎缩,某些小的武术门派甚至濒临消亡。如何在快节奏变迁的社会背景下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武术文化精髓,并切实有效地予以保护传承,是深化“传统与现代”这一时代论题、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二)挖掘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繁荣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长期受到尚武传统的感染,各族群众均有习武的习惯。在多数时候和军事、战争联系在一起的“武器”所体现的并非完全是尚武精神,对于有着浓郁内敛性精神文化气质的云南人而言,武器更多地是用以满足强身健体、保家护国的生活诉求。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剑、弩机等兵器。在“战争场面贮贝器盖”上短兵鏖战的群塑中高超的技击动作,便是云南原始武术的最好佐证。

云南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与传统武术相关联的训练程序、器材制作、比赛规则,甚至于辅助医药等内容,都是各民族武术家世代相传的文化结晶,涉及到各民族生产劳动、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及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由于民族性与国际性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关系,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建设毋庸置疑地必须坚持文化的主体性,也称“文化的民族性”。只有深入发掘和充分开发优秀民族文化要素,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在新时期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有生资源,才能有效地推动世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成人类共享的精神家园。因此,对云南卓有影响的邹氏拳法、沙氏拳法、彝族武术、大理白族点苍武术、傣族武术等少数民族传统武术进行国际表述,即是在实践中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对于加快民族文化强国强省战略的实施步伐、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以国际表述方式促进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中国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实战运用、强身健体、娱乐观赏等价值,为其国际性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武术不仅传播性广、渗透性强,而且与旅游文化、节日庆典等有很多交叉重合,彼此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和涵化能力。云南各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可以促进地方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武术所隶属的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其固有的特质性内容为其他文化形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诸如民族传统武术对“武德”、“自强不息”等文化精神的强调,对提升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组织的文化内涵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云南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融入经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帮助提升了云南的国际知名度。随着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不断推进,借助国际表述的形式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性开发势将进一步延伸到国际多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链,真正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向国际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

(四)国际表述可为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传承、保护和发展探索新路径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遭遇的难题,是由于受到现代竞技体育及工业化和商业化思想冲击而造成的。现代竞技体育所突出的快节奏、全民性、竞争性和产业联动性,是其赢得广泛受众和丰厚财力支持并走上良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以邹氏拳法为代表的云南民族传统武术的自身特点,用现代竞技体育的表述方式将其向国际社会进行表述,既可以弥合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体育之间的时代理解缝隙,从而获得广泛的受众面,使民族传统武术的产业链得以拓展,又有利于民族传统武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其内在活力,实现非物质文化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现代社会的文化需要继续向前发展,从而使云南民族传统武术步入广泛传承、有效保护的良性循环道路。

三、云南民族文化国际表述当前存在的困局

云南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但对民族文化的国际表述关注不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方面的工作还是个空白。云南民族文化国际表述的现状是:形式单一,即以国际流行的英语语言为主、以翻译为主要表述手段。行业有限,即主要为旅游行业;而所表述的文字也都局限于旅游景区的标识翻译和导游手册翻译等方面。专业水平不高,即在有限的国际表述之中,翻译普遍达不到专业水准,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失误随处可见。规范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和语言内涵中文化理解方面的规范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与组织。主要体现云南民族文化国际表述与国际流行话语体系接轨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对云南民族文化国际表述项目开展专门研究的机构,或者学术团队;缺乏对云南民族文化国际表述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投资的主体。

四、关于云南民族文化国际表述的策略

得益于云南省民族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边防部队士官学校肖作洪同志主持的民族武术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就为开展云南民族武术国际表述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

由于云南民族文化的国际表述实践既需要大团队、大制作的产品,也需要专业化、多元化的专业小团队的精密配合,这就需要云南民族文化国际表述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一条龙生产流程(包括编译审、出版、发行的研究与生产工作机构)。鉴于这个团队的构成需要有外语界、学术界、出版界、影视界、新闻界、演艺界、旅游界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参加,这个团队人员的整合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

(二)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国际表述带来了文化产品制作和传播的便利和快捷。在准确领会和掌握跨文化交流理论与技巧的情况下,完全能使这些文化产品的表达与表述水平得到空前的提升。为了工作长期良性的发展,这就需要调动官方与民间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投资者都能够从中获得各自预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建立良好的国际验证通道

随着云南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云南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空前加快。这为云南民族文化的走出去战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云南民族文化国际表述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我们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每一有利条件,积极实践,接受验证,不断提升国际表述的层次和水平。

(四)用好现有人才资源

我省国际流行语言——英语的专家、教授、博士都不少,他们大多有过英语国家的留学经历,他们中不乏对国际表述有深刻的领悟和独特的见解者,并有不少人心怀以推广云南民族文化为己任、为地方文化建设尽心竭力的意愿。另一方面,我省外语学术团体众多(有外语学会、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会、云南省翻译协会等),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出版过大量研究成果。这些都是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我们必须用足、用好。

五、结语

云南不仅仅自然资源上丰富,由于少数民族众多,传统文化资源亦是琳琅满目。作为云南传统文化重要资源之一的民族武术,是体现云南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保护民族地区文明多样性角度看,这类传统文化资源不可或缺。而保护与传承云南民族武术这类传统文化资源很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中国故事,国际表述”的形式融入国际化大家庭,参与全球文明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在国际舞台上绽放自我、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当然,文化走出去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民族文化国际表述根本上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实现文明间的共通,文化的共融,才是一种理想的更加高级的文明。

[1]姜卫平.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在创新[J].学习时报,2012-07.

[2]孟凡波.翻译应成为促进文化“走出去”的积极因素[N].参考消息,2012-12-7.

[3]赵启正.对外文化传播要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Z].人民网,2006-11-24.

[4]W·施拉姆,W·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5]张彩霞.论对外汉语教育传播的战略思维[J].社会科学家,2010,(12).

[6]郝亚琳.讲好“中国故事”[J].传媒,2012,(3).

[7]张维为.话语束缚弱化“中国故事”[J].人民论坛,2012,(1).

[8]刘小燕.从文化外交看国家对外传播[J].新闻大学,2011,(1).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