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蜡泪样骨病1例

2014-03-06 08:03王海辰吴朋
疑难病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骨病骨干骨骼

王海辰,吴朋

罕少见病例

下肢蜡泪样骨病1例

王海辰,吴朋

蜡泪样骨病;下肢;骨骼发育障碍

患者,男,34岁。主因右下肢疼痛2个月,跛行进行性加重15 d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肢隐痛,尤其长时间行走后,休息后缓解,未行特殊治疗。后在当地医院以骨性关节炎治疗,未见好转。近2个月,患者疼痛加剧,同时发现小腿外侧及足背大小不等硬性包块,相应皮肤凸凹不平。跛行及疼痛日益加重,休息后难以缓解,于2014年3月7日来院就诊。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检查:患者右下肢皮肤温度正常,无红肿,于下肢外侧可触及大小不等硬性包块,无压痛感、无活动性,相应皮肤变硬,有少量色素沉着。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跖间关节活动未受限。实验室检查:血钾 3.7 mmol/L,血钠 137 mmol/L,血氯 98 mmol/L,血钙 2.15 mmol/L,血磷 1.29 mmol/L,其他化验检查未见异常。 X线片示:右股骨、髌骨、胫骨外侧缘和足舟骨、楔骨、第一跖骨及骨皮质不同程度增生硬化,髓腔变小,骨皮质表面凹凸不平,骨干稍增粗。病灶周围可见散在的钙化斑,如象牙样,骨关节间隙清晰,周围软组织结构显示良好,未见异常。X线诊断:蜡泪样骨病(见图1)。病理学检查:于第1远端趾骨进行取材,肉眼观察骨干内新生骨组织一堆,形态不规则,表面无血管和少量出血,镜下可见层板骨排列紊乱,骨小梁及髓腔内有大量纤维组织、未骨化骨组织、胶原纤维和钙沉积,哈佛氏管变形。病理诊断:蜡泪样骨病。目前该病发病原因不明,仍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故只采用对症保守治疗,给予镇痛药布洛芬。

讨论蜡泪样骨病是一种良性、较为少见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增生的骨质常沿一侧骨干自上而下流注发病,故称蜡泪样骨病[1]。蜡泪样骨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5~20岁,男性少多于女性,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1928年由Leri首次报告,又称Leri病[2]。增生的骨质常沿一侧骨干自上而下流注发病,似蜡烛表面的蜡泪,又称蜡泪样骨病或流动性骨硬化症,该病常局限于一侧肢体,较少侵犯头颅与躯干骨[3]。早期无任何临床表现,常偶然发现。往往增生骨质压迫神经核血管,才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和跛行、局部触及骨质改变,需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

影像学表现[4]:骨质增厚增生,异常增生骨质常沿一侧骨干自上而下流注发病。髓腔及骨膜骨质堆积,如象牙样,骨干不规则增粗,骨小梁和骨髓腔明显变小,关节间隙清晰,关节面始终保持光滑。病变可跨越关节波及邻骨,但关节不受累,周围软组织结构无钙质沉积。

蜡泪样骨病应与以下疾病进行相鉴别[5]:(1)骨斑点症,典型表现为干骺和骨骺的松质骨内,散在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条状致密影,长轴与骨长轴平行;(2)石骨症,表现“骨中骨”较为典型,在骨内形成一小骨,大小和形态与正常骨骼相似;(3)进行性骨干发育异常,多幼年发病,以骨干对称性骨皮质和骨膜增生肥厚为表现;(4)硬化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单一骨骼,常有低热病史或外伤史、皮质增厚,骨质增粗,骨髓腔增生硬化髓腔增生硬化,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

总之,蜡泪样骨病有典型影像学征象,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目前对该病发病原因仍不明,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故只可采用对症治。

1 郑海军,同海军,黄忠雄,等.蜡泪样骨病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2006,22(11):1339-1340.

2 程超,李晓天,姜畅.蜡泪样骨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2):213-214.

3 倪卫东,栾和旭,何盛江.蜡泪样骨病1例[J].临床骨科杂志,2003,6:182.

4 陈振强,刘国瑞,郭岳霖,等.蜡泪样骨病的影像诊断口[J].放射学实践,2004,19(7):515-517.

5 王绪.放射诊断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254-255.

075000 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影像科(王海辰),骨科(吴朋)

10.3969 / j.issn.1671-6450.2014.08.032

2014-05-27)

猜你喜欢
骨病骨干骨骼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国家发明专利 六十分钟见效 专治颈腰骨病 记者二次专访——中医外治 快速见效 快速治愈 持久稳定
国家发明专利 六十分钟见效 专治颈腰骨病 记者二次专访——中医外治 快速见效 快速治愈 持久稳定
国家发明专利 六十分钟见效 专治颈腰骨病 记者二次专访——中医外治 快速见效 快速治愈 持久稳定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骨骼和肌肉
骨干风采展示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