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意外结局气煞单相思
——解读欧·亨利短篇小说《女巫的面包》及《爱情迷幻药》

2014-03-06 15:18:02杨丽华李其曙任诚刚
关键词:玛莎女巫亨利

杨丽华,杨 波,卢 静,李其曙,任诚刚*

(1. 云南农业大学 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2. 云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300篇短篇小说,分别收录在《四百万》(TheFourMillion)(1906)、《乱七八糟》(SixesandSevens)(1911)等9个集子中。本文将从文章的开篇风格、细节描写、心理刻画、人物描写和“欧·亨利式的结局”等方面,解读选自这两个子集中的两篇短篇小说《女巫的面包》(Witches′Loaves)和《爱情迷幻药》(TheLove-PhiltreOfIkeySchoenstein)。赏析欧·亨利如何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构思,使读者在感受诙谐、幽默意味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他精心设下的陷阱,体验一种聪明反被聪明误,意外结局气煞单相思的令人啼笑皆非、始料不及的结局。

《女巫的面包》讲述的是一个四十岁的大龄“剩女”——面包店的老板娘,玛莎·米昌姆(Martha Meacham)的爱情悲剧。玛莎爱上了一个看似温文尔雅、穿着整洁的破旧衣服、每周到她的面包店买两三次陈面包的“穷困的艺术家”。玛莎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她认为这个“艺术家”必定是穷困潦倒,住在阁楼里,每天只能啃着陈面包画画。于是,她煞费苦心地在“艺术家”的陈面包里慷慨地塞进了很多美味、可口的黄油,期待“艺术家”在惊喜中品尝出她的爱意和关心。不料,玛莎的多情却遭到“艺术家”一顿暴风骤雨般的臭骂。原来,这个所谓的艺术家是个建筑设计师。 他苦苦干了三个月,全力以赴地绘制新市政厅的图纸,准备拿去参赛。他之所以买陈面包,是为了擦去草图上铅笔印。玛莎多情的一举,使其图纸变成了废纸。

《爱情迷幻药》叙述的是懦弱、胆小、心理阴暗,为了爱情不择手段,出卖朋友的药剂师艾基·舍恩斯坦(Ikey Schoenstein)的爱情悲剧。艾基是纽约蓝光药店的药剂师,他富有专业知识、学识渊博、智慧超人而深受顾客的尊敬。他在药店里人缘很好,顾客们都把他当成好朋友、医药顾问和知心人。在药店的柜台里他是个称职、杰出的药剂师。出了药店,他却是个缺乏自信、呆头呆脑的、怯弱的普通人。艾基暗恋房东里德尔夫人的女儿罗茜(Rosy Riddle), 但他胆怯一直不敢向罗茜表白。

强克·麦高万(Chunk McGowan)是人们眼中的混混。他和艾基很熟,他既是艾基的顾客又是艾基的朋友。他晚上经常在林荫路和意大利人打完架后,到蓝光药店找艾基帮他处理伤口。强克是个敢爱的人,他正大胆地追求罗茜。一天下午,强克又来蓝光药店了。这次他显得有些心烦意乱、心神不宁。他告诉艾基,因为罗茜的爸爸里德尔先生 ( Mr. Riddle),一点儿都不喜欢他,所以他和罗茜已在两周前约好当晚9点私奔结婚。眼下,他面临的问题是罗茜一直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他担心罗茜到时候会变卦。所以问艾基有没有一种迷药,能让罗茜服药后对他死心蹋地,并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和他私奔。阴险的艾基为了破坏强克和罗茜的私奔计划,不露声色地打听出强克和罗茜私奔的具体时间,并煞费苦心地把安全剂量的吗啡和奶糖粉末混合在一起,谎称是传说中的爱情迷药。嘱咐强克把药粉放进饮料里,让罗茜服用。企图让罗茜昏睡几个小时来阻止当晚的私奔。紧接着,为确保他的破坏计划万无一失,艾基再一次背叛强克,匆匆到里德尔先生那里去告密。企图通过里德尔先生的粗暴干预来给自己的阴谋上个双保险。不料,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强克和罗茜却在当晚顺利地私奔并于当晚举行了婚礼。原来,在私奔当晚吃晚饭的时候,强克看着清纯的罗茜,打消了给罗茜吃爱情迷药的念头,决心通过光明正大的方式赢得罗茜的爱。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艾基费尽心思配制的那包谜药,却被强克瞅准机会倒进了一同就餐的里德尔先生的咖啡里。希望里德尔先生吃了迷药后能对他这个未来的女婿产生好感。

一、欧·亨利短篇小说写作风格

(一) 开门见山的开篇风格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无论是开篇还是结尾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欧氏特色。欧·亨利崇尚自然、直接和简洁的写作方法。他曾劝他的朋友阿尔·杰宁斯,写作时应尽可能地注意“简单、明白和不加修饰”,“单刀直入地开始,不要扯什么道理。”[1]在《女巫的面包》和《爱情迷幻药》这两篇小说中,欧·亨利正是采用了单刀直入式的开篇方式,在文章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以及主人公的基本情况。譬如,在《女巫的面包》这篇文章中,欧·亨利就是使用直截了当、朴实自然的开篇风格的:“Miss Martha Meacham Kept the little bakery on the corner (the one where you go up three steps, and the bell tinkles when you open the door).”[2]玛莎·米昌姆小姐是街角上的那家小面包坊的老板娘(是那种需要你上三级台阶,而且在你推门的同时门铃就会响起的小店)。”[3]在《爱情迷幻药》的开头,欧·亨利,没有使用浓墨重彩,只是寥寥数语就把故事发生的场景以及药店的经营理念叙述得清清楚楚。“The Blue Light Drug Store is downtown, between the Bowery and First Avenue, wher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streets is the shortest. The Blue Light does not consider that pharmacy is a thing of bric-a-brac, scent and ice-cream soda. If you ask it for pain-killer it will not give you a bonbon.”[4]“蓝光药铺位于林荫路与一号马路之间的商业区,这两条马路在这一带靠得最近。蓝光认为,配制药物同制作小摆设、香水、冰淇淋和苏打水可不是一回事。你要是来求索止痛剂,蓝光不至于卖给你一块夹心糖。”[3]

(二)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欧·亨利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在他的小说中,细节描写真实准确,往往给读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欧·亨利对细节的描写真实、自然,与他本人的经历密不可分。了解欧·亨利经历的读者很容易从他的作品中发现欧·亨利本人的影子。欧·亨利曾做过制图员。在《女巫的面包》中,欧·亨利提到建筑设计师到面包店买陈面包擦草图上的铅笔印,就与他做过制图员的经历有关。他对设计师的制图过程非常了解。在《女巫的面包》中,欧·亨利写到 “a draftsman always makes his drawing in pencil first. when it′s done he rubs out he pencil lines with handfuls of stale bread crumbs. That′s better than Indian rubber.”[2]“一般都是先用铅笔画草稿,待完成后再擦去铅笔的痕迹,而用陈面包擦这种痕迹比用橡皮的效果要好得多。”[5]又譬如在《爱情迷幻药》中,欧·亨利不仅提到了几种诸如:鸦片酊、樟脑阿片酊和安息香胶粉等非常专业的药名,而且还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蓝光药店制药的过程。“To this day pills are made behind its tall prescription desk-pills rolled out on its own pill-tile, divided with a spatula, rolled with the finger and thumb, dusted with calcined magnesia and delivered in little round pasteboard pill-boxes.”[4]“直到今天,它那高高的处方柜台后面还有人在做药丸——先在配药板上把药泥搓成圆条,然后用制药刀分成小块儿,接着把小药块儿捏圆,撒上烧制的镁粉放进一个个小圆纸盒里。”[3]这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可以说是经验之谈。欧·亨利从15岁开始,就在叔叔开的药店当学徒。在那里,他耳闻目染地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后来他曾在奥斯汀当过药剂师。

欧·亨利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中细节描写的影响,在《爱情迷幻药》中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欧·亨利对强克私奔前的那种煎熬、心烦意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以及罗茜犹豫不决,反复变卦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强克的私奔计划描写得也很详细。“Supper′s at seven. At eight Rosy goes to bed with a headache. At nine old Parvenzano lets me through to his back yard, where there′s a board off Riddle′s fence, next door. I go under her window and help her down the fire-escape. We′ve got to make it early on the preacher′s account.”[4]“晚饭七点开始。八点罗茜假装头疼回屋上床。9点,里德尔先生的邻居, 老巴凡扎诺放会我进到他家的后院, 隔壁里德尔家后院的木栅栏掉了一块板子,我从那儿钻过去来到罗茜房间的窗户下面,帮她顺着安全梯溜下来。我们必须早点去牧师那儿。”[3]上述描写也与欧·亨利自己的私奔经历有关,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1887年,23岁的欧·亨利爱上了17岁的阿索尔·埃斯蒂斯(Athol Estes)。因阿索尔的母亲希望女儿嫁给有钱人,所以反对欧·亨利和她女儿交往。1887年7月1日晚上, 阿索尔斯是瞒着父母和欧·亨利私奔到奥斯汀的一位牧师家完婚的。

(三)细致传神的心理描写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传神的心理描写使得他塑造出了许多让读者印象深刻、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艺术形象。在《女巫的面包》和《爱情迷幻药》中,欧·亨利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折射人物的心理,因而把人物的心理描写非常传神。

在《女巫的面包》的面包中,欧·亨利通过玛莎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单相思既想大胆地表达爱意,同时又担心自己过于主动,需要保持矜持而欲言又止的矛盾心理描写得非常到位。“ ‘I do so admire art and’ (no, it would not do to say “artists” thus early) ‘and paintings,’ she substituted.”[2]“‘我很喜欢艺术和’(不,不该这么早就说“艺术家”)‘绘画。’她改了一下口。”[3]又如:“Miss Martha took towearingherbule-dottedsilkwaistbehind the counter. In the back room shecookedamysteriouscompoundofquinceseedsandborax. Ever so many people use it for the complexion.”[2]“ 玛莎站柜台时穿起了她那件蓝绸子背心,她还在后院里熬起了那种神秘的榅桲籽与硼砂的混合物,很多人都用这种混合物的汁美容。”[2]在这段文字中,欧·亨利寥寥几笔就把玛莎“女为悦己者容”的心理跃然纸上。而当玛莎的美梦惊醒后,欧·亨利通过前后对照的手法,通过玛莎的三个动作,就把玛莎的那种尴尬、好心办坏事和恨不得打自己嘴巴的心理刻画得丝丝入扣。“Miss Martha went into the back room. She took off the blue dotted silk waist and put on the old brown serge she used to wear. Then she poured the quince seed and borax mixture out of the window into the ash can.”[2]“玛莎小姐走回后面的房子里,脱下了那件蓝点子绸背心,又穿上了原来的那件棕色的旧哔叽衣服。然后,她把榅桲籽与硼砂煎汁儿倒进了窗外的垃圾箱里。”[3]

在《爱情迷幻药》中,欧·亨利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把强克私奔前那种既兴奋紧张却又束手无策的心理折射出来。“He made a patent-medicine almanac into a roll and fitted it with unprofitable carefulness about his finger.”[4]“他百无聊赖,顺手抓起一本成药年鉴,把它卷成一个筒儿,然后拿手指胡乱往里边插。”[3]“‘say, Ikey, ain′t there a drug of some kind-some kind of powders that′ll make a girl like you better if you give′em to her?’”“‘喂, 艾基,有没有一种药——一种给姑娘吃了能让她更喜欢你的药粉什么的?’”[3]

(四) 速写式的人物刻画

欧·亨利在《女巫的面包》和《爱情迷幻药》这两篇小说中,都采用了人物速写的艺术手法来勾勒主要人物的特点。

在《女巫的面包》中,作者三言两语地仅用两个句子就给大家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大龄“剩女”的形象。“Miss Martha was forty, her bank-book showed a credit of two thousand dollars, and she possessed two false teeth and a sympathetic heart. Many people have married whose chances to do so were much inferior to Miss Martha′s.”[2]“玛莎小姐年方四十,银行里有两千块钱存款,两颗假牙,一颗富于同情的心;与那些结了婚的女人比较起来,玛莎小姐的条件可谓颇为优越了。”[3]简简单单的类似征婚广告的两句话,就把女主人公的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柔软的心灵,刻画得淋漓尽致。给读者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读者不禁会问,玛莎的条件这么好,怎么会成了“剩女”呢? 是因为她心高气傲还是一直没有遇到对的人?

在《爱情迷幻药》中,欧·亨利运用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主人公艾基的人物特点。展现了欧·亨利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概括能力。“Therefore Ikey′s corniform, be-spectacled nose and narrow, knowledge-bowed figure was well know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Blue Light, and his advice and notice were much desired.”[2]因此艾基那架着眼镜的尖鼻子和让学问压弯了背的细瘦身形在蓝光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提出的忠告和建议极受人们的欢迎。”[3]欧·亨利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使用浓墨重彩的语言,而是紧紧地抓住艾基的眼镜和驼背这两个主要特征,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医学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学究式的药剂师形象。

(五)欧·亨利式的结局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从文章开头,就精心铺垫、巧妙设计 “陷阱”。当读者沿着他的思路,以为自己已预知到故事的结局时,故事的结尾却突然峰回路转, 与读者的推测大相径庭,给人一种独具匠心而又让人措手不及的意外惊喜。

在《女巫的面包》中,欧·亨利主要使用了逆势型的结尾方式。从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先造足了势,“把读者的思路沿着表象引过去,最后峰回路转,让读者看到的却是与表象完全不同的结局,从而在惊异中更加清楚地明白事情的真相和问题的实质。”[5]譬如,文中提到,玛莎对那个到她店里买陈面包的“艺术家”很感兴趣,而那个“艺术家”似乎也很乐意与玛莎聊天。因此,在玛莎往 “艺术家”的陈面包里塞进黄油后,读者们和玛莎一样,期待着“美味的黄油”能促成玛莎和 “艺术家”的美好恋情。同时希望这个善良而又富有同情心的“老姑娘”能早日结束单身生活。然而,事与愿违。故事的结局却与玛莎和读者的愿望恰恰相反。玛莎的好心无意中毁了那个建筑设计师辛辛苦苦设计了三个月的参赛作品。而玛莎的爱情美梦也随着“艺术家”的一顿臭骂而烟消云散。

《爱情迷幻药》主要采用了反讽型的结尾方式。反讽型的结尾,“常常用一方的美好的形象,正义高尚的言行,反讽另一方的丑陋和阴暗,形成美丑、善恶、明暗强烈的反差”[5]小说通过“游手好闲的爱尔兰流氓”——强克在最后关头,理智战胜了情感,一改混混的形象,打消了给自己的恋人吃爱情迷药的念头,而是通过光明磊落的方式赢得自己心爱的姑娘的芳心。作者通过强克表现出的人性之美和善良的本性,反讽艾基的阴险和怯弱。以此衬托出善者更善,恶者更恶。最终气煞了艾基这个“单相思”,给读者呈现一个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令人宽慰而又温暖的、且又具反讽风格的结局。

在两篇小说中,欧亨利给读者呈现了意外的结局。在《女巫的面包》中一方面作者在对“老姑娘”主观的、“单相思”的行为予以讽刺的同时,给读者带来了几分对“老姑娘”的感伤之同情;同时又为建筑设计师辛苦设计的作品的损失而为之惋惜。这种“同情”和“惋惜”是悲剧性的;而《爱情迷幻药》中意外的结局是喜剧性的,因为强克和玛莎的两厢情愿终成良缘反倒气煞了艾基这个‘单相思’。这正是两篇小说体现出的实质性不同的“悲”和“喜”的结局。

二、结语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女巫的面包》和《爱情迷幻药》,故事情节虽然简单, 但构思巧妙、风趣幽默、结局出人意料。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人物、心理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两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单相思玛莎和艾基。为了爱情,他们的情感战胜了理智。为了爱情,他们弄巧成拙。玛莎为了让自己心仪的人能吃到美味的面包,而给对方提供“熊的服务”( 玛莎就如同俄罗斯寓言故事《熊的服务》中的那只对主人忠心耿耿、关怀备至的熊。为了让主人安稳地睡个好觉,不让落在主人脸上的苍蝇打扰主人的午睡。这只熊抬起熊掌朝主人脸上的那只苍蝇用力拍去。结果蚊子没打到,主人的脸却被熊掌打烂了半边。)而艾基却为了阻止自己暗恋的姑娘和他人私奔,费尽心思地欺骗、出卖朋友,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让读者感受一种聪明反被聪明误,意外结局气煞单相思的令人啼笑皆非、始料不及的结局。本文从《女巫的面包》和《爱情迷幻药》的写作风格入手,对两篇小说进行了比较和赏析。而这两篇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修辞手法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3.

[3]欧·亨利.欧·亨利全集(第一集) [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53-55.

[4]O·Henry. The Love-Philtre of Ikey schoenstein[C]// 丁宥榆,译.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台北:寂天文化事业公司,2005.

[5]樊林.“欧·亨利式的结尾”表现手法浅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40-43.

[6]胡长玉.欧·亨利小说的创作手法初探[D].济南:山东大学,2007.

[7]陈颖.欧亨利式结局的表现艺术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154-156.

[8]肖震山.欧·亨利小说叙述的错位艺术[J].教育探究,2008,3(1):61-64.

[9]张亚冰.像戏像画又像诗——欧·亨利小说的艺术特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8(7):62-63.

猜你喜欢
玛莎女巫亨利
找找看
女巫来过梦里
女巫的扫把
小玛莎和大黑熊
小布老虎(2017年4期)2017-08-10 08:22:40
萌女巫与魔法猫
大公鸡亨利
萌女巫与魔法猫
找找看
新少年(2015年10期)2015-10-14 10:48:21
寄往伦敦的爱情
Novoselova玛莎·诺夫斯洛娃【英国】
博客天下(2014年24期)2014-09-25 02: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