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菲,冯 雪,杨振华,王 蕾,金作林,金 钫,丁 寅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颜面牙列美观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国内外的口腔医学教育中,均将正畸学教育重点放在研究生阶段及本科后专科化培训中,因此在本科学习期间,口腔正畸学的学时有限,而且没有临床实习,很多学生毕业后在面对错牙合病例时对于是否需要治疗、何时适宜治疗,如何转诊等问题经常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应重新审视本科阶段的口腔正畸教学:一方面为未来的口腔全科医师传授贴合正畸临床实际的基本知识,以利于开展错牙合畸形的预防和转诊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将来的正畸专科教育奠定基础,发现人才[1]。我院口腔正畸教研室结合口腔医学院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块式教学改革背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在本科阶段教学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错牙合传统教学手段即教师授课,学生背书,在口腔正畸学课程体系设置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课较少,二者的课时比例大约为2∶1。然而口腔正畸学涉及美学、力学、生长发育、材料学等诸多知识,很多概念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和抽象,仅靠理论授课无法真正理解。为此我们将本科生实训课内容增加至28学时,使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达到1.07∶1。
实训课教学内容包括错牙合畸形的检查与诊断、X线头影测量片的描绘及常用分析法的测量、典型病例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讨论、临床见习、活动矫治器的制作、带环及托槽的粘结、常用功能曲的弯制、理想弓的弯制等[2]。科室精心编订了《口腔正畸学实验指导》教材,录制了《口腔正畸学实训课程示教》光盘,使学员能够更方便地掌握正畸临床的标准化操作步骤,通过实践进一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授课时由教员通过多媒体幻灯提炼相应的理论知识要点,并讲解操作要领,再进行示教。学员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同时收看《口腔正畸学实训课程示教》视频,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进行错牙合畸形的检查与诊断实训课时,我们将临床患者的完整资料包括病历、研究模型、X线片、面相交给学员传阅,并印制了符合临床实际要求的标准化初诊病历模板,然后由学员互查并书写病历,使学员对全面采集初诊患者信息并做出正确诊断有了较为完整的体验,并初步体会到与错牙合畸形患者交流问诊的特点。
X线头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历来是授课难点,知识点既多又抽象,我们在授课前请学生进行认真预习,上课时简要讲解关键标志点的定位,最具代表性的测量值的意义,然后发给学员与临床一模一样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及硫酸纸,由学员在观片灯上描绘测量。学员们普遍反映这种授课方式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紧密结合临床,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对X线头影测量技术的理解。
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3],口腔正畸学尤为如此。因为牙颌面发育畸形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而且患者的错牙合类型及审美观念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当以临床具体病例为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4]。
在理论课授课中,我们要求教员以相应的典型病例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引出相关概念和理论。例如在颅颌面生长发育章节中,我们通过为学生展示导下颌向前、上颌骨前牵、上颌扩弓等成功与失败的病例,使之理解正畸治疗时机与方案的选择和颅颌面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在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章节中,我们分别以缺隙保持器预防牙列拥挤,腭珠纠正替牙期开牙合为例阐明预防性矫治与阻断性矫治的概念,大量病例使学生们更加体会到早期矫治的重要性,意识到贻误治疗时机的危害,加深对早期矫治的适应证的印象。
在病例讨论实训课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7~8人,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所选病例错牙合类型涉及安氏Ⅰ、Ⅱ、Ⅲ类;治疗方法涉及单纯正畸、矫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对象包括乳牙期、替牙期、恒牙列儿童以及成人。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患者的完整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写出问题列表,制定治疗方案,再由教员进行分析点评,讲解该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和结果。通过病例讨论,学生们对正畸诊疗的核心环节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有效提升了分析、思考及表达能力,同时还对前期所学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梳理,加深了对正畸学的整体理解。
因正畸患者治疗周期长,复诊次数多等原因,本科生不安排在正畸科进行实习。为了使学生对正畸临床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我们开设了临床见习实训课程,并将见习目标不断细化,内容逐渐丰富。首先,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正畸科文化室、训练室,使之对正畸科的历史发展、卓越成就和科室文化产生兴趣;其次,安排学生参观制取研究模型、拍摄患者口内外照片、器械消毒、制作压膜保持器的过程,了解正畸科的临床特色;然后,学生们依次参观初诊患者的就诊流程,复诊患者拆除、结扎弓丝,预约复诊时间的过程,以及分牙、粘结托槽与带环的步骤;此外,我们还向学生展示了正畸常用矫治器及推簧、橡皮链等附件的使用方法,让书本知识一一落到实处。针对口腔正畸学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我们还特意预约微小种植体支抗、舌侧矫治、隐形矫治、自锁矫治的患者前来复诊,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
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如何将口腔正畸学的本科教育从知识被动式灌输转变为能力培养型教育,需要我们在课程架构、授课方式、评估体系、教师培训等方面不断探索。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并结合临床的实际要求,使口腔正畸学的教学水平与效果不断提高。
[1]游清玲,钱玉芬,沈刚.本科阶段口腔正畸教学模式与质量管理初探[J].上海口腔医学,2011,20(3):324-327.
[2]戴娟,冯雪,郭涛,等.八年制口腔正畸学实训课教学改革与探索[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20(3):324-327.
[3]谭理军,赵志河,赖文莉,等.现代医学模式下口腔正畸学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92-394.
[4]孙新华,胡敏,朱宪春,等.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