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菜豆感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到开花结荚期才逐渐显现。病株叶片变黄,从边缘开始枯萎,但不脱落,拔出病株可见主根上部和茎的地下部分变黑褐色,有时皮层开裂。病株矮化,侧根很少。当主根全部被害腐烂时,地上部茎叶即枯萎死亡,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强,在没有寄主的情况下,可以在土壤中腐生8年以上。传病媒介主要是带菌肥料、农具、雨水和灌溉水等。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反溅及流水传播。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低洼地粘土地、连作地发病重。
(1)轮作换茬。菜豆可与十字花科、百合科蔬菜等非豆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2)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g消毒。
(3)加强田管。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早播,采用高垄深沟种植,防止大水漫灌,雨季注意排水,防止菜豆植株根系浸泡在水中。
(4)药剂防治。在播种或定植时,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12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00mL。田间开始发现少量病株时(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及四周撒生石灰消毒),田间用50%多菌灵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400倍液、70%敌克松500倍液等药剂灌根,连灌2次。
程士祥(山东枣庄市山亭区梅园12-302,27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