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性类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4-03-06 06:40:37田维祥
影像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畸胎瘤囊性卵巢囊肿

田维祥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普洱665000)

卵巢囊性类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田维祥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普洱665000)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类病变的CT诊治和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抗炎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前CT诊断准确率89.1%,卵巢囊肿14例,卵巢囊腺瘤8例,巧克力囊肿8例,囊性畸胎瘤4例,卵泡膜细胞瘤3例,卵巢癌4例。结论:CT检查在卵巢囊性类病变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卵巢囊性类病变;CT诊断;鉴别

卵巢囊性类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中囊性病变,CT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方便、经济的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CT检查在卵巢囊性类病变中的诊断和应用进行观察,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4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1.2±6.7)岁,所有患者均经抗炎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且所有患者均有完整CT资料,40例患者中共46个病灶,单侧病灶39个,双侧病灶7个。

1.2 CT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GE公司生产的Optima64排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平行和增强扫描。扫描前嘱患者充盈膀胱,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上缘,层厚5mm,间隔7mm;对患者行增强扫描前每间隔30-40min口服1%-3%泛影葡胺3次,并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动脉推注碘海醇注射液75-100ml,注射速度为2.5-3.5ml/s,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至病变上缘,必要时可给予5mm层厚薄扫。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

本组40例患者46个病灶中,术前正确性诊断41个,正确率为89.1%。病理类型:卵巢囊肿14例,卵巢囊腺瘤8例,巧克力囊肿6例,囊性畸胎瘤4例,卵泡膜细胞瘤3例,卵巢癌4例。

2.2 CT表现

2.2.1 卵巢囊肿

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内部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囊内含清色液体,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被覆扁平上皮或上皮完全消失。

2.2.2 卵巢囊腺瘤

一般均较大,边缘清晰,囊壁较薄且均匀一致,多见分隔,囊液CT值一般较高,接近于水、单房多见,部分为多房,表现为囊内多条细线样间隔,而少数囊肿可见钙化或乳头状突起,总体CT表现多样性。

2.2.3 巧克力囊肿

直径多在3cm以内,但也有很大,形态欠规则,密度较高但不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增强扫描囊壁不规则强化。

2.2.4 囊性畸胎瘤的CT表现

较为典型,肿瘤大多位于子宫两侧,部分因体积较大可向前、向上生长,可见脂肪密度及骨样组织,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可将脂液平面、钙化、卵巢静脉征等,多表现为囊性成分,边缘清晰,少数可将左侧浆膜外子宫肌瘤液化,重建扫描病灶与子宫相连,并与子宫近一致强化。

2.2.5 卵泡膜细胞瘤

肿瘤体积较大,多呈椭圆形,肿瘤内可见明显血管影,通过增强扫描后,可见缓慢进行性轻度强化。

2.2.6 卵巢恶性病变

多表现为病灶结构不清,呈囊实性或混合性,囊壁厚薄不均,边缘不规则,与盆腔和子宫结构不清,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和增强壁结节。

3 讨论

CT全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其工作原理在于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和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在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即可出现检查部位断面或立体图形,并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因而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CT扫描可准确的显示盆腔结构,并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通过重建技术,对女性盆腔病变做出诊断和鉴别。在本组资料中,CT扫描对40例卵巢囊肿类型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达89.1%,与临床相关数据[1]基本一致。卵巢囊性类病变多为卵巢囊肿,一般分为单纯性和功能性两种,单纯性囊肿一般体积较小,不大于5cm,而功能性囊肿直径更小,多小于1cm。CT扫描卵巢囊肿多为类圆形囊性肿块,囊壁较薄且边缘规则,多呈水样密度,少数因液体成分不同,密度有所增加,在临床中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方能明确诊断[2]。卵巢区域良性囊性肿瘤多包括卵巢囊腺瘤和畸胎瘤,囊腺瘤在诊断中应加强与巧克力囊肿的相鉴别,囊腺瘤多呈“花瓣状”,其密度与生理周期密切相关,因此应定期随访加强鉴别。畸胎瘤一般好发于育龄妇女,其CT特点多表现为病灶内脂肪密度取、骨样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3]。对于卵巢恶性囊性病变应与良性病变加强鉴别,一般恶性病变多表现为边缘模糊,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囊性病变的壁、壁结节以及实性部分显示更加清楚,因此在临床中较为容易对病变进行鉴别[4]。

总之,CT扫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在卵巢囊性类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同时结合临床其它辅助检查,可更好的提高对病变的诊断,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徐恒昀,曾亚琴,唐立华.卵巢囊性类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西部医学,2011,23(12):2406-2408.

[2]朱朝晖,咏梅.卵巢囊性包块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1(8):883-885.

[3]孔子珍,梁喜,史佳萍等.卵巢囊性肿瘤的声像学特征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1767-1769.

[4]罗凤荣.卵巢良恶性肿瘤45例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广西医学,2008,13(2):240-241.

R816.91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6.20

2014-06-30

猜你喜欢
畸胎瘤囊性卵巢囊肿
儿童巨大胸腺增生误诊畸胎瘤1例
卵巢囊肿:悄无声息的杀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卵巢囊肿:悄无声息的杀手
MRI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中的诊断价值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6
成人成熟型睾丸畸胎瘤1例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GFRα-1在儿童未成熟畸胎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5-04-04 14:00:07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