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科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教学,必须要教授学生两种规则,注意语境方面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水平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目的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众多专家和学者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研究,很多专家学者就此达成了共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和综述一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是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学科,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初引入我国,有着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背景,是一门交叉学科。跨文化交际研究最关注的是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理论在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拓宽了思路。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交际参与者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自觉地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做到相互理解和彼此适应,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简言之,即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等方面所构成的综合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一)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
跨文化交际要求第二语言教学教授两种规则: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交际规则指的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方式,也称为组织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规则”。海姆斯将交际规则称为“言语规则”:目的语社会言语行为的模式。跨文化交际要求进行两种规则的转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规则的正确而又得体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比语言规则的转化更为重要。语言学习者可能会碰到他们的言语行为被母语文化的人误解的尴尬。海姆斯称这为“交际干扰”。所谓交际干扰,就是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照搬母语文化的交际规则,结果造成各种误解。所以如果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成功地进行两种规则的转化。
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又受到两种规则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就自然必须教授两种规则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结构教学和语言功能项目的操练。
(二)语境导向
既然在语境方面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存在“语境导向”的问题。语境导向指的是:帮助跨文化交际者学会洞察第二语言国家的人的生活经验,通过对在具体语境中第二语言的使用的了解和真正理解该语言话语的文化含义并得体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它强调对汉语文化的背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文化特性和交际规则的文化差异。由于文化不同,同一语境中的交际规则也不同,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也要考虑并且重视语境导向的问题。
(三)中介文化行为系统
综观对外汉语教学界跨文化研究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大致有三:一是文化对比分析法。二是文化内涵揭示法。三是交际语用功能分析法。其中所谓语用交际功能分析法是指从语言的运用和交际功能方面来研究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跨文化现象。中介文化行为系统,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特有的文化行为系统。或者说,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带有中介文化特征的言语行为系统。这种中介文化系统,既区别于学习者的母语言语行为系统,也不同于学习者的目的语文化行为系统。我们需要把中介文化行为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的连续体进行描写和分析。这种描写和分析不是零打碎敲式的文化对比,而是要通过大量的个案历时描写,从中发现学习者文化习得规律。通过实验研究来考察学习者先习得什么,后习得什么,经历哪些心理过程以及中介文化现象发生,发展的阶段性,从而来验证文化对比分析的结果。
三、文化混融语境中的交际与汉语教学
在使用第二语言的跨文化交际中起制约作用的不仅仅是目的语文化,实际上母语文化也参与了交际。文化混融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
跨文化交际要求双方遵从实际语言的文化规约,但具体实际交际话语的文化语境与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的大语境往往并不一致。要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首先应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尽可能地运用目的语交际。为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汉语交际和文化的介绍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认知能力。
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混融现象,我们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以下措施:
1.突出交际性教学原则,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
2.追求表达的正确性与得体性,提高学生的目的语自我监控调节能力
3.从改进教材入手,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一导向出发,我们应该把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放在跟语言交际有关的方面。语言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或文化内容的教学,是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可以称之为“交际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中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该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注意挖掘词语中的文化内涵
汉语词语的文化内涵是指时代和历史赋予词语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或在词汇基本意义的基础上附加上文化联想义,文化象征义,文化比喻义,文化引申义和文化色彩义。词语的文化含义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把语言能力课上成文化知识课。
(二)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
要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首先要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由于母语文化的情结根深蒂固,留学生与中国人交际时,往往会产生文化依附矛盾,对于说英语等强势语言的人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入或者文化合流更为困难。我们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文化态度,缩小与目的语文化的社会和心理距离,尽早适应目的语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是语言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备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a.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b.与交际相关的非语言因素;c.与语境相关的因素;d.与价值系统相关的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仅不提倡教师在汉语课堂上大量使用外语,恰恰相反,我们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用目的语教学。但是,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训练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外语修养和双文化意识,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和交际中文化因素的敏感,强化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加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1)
[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中山大学学报,1996(06)
[3]周健.试论文化混融语境中的交际和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0(04)
[4]盛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体学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02)
[5]王建勤.跨文化研究的新维度——学习者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1995(03)
[6]张占一.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04)
[7]赵贤州.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01)
[8]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03)
[9]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04)
[10]孟子敏.文化依附和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02)
[11]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06)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