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学校中的现代版画教育

2014-03-05 02:55郭露妍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美术系鲁艺木刻

郭露妍

我国现代版画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欧洲木刻版画艺术影响兴起的,集画、刻、印于版画家一人完成的、以体现版画家个人的艺术思想为主的创作型版画,比较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技巧性。这与我国古代以印刷为目的的画、刻、印各工序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的复制型版画完全不同。

我国的创作型现代版后是鲁迅先生于1931年8月17日举办了木刻讲习班,开始对现代版画进行推介和启蒙后,才得以萌生和发展。但正因为鲁迅的推介,使新生的这一画种一开始就带有了强烈的普罗(无产阶级)美术倾向,不被官方美术学校接受,这能采用社团的方式发展,且作品多为木刻,所以当时被称为“新兴木刻运动”。

其实,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专业美术院校已经具备开设版画课的条件,比如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最早为著名美术家颜文梁1922年所办,颜文梁16岁时就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学习刻印、制版和印刷技术,对传统复制版画与现代印刷技术相当熟悉,1928年留学法国,赴西欧各国参观、考察美术情况,1932年回国,主持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教学,学习包豪斯注重应用艺术的教学经验,1933年特开设了实用美术课程,并创办了印刷制版工厂,成为培养我国印刷制版人才的发端,但因为当时中国美术界对现代创作型版画艺术的陌生和不重视,印刷制版的技术和人才并未成功转型到创作版画中来。

一、国统区学校中的版画教育

直到1937年抗战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后,全国木刻协会开展学校木刻运动早期颇受迫害的新兴木刻版画暂时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受全国木刻协会开展学校木刻运动的影响,许多学校开始开设木刻版画课。早期曾在上海活动的木刻家也纷纷离开沦陷的上海返回家乡,在当地学校中开展木刻普及教育工作。如胡一川抗战前返回家乡闽西,1937年春受聘于厦门美专,担任木刻指导教师[1];罗清桢1931年上海新华艺专毕业后回广东,先后在梅县丙村中学、松口中学、大埔中学任教,开展木刻教学[2],曾出版师生木刻集《松中木刻》一册[3];张望1934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于1935年1月回到广东汕头,分别在汕头迥谰中学、海滨师范、神美艺术学校等校任教[4],目前尚有当时出版的师生木刻集《迥澜木刻》一册[5];还有上海吴淞中学师生也曾学习木刻,目前尚存《中华木刻集》二册[6];木刻家刘仑1940年起,先后在广东省艺术院、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等院校担任木刻讲师;[7]1938年桂林成立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简称艺师班),有木刻家刘建庵曾任教于此,1941年桂林美专创办,木刻家黄新波任教于该校,1945年两校合并成立了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广西艺专)将木刻正式列入选修课程[8];梁永泰1942年在广东韶关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木刻课程;李桦1947年夏接受徐悲鸿的邀请,到国立北平艺专任教授,从事木刻版画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黄新波、杨讷维解放前夕在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任教等等。

但是,从目前仅存的三本中学木刻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版画当时在国统区虽已进入学校,但远没有达到专业培养的程度,只是起到了启蒙与普及的作用。如1935年8月1日印行的汕头迥谰中学师生版画集《迥澜木刻》,共收录16幅作品,虽为初印但总体水平较好,除了陈铁耕的代表作《等爸爸回家》外,其中刻得不错的还有芒儿的《船》,饶锦进的《漂泊者》,黄维宏的《码头》等。正如该书小引中所述:“这集子是我们课外组织的小集团的产物,……为要纪录所尝跑过的路程,我们不顾鄙陋的刊出来。或说出对木刻运动有所推进,则我们岂敢。”[9]而其他两所中学的《中华木刻集》和《松中木刻》,也均由该中学的师生所刻,虽也有不错的作品,但整体较稚嫩。总之,当时学校版画教育的共同特点是会木刻的老师在哪里任教,就把自己喜爱的艺术带到了课堂,在课外成立木刻的小团体,自刻自印,其乐融融,这些也从侧面折射出了中国新兴木刻的普及程度。

二、解放区学校中的版画教育

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下设美术系,在当时物质相对贫乏的环境下更是大力发展和提倡木刻版画教育。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1938年春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办的一所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艺术学院,虽然具有相对安定的创作环境,但因物质贫乏,其他画种如油画、国画等受当时的物质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而木刻版画却取材方便易于制作,加之便于复制宣传的特点,连原来不搞版画的美术教师也开始做起了版画,师生一起共同制造刻刀、创作木刻并印制、张贴,向群众展览宣传。鲁艺的美术系几乎成了木刻系或版画系,木刻版画成为最主要的必修课程,鲁艺美术系则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木刻创作的中心。

鲁艺的版画师资主要有曾经参加过新木刻运动的革命版画家如胡一川、力群、江丰、马达、温涛、陈铁耕、黄山定、程沃渣等人担任,还有王式廓、石鲁、蔡若虹、胡蛮、王曼硕、王朝闻等教师担任其他美术课。教学最初实行“三三制”[10],1940年学院学制改为三年,美术系改为美术部,又组织了专门研究创作室——美术工厂,教学工作和研究走向正规化和专门化。课程除了政治课、艺术理论、素描、速写等基础外,还设置了木刻和漫画等主要课程。教学模式以基本训练、深入生活、创作实践三环构成,紧密相连。基本训练为了创作,而人民大众的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鲁艺的美术家们十分注意与群众生活的联系,注意群众的欣赏习惯。其教学不限于课堂,许多版画家聚集起来,长时间一起生活和创作,探讨学习版画技法,创作与教学齐头并进,不但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还培养出了现代版画史上许多著名的版画家。诸如:古元、彦涵、罗工柳、牛文、刘旷、邹雅、夏风、焦心河、王流秋、苏光、郭钧、戚单、张映雪、张晓非等。鲁艺从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办学七年半,美术系共培养了六届学生计147人。加上“普通班”、“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前方艺术干部训练班”、“地方艺术干部训练班”以及短期受训的许多前方部队或边区地方的剧团、剧社、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人数则是无法统计了。以延安鲁艺为基地与核心的解放区的版画,替代了当年的上海,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的第二个中心。

在延安鲁艺的带领下,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校也设立了美术系部,除大学或文艺学院设立美术系外,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美术团体、政治宣传部门、文工团、剧院和部队中都创办有小型美术学校或美术训练班,鲁艺师生根据需要奔赴各地开展战时培训工作,版画培训教育也随机渗透到各个地区,比较集中的有晋东南鲁艺分校、鲁艺华中分院、张家口分校、冀中华大三部(办学3年)等。晋东南鲁艺分校由版画教育家陈铁耕任副校长兼美术系主任;后来,又调来了邹雅、黄山定、刘韵波、赵在青等,办起木刻训练班开展教学,师生们的创作受到了朱德总司令及彭德怀副总司令的表扬鼓励。在新四军中,鲁艺华中分院于1941年初在盐城成立,刘少奇任院长,木刻家莫朴任美术系主任,师生版画之作,除在《盐阜报》、《苏北画报》发表外,还举办过美展,手印出版2本《木刻集》。新四军方面还有1941年4月成立的淮南艺专和抗大八分校文化队,程亚军、吕蒙主持两校美术系,培养木刻绘画人才,举办木刻流动展览,并创作了《铁佛寺》、《血战大渔岛》等优秀的木刻连环画。这些分校美术系尽管条件极其困难,但他们积极开展短期的木刻训练班,为解放区培养了许多版画基层作者。

抗战结束后,鲁艺美术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华北联大大学合并,成立张家口华北联大鲁艺文艺学院美术系,后与北平国立艺专合并,建国后成立中央美术学院。一部分到达东北,成为东北大学下属的鲁迅文艺学院,即后来的鲁迅美术学院。鲁艺美术教学模式被移植到各分院分校,现代版画作为主要美术科目在各校得到普及。

三、结语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各学校的版画教育呈现短期型和普及型的特点,版画作品与时代相呼应,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但也正是这种短期型、普及型版画人才培养过程的作用,从事现代版画创作的人越来越多,举办各种版画展览、编印版画图书的活动逐渐增多,现代版画从稚嫩走向成熟,整体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气象,形成我国版画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注释】

[1]许霏.福建最早的版画组织——福建木刻分会纪实[M].中国版画年鉴,1986

[2]李允经,马蹄疾.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43

[3]张泽贤.民国版画闻见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216

[4]李允经,马蹄疾.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39

[5]张泽贤.民国版画闻见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216

[6]张泽贤.民国版画闻见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218

[7]李允经,马蹄疾.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67

[8]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52

[9]张泽贤.民国版画闻见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220

[10]在校3个月,深入前方3个月,回校搞创作3个月,实际深入生活的时间较长

【参考文献】

[1]李允经,马蹄疾.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2]中国版画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版画年鉴[M].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1987

[3]张泽贤.民国版画闻见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4]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6]申晓云.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系鲁艺木刻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作品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作品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文山学院美术系第三届双年展教师作品选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