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壮
机动登陆平台(MLP,Mobile Launching Platform)是美海军近年来提出的又一概念,旨在打造海上“移动式码头”,为两栖作战提供强大后援。2012年5月14日,美海军正式接收首艘MLP舰“蒙特福特角”号。可以说,MLP概念发展时间虽短,但在美海军未来海上作战行动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概念验证及建造
MLP概念是建造能够在海上实施机动的后勤支援舰只(辅助支援舰),将其作为“移动式码头”,为两栖登陆部队前沿部署至目标区域提供中转。简要使用过程如下:各类大型运输舰将作战人员、战车及物资运送至MLP上,接下来MLP将充当海上移动基地,将所装载的人员、物资、装备运抵前沿后,由浅吃水船只、登陆艇(例如 LCAC气垫登陆艇)或直升机将其运送上岸。
美海军2005年9月批准了对MLP概念的验证,探索这种“移动式码头”用于两栖作战的价值及可行性。首阶段验证试验中,美海军“有力仆人I”号(Mighty Servant I)重型起重船充当MLP,由军事海运司令部大型中速滚装船“沃特金斯”号扮演大型运输舰。首先由“沃特金斯”号在锚定时从岸上装载物资,完成装载后开赴圣迭戈,抵达后将物资转运至“有力仆人I”号重型起重船上,接下来又由停靠在“有力仆人I”上的LCAC气垫登陆艇将物资装载并转运上岸。第二阶段的系列验证于2006年9~10月期间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举行,美海军“红云”号车辆运输舰与“有力仆人III”号重型起重船演示了船间物资转运。试验中,2艘舰在行进的过程中,“红云”号将货物转运至“有力仆人III”,再装载至LCAC,并运送上岸。2010年2月,“有力仆人III”与美海军“索德曼”号车辆运输舰在墨西哥湾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再次进行了人员及物资的转运,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0年8月,美海军授予位于圣迭戈的通用动力公司国家钢铁与造船厂(NASSCO)一项价值1.15亿美元的合同,用于MLP概念首舰的初期设计和建造工作。2011年1月,美海军公布了拟建造的3艘MLP舰的名称:T-MLP-1“蒙特福特角”号;T-MLP-2“约翰·格莱恩”号;TMLP-3“路易斯B·普勒”号。首舰“蒙特福特角”号于2011年6月开始建造,2012年1月19日铺设龙骨,2013年3月2日举行命名仪式,2013年5月14日交付美海军,预计于2015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第2艘“约翰·格莱恩”号的基础建造工作于2012年4月17日开始,计划于2014年交付;第3艘“路易斯B·普勒”号的订购合同拟于2015年签署,预计2018年服役。2011年5月31日,美海军又授予通用动力公司国家钢铁造船厂一项补充合同,用于建造前2艘MLP舰,总价值为7.44亿美元。
2012年1月,美海军又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即“机动登陆平台-漂浮式前沿分段运输基地”(MLPAFSB),这是一个经过改进后更为强大的MLP舰版本,在平台舰的甲板上建造一个机库和更大的飞行甲板。同时,美海军宣布将“庞赛”号两栖攻击舰改装成临时性的“漂浮式前沿分段运输基地”(AFSB),其最大特点是可以为特种部队和情报搜集提供支援,直升机、MV-22以及F-35B隐身战斗机都可在其上进行垂直起降。
2012年3月,美海军提出,拟使用2014财年国防预算当中的“国防运输基金”来建造第4艘MLP舰,并且提议将第3和第4艘建造成AFSB项目。国会随即否决了美海军的这2项提议,理由是“庞赛”号两栖攻击舰可以执行类似任务,AFSB项目可以在海军财政预算案之外争取到拨款。2013年3月,美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对MLP-AFSB进行了展示,称仍计划购买2艘MLP及2艘MLP-AFSB,并将建设更多的衍生型舰。事实上,美海军在2012年晚些时候出台的《2025年水面舰只展望》文件当中就提出要购买更多的可用于支援两栖作战的此类经济型平台。
设计特色及性能
为了节约成本,MLP舰只的设计并未按照作战舰只标准加装武器系统,而是按照辅助支援舰的特征,承载若干艘LCAC气垫登陆艇用于两栖作战。MLP的最大特色就是在陆上码头遭到毁灭不能使用或是遭受大规模自然灾害时,能够充当“移动式码头”。一系列运输舰都可以将物资运送至这个码头,实现舰对舰的转运,并快速上岸。按照传统理念,一方面物资的装载和集结要在港口内进行,需要港口拥有较大吞吐能力;另一方面,并不是行动所需之地就一定有港口存在,往往要增加舰只载荷,在登陆后将物资分类,很多时候还要建立临时港口。这样的做成本比较高,同时需要大量的特种任务舰。如果上述职能可以在海上发挥,就可以更便捷地实现两栖登陆,而MLP就是最佳选择。
从最初的设计方案来看,MLP采用了浮装技术,船体为半潜式,便于物资转运。船身拥有约2320平方米的甲板,能够装载车辆、作战人员和装备及约172万升JP-5航空燃油。船身长约255米,水线宽约50米,吃水深度约12米,满载排水量达80000吨。主要功能结构由车辆集结区、舷侧斜坡、大型锚具防撞垫、LCAC气垫登陆艇通道等部分组成。通用动力公司最初构想是使其能够携载6艘LCAC气垫登陆艇,可同时派出2艘LCAC进行两栖登陆。为了将物资从大型运输舰顺利运送至MLP,大型运输舰必须安装专用的“车辆转运系统”,同时要在运输舰和MLP舰之间建立能够连接的“便捷通道”,并且在两种舰都处于行进状态时也可发挥作用。通用动力公司验证了利用“阿拉斯加”级油船作为MLP舰建造基础的可能性。不过,为了节省开支,“车辆转运系统”被删除,直接实施大型运输舰与MLP舰的舰对舰“对接式”转运,所能搭载的LCAC气垫登陆艇数量也降至3艘。在历经数次研讨后,通用动力公司确定了首舰“蒙特福特角”号的最终方案。endprint
之所以命名“蒙特福特角”是为了纪念1942~1949年期间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基地进行训练的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所做出的卓越贡献。2013年3月4日,美海军在圣迭戈为其举行了命名仪式。该舰长约233.172米,最高航速15节,最大航程9500海里,满载排水量83000吨,由“科孚德机电公司”提供综合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系统。
此外,该舰取消了先前设计的可搭载直升机的方案,利用其特有“开放式可重构甲板”与LCAC气垫登陆艇巧妙结合,允许诸如中速滚装船和弹药运输舰等海上预置舰将物资卸载至其上,然后由LCAC气垫登陆艇转运上岸,使得未来的作战行动更趋灵活。任务甲板还支持执行多种任务并支持模块化升级,多种任务包括医疗、指挥与控制、任务计划、车辆运输、补给和集装箱处理等。交付后,该舰将编配至美军事海运司令部,由34名人员进行操作。第2艘“约翰·格莱恩”号的性能参数与首艘基本一致。
应用核心LCAC
作为海上“移动式码头”,MLP为舰只提供临时停靠地,所存放的战备物资将通过LCAC气垫登陆艇运送上岸。只有与LCAC实现完美结合,MLP作战概念才能够真正付诸实施。
LCAC气垫登陆艇可以将作战人员及装备运送至全世界70%的海岸线。其艇长约26.4米,宽约14.3米,吃水0.9米,负载情况下以35节的速度可航行269海里,40节的速度可航行200海里,其最高速度可达70节。该艇装备4台燃气涡轮机,2台用于推进,2台用于升力,持续功率12000千瓦,2具包覆式可变螺距旋桨推进器和4台双进气升力风扇,使用1台马可尼LN-66型导航雷达(未来将被P-80型雷达取代)。LCAC艇身呈长方形,右侧上层建筑由前至后分别为驾驶舱和动力舱,动力舱上方为半球形进气道和前后排列的方形烟囱,左侧动力舱布局与右侧相同。LCAC载荷面积为168.1平方米,可搭载24名士兵和60~75吨货物或1辆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LCAC装备的武器包括2挺12.7毫米口径M2HB机枪、MK19 Mod 3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LCAC的首艇于1984年交付美海军。美海军共建造了91艘LCAC气垫登陆艇,最后1艘于2001年交付,现役74艘。LCAC气垫登陆艇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作战人员“不沾水”式的登陆,由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等大型运输舰搭载投送,以超过35节的速度发动两栖作战,大大提高己方人员的生存能力。
重要意义
迎合美海军“海上基地”战略
美海军于21世纪初就提出了要建设“海上基地”(Sea Basing),并发布了多份文件证明建设“海上基地”的必要性。“海上基地”并不是指一个固定的基地,而是一个由作战舰只、运输补给舰只、海基雷达等多种平台组成的作战体系,可随时机动集结。美海军是全球范围内部署,由MLP作为物资存储平台和间接发动两栖作战的支援舰,减少了其对固定码头和港口的依赖。
成为海上联合作战一大支撑,拓展海军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
在美军现在面对的多种中小型军事行动中,需要多种平台的联合作战。美军大型运输舰和MLP平台可以先抵达目标区域附近的安全海域,一旦需要军事介入,登陆行动直接从海上发起。另外,该平台还能够为人道主义救助、灾难救助等行动提供后援。
加快两栖作战节奏
MLP充当海上中转站后,在安全范围内可随时根据任务需求进行机动部署,多艘运输舰与MLP及能够登陆各种滩头的LCAC气垫登陆艇形成作战链条,可实现非常连贯的多波次两栖突击,部队在行动结束后也可以迅速返回MLP舰重新集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