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
2013年,印度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持续增加国防投入,国防预算达到2.03万亿卢比(约合374.5亿美元),同比增长5.2%。过去一年中,印度继续通过引进、租赁、自行建造等方式发展先进进攻性武器装备,并在战略威慑武器、海军装备、航天发射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战略威慑力量建设取得进展
2013年,印度继续推进“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潜射弹道导弹和核潜艇的研发达到重要里程碑,陆基远程导弹射程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即将在首都地区部署。
海上核力量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3年1月27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从孟加拉湾水下10~20米处的浮筒上发射K-15潜射导弹,模拟了核动力潜艇的发射条件,导弹准确命中700千米外的预定目标。K-15导弹从此进入生产阶段,并开始了与“歼敌者”号核潜艇的集成工作。与此同时,印度还在研发射程分别为3500千米和6000千米的K-4和K-5导弹,这两种导弹将增加印度二次打击的选择。8月,“歼敌者”号核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进入下一轮关键测试,预计2015年服役。一旦印度从“歼敌者”号上成功发射K系列导弹,印度海军将具备进行水下核打击的能力,印度也将成为第六个有能力实现“三位一体”核打击的国家。
陆基战略核威慑能力不断提升
2013年9月15日,印度再次成功试射其自主研发的“烈火-5”远程弹道导弹。“烈火-5”导弹的第二次试射证明了其成熟度、可重复性以及系统的鲁棒性,表明印度已成为继美、俄、中、英、法之后第六个掌握远程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印度计划2014~2015年间正式生产并部署“烈火-5”导弹,该导弹服役后印度将形成包括“烈火”系列弹道导弹及“大地”短程导弹在内的、涵盖近程至中远程打击能力的陆基弹道导弹核威慑体系。
印度还正在开展“烈火-6”导弹的设计工作,该导弹也被称为“太阳神”,最多可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在6000~10000千米之间,可实施陆基公路机动发射,将成为印度的首枚洲际弹道导弹。由此可见,印度正不断扩充战略导弹力量规模,提升其综合技战术性能,打击范围将覆盖亚洲全境和大部分欧洲地区。
加速反导系统的试验和部署
2013年6月3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发言人表示,2014年将在首都新德里部署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提高首都地区应对可能来袭导弹的全面拦截能力。之后,印度的其他主要城市都将部署该系统。目前,印度的反导系统主要包括可摧毁高度在10~30千米导弹的“先进防空”(AAD)导弹防御系统,和可拦截高度在50~80千米导弹的“大地防空”(PAD)防御系统。2014年,印度将首次进行“大地防御飞行器”(PDV)的拦截试验,据称,该系统可击毁2500千米以外、150千米高空处的来袭导弹,未来将替代PAD系统。
装备研发和采购步伐加快
2013年,印度大力推动陆军装备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强调在印中、印巴边境强化兵力部署和战场建设,积极组建山地打击军,加快主战坦克、战术导弹、武装直升机等装备的研制和采购步伐,以促进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
积极推进陆军作战装备现代化
印度陆军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步伐,将在“十二五计划”期间启动总价值347亿美元的680个采购项目,以弥补与印度海军、空军在战力方面的差距,并保证印度陆军在东部和西部前线地区的军力发展。印度陆军参谋长将680个项目中的31个列为“优先事项-I”,其中包括采购突击步枪、榴弹炮、防弹衣、坦克和火炮弹药以及导弹。
斥巨资组建第四山地打击军
7月17日,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在印度东北部同中国的交界地带,增建一支山地打击军。这将是印度第四山地打击军,也是唯一一支在山地执行攻击任务的部队。组建这支山地打击军将耗时7年、耗资142亿美元。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这支山地打击军将配备山地进攻作战的装备,包括M777型超轻型榴弹炮、射程290千米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
“阿琼Mk-II”主战坦克即将服役
2013年下半年,印度国产“阿琼MkII”主战坦克在完成了93处改进后,进行了最后一轮的试验,计划2014年开始交付陆军。印度陆军将采购248辆“阿琼MkII”坦克,首批装备124辆作为现役“阿琼Mk-I”的补充。
推动近程弹道导弹更新换代
7月,印度自行研发的“普拉哈尔”战术弹道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该导弹射程为150千米,将替代“大地”弹道导弹,以提升陆军的精准打击能力。“普拉哈尔”导弹的特点在于能够以齐射模式发射,1辆发射车可同时发射4枚导弹。该导弹能够填补90千米射程的“龙卷风”多管火箭发射器与250~350千米“大地”制导导弹之间的空白。“普拉哈尔”导弹经过用户试验及验收后,将迅速列装陆军。
海军装备整体作战实力提升
2013年,印度通过外购和自主研制等手段继续构建其海军武备体系,其海军装备呈快速发展之势,印度海军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将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重要影响。endprint
航母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为实施“三航母”战略,近年来印度一直在推进国产航母的研制和改装航母的引进。8月12日,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在科钦船厂下水,标志着其国产航母项目达到重要里程碑,使其成为继美、俄、英、法等国之后有能力建造排水量超过4万吨以上航母的国家。11月16日,俄罗斯向印度交付改造后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该航母排水量达4.5万吨,可搭载俄制“米格-29K”战斗机、“卡-27”反潜直升机和“卡-31”预警直升机。至此,印度为“维克拉玛蒂亚”号支付的改装费用由9.74亿美元上涨到23亿美元,交付时间也推迟了5年。
努力提高常规主战舰艇的作战能力
6月29日,俄罗斯向印度海军交付了“塔尔瓦”级护卫舰的最后1艘“特里坎德”号。该型护卫舰的前2艘分别于2012年4月和9月完成交付。“特里坎德”号排水量为3600吨,装备了先进的作战系统,包括“布拉莫斯”导弹系统、“施基利”先进防空导弹、反潜武器包括鱼雷及反潜火箭,并载有先进的电子战设备。该舰可同时跟踪多个水面、水下及空中目标,舰体采用隐身设计,可降低雷达反射信号。
12月12日,印度政府发布建造4艘新型登陆舰合同的竞标请求,合同价值26亿美元。这是印度首次尝试建造2万吨级的舰船,表明印度正在积极弥补两栖作战能力,加强海上运输能力。印度推动与法国共同建造鱼(庄)“鱼”级潜艇的同时,将采购6艘新型AIP潜艇。8月14日,印度“基洛”级潜艇“辛杜拉克沙克”号在孟买海军造船厂发生爆炸,为维持潜艇部队的规模和能力,印度可能从国外进一步采购或租赁新的潜艇。
批准租赁第2艘核动力潜艇
10月,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了租赁第2艘俄罗斯攻击型核动力潜艇的建议,印度为此将投入约72亿美元。2012年,印度向俄罗斯租赁的首艘核潜艇“查克拉-II”号正式服役。该艇的服役,使印度成为世界上六个装备核动力潜艇的国家之一。尽管该艇不携带核武器,但凭借先进的性能以及能够发射鱼雷、巡航导弹等能力,将大大增强印度海军的水下作战能力。
加强海上航空力量建设
2013年5月11日,印度海军正式组建了第一个“米格-29K/KUB”舰载战斗机中队。该中队共配备12架“米格-29K”单座多用途战斗机和4架“米格-29KUB”双座战斗教练机,这批“米格-29K”战斗机今后将装备“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使印度海军获得强大的打击能力。
2013年,印度海军共接收了3架P-8I反潜巡逻机,该机装备有“鱼叉”导弹、M54鱼雷等,能在执行反潜作战任务的同时,执行反舰、搜索与救援、海上封锁、远程通信以及监视侦察等多种任务,将显著提升印度海军的海上监视和反潜能力。
航空装备升级换代取得进展
2013年,印度积极采购、研制和部署先进战斗机、直升机、预警机等,空军整体装备实力得到提升。
加快五代机研制和生产
3月,印度展示了其国产第五代战斗机概念设计和最终构型,该机名为“先进中型作战飞机”,为双发、隐身、多功能战斗机,将采用内埋弹舱,并使用印度自主发展的隐身技术。
俄罗斯和印度已确定了联合开展未来多功能战斗机/第五代战斗机(PMI/ FGFA)技术和工艺设计的合同内容。双方已就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其分割达成一致,第四架样机已完成了试飞,首架原型机将于2015~2016年左右完成研制。
推动“阵风”战斗机的采购
2012年,印度与法国初步达成126架“阵风”战斗机采购协议,但是之后双方在印度特许生产战斗机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当年10月,印度空军副参谋长发表声明称,印度打算在2014年3月前结束与法国的谈判,并签署126架“阵风”战斗机的合同。印方还有意增购63架“阵风”战斗机,印度计划将126架“阵风”编为7个中队,部署在巴基斯坦方向和中印边境一线。
国产直升机和轻型战斗机形成战斗能力
3月31日,印度国产轻型武装直升机—“楼陀罗”开始装备部队。“楼陀罗”武装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可达到6000米以上,并配备新型的机载武器控制系统以及导弹、雷达、激光跟踪告警系统。该机还装备有前视红外设备、飞行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电子战组件,包括一个双向数据链,以连接无人机和机载预警与跟踪(AEW&C)平台。“楼陀罗”可挂载4个7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以及8枚“赫利纳”反坦克导弹和2枚“西北风”空对空导弹。
12月20日,印度国产轻型战斗机“光辉”形成初始战斗能力,空军准备采购40架,装备2个飞行中队,计划2016~2017年交付使用。之后空军将再采购80架升级后的轻型战斗机,装备4个飞行中队。
加快国产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的研发
3月12日,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了其国产预警机研制计划,预计7年内完成。目前,印度空军已装备3架预警机,可以实现对特定区域的完全覆盖。此外,印度还将通过采购更多的预警机来提高空军的机载预警和指控能力。
航天发射和空间探索获得新突破
2013年,印度成功发射了“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卫星和首颗军用通信卫星,在构建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和增强在印度洋地区的情报收集能力上取得了新突破;此外,印度还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有望成为第一个到达火星的亚洲国家。
发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卫星endprint
7月1日,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卫星搭乘极轨卫星运载火箭,从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在此基础上,印度将再发射大约10颗卫星,建成印度版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卫星的发射标志着印度在构建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上迈出重要一步。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完成组网后,将为其主战坦克、战斗机、水面舰艇等提供自主、稳定的导航定位服务,从而推动印度军事能力特别是精确打击能力的提升。
成功发射首颗军用通信卫星
8月30日,印度首颗军事专用通信卫星GSAT-7搭乘欧洲“阿里安-5”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9月底,GSAT-7卫星开始正常运行。该卫星将密切关注印度洋地区,提供UHF、S、C和Ku等多频段通信,供印度海军军舰、潜艇和飞机使用。GSAT-7卫星有助于推进印度海军的现代化,增强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情报收集能力。
网电空间建设步入新阶段
2013年,印度政府出台首个《国家网电安全政策》草案,开始建设类似“棱镜”的网络监视项目,并成立了网电司令部,加快了网电空间部队的组建速度。
制定国家级网电安全立法
3月,印度政府制订了《国家网电安全政策》草案,其中规定政府将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制定计算机安全政策、标准运行流程和准则,并要求印度所有政府部门实施;②印度所有政府部门应对信息和网络技术基础设施进行定期安全审查;③从网电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家信息中心(NIC)不得为未经审查的网站提供网络服务;④政府各部门应将《应对网电攻击和网络恐怖主义危机管理计划》落实到位;⑤《2008年信息技术法案》为解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安全漏洞提供了法律框架;⑥印度国家计算机应急处理中心(CERT-In)应对临近的网电威胁发布预警和对策。《国家网电安全政策》草案提出,印度将实施网电安全“一体化构想”和协调、可持续的战略方案,对政府在网电领域开展的项目与活动进行整合,并综合利用一系列法律、技术和行政措施来应对印度在网电空间所面临的持续性威胁。
建设网络监视项目
6月,印度媒体披露,印度政府正在建立一套接受统一管理的机制,用以协调和分析从全国各地的互联网帐户收集到的信息,该机制被称为“国家网络协调中心”,将赋予执法机构所有网络账号的访问权限,如博客、邮件和其他社交网络数据等。该中心将用来收集整合扫描来自不同网络路由器的信息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将会促进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实时评估,并且可以通过相关机构生成可行报告和得到警示,该中心还将协调负责网络安全的政府部门间的相互合作。
成立网电空间司令部
印度参谋长委员会主席布朗尼10月4日称,印度军方已经确定成立网电空间司令部。为了给网电空间司令部配备人手,印度海军招募了工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已从2012年12月开始对人员进行培训。印度总理辛格称其为对美国“全球监视行动”态势发展的有力回应,表示印度需要发展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网电部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