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2014-03-05 21:46王辉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王辉

摘 要: 本文研究通过介绍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及方法,结合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该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情况,通过使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低年龄段初级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 TPR教学法 美国小学 初级汉语

引言

随着教学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法在继承旧的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成熟。教学法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它受到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常常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TPR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在低年龄段的外语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

美国汉语教学近年来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的不断扩大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除了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教育也逐步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在具体的汉语国际教育中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将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法运用到各级汉语国际教育中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美国学生以独立、自由、创新能力强而著称,尤其是美国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长期受到家庭和学校“自由”管理模式的熏陶,课堂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乐于提问和回答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汉语教学模式在美国小学课堂里是行不通的,因此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值得汉语教师思考和研究。

1.TPR教学法概述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汉语翻译为全身反应法或直接沟通教学法,该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艾士耳(James Asher)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

1.1理论基础

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很广泛。首先是生理基础,TPR教学法重视发掘右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倡导主管言语性的左脑和非言语性的右脑相结合,促进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听指令,做出动作进行表达,使得右脑参与进来,同时将左右脑获得的信息相互转化,加深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是心理学基础,根据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记忆联系越广泛,记忆联想越容易,则记忆效果就越好。TPR教学法通过做动作、玩游戏等方式,扩充外语单词本身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容易记住所学内容。最后是语言学基础,TPR教学法受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的影响,强调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学习者的信息输入,当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达到一定语言能力时,话语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

1.2教学模式

TPR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听,做动作”为主。教师首先用目的语发出指令,并且自己做出动作,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再次发出指令,让学生完成动作。最后学生自己发出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基本教学模式上,可以演变出其他模式,例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由一学生发出指令,其他学生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熟练后互换角色进行练习。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也可将简单的动作指令换成较为复杂的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进行练习。在TPR教学模式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以祈使句为主,同时对待学生的错误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尽量营造轻松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1.3教学方法

TPR教学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直接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直接教学法指教师通过使用实物和教具,直接把目的语信息输入给学生,如教师可以使用卡片、图画、照片和实物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重复单词的发音,等学生掌握后,可以采取教师或学生说单词,其他学生举起卡片或指出照片和实物的方式进行练习与巩固。游戏教学法没有特定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目标是通过玩游戏的手段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提前将游戏组织和实施计划好,并明确游戏规则,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演示教学法也叫表演教学,教师通过表演和动作示范阐释语言信息,再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演和动作。在进行表演和做动作的同时,重复目的语,建立语言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模拟建立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通过在真实情境下,利用目的语言完成交际任务,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2.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美国小学外语教学要求使用沉浸式教学法,即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对于零起点的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使用目的语教学,学生还能很容易明白教学内容。TPR教学法被选用作为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

2.1教学实例

在以上教学实例中,教师用了四个教学过程进行教学,首先是复习热身,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方法中的直接法进行数字复习,学生通过回答和做动作,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是新课导入,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演示法,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制作的教具,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时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便于学生记忆和参与课堂活动。再次是练习巩固阶段,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游戏法,让学生用双臂展示钟表指针位置,加深记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是作业布置,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情境法,让学生回家后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使用汉语告诉父母时间,完成询问和回答时间的交际任务。

2.2调查反馈

教学结束后,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TP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整理。87%的学生认为展示和表演的方式对自己学习语言很有帮助;94%的学生喜欢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学习;73%的学生认为边说边做的方式对目的语单词的记忆非常有帮助。较之其他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教师使用的TPR教学法在低年龄段的初级汉语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3.TPR教学法的优点和不足

TPR教学法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较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目的语单词的意义,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协调左右脑进行语言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压力更小;注重先理解、后运用,多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效果较好。

TPR教学法适合理解力较弱的低年龄段学生,对高年级学生不适用;该教学法适合教授较为具体和简单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教授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少;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课堂管理能力的要求。

结语

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它在其他国家、其他年级,以及和其他教学法共同使用的情况,还需要汉语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教学研究者的理论支持。教师在选择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都应该对其特点有所了解,尽量扬长避短,尽其所用。

在具体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只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手段而已,不应该作为教学水平高低或教学效果优劣的唯一评价手段。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情况成为将来外语教学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James J.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M].Los.Gatos,CA:Sky Oaks Productions,1996.

[2]Michael J.Wallace,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Stephen D.Krashe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The Easy Way[M].Culver City,CA: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es,1997.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5]邵琦.TPR对外汉语教学法[J].文学教育,2010.

[6]余有珍.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9.

[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摘 要: 本文研究通过介绍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及方法,结合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该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情况,通过使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低年龄段初级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 TPR教学法 美国小学 初级汉语

引言

随着教学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法在继承旧的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成熟。教学法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它受到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常常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TPR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在低年龄段的外语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

美国汉语教学近年来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的不断扩大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除了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教育也逐步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在具体的汉语国际教育中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将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法运用到各级汉语国际教育中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美国学生以独立、自由、创新能力强而著称,尤其是美国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长期受到家庭和学校“自由”管理模式的熏陶,课堂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乐于提问和回答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汉语教学模式在美国小学课堂里是行不通的,因此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值得汉语教师思考和研究。

1.TPR教学法概述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汉语翻译为全身反应法或直接沟通教学法,该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艾士耳(James Asher)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

1.1理论基础

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很广泛。首先是生理基础,TPR教学法重视发掘右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倡导主管言语性的左脑和非言语性的右脑相结合,促进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听指令,做出动作进行表达,使得右脑参与进来,同时将左右脑获得的信息相互转化,加深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是心理学基础,根据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记忆联系越广泛,记忆联想越容易,则记忆效果就越好。TPR教学法通过做动作、玩游戏等方式,扩充外语单词本身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容易记住所学内容。最后是语言学基础,TPR教学法受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的影响,强调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学习者的信息输入,当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达到一定语言能力时,话语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

1.2教学模式

TPR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听,做动作”为主。教师首先用目的语发出指令,并且自己做出动作,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再次发出指令,让学生完成动作。最后学生自己发出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基本教学模式上,可以演变出其他模式,例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由一学生发出指令,其他学生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熟练后互换角色进行练习。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也可将简单的动作指令换成较为复杂的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进行练习。在TPR教学模式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以祈使句为主,同时对待学生的错误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尽量营造轻松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1.3教学方法

TPR教学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直接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直接教学法指教师通过使用实物和教具,直接把目的语信息输入给学生,如教师可以使用卡片、图画、照片和实物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重复单词的发音,等学生掌握后,可以采取教师或学生说单词,其他学生举起卡片或指出照片和实物的方式进行练习与巩固。游戏教学法没有特定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目标是通过玩游戏的手段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提前将游戏组织和实施计划好,并明确游戏规则,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演示教学法也叫表演教学,教师通过表演和动作示范阐释语言信息,再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演和动作。在进行表演和做动作的同时,重复目的语,建立语言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模拟建立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通过在真实情境下,利用目的语言完成交际任务,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2.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美国小学外语教学要求使用沉浸式教学法,即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对于零起点的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使用目的语教学,学生还能很容易明白教学内容。TPR教学法被选用作为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

2.1教学实例

在以上教学实例中,教师用了四个教学过程进行教学,首先是复习热身,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方法中的直接法进行数字复习,学生通过回答和做动作,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是新课导入,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演示法,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制作的教具,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时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便于学生记忆和参与课堂活动。再次是练习巩固阶段,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游戏法,让学生用双臂展示钟表指针位置,加深记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是作业布置,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情境法,让学生回家后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使用汉语告诉父母时间,完成询问和回答时间的交际任务。

2.2调查反馈

教学结束后,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TP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整理。87%的学生认为展示和表演的方式对自己学习语言很有帮助;94%的学生喜欢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学习;73%的学生认为边说边做的方式对目的语单词的记忆非常有帮助。较之其他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教师使用的TPR教学法在低年龄段的初级汉语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3.TPR教学法的优点和不足

TPR教学法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较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目的语单词的意义,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协调左右脑进行语言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压力更小;注重先理解、后运用,多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效果较好。

TPR教学法适合理解力较弱的低年龄段学生,对高年级学生不适用;该教学法适合教授较为具体和简单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教授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少;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课堂管理能力的要求。

结语

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它在其他国家、其他年级,以及和其他教学法共同使用的情况,还需要汉语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教学研究者的理论支持。教师在选择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都应该对其特点有所了解,尽量扬长避短,尽其所用。

在具体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只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手段而已,不应该作为教学水平高低或教学效果优劣的唯一评价手段。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情况成为将来外语教学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James J.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M].Los.Gatos,CA:Sky Oaks Productions,1996.

[2]Michael J.Wallace,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Stephen D.Krashe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The Easy Way[M].Culver City,CA: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es,1997.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5]邵琦.TPR对外汉语教学法[J].文学教育,2010.

[6]余有珍.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9.

[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摘 要: 本文研究通过介绍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及方法,结合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该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情况,通过使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低年龄段初级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 TPR教学法 美国小学 初级汉语

引言

随着教学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法在继承旧的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成熟。教学法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它受到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常常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TPR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在低年龄段的外语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

美国汉语教学近年来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的不断扩大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除了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教育也逐步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在具体的汉语国际教育中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将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法运用到各级汉语国际教育中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美国学生以独立、自由、创新能力强而著称,尤其是美国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长期受到家庭和学校“自由”管理模式的熏陶,课堂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乐于提问和回答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汉语教学模式在美国小学课堂里是行不通的,因此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值得汉语教师思考和研究。

1.TPR教学法概述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汉语翻译为全身反应法或直接沟通教学法,该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艾士耳(James Asher)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

1.1理论基础

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很广泛。首先是生理基础,TPR教学法重视发掘右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倡导主管言语性的左脑和非言语性的右脑相结合,促进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听指令,做出动作进行表达,使得右脑参与进来,同时将左右脑获得的信息相互转化,加深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是心理学基础,根据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记忆联系越广泛,记忆联想越容易,则记忆效果就越好。TPR教学法通过做动作、玩游戏等方式,扩充外语单词本身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容易记住所学内容。最后是语言学基础,TPR教学法受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的影响,强调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学习者的信息输入,当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达到一定语言能力时,话语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

1.2教学模式

TPR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听,做动作”为主。教师首先用目的语发出指令,并且自己做出动作,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再次发出指令,让学生完成动作。最后学生自己发出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基本教学模式上,可以演变出其他模式,例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由一学生发出指令,其他学生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熟练后互换角色进行练习。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也可将简单的动作指令换成较为复杂的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进行练习。在TPR教学模式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以祈使句为主,同时对待学生的错误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尽量营造轻松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1.3教学方法

TPR教学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直接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直接教学法指教师通过使用实物和教具,直接把目的语信息输入给学生,如教师可以使用卡片、图画、照片和实物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重复单词的发音,等学生掌握后,可以采取教师或学生说单词,其他学生举起卡片或指出照片和实物的方式进行练习与巩固。游戏教学法没有特定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目标是通过玩游戏的手段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提前将游戏组织和实施计划好,并明确游戏规则,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演示教学法也叫表演教学,教师通过表演和动作示范阐释语言信息,再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演和动作。在进行表演和做动作的同时,重复目的语,建立语言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模拟建立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通过在真实情境下,利用目的语言完成交际任务,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2.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美国小学外语教学要求使用沉浸式教学法,即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对于零起点的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使用目的语教学,学生还能很容易明白教学内容。TPR教学法被选用作为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

2.1教学实例

在以上教学实例中,教师用了四个教学过程进行教学,首先是复习热身,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方法中的直接法进行数字复习,学生通过回答和做动作,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是新课导入,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演示法,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制作的教具,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时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便于学生记忆和参与课堂活动。再次是练习巩固阶段,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游戏法,让学生用双臂展示钟表指针位置,加深记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是作业布置,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情境法,让学生回家后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使用汉语告诉父母时间,完成询问和回答时间的交际任务。

2.2调查反馈

教学结束后,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TP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整理。87%的学生认为展示和表演的方式对自己学习语言很有帮助;94%的学生喜欢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学习;73%的学生认为边说边做的方式对目的语单词的记忆非常有帮助。较之其他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教师使用的TPR教学法在低年龄段的初级汉语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3.TPR教学法的优点和不足

TPR教学法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较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目的语单词的意义,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协调左右脑进行语言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压力更小;注重先理解、后运用,多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效果较好。

TPR教学法适合理解力较弱的低年龄段学生,对高年级学生不适用;该教学法适合教授较为具体和简单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教授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少;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课堂管理能力的要求。

结语

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它在其他国家、其他年级,以及和其他教学法共同使用的情况,还需要汉语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教学研究者的理论支持。教师在选择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都应该对其特点有所了解,尽量扬长避短,尽其所用。

在具体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只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手段而已,不应该作为教学水平高低或教学效果优劣的唯一评价手段。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情况成为将来外语教学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James J.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M].Los.Gatos,CA:Sky Oaks Productions,1996.

[2]Michael J.Wallace,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Stephen D.Krashe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The Easy Way[M].Culver City,CA: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es,1997.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5]邵琦.TPR对外汉语教学法[J].文学教育,2010.

[6]余有珍.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9.

[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