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传统文化中的温情和慢格调

2014-03-05 15:58刘克梅
师道 2014年2期
关键词:格调窗花汤圆

刘克梅

大红灯笼挂起来,各色走马灯转起来,粘粘的糖饼,香甜的汤圆,还有漂亮的窗花、火红的对联……近日珠海 “拱北华平三叶草故事会”给孩子们办了一个小型庙会。创办人豆妈介绍,逛庙会曾是过年的重要习俗,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庙会越来越远,想通过举办该活动让孩子在玩乐中重温传统。(1月5日《珠海特区报》报道)

挂灯笼、剪窗花、做汤圆、写春联等,多彩的过年民俗,传达给孩子的不仅是一种文化认知、艺术符号,一种宝贵的文化传承,其中包含的文化韵味、慢格调、精神情趣,对于其当下的发展而言,则是一种紧迫的文化补缺,心理和情感的滋补。

比如灯笼、窗花、汤圆、春联之类的民俗活动更属于“没用的东西”,饱含美韵,升学不考,但是,当孩子们沉浸在这种艺术美好、传统厚重中,久之,其性情就能变得柔和、淡泊,其内在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就会提升很多,这就是传统民俗和艺术的心理涵养功效,那种缓慢的节奏,那种悠然的姿态,能让人的心情平和、淡定、从容、高尚和高贵,具有较好的修身养性的魅力和磁力。

如果将这种淡定和孩子快节奏的生活联系起来,那就更有意义了。孩子压力过大、任务过重已成为不争事实,导致心理疾病多发。《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天津市对本市约160万青少年调查,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3%-16%;目前来就诊的2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比1995年增长了约7倍。所以,如果让孩子在紧张之余多品味传统文化,在缓慢和“无用”的学习中逗留,这对于心灵疲惫是一种积极的调整和按摩。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在这里得到了较好落实。

遗憾的是,当今“快生活”也造就了“快学生”,“快”已经成为校园潮流和时尚,为此,我们牺牲了业余时间、爱好兴趣,甚至让孩子成了“功利的道具”“学习工具”,光学有用的知识,没用的就扔一边,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就像机器人;精神非常苍白,就像白纸。我们将灵魂和情趣丢失了,将生活内核扔掉了。更有孩子甚至过分崇拜西方文化,而对祖宗文化和习俗不以为然,这怎么不是一种教育糊涂呢?

近些日子,自己一直在古典文化中徜徉,看《老子》《孟子》《韩非子》还有《论语》《墨子》等,愈来愈觉得传统文化、古典文化,可以让人内心静下来,可以将生活装扮得更为庄严而浪漫,正义而崇高,所以,就算是我们当下的发展很现代化,也不应该厚今薄古,而不能因为西方文化的盛行,而扔掉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

所以,让孩子从小多接近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沉浸其中,品味出其中的芳香,多一点慢节奏和慢格调,得到一种心理的静、胸怀的旷达和超然,这仍是不可或缺的学习生活,因为人生的终极目的肯定不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恬然自安的精神快乐。过一种更有精神和快乐意义的生活,这种成功远比世俗意义上物质和升学成功更有价值,更有发展意义,更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 萧 田endprint

猜你喜欢
格调窗花汤圆
元宵VS汤圆
剪窗花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汤圆
剪窗花
格调时刻
出租屋捣鼓计划低成本拗出新格调
炫酷春夏
剪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