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母亲教子给现代家长的启示

2014-03-05 03:09牛锐应俊
师道 2014年2期
关键词:南希爱迪生创新型

牛锐+应俊

“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教育,创新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父母的作用非常重要。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南希身上得到一些启示。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在不久前由美国《生活》杂志评出的过去100年间最有影响力、最有创新性的100位人物中,爱迪生名列榜首。爱迪生的成功,与他母亲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要相信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据说,爱迪生幼年时身体很弱,但喜爱劳动和制作各种玩具。他爱观察,爱思考,同时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他对什么事物都爱问个究竟。他上学不久,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教同学们说:“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站起来问:“老师,二加二为啥等于四呀?” 老师目瞪口呆,他不仅不认为爱思考是打开未知世界之门的一把钥匙,反而认为爱迪生是在捣蛋。上学才三个月,爱迪生就因“成绩不佳”被勒令退学。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孩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她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岁 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写的《自然与实验哲学》。这本书有好几百页,书中内容从蒸汽机到氢气球。关于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差不多都已包含在内,是中学毕业生也觉得难念的一本书。送给他这本书就好像向他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爱迪生如饥似渴,认真读完了这本名著。后来,爱迪生曾回忆说: “《自然读本》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10岁。”南希和孩子一起观察着大自然,遇到各式各样不解的问题时,便求教于百科全书。爱迪生幼年时就读完了百科全书,完全得益于南希培养的读书习惯,最后,渊博的知识成了爱迪生发明的起点。

二是父母要无条件的爱孩子。现在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是有条件的。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看许多到家长在孩子考试的分数高时,又是表扬又是物质奖励,要是考的不好轻的一顿训斥,重的挨一顿打。这是有条件的爱。央视12套播出了一个恶性案件,母亲戴文香,为了孩子学习的事,把自己6岁 的女儿打死了。邻居证明,自从孩子上学后,每天听到她训斥孩子和打孩子的声音。她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时,医生发现孩子遍体鳞伤就报了案。她在法庭上一再说 “我在吃穿上从没有亏待过孩子,只是想让她好好学习,将来能生活的比我们好。”这样残酷的爱、畸形的爱,只能残害孩子的心灵和生命。只有父母能够无条件地爱孩子时,你才会不太在意孩子的分数,你才会接受孩子的一切,你才能给孩子一个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成长环境,你才会积极寻找适合你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才能培养出栋梁之才。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一样。即使孩子暂时很多缺点,也能够无条件地爱着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父母。爱迪生也是个有很多缺点的孩子,比如,他笨拙、任性、安静不下来等,但母亲南希的爱,没有以做个好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听父母的话为条件,而是认可接受儿子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是退学还是耳聋,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南希都无条件地爱着爱迪生,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对儿子的爱永远不会变。当无条件的爱被植入孩子的心灵时,他的心中会滋生出勇气,就会得到惊人的提高。孩子对爱是特别敏感的。不要小看父母的一句评价和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情,孩子能敏锐地感受到你是否爱他。如果我们父母能够做到:快乐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欢笑,悲伤的时候聆听孩子的倾诉,高兴时紧紧地拥抱孩子,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绝对的爱,当孩子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真爱时,心灵就会稳健而茁壮成长,即使犯了错误也会自己站起来。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有烦恼、悲伤、懊悔、寂寞、流泪不止的时候,父母如果能温暖孩子那颗受伤的心灵,孩子就会重新精神饱满地站起来,开始向前奔跑。

三是鼓励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爱迪生的成长可以说失败是时时与之相随的。在爱迪生偷懒什么也不干时,还有就是刚刚开始就轻而易举地放弃时,他的屁股就会遭到妈妈的抽打。不过,对爱 迪生经过努力之后出现的失败,妈妈总是一笑了之。儿子惨遭失败后感到沮丧的时候,妈妈就会紧紧地抱住儿子,给予他鼓励。从此,不怕失败的秉性就刻进了爱迪生的内心深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丝时,经历1万4千 次的失败后而获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从爱迪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历经无数次失败的孩子,但是,母亲从来没有责备过孩子,而是和他一起思考为什么失败。所以在爱迪生的眼睛里,失败是不存在的。如果坚持到成功,失败就是成功之母,所谓的失败就是什么也不做。如果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的失败,孩子就会退缩,是孩子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变得萎缩,其结果就是什么也不做,因为这是最安全的。养成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孩子虽然不会失败,但离成功却十分遥远。

四是让孩子多问“为什么”,培养孩子理性的好奇心。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感性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天真灿烂的笑脸让人欢喜疼爱,但哭闹起来也会让人束手无策。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身边很多东西都能激发起他们的感动和热情。动辄生气或哭泣的孩子,其实大都隐藏着丰富的感性,只是那样的感性处于萌芽状态,不知道如何表现。这样的孩子一旦掌握了表现的方法,就会得到惊人的成长。爱迪生就是一个情绪激动、容易感受喜怒哀乐的孩子。感性作出强烈反应时就变成感动,感动得到持续就会产生热情。只有那份热情,才是激发爱迪生众多发明的力量源泉。

爱迪生几乎时时都有创意产生,都有灵感出现,爱迪生的灵感,实际上就是从少年时代喜欢问“为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会起风?星星为什么不会坠落?苹果为什么有红的和绿的?浇上水,火为什么会熄灭?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在爱迪生就读 的小学里,老师恩格尔面对爱迪生不断问出的“为什么”颇感腻烦,骂他是傻瓜。但母亲南希却鼓励爱迪生思考,并和他一起探究原委。爱迪生对“鸭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鸭”感兴趣,决定用自己的体温来孵蛋。一天,两天,爱迪生固执地抱着鸭蛋给它加温,南希见儿子十分认真,没有斥责,反而爱惜地看护着他。在别人眼里,这真是一对奇怪的母子。两天过去了,小鸭没有孵出来。“很遗憾吧,爱迪生。”“嗯。可是为什么孵不出来呢?”“是啊,你去查查百科全书吧。”这就是他们的学习方法。终于,从书本上,爱迪生知道了鸭蛋必须要连续保温三个星期以上,才能孵出小鸭。“三个星期?母鸭真了不起,竟然能连续这么久坐在蛋上。我做不到。”见儿子对母鸭敬佩不已的神情,南希欣慰地笑了。虽然小鸭没有孵出来,但爱迪生却学到了有关鸟禽类的生态知识。没错!这孩子的好奇心比别人强。儿子不能去学校上学,要培养他的能力,就应该从引发他的好奇心开始。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够像南希那样注重以探索世间 的神秘现象、不停地思考“为什么”为课题,我们的孩子对实际中面对的任何问题都会充满着灵性。这是我们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五是引导孩子思考,启发孩子自己找方法。在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不仅成了一个大发明家,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爱迪生9岁的时候,妈妈拿到一本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书《自然哲学的学校》,是高中生用的书,里面介绍了许多实验方法,爱迪生不知不觉地迷上化学这个神奇的世界。爱迪生就说服父母在地窖里开设了自己的化学实验室。接着,爱迪生又要买实验的材料,家里没有钱,儿子就去找妈妈商量:“妈妈,我想买实验的材料,怎么才能攒够钱呢?”妈妈说“看看咱家有没有什么卖的?”爱迪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回来,说:“我看咱家后院种的菜可以拿到镇上去卖。”妈妈说:“好主意,我们试试看。”.第二天一早,爱迪生就拉了一车菜到镇上去了。到了傍晚,妈妈看到精疲力竭的爱迪生拉着一车菜回来了,他只卖掉10个西红柿。据说还是一个老奶奶可怜他才买的,一共才5分钱。“为什么卖不掉啊?”他问妈妈。妈妈说:“你带去的都是什么菜啊?”“有西红柿、黄瓜、茄子、玉米……”妈妈说:“这些菜不是每户人家种的有吗?”爱迪生说:“是啊,人家都种有这些菜,当然不会再买了。”妈妈就问他“那怎么办?”爱迪生想想说:“我明天到镇上去问问大家想要什么菜。”于是,爱迪生去镇上挨家挨户地询问想要什么样的蔬菜,结果得知甜瓜、西瓜、樱桃、莴苣、菠菜、卷心菜、洋葱很有市场。可爱迪生家没有这些菜,他又去找妈妈了。妈妈告诉他:“不用担心,隔壁布朗家的甜瓜、樱桃丰收了,菠菜和莴苣杰索家里最多,卷心菜还不到季节,洋葱还是道格拉斯家的最好,个大,听说多的快要烂掉了。”爱迪生立刻来了灵感:“这么说来,镇上人想要的菜,有的家里是多余的,我可以用低价收购,然后拿到镇上去卖掉。”就这样9岁的爱迪生独立地做起了蔬菜的上门配送生意,学到了许多他在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这里南希并没有告诉爱迪生应当怎样怎样做,而是指出问题的关键点并给出适当的信息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孩子不仅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取得了意外的收获。让孩子一步步地思考,可以扩散他们的思维,对他们想事情很有帮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能力,但父母要做的重要一点是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有胆识、有机会将他们所想的事情做出来。

责任编辑 萧 田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希爱迪生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第二个奇迹
第二个奇迹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的“135岁”
上帝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