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情绪调节

2014-03-05 10:08:27卢晓丽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情绪调节课堂教学

卢晓丽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总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双方总是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这都会直接影响双方的情绪反应,过于肃穆的课堂气氛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而过于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样会取得破坏性的效果,二者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因此,要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配合,必须牢牢控制双方的情绪流程。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生情绪 情绪调节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总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双方总是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这都会直接影响双方的情绪反应,过于肃穆的课堂气氛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而过于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样会取得破坏性效果,二者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因此,要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配合,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双方的情绪流程。把握住学生的听课情绪,中学生还处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因此整个课堂情绪都应由教师主导。

一、课堂教学情绪调控的研究

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体与客体要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互动双方的情绪表现,都会影响到双方的情绪反应,所以师生双方必须注意情绪的调控。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在中心位置,通过自己的语言及其他教学媒体,同时也是通过自己的情绪进行教学。教师应在各个方面为人师表,课前的情绪调控非常重要,走进课堂首先以良好的情绪面向学生。在课后要求每位任课教师的正确引导与调控,紧紧抓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调控

学生学习是否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程度是和学习情绪密切相关的。许多心理学家都曾经对情绪做过较为细致的分类,例如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纬度量:愉快——不愉快;激动——不激动;紧张——轻松。中学生是如此,所以学知识基本上是从兴趣爱好出发,更有甚者还要从对老师的兴趣出发学习。兴趣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的一种精神力量,对所学知识也是如此。对其感兴趣的东西(知识)学起来爱学,容易接受和掌控,学着就有兴趣,心情也比较轻松、愉快。而且师生之间的情绪具有互相“感染性”,所以教师要及时捕捉情绪的信息反馈,从而进行更好的教育。

二、教育过程中教育不当会引起方法偏差

处于两个世纪之交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希望老师以诚恳之心与他们交流。研究指出,一个人自尊心是激励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当一个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时,难免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这是符合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的偏差往往是由于成年人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顾及个人的面子而造成的。家长式的做法都会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一种压抑感,要理解学生的心理,改变教育方法偏差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學,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改进和控制偏离的心理特征。

三、用真情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

白居易曰:“感人知心者,莫先乎情。”有长期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他所教的学生在若干年后依然和自己保持联系,又往往是当年最顽皮、最不听话的学生。究其原因,就是老师的真情打动他们的心,即使当时没有理解,但日后总会有体会。学生在记忆中对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平时要求其最严的老师。因此许多学生将自己的老师称之为“妈妈”,这就是感情的交往,通过相互的接触,逐渐增进了解,建立感情。人类是富有感情的动物,在社交活动中情感相互交流,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从而建立感情联系,成为真正的朋友。真情所在,有的师生之情胜过亲情、友情,是最难用语言表达的,他感化着学生,营造师生心理相容。

四、用角色互换理论去赢取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如何用爱赢取学生的尊敬和信赖?研究认为,爱首先应表现为它严格的要求和高度的尊重相结合,要建立在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正确对待他们的个别心理差异的基础上,还要关心学习和生活,细微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就会做到心中有数,用爱心使他们的心得到调试,增强适应能力。教师应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有的教师不懂得如何爱护这份信任,对于学生的某些过失或无动机行为,不是采取明智的教育态度,而是过于责备,这样学生就会委屈,进而与教师疏远,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是一视同仁,而是采取偏袒态度,这样会使得一方心灵受到伤害,极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这就要看教师本身对自己各方面素质要求提高的程度如何?现在的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强,接受新事物观念快,思维敏锐,不因循守旧,不盲从,不对社会“热点”敏感,不愿把别人的观念强加给他们,中学生更是如此。但由于他们还不成熟,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脱离实际,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偏激,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对其学习的知识得以发挥和扩展,这是对教师要求的规范。对待学生是如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老虎屁股摸不得,家长说不得,老师管不得,这就需要从其个性心理分析他们每个人的个性特征。

从小课堂到大课堂,从家庭到社会,从家长到教室都是在为社会树人、施教、育才,为此我们的国家方有希望,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也是我通过这几年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认识,从事教学工作是我将近十年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

五、教师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情感往往是通过目光、微笑、手势等表情传递给学生

如教师伴随着教学活动流露出来的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目光、严肃的目光、疑问的目光等都表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和要求。又比如从微笑上来说,慈祥的笑、温和的笑、鼓励的笑、满意的笑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的手势亦可传递大量的信息:自然安详的手势帮助教师陈述教学内容,柔软舒缓的手势帮助抒情表意,急剧有力的手势帮助升华激昂的感情。

总之,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可以描述事物的复杂状貌,传递潜在的心声,增强其言语的感染力,给学生留下鲜明的视觉形象,从而收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

本文为甘肃省定西市“十二五”201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X[2012]GHB31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情绪调节课堂教学
父亲缺位对学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6:34:06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体育时空(2016年11期)2017-01-06 19:37:41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7:34:50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间的作用剖析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