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4-03-05 10:22:46袁铁锋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

袁铁锋

摘 要: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情绪、兴趣、合作和社会性等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手段,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高中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性心理和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身体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良好的功能状态。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每个高中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这才有利于今后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

一、高中学生心理状态现状及原因

高中学生大都心理健康,积极乐观。他们认真学习,具有良好的同学和师生关系,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等。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变动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大部分同学较易冲动,情况起落很大,如受到委屈、冤枉时产生激烈的反抗情绪,因考试失利而心灰意懒、萎靡不振,等等,此时如能得到妥善化解,则不良情绪很快就能烟消云散,如果处置不当,则可能酿成破坏和对自身的伤害。

高中生大多数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判断和决策能力,而且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迅速增强。但部分学生自卑,自信心弱,自主性差。因此,如何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越加显得重要。

二、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青少年时期,如何战胜各种心理压力,除自我心理调节外,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从而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学生不仅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风采,还能感受到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个性。体育竞赛中的胜利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失败是对人格的考验,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体育运动能提升学生的心理耐挫水平,使学生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

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教学比赛等各种项目都能增进学生的友谊,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在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有充足的精力、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拼搏进取的意志且身心健康。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力强、可塑性高。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意志品质,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健康和谐发展。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体育运动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菌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及时更新体育设备和器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育锻炼环境。当学生走出沉闷的教室,来到蓝天开阔的操场,各种喜爱的体育器械一应齐全,心情该是多么愉悦,多么轻松。当他们奔跑在绿茵场上;活跃在篮球场上;在宽敞明亮的健美馆,随着优美的音乐舞动着青春活力的身影时,他们必然会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从而乐于接受体育。这样不仅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树立健康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平时,都一定要塑造健康阳光的形象。平时还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树立敬业精神,具备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给学生树立身体、心理健康的,值得学生模仿的“偶像”。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人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突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其充分表达思想和感情;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地调整活动形式,适应不同运动能力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教育学生正视困难,明确做任何事,不会一帆风顺,而是要经过长期艰苦磨难。

3.结合体育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学生要善于与他人相处,建立互敬、互爱、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首先,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表现出来,对自我有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其次,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最后,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从而逐步培养集体观念,知道获胜的重要基础,就是不能忽视同伴之间的團结合作和默契配合。团结合作是取胜的关键,是寻找成功、体验快乐、提高自信的机会。

4.利用不同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形成了一种映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所形成的个体间的互动,将增强个体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能力。高中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及时的科学分析,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进,促使学生在体育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积极发展。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他们参与不同的运动项目,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如对遇事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加下棋、慢跑、长距离步行及游泳等缓慢、持久的项目,帮助他们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

有的学生生性胆小,做事怕风险,易害羞,难为情,躲在同学后面。教师应引导他们多参加溜冰、单杠、越过各种障碍物、做健美操等项目活动。这些运动要求学生不断克服害怕、害羞、胆怯的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战胜困难、越过障碍。

有的学生不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对集体活动持观望态度,甚至独来独往,站在操场的远处。针对这些学生,体育教师就应引导他们选择篮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学生会慢慢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并热爱集体。

有的学生喜欢与人一争高下,争强好胜而自负。对此,教师可找一些实力水平超过他的对手的学生,和他比赛,甚至亲自上阵,借此提醒他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千万不能自负、骄傲。

5.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任何个体生命的存在总是不完善的,或多或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方面的缺陷。参与体育活动对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着特殊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是自信心、勇敢精神、竞争意识、意志力、自制力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

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中长跑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锲而不舍、勇于拼搏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短跑要求学生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学生善于快速分析,分配注意力。這要求运动者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同时,篮球或其他竞技性强的游戏,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处于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场合接受考验,久经沙场,那么他们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

让学生自信地参与各项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个体心理的发展。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吴留军.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

[2]蒋敦杰,杨四耕.高中体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2004.4:1-22.

[3]顾毅.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我见.http://xbyj.e21.edu.cn/e21web/content.php?id=26347.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培养策略
未来英才(2016年2期)2016-12-26 13:22:16
我院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31期)2016-11-19 18:09:08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1期)2016-11-19 18:08:00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6:48